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

河北黎陽倉是隸屬於兵部管理的軍倉,各地軍隊屯田的糧食以及隴右和豐州的部分糧食都直接劃給軍隊,運到黎陽倉存儲。

而賑濟瘟疫難民和洛陽難民,主要由關中廣通倉來承擔,基本不動黎陽倉的糧食物資。

目前黎陽倉有庫存糧食一百五十萬石和大量的兵甲、弓弩、火油等物資。

此時黃河距離完全結冰還有大半個月時間,時間比較緊張了,四百餘艘三千石大船雲集黎陽倉,它們將運走五十萬石糧食和十萬套兵甲以及大量其他軍事物資。

黎陽倉的署令叫做張秀,是相國張謙逸的長子,按照朝廷規定,三品以上高官有一個子女的蔭官指標,但李泌和顏真卿二人稍微特殊一點,各得了兩個蔭官指標。

張秀於八年前入職,先在少府寺做了兩年的掌書記,又在左藏庫做了五年的倉丞,去年被提升爲正七品署令,出任黎陽倉主管,他做事踏實認真,兢兢業業,從未出任何紕漏,深得兵部尚書張裘安的賞識。

這兩天張秀的壓力很大,他知道最多二十天後黃河就要開始結冰了,可三百艘大船裝滿糧食都要十天時間,根本就來不及運到登州,令他心急如焚。

張秀帶着幾名手下騎馬查看情況,張秀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搬運的人手足夠多,但只能同時給兩艘大船搬運糧食,只需要兩三百人就夠了,其他七百名民夫都閒在一旁。

“爲什麼船隻不多了一點過來?”張秀問其中一名船老大道。

船老大嘿嘿一笑,“使君去漕河看看就知道了!”

張秀調轉馬頭向城外奔去,沿着漕河奔出一里,張秀便明白了,根本原因是黎陽倉的漕河不夠寬,無法容納兩艘三千石的大船並行,必須等兩艘大船裝滿糧食後,從漕河內駛出來,才能再進兩艘大船。

發現了問題所在,張秀立刻想到了解決的辦法,他隨即下令,“聚集所有漕船向外運送糧食!”

數千艘小船一起行動起來,張秀又在附近招募了上萬民夫,小船晝夜不停,像蟻羣一樣滿載糧食在漕河裡穿梭,四百艘大船上各自分配了數十名民夫,一旦有滿載糧食的小船臨近大船,船伕們便用下船將一袋袋糧食扛上大船,他們先用木板搭着小船上岸,又從岸邊走上另一塊木板上了大船。

這個辦法是從重點突破改成遍地開花,效率提高了十倍,三天後,五十萬石糧食和大量物資搬運上的大船,大船起航,順流向黃河入海口方向駛去.......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黃河終於開始結冰了,這天上午,郭宋也得到了登州用鷹信傳來的消息,三百艘大船滿載着五十萬石糧食和無數軍用物資已經順利抵達登州港,這讓他長長鬆了口氣。

政事堂已經在五天前全票通過了決議,同意晉王攻打新羅的計劃,作爲新羅攝政王策劃刺殺晉王一案的懲罰。

三天前,《天下信報》和《京都快報》同時頭版頭條刊登一個重大新聞,新羅攝政王派刺客夜闖晉王宮,刺殺晉王殿下,晉王車伕不幸身亡,晉王僥倖逃過刺殺。

這個消息在長安頓時引發了掀然大波,朝野上下紛紛聲討新羅國的忘恩負義,卑劣無恥,無數太學生涌到了新羅院,要向新羅留學生髮泄內心的憤怒。

但近百名新羅留學生已經事先被轉移並軟禁起來,軟禁的原因是擔心他們通風報信,不光是他們,就連剛抵達登州的特使樸恩澤也被登州官府軟禁了。

刺殺案的餘波未平,在朝廷的官員強烈要求下,政事堂做出一個新決議,重新設立三衛,親衛﹑勳衛、翊衛,在長安官宦子弟中招募兩千人,組建爲勳衛,繼續維持現有的親衛,又從內衛中挑選兩千精銳組建爲翊衛。

這三衛負責保護晉王以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郭宋也正式決定在開春時搬遷到大明宮,大明宮爲此成立了內侍署,由晉王宮的老宦官張安平出任內侍大總管,管理三百名宦官和五百名宮女。

《天下信報》和《京都快報》不斷引導輿論,從各個方面闡述晉王上位的合法性和必然性,當然不是單純說教,而是從各個側面描述唐廷的腐敗,描述李唐宗室子弟的奢靡生活,描述李唐皇帝的無能,導致涇源兵變,導致宦官專權,又描述晉王的簡樸生活,甚至列出了飲食清單,和一般大戶人家並沒什麼區別。

《京都快報》甚至講述了晉王世子在安居坊給底層百姓做先生的經歷,又講述了晉王妃對寡孤老人的關心,種種鮮明對比,詳實的數據,真實的描述,潛移默化地讓讀者認可晉王取代唐朝的合法性。

掌握了輿論權也就佔領了宣傳陣地,就在今天上午,由吏部組織的,朝廷百官對晉王上位爲天子的投票正式拉開了序幕。

郭宋從桌上取過一本期刊,這本期刊叫做《京都生活》,還有本期刊叫做《京都天下》,是線裝版,大小就像後世的一本書,實際它就是薄薄的一本書。

郭宋翻了兩頁,看到了‘聚寶閣說玉之四’,作者是品玉軒主人,就是他妻子薛濤的筆名。

‘君子如玉,玉之溫潤儼如君子之溫潤,彬彬有禮有之,從容不迫有之,寶光內斂,蘊含油脂,儼如君子之才,含而不露,腹藏錦繡.........’

內容不多,也就正反兩頁,五百字左右,郭宋大爲讚賞,妻子對於闐玉的理解遠遠超過了自己,雖然是自己把她領進門,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實際上,郭宋看期刊是在掩飾他內心的緊張,他知道此時朝廷百官正在投票表決自己是否應該登基,前天由兵部組織的軍隊投票已經結束,河北和中原江淮的軍隊統計數據還沒有到,但長安的數百名旅帥以上將領幾乎是全票支持自己登基。

而今天是五百餘名朝廷文官投票,這就有點全民表決的意味了。

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極爲看重改朝換代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曹操不想當皇帝嗎?他當然想,但他就無法找到一個取代漢朝社稷的合法性理由,他最終只能讓兒子來篡位登基,但也只延續了數十年,還是被司馬氏取代了,說到底,還是天下世家不認可曹魏取代漢室,曹氏白白給司馬氏做了嫁衣。

現在郭宋有了一個合理性的藉口,那就是李唐宗室已經絕嗣,唐朝已經無法延續下去,但這只是合理,合法性還是欠缺一點,李唐宗室絕嗣,又憑什麼讓你郭宋來登基?

所以只要有天下官員和軍隊的投票認可,那麼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就毋容置疑了。

.........

在御史臺官房內,剛剛升爲監察御史的白居易打開他的投票,在贊成一欄內工工整整打上了勾。

白居易已經在半年前迎娶了施紅袖爲妻,施紅袖被王妃薛濤收爲義女後,改名施柔,由郭萍上門提親,白居易夙願達成,迎娶了心愛的女子。

施柔成婚後很賢惠,和夫君十分恩愛,白居易母親雖然不是很滿意這門婚姻,但看在媳婦對自己十分孝順的份上,她也漸漸認可了施柔。

迎娶晉王妃的義女也並非一點好處沒有,三個月後,白居易便從從八品上階承奉郎升爲正八品上階的給事郎,出任官職雖然不高,但權力很大的監察御史,主要負責科舉監察。

十幾名同僚也都坐在自己位子上填了投票。

“樂天,你選了什麼?”另一名監察御史王遵低聲問道。

“當然是選贊成,沒有晉王殿下,我們說不定還是朱泚之臣呢!你選什麼?”

“也和你一樣,其實大家都是選贊成,都指望晉王登基,給咱們加俸呢!”王遵呵呵笑道。

“會加俸嗎?”

白居易也關心起來,他已經從報館辭職,每月俸祿加各種補貼只有八貫錢,家裡有三個丫鬟,每個月就要支付近五貫錢,雖然妻子的陪嫁每個月能補貼三貫錢,但家裡還是不寬裕,他現在就指望自己早日去地方監察科舉,那樣,每天還有兩百文的監察補貼。

所以聽到會加俸,他的耳朵就立刻支棱起來了。

“應該會吧!我是聽李中丞說的,說大家都支持晉王上位,晉王必然也不會虧待大家,不虧待的意思就是加俸。”

想到要加俸,白居易心中一熱,他鄭重在投票下面簽署了自己的官職和姓名,然後將投票疊好,放進信封內。

吏部規定可以實名投票,也可以不記名投票,隨自己選擇,白居易光明正大地投票,當然要簽署自己的實名。

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風暴(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八百零七章 當紅明星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
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風暴(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八百零七章 當紅明星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