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

由杜嗣業草擬的大赦方案已經擺在郭宋案頭,方案中包括晉王府下轄所有的囚犯和被俘的戰俘,也包括在嵐州採礦的一萬多戰俘以及滯留雲州的四萬多回紇人。

這段時間,回紇新可汗從草原各地蒐羅被擄的唐朝奴隸,來雲州交換戰俘,已經完成了十餘萬人的交換,但云州還滯留了四萬兩千餘人,主要是回紇已經拿不出奴隸,雙方只能進行第二輪談判,用物資來交換戰俘。

郭宋沉思片刻道:“速去請潘長史過來!”

不多時,潘遼匆匆趕來,郭宋請他坐下,又吩咐茶童上茶。

潘遼笑道:“恭喜殿下再得貴子。”

郭宋苦笑一聲道:“孩子是早產,先天不足,我很擔心他會夭折,我考慮實施大赦,有些事情想和長史商議一下。”

潘遼點點頭,“卑職完全支持殿下的大赦決定,大赦也包括戰俘嗎?”

“我要商議的就是這件事,目前我們的戰俘有兩處,一處在嵐州鐵礦山,一處便是雲州的回紇戰俘,我想聽聽長史的建議。”

潘遼略一思索道:“嵐州鐵礦山容易解決,把戰俘改爲礦工,一個月三貫錢,他們不願意留下來,那就重新招募,招募礦工完全沒有問題,不會影響礦山。”

郭宋點點頭,“那雲州那邊呢?”

“雲州目前是張謙逸在全權負責談判,那邊也有回紇談判使者,殿下可以立刻敲定談判方案,要求三天內完成,這樣三天後頒佈大赦,也就不影響雲州戰俘,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大赦。”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緩緩道:“那就讓回紇提供木材,這個要求不算高,雙方簽署協議,可以提前釋放戰俘!”

一個時辰內,一封腿上綁着紅色信筒的信鷹飛往雲州,裡面是郭宋的親筆手令。

次日下午,正在雲州負責談判的司馬張謙逸和回紇特使安崇達成了協議,唐軍將釋放最後的四萬兩千餘名戰俘,而回紇會在未來一年內交付給唐軍十萬根五尺以上圍長的松木,同時唐軍承諾,如果回紇能夠切實遵守協議,那麼三年內,唐軍不再攻打回紇。

簽署協議的當天,唐軍向回紇戰俘營宣佈了釋放令,戰俘營內一片歡騰,他們將由回紇士兵陸續接回王城。

張謙逸隨即用鷹信向郭宋進行了彙報,次日一早,郭宋便正式頒佈大赦令和廢籍令,凡晉王府治下,所有的囚犯、戰俘、官奴一律釋放,同時取消戶籍歧視,取消奴籍、樂籍、匠籍、軍籍等等特殊戶籍,一律視爲民籍。

推行廢籍令難度不大,關鍵是裡面包含廢奴令,這事關很多大地主的切身利益,郭宋並沒有強行推行,而是進行討論申述,儘量不傷害所有人的利益,採用贖買方式以及自願廢除並獲得補償的方式。

贖買比較簡單,每名奴隸官府以十貫錢的價格進行贖買,而採用自願廢除方式,官府將從稅賦以及榮譽上給予補償。

廢籍令已經整整討論了一年,最終達成了各階層的統一共識,

將各地莊園藏匿的奴隸轉爲平民,作爲補償,莊園主每釋放一名奴隸,他將獲得一頃土地十年免稅賦,釋放十名奴隸以上,莊園主同時將獲得爵位,最高可至縣公,且允許世襲。

另外奴隸改爲和莊園主的僱傭關係,奴隸人身獲得自由,收入得到增加,關鍵是晉王府各地控制的人口會增加三成,這對晉軍的實力擴大非同小可。

郭宋頒佈的廢籍令在天下引發了軒然大波,支持者有,痛罵者有,質疑者有,但郭宋收復西域,遠征回紇,幾乎將回紇滅國,他的聲望在天下已如日中天,所以當他推出廢籍令,廢除了奴隸身份,罵歸罵,質疑歸質疑,卻沒有人敢用行動來挑戰他。

成都,一連幾天,天子李適都在大罵郭宋的擅自妄爲,竟然沒有經過自己同意,就頒佈了廢奴令,這可是會動搖國本的命令,應該慎之又慎,而且就算頒佈,也應該是由自己天子令來頒佈,他們一個晉王令算什麼?

當然,李適是不可能頒佈這樣的命令,他自己的皇莊裡還有大量奴隸呢!說到皇莊,他的皇莊大半都沒有了,位於關中和洛陽的皇莊已經被朱泚收繳,只剩下江南的幾座大皇莊。

李適這幾個月對郭宋極爲不滿,根本原因還是關中兵敗,他想奪回關中,結果全軍覆滅,損失了三萬餘人,而郭宋明明可以奪回關中,他卻按兵不動,再拖下去,關中百姓對大唐的認同感,真的就漸漸淡了。

李適急得跳腳,卻又無可奈何,只得每天在皇宮大發雷霆,大罵郭宋,使宮女和宦官們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天上午,李適派人把右相張延賞和左相崔造找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這就是你們的後勤保障?兩個月了,兵部連一萬軍隊都招募不到,現在整個大唐只有六萬軍隊,朱泚要攻打江淮和江南,你們讓朕拿什麼去應對?南詔暴亂,朕竟然派不出軍隊去鎮壓,還有西川節度府已經名存實亡,軍隊不足兩千,拿什麼去應對吐蕃的入侵?朕養你們兩個相國是用來吃乾飯的嗎?”

張延賞和崔造面面相覷,半晌,張延賞苦着臉道:“主要是這些年連續兵敗,實在傷亡慘重,我們的撫卹又不到位,導致百姓厭惡從軍,而且巴蜀這邊民風偏於安逸,普遍不願從軍,如果我們招募的條件高一點,或許有人會衝着錢從軍,但偏偏朝廷財政緊張,實在拿不出更多的錢財,百姓當然就不願意從軍。”

李適一拍桌子怒道:“朕不是要你們訴苦,朕要解決問題,招募軍隊怎麼辦?朕要求招募十萬大軍,你們才招募七千人,你們說,該怎麼解決?”

崔造沉默片刻道:“根本原因還是朝廷財政困難,之前微臣和張相國就提出瞭解決財力不足辦法,把所有的稅都交給朝廷,充足朝廷的財稅,這樣我們就能拿出更多的錢糧招募士兵,不說十萬大軍,五萬軍隊肯定能招募到,但陛下一直不同意我們方案。”

李適怎麼可能同意?商稅、間架稅、茶酒稅等等都是由北衙掌控,每年有幾百萬貫的收入,絕不大部分都進了李適的私人內庫,如果交給朝廷,他的私人收入怎麼辦?

這種嚴重損害他切身利益的方案,李適是絕對不會接受。

半晌,李適冷冷道:“朕就知道你們在打內庫的主意,朕就不行,鹽稅和田稅、戶稅都給了朝廷,你們還叫嚷不夠,你們究竟把錢亂花到哪裡去了?”

“陛下,朝廷的度支報告每個月都給陛下審批,朝廷收入多少,陛下很清楚纔對,江都的鹽稅已經大半年沒有運送了,田稅根本就徵收不到,朝廷就只能靠官田租和房租以及戶稅一點點微薄收入來勉強支撐,維持朝廷最基本的運轉,可是們軍隊的支出,每個月軍俸就要二十萬貫,我們已經欠了三個月,士兵要鬧事了,還有朝廷百官俸祿,今年以來就沒有付過.......”

“田稅有問題!”李適毫不猶豫地打斷他們的話。

“剛到成都時,朕記得很清楚,每年朝廷田稅收入還有一千萬石糧食,現在怎麼越來越低,去年才三百多萬石,今年的夏糧已經收了,但田稅還不到去年的一半,這是什麼原因?明明沒有災害,爲什麼會這樣低?”

張延賞嘆了口氣道:“陛下,原因有很多,關鍵是土地兼併,現在自耕農的人數已不足我們剛到成都時的兩成,現在成都附近已經沒有自耕農了,權貴兼併土地後他們不交稅,還有江南那邊的土地兼併同樣嚴重,地方豪強大量蓄奴,都養有數百人上千人的武裝莊丁,地方官府根本不敢去收田稅,沒有了自耕農,當然就沒有田稅了。”

===

【今天還是兩章,不好意思啊!】

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八十七章 內宮激辯第六百三十九章 夜襲霍邑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九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動了疑心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
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八十七章 內宮激辯第六百三十九章 夜襲霍邑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九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動了疑心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當街殺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