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

王志和心中一驚,他連忙問道:“難道是.....晉王府?”

韋綸緩緩點點頭,“我接到了二叔的來信,他告訴我,這批買船的人是郭宋派出的特使,讓我幫助他們,我父親也寫信給我,讓我全力相助他們。”

韋綸的二叔就是蒲州刺史韋清,他父親是韋氏家主韋渙,前朝廷的尚書右丞,現任唐朝的刑部尚書。

韋綸還有個堂叔韋皋也在南唐出任劍南節度使,權位極重。

其實中原很多州縣官員都和成都朝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朱泚也沒有辦法,他實在無人可用,只要這些官員老老實實做官,替他管束好百姓,他也不會自找麻煩。

王志和的心有點亂了,很明顯,韋氏家族已經全面倒向太原,但楊氏家主卻沒有寫信告訴自己,這倒不是楊家效忠朱泚,朱泚這種亂臣賊子,沒有世家願意效忠他。

楊家沒有寫信給自己,只說明瞭一點,楊家在太原的存在感太低,他們不知道買船這件事。

他低頭沉吟半晌道:“能不能等我兩天,我寫一封信去請示一下家主。”

韋綸苦笑一聲道:“我就實話實說,這批船隻今晚就必須走,我已經得到消息,韓刺史明天要來陳留,雖然他不是爲了船隊之事而來,但他肯定會關注到這批船隻,到時就麻煩了,我心急如焚,所以今晚來找縣君。”

王志和又想了想,其實楊家准許自己師父去太原出任國子學博士,站隊就已經很明確了,這件事自己可以先做,然後自己再稟報家主。

不過明天韓刺史來,自己又該怎麼交代?

韋綸彷彿明白王志和的想法,他從懷中取出了縣丞之印,放在桌上,“我來承擔一切後果,如果韓刺史問起來,就說是我擅自帶船去了江淮。”

王志和吃了一驚,“你要棄官?”

韋綸點點頭,“我去太原,應該也能混到一官半職。”

王志和心中有點苦澀,這樣一來,獻船的功勞不都是他韋家的了?

他只得默默點頭,“你連夜帶船走吧!那份文牒我就不批了。”

韋綸站起身道:“請縣君放心,我一定告訴晉王殿下,這批船有縣君的功勞,是楊家在後面支持!”

王志和心中大喜,連忙起身深深行一禮,“賢弟肯這樣說,楊家一定感激不盡!”

.........

十一月中旬,從中原過來的數千艘槽船陸陸續續抵達了太原,最後一支漕船隊伍有一千三百艘,是從陳留縣過來,押船之人正是辭官北上的陳留縣丞韋綸。

碼頭上,郭宋率領大批官員前來參觀船隊盛況,汾水江面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漕船,這些漕船都是五百石的貨船,用鐵鏈一艘扣着一艘,可以連綿數十里。

郭宋指着最後一支船隊笑道:“那應該是鹽鐵監的船隊,船身上還有白色的‘稅’字,當年我就押送過這支船隊,還記憶猶新!”

這時,潘遼把韋綸帶了上來,對郭宋笑道:“這位年輕才俊便是陳留縣丞韋綸,蒲州韋刺史的侄子,爲了給我們送船,棄官北上。”

韋綸連忙行禮,“卑職參見晉王殿下!”

郭宋聽潘遼說過此人,韋氏家主的嫡三子,進士出身,做了三年主簿,又做了兩年縣丞,出身好、起點高,底層經驗也豐富,更關鍵是膽識不錯,會抓住機會,是個可塑的大才。

“能把一千三百艘鹽鐵監的漕船拐來,韋公子立下了大功!”

“回稟殿下,大功是陳留縣令王志和,是我們兩人共同策劃,卑職走了,他卻留下承擔風險,他纔是首功,卑職心中慚愧。”

居功不驕,郭宋更加欣賞了,他沉吟一下問道:“這個王縣令是什麼背景?”

韋綸解釋道:“王志文是弘農楊氏的門生,他也是得到了楊氏家主的囑託,他師父是太原國子學博士周偓。”

郭宋點點頭,“這個人我記住了。”

他又令人帶韋綸去館驛休息,韋綸行一禮,跟隨官員走了。

潘遼看出郭宋很欣賞這個韋綸,便笑道:“要不先安排他在天策府做幾年參軍吧!”

郭宋想了想道:“讓他出任白虎堂通事判官,過幾年再放他爲州官。”

白虎堂是天策府的機要之地,負責審覈國相府頒佈的各項政令。

長史潘遼和各部司頒佈給各州的政令不一定要郭宋批准,普通的政令一般就會直接頒發,只有重要的政令纔要報郭宋批准後頒發。

軍隊也一樣,很多軍務方面的普通命令是錄事參軍張裘安和六曹參軍直接下達,但重要的軍事命令也必須由郭宋批准。

但哪些軍政命令爲普通?哪些軍政命令爲重要?負責審查政令的機構就是白虎堂,白虎堂內由主判、判官、參事、從事等官員組成,主官叫做白虎堂主判,下屬三名判官,一名軍事判官,一名政事判官,一名通事判官,參事和從事則負責抄錄、整理文書。

另外郭宋下達了命令也是先到白虎堂,白虎堂要進行合規性審覈,郭宋下達的命令不能和自己定的規矩相矛盾,然後白虎堂留底後,再抄送給長史、司馬以及各部,如果發現和現有規定衝突,則要把命令退回去。

目前白虎堂的主判是沙州刺史劉梓,三個判官還缺一個通事判官,郭宋正在物色合適的官員,正好他比較欣賞韋綸,便讓他出任通事判官。

白虎堂判官相當於朝廷官員體系中的給事中,專門負責審覈旨意,權力很大。

隨着數千艘船隻到來,基本就解決了運輸工具的難題,不過現在已經是十一中旬,很快就要結冰,船隊只能等明年開春後再前往河西去運輸糧草物資了。

郭宋看了看修建了一半的新倉庫,見沒有一個工匠在修建,顯然已經停工了,他不解地問道:“新倉庫怎麼停工了?

潘遼連忙解釋道:”貢院在搶修新考場,工匠不足,便把這裡工匠全部借調過去了,那邊一月底就必須完工,這邊倉庫明年底完工都來得及,所以先修貢院。”

原來如此,郭宋欣然笑道:“回去正好路過貢院,我們去順路查看一下進度。”

之前貢舉署提出建大營爲考場,但郭宋沒有同意,還是要求他們擴建貢院,並特批了三萬貫錢用來修建和改造貢院。

衆人離開碼頭回城,郭宋順道巡視了正在擴建的貢院,貢院也就是科舉的考場,幾乎每個州都有,太原的貢院是整個河東道最大的一座,貢院規模相當龐大,可同時容納一萬五千名考生參加考試。

但容納一萬五千名考生的貢院顯然還是遠遠不夠,貢院圍牆以西正好有大片廢棄的空地,平時雜草叢生,很多周圍的百姓在這裡種菜,一個月前,郭宋下令擴建貢院,空地被推平,數千名建築工匠開始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

顏碩陪同郭宋視察擴建現場,他指着遠處的已經出現的牆體道:“我們考慮按照新圖紙修建,用兩頭法建造號舍,這樣至少能容納四萬名考生同時開考,按照進度,爭取明年一月底完工。”

“什麼叫做兩頭法?”郭宋不解地問道。

“以前的號舍都是單排單間,一間號舍只容納一名考生,現在改爲單排雙間,一間號舍便可以容納兩名考生,他們背對背,當然中間必須要隔一道牆。”

“那現在的號舍呢?”郭宋又問道。

“現在的號舍也在進行改造,請殿下隨卑職去現場看一看。”

郭宋欣然點頭,便跟隨顏碩向貢院現有的考場走去。

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韓愈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
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五章 士子韓愈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三百八十九章 視察莊園(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初見疑點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海州之甕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