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

李冰等大將率領一萬軍隊已經出現在北城門外,城外雖然沒有護城河,卻有一道旱式吊橋,用來保護城門,城頭上已燃起熊熊大火,吊橋也已被放下,但城門卻遲遲沒有開啓,只聽見城內傳來喊殺聲陣陣,令人焦急萬分。

城門處的爭奪戰異常血腥,東西各有一百沙陀士兵殺下城增援城門,郭宋率領六十名士兵和四百人激戰,儘管四周已經死屍遍地,但沙陀人依舊十分強悍,不顧一切地殺上前。

在狹窄的城門洞內,人擠人,人挨人,長兵器已無法施展,雙方只能用匕首捅,用牙齒咬,地上死屍成堆,尚未斷氣士兵被活活踐踏而死,沙陀士兵的戰術也十分明顯,把唐軍堵在城門洞內,讓他們無法開城,爭取時間等待援軍殺來。

郭宋也急了,他大吼一聲,縱身跳起,踩着人頭躍到外圍,從背後反殺敵軍,他的武藝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專劈對方咽喉,簡單有效,只見黑劍如一道道閃電在人羣中瞬亮即逝,所過之處沙陀士兵紛紛栽倒,原本密集成團的敵軍終於鬆散開了,城門洞內唐軍將敵軍步步殺退,終於開闢出一點點開門空間。

這時,郭宋發現城內有大隊敵軍正向這邊奔來,他大喊道:“開啓城門!”

幾名唐軍迅速拔掉了城門上的三根鐵門栓和下方的地栓,城門已經開啓,卻無法拉開,地上堆積的近百具屍體堵住了城門。

“快把屍體搬開!”旅帥鄧楓急得大喊。

郭宋也心如火焚,對方的援軍已經出現在百步外,密密麻麻足有八九百人之多,正在城門處激戰的百餘名沙陀士兵士氣大振,拼死反撲,城門洞內的唐軍士兵還在拼命向外搬屍體,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這時,只聽見一聲驚天動地的悶響,城門劇烈晃動,竟然開啓了兩尺寬,城外有人大喊:“再來一次!”

原來城外有百餘名士兵抱着一根大樹在撞門,士兵們後退十幾步,又猛地衝上前,‘轟!’又是一聲驚天動地撞擊,城門碎裂,被撞開了四尺寬,可容一匹戰馬通過了。

敵軍已經殺到五十步外,郭宋大喊:“撤退!向城頭撤退!”

他帶領三十餘名士兵向東面甬道後撤,沙陀士兵涌進城門洞,企圖關閉城門,但已經來不及,又一聲驚天動地的撞擊,半扇城門轟然倒下,李冰一揮長槍,“殺進去!”

唐軍騎兵驟然發動了,儼如平地捲起的一陣狂風,從百步外向城門席捲而來。

撞門的唐軍士兵紛紛向兩邊躲閃,唐軍騎兵瞬間衝進了城門,而沙陀援軍也剛剛殺到城門處,兩支軍隊迎面相遇,李冰長槍一擺,率領衆騎兵殺進了敵軍人羣之中.......

一萬騎兵殺進酒泉縣城,城內的敵軍瞬間土崩瓦解,沙陀士兵紛紛跪地投降,數十名拒不投降者被唐軍悉數殺死。

郭宋帶着他的手下坐在甬道上休息,他的六十名士兵陣亡十八人,九人受傷,傷亡近半,張雲率領的四十名士兵也傷亡近二十人,張雲本人也受了傷,腿部被敵軍長矛刺中,而和他們激戰的五百沙陀士兵陣亡超過四百人,光死在郭宋劍下就不止百人。

郭宋第一次感受到奪城的艱難,這時,李冰將酒泉城主將押上來,他叫朱邪勝律,年約五十歲,是沙陀可汗的堂叔,他剛剛出任肅州經略使還不到十天,便成了唐軍的俘虜。

“弟兄們的傷亡情況怎麼樣?”郭宋問李冰道。

“回稟都督,沒有陣亡,只有十幾名輕傷,損失了幾匹戰馬。”

郭宋點點頭,目光落在身後沙陀主將身上,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朱邪勝律戰戰兢兢上前道:“小人叫做朱邪勝律,現任肅州經略使,懇請都督饒小人一命,我讓福祿縣和居延海的士兵投降。”

“你沙陀可汗是什麼關係?”郭宋又問道。

“沙陀可汗的祖父和我父親是兄弟,我是他堂叔。”

“你的漢語不錯!”郭宋笑道。

“天寶年間,小人在長安呆過十年。”

大唐盛世時,西域很多民族的貴族子弟都在長安讀書生活,這個朱邪勝律是沙陀貴族,年少生活在長安,一點都不奇怪。

郭宋笑道:“放心吧!我不會殺你,按照草原慣例,你們可汗可以用財物來贖你。”

朱邪勝律連忙道:“如果都督放我回去,我願意用二十萬只羊來交換。”

原來抓住了一條大魚,郭宋呵呵笑道:“不用擔心,相信你們可汗很快就會派人來談判了。”

.........

孟郊等百餘名士子滿懷報國熱情去西域從軍,但在六盤關前,卻被一盆冷水迎頭潑下,他們沒有通關文牒,守關唐軍不准他們過關。

“我們都是各州鄉貢舉人,堂堂的大唐讀書人,怎麼會沒有身份?”

士子們憤怒之極,紛紛和守將爭辯,孟郊更是高聲怒斥道:“班超投筆從戎,也沒有聽說過哪個關隘阻攔他,我們想爲國效力,去甘州投軍,你憑什麼阻攔我們?”

守關校尉冷冷道:“我不認識什麼姓班的人,我只按規矩辦事,沒有朝廷開具通關文牒,你們就不能過關!”

旁邊一名副尉道:“我教你們一個辦法,你們去平高縣找原州張刺史開一張通關文書,你們也可以過關。”

“平高縣還在北面一百多裡,讓我們怎麼去?”

“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了,反正我只認關牒。”

副尉又冷笑道:“從軍有什麼好的,整天吃糠咽菜,還吃不飽,穿得比乞丐還破爛,還穿不暖,軍俸被上面以各種理由剋扣,到頭來根本養不了家,幾年都看不到女人,來一頭母豬都覺得美似天仙,死在異鄉荒漠只有野狗來給你們送葬,朝廷也不會承認功勞,這種生活你們這羣書呆子居然還向望?簡直就是吃飽了撐得慌!”

守關將領的話句句誅心,徹底澆滅了衆人心中的滿腔熱情,令他們垂頭喪氣,此時天色已經晚了,眼看關隘也過不了,衆人只得返回西崆鎮過夜。

西崆鎮位於崆峒山的西面而得名,這裡緊靠崆峒山彈箏峽出口,距離崆峒山只有十幾裡,官道在這裡分成三路,一路向北去平高縣,另一路向西去六盤關,還有一路走西南去隴山關。

鎮裡的一家客棧已經被孟郊等人包下來,衆人坐在大堂上唉聲嘆氣,孟郊對衆人道:“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去一趟平高縣,然後再回來過關,耽誤四五天時間。”

這時,兩名士子走到孟郊面前吞吞吐吐道:“孟兄,我很想跟隨你去甘州從軍,但我老母已經六十歲了,身體不好,我實在不放心她,我想回家去看看,奉養老母天年後一定去甘州從軍。”

另一名士子也道:“我也是,我家還有娘子和兩個兒子,我都沒告訴他們,我也想回家。”

孟郊面帶怒色,剛要斥責,杜嗣業連忙勸道:“家家都有難處,咱們不能勉強,人各有志,讓大家自己考慮選擇吧!”

懷素也勸孟郊要尊重衆人自己的意願。

孟郊被說服了,他點點頭對衆人道:“我這裡還有三千多兩銀子,是京城百姓給我們籌集的盤纏,我會分給大家,要去甘州的,明天上午在這裡集合出發,想回去的,我也絕不勉強。”

他拿出全部三千四百兩銀子,分成一百二十份,每人二十兩,剩下的一千兩銀子留給要繼續去甘州的人,衆人都沒有意見。

次日上午,孟郊等人在大堂集合,着實出乎他的意料,一百二十名士子只剩下二十餘人願意繼續去甘州,其他人都在天不亮時結帳走了。

熱血和報國熱情最終敵不過親情和柴米油鹽,六盤關守將的一番話把很多人敲醒了,他們想了一夜後,最終選擇了放棄,但又不好意思明說,都在天不亮時偷偷離去了。

孟郊着實有點心灰意冷了,坐在那裡發呆,這時,好友杜嗣業走了過來,杜嗣業在所有人中年紀最小,才二十歲,他父親便是杜甫次子杜宗武,杜甫兩個兒子比較平庸,但他的孫子杜嗣業卻從小便有大志,一歲抓週時,他左手抓一把劍,右手抓一支筆,祖父杜甫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從小培養他,可惜在他九歲時,祖父就去世了。

前年杜嗣業籌集到一筆錢,獨自趕赴巴陵,把祖父的靈柩遷回洛陽安葬,頗受讚譽,他沒有成婚,祖母楊氏有父親和伯父奉養,杜嗣業便秉承祖父遺志,決定跟隨孟郊去甘州從軍。

杜嗣業見孟郊坐着發呆,便上前笑道:“兄長應該感到高興纔對,現在離去,總比到了甘州後再打道回府要好,本來大家都是一腔激情才決定去從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頭腦發熱,現在冷靜下來,做出真正的選擇,我覺得是好事。”

孟郊嘆口氣,“你說得對,其實我也是頭腦發熱,只是我比他們熱得久一點。”

說完,他自己都忍不住苦笑起來,就在這時,從外面走進來幾名商人。

一名商人抱怨道:“真是背運啊!居然把通關文牒弄丟了,想省點錢都省不下來,還得走隴山關。”

孟郊眼睛一亮,他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科舉發榜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米作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艱苦跋涉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