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

當天下午,王太后下達了來長安後的第一份詔書,冊封晉王郭宋爲監國攝政王,賦予他官爵冊封大權,全權負責組建新朝廷。

這份詔書,立刻在第二天的《長安快報》和《天下信報》中刊登了,也是在同一天,郭宋也下達了他的第一份監國令,宣佈組建政事堂,相國名額定爲七人,他首先任命潘遼爲中書令,右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次任命杜佑爲門下侍中,左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很快他又任命三名相國,分別是吏部尚書張謙逸、刑部尚書曹萬年以及兵部尚書張裘安。

任命這五名相國的監國令傳出,百官都明白了晉王的真實意圖,朝廷格局不會有變化,實際上就是把晉王府的各個司署升級爲部寺,官員們都跟隨郭宋多年,經驗豐富,爲晉國的治理付出了汗水,立下了功績,對晉王的忠心也經受住了考驗,在重建朝廷的重要關頭,他們理應得到嘉獎。

政事堂的建立,意味着着朝廷開始正式運轉,他們將協助攝政王郭宋逐步搭建起了朝廷的框架,再豐滿其血肉,最後用朝廷取代晉王府,使它全面運轉起來。

下午時分,郭宋忙中偷了一個閒,換一身常服,乘坐馬車來到了城牆坊,城牆坊是幾年前修建用來安置漢長安城流民的貧苦窟,它實際上就是貧民窟,長安最底層的百姓都住在這裡。

城牆根的官房名字叫做居安坊,但長安人卻稱它爲城牆坊,或者叫做聚窮坊。

圍城牆一圈的房子都是官租房,只租不賣,短短几年時間,這裡便聚集了二十餘萬百姓,基本上全部住滿了,晉王府也爲它們修建了大量公共設施,水井、茅廁、學校、官藥鋪、治安所等等。

其中光學堂就修建了六十多所,十餘萬孩童在學堂內免費讀書兩年,學會最基本的讀書認字,學習最基本的禮儀道德。

最近兩年,長安的學風越來越盛,正所謂盛世學文,亂世學武,尤其兩大報紙的出現,極大促進了長安百姓送子學文熱潮的興起,官學越辦越多,私學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甚至還出現了大量識字速成班,專門教千字文。

郭宋來城牆角,自然是偷偷來看自己的兒子,兒子郭錦城昨天開始正式在居安坊給貧民子弟上課了,郭宋放心不下,特地過來偷偷看一眼。

居安坊的授課先生基本上都來自太學和國子學的年輕學子,郭錦城作爲太學律法科學生,他在這裡給學生上課非常正常。

郭宋已經很久沒有來居安坊了,居安坊變化很大,比起剛修好那會兒,明顯變得髒亂差了。

隨處可見各種亂搭亂建的竹木棚子,空地都被佔滿,原本刷得雪白的牆壁,被風沙和雨水侵蝕,以及各種不明黃漬侵染,變得黃一塊黑一塊,污髒不堪,傳來陣陣臭氣。

地上也全是污水坑,馬車小心翼翼行駛,躲掉這個水坑,卻躲不過那個水坑,使馬車在顛簸中緩緩行走。

郭宋眉頭皺成一團,這裡不光是髒亂差的問題,而且火災隱患極大,一旦失火,那就是殃及上萬家。

馬車緩緩在一座小學堂前停下來,這是一座小學堂,有圍牆包圍,大門上面掛着居安坊第十七學堂,隱隱聽見裡面有琅琅讀書聲。

小學堂原本是一年制,學習《千字文》和《增廣賢文》,《增廣賢文》當然是郭宋將後世的同名書籍默寫出來,交給禮部編印,在小學堂中推廣。

後來在參事們的一致同意下,將一年制改爲兩年制,增加了《論語》和《孟子》兩門課,依舊是免費,這算得上是最早的義務教育了。

當然,免費也只是免學費和課本費,筆墨紙硯還是需要學生自己掏錢,不過學堂會提供一套廉價的筆墨給學生選擇,只有市場價三成。

郭宋走進大門,看門的老者剛要起身阻攔,後面的兩名侍衛狠狠瞪他一眼,他又知趣地坐了回去,這兩天有不少大人物來訪,讓他心中直犯嘀咕,不知這位又是誰?

郭宋走進院子,便發現了躲在暗處的護衛,隱藏在屋檐下的一條暗縫裡,確實很隱蔽,估計看門的老者都沒有發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色令,鮮矣仁!’”

........

走近窗子,便聽見了一名學生在背書,緊接着聽見兒子郭錦城的聲音,“曾三郎總的還不錯,只有一處錯誤,是巧言令色,不是巧言色令,把這四個字默寫二十遍,下一個喬水根,接着曾三郎往下背。”

郭宋站在牆邊,從一扇開啓的窗戶向裡看,只見兒子郭錦城穿一件藍色的細麻長衫,頭戴儒巾,腰束革帶,背手站在一羣孩童面前,頗爲氣度威嚴,下面坐着五六十個孩童,七八歲居多,大多衣衫破舊,臉上掛滿鼻涕。

一個男孩怯生生站起身,小聲道:“俺昨晚沒有背。”

“爲什麼沒有背書?”郭錦城目光嚴厲地盯着他。

“俺回家要給爹爹洗被子,要做飯,還要帶弟弟。”

“那晚上呢!”

郭錦城語氣稍微和緩了一點,“晚上爲什麼不背書?”

“晚上要幫娘洗衣服掙錢。”男孩的頭壓得更低了,脹紅了臉。

“你說得是不是真的?我可是要去你家證實!”

旁邊幾個學生起鬨道:“他爹是癱子,屎尿都拉在牀上,家裡比豬圈還臭,沒人去願去他家的!”

‘啪嗒!’男孩幾顆眼淚滾落出來,滴在小桌上。

郭錦城看他半晌,擺擺手道:“你雖然沒有背書,但是情有可原,我就不責罰你了,先坐下吧!”

叫做喬水根的學生坐下,伏着桌上無聲地哭了起來,郭錦城用戒尺指着起鬨聲音最大的學生,冷然道:“張大魁接着曾三郎背,錯一個字,打手心十下!”

........

郭宋沒有再繼續看下去,悄然離去,兒子的表現雖然還有點少年心性,但足以讓他放心。

回到官房,郭宋令人把戶部尚書張歉逸找來,張謙逸上午剛剛上任相國,他這兩天也是忙得焦頭爛額,從戶部司升爲戶部有大量瑣碎事情要處理。

要建立起戶部的框架,還要剝離戶部司下面的十幾個署,這些具體職能部門則歸寺監管轄,另外,戶部不光管財政,還管民政,各種繁雜的事務多如牛毛。

郭宋見張謙逸滿頭大汗,便知道他忙得不可開交,便擺擺手笑道:“那就先回去忙吧!過幾天我再找你。”

張謙逸擦擦額頭上的汗道:“事情永遠忙不完,殿下請說吧!或許我能吩咐下面人去做。”

“也行,你就安排下面人去做吧!”

郭宋背靠寬椅,合手笑道:“我沒記錯的話,官租房是由戶部司下面的商宅署負責吧!”

商宅署負責所有權屬於官方的大部分房產,包括商鋪、官宅、官租房等等,但不包括皇宮、園林、官衙、寺院、道觀,這些建築比較特殊,由宮署負責。

張歉逸點點頭,“殿下說得沒錯,確實是由商宅署負責。”

但我最擔心的不是這些,而是各種亂搭亂建的竹木棚子,基本上都是當做廚房,一家失火,整個一大片都難以倖免,所以我想知道,商宅署究竟是怎麼管理?商宅署的主官究竟合不合格?該不該追責免職?”

郭宋語氣平和,但用詞卻十分嚴厲,三個追問使張謙逸汗流浹背,他是居安坊的最高責任人,一旦失火造成慘重損失,他第一個就該被免職。

“卑職明白了,立刻回去整改,該免的免,該罷的罷,絕不姑息,卑職會在三天內拿出一份整改方案給殿下。”

郭宋點點頭,“我只提兩條,第一,房租全部用在管理上,我們不缺這點錢;第二,對於亂搭亂建,我不希望採取一刀切的辦法,官府圖省力,今天強行拆掉了,他們明天還會再搭,治標不治本,我建議,亂搭亂建的棚子可以允許存在,但必須全部改成磚瓦結構,堵不如疏,這是我的態度。”

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襲宣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四百八十七章 內宮激辯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一十九章 獵與被獵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
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七百三十三章 徹底清算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爭來臨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襲宣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銀票疑雲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四百八十七章 內宮激辯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一十九章 獵與被獵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