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

新年悄然而至,大年三十是家家戶戶祭祖的日子,一般是夜裡寅時開始祭祖,天不亮,在長安的文武百官要趕到朝廷,參加新年大典,然後天子設宴招待百官。

丹鳳門廣場上,羣臣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閒聊。

郭宋從丹鳳門進來,一直在等着他的薛勳連忙迎上了上來,“賢侄,你怎麼纔過來?

雖然郭宋已經是薛勳的準女婿,但在未成婚之前,一般還是稱呼子侄,只有在婚後回門,纔會以翁婿相稱。

郭宋歉然道:“軍營臨時有點事,耽誤了。”

薛勳一怔,“賢侄是從軍營過來?”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軍營,昨晚年夜飯,也是和士兵們一起,我考慮以後這種機會不會太多,所以儘量多和士兵們呆一呆,贏得大家的認可。”

薛勳點點頭,“你做得很對,你把士兵們當做朋友,當做家人,士兵纔會真正視你爲帥。”

“謝謝世叔教誨!”

薛勳又道:“這兩天有時間來我府上吃頓飯,把張東主一家也請來,大家聚一聚。”

“沒問題!”

郭宋欣然道:“我等會兒和師兄約一約,確定好時間,然後給世叔送個信。”

“索性把你大師兄,李天師也一併請來吧!”

郭宋有點爲難道:“大師兄恐怕沒有時間,過年是他最忙碌之時,他都每天都要出門去做法事,都排到月底去了,他說都是權貴人家,不好讓弟子代替。”

“那就下次再請他,張東主一家過來就可以了。”

郭宋點點頭,“我記住了!”

“老薛!”

有人在向薛勳招手,薛勳呵呵笑道:“是幾個老友,一起過去吧!”

薛勳帶着郭宋來到幾名官員面前,爲首官員笑道:“翁婿二人同殿爲臣,也算是一段佳話。”

“讓幾位見笑了!”

薛勳又給郭宋介紹幾名大臣,“這位是吏部郎中楊績,我在洛陽的同窗好友。”

楊績出身弘農楊氏嫡系,長一雙細長眼,眼中總閃爍着一絲狡黠的笑意,不知這種笑意是來自眼神本身,或者發自內心。

他的夫人和薛勳夫人韓氏是閨蜜,但同時也是彼此攀比的對象。

薛勳又向郭宋介紹另外兩人,“這位是太常少卿韋倫,這位是大理寺少卿高參,都是我在東宮的同僚。”

韋倫和高參的話都不多,笑容親切,和郭宋見禮,“久聞郭都督之名了。”

郭宋忽然有了一絲明悟,太常少卿韋倫、大理寺少卿高參,秘書少監薛勳,都是來自東宮,他們顯然是李適要培養的自己人,這個楊績一向不怎麼瞧得起薛勳,現在卻拼命和他們混在一起,顯然也是一個聰明人,也是一個善於鑽營之人。

“楊兄,有什麼消息給我們說說?”薛勳笑問道。

“我剛纔正要說!”

楊績向兩邊看看,壓低聲音道:“常袞要罷相了,這是確切消息。”

“好好的,怎麼會罷相?”韋倫不解問道。

“新君不喜這個人,宮裡傳出的消息說,新君對他的評論是,心胸狹窄,無宰相之量,可能還是和郭賢侄那件事有關。”

幾人都向郭宋望來,郭宋淡淡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換相很正常,這口黑鍋我可不背。”

“那不知是誰接替常相國?”韋倫問道。

“昨天下午,天子連續發出四道旨意,宣道州司馬楊炎,河南府留守崔佑甫、杭州刺史李泌、懷州刺史喬琳四人入朝,估計接替常袞相國之人就在他們四人中產生。”

高參呵呵一笑,“要是接替常袞的人是崔佑甫,那就有意思了,山不轉水轉,這兩個死對頭又遇到一起了。”

“新帝是不是想恢復多相制?”郭宋問道。

薛勳沉吟一下道:“當初先帝恢復左右相制度時,太子就不太贊成,他曾對我說,多相制有利於集思廣益,有利於分散相國獨權,我覺得新君更偏向於多相制,當然,也不會象從前那樣完全把右相架空,但具體怎麼改,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這時,鐘聲敲響,衆人紛紛集結在龍尾道下,今天新年大朝就在丹鳳門廣場上舉行,然後大家進含元殿參加新年大宴。

新年大朝並不是議事,而是天子向文武百官和天下子民恭賀新年,由於這次是新帝登基後第一次新年大朝,他會宣佈一些重要事情,比如新年的年號、大赦天下等等,一般時間也不會太長,一般一刻鐘左右便結束了。

這時,鼓樂聲響起,頭戴沖天冠,身穿九龍赤黃袍,腰束玉帶的天子李適,在大羣侍衛和宮女的簇擁下,從側面魚貫而來,兩名宮女交叉長羽扇,後面侍衛高舉黃羅傘蓋。

李適在臺階上龍榻上坐下,衆臣下跪大禮參拜,“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衆大臣站起身,李適點點頭,“宣讀吧!”

翰林學士趙瓊展開聖旨高聲念道:“新春到來之際,萬福復甦,國運昌隆,特下此詔,以告之天下.........”

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大多是對先帝偉業歌風頌德,抑揚頓挫,趙瓊足足唸了一刻鐘,到最後才宣佈,“國號從今日起更爲建中,今年爲建中元年,爲慶登基,特宣佈天下大赦,望文武諸卿爲大唐社稷繼續盡心竭力,共創中興大業,建中元年正月初一,欽此!”

衆人再度三呼萬歲,李適微微笑道:“大家去年都辛苦了,朕略置薄酒,招待各位,請各位進含元殿入座,盡興而歸。”

“新年大宴,準備入席!”

侍衛一聲高喊,在鼓樂聲中,李適被宮女和侍衛簇擁着離去,宦官們撤去了龍榻,文武百官以及皇親王國戚們分成兩隊,沿着龍首道向大殿上方走去,進入含元大殿。

大殿內已擺下上千張矮桌,地上鋪着軟席,五品以上官員有自己的位子,必須尋到自己的名牌,五品以下官員可以隨意而坐,但品階不能坐錯。

郭宋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面寫着‘銀青光祿大夫郭宋’,郭宋坐下,四周官員他大多不認識。

這也是地方官雖然條件好、油水多,但很多年輕官員還是願意留在朝廷的緣故,留在朝廷就意味着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各種人脈關係,甚至擠進某個圈子,這對未來的仕途發展大有好處,而去地方爲官就會失去這種機會。

但入仕一定時期後,官員們又會想法設法去地方任主官,並不是爲了撈油水,而是爲了撈資歷,千年來的規矩一直就是‘不入州縣,不能進省臺’,沒有當過地方官,不瞭解民間疾苦,就沒有治國的資本。

歷史上,就連唐玄宗李隆基想提拔楊國忠任相國,還得讓他去蜀郡當半年的長史鍍一鍍金。

所以郭宋一直沒有在朝中當官的經歷,除了極個別朝官他認識外,其他朝官他都是一抹眼黑。

這頓新年大宴郭宋只得自斟自飲,吃得十分鬱悶。

事實上,不光他一個人鬱悶,基本上所有官員都喝得鬱悶,不能隨意換位子,不能大聲喧譁,不能飲酒失態,運氣好的,和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可以交頭接耳,可以小聲聊天喝酒,運氣不好,周圍沒有熟悉的人,就只能像郭宋一樣,獨自喝悶酒。

好在可以提前退席,很多官員裝模作樣喝了半個時辰後,便藉口酒力不支溜掉了,一起跑去酒樓喝酒。

喝酒嘛!就講究個氣氛,大家聚在一起推杯換盞,喝酒聊天,高聲說笑,這才令人開懷,喝什麼酒,吃什麼菜,其實都並不重要了。

當然,朝廷大宴的酒都是好酒,眉壽酒或者劍南燒春,眉壽葡萄酒或者高昌葡萄酒,讓很多饞酒的大臣大解酒癮,所以,新年酒宴往往出現兩個極端,提前溜走的,或者就是貪杯不肯走,最後喝得酩酊大醉。

郭宋見有人退席,他也坐不下去了,便也跟隨着溜之大吉。

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六章 忍無可忍
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九百八十五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八章 軍相激辯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二十一章 武道大會(一)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來春急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六章 忍無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