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

貞元初年四月,朱泚再次掀起中原大戰,朱泚軍隊佔領襄陽,封鎖中原唐軍的後勤補給線,導致三萬中原唐軍不得不向東南撤離,在卻亳州遭遇了李希烈大軍的全力阻擊,雙方在譙縣爆發了大戰。

這是一場註定沒有贏家的戰爭,雖然唐軍最終慘勝,擊敗了李希烈軍隊,卻付出了傷亡大半代價,三萬大軍只剩下不到一萬人,李抱真身負重傷,不治身亡。

馬燧也受了重傷,劉洽率領八千殘軍向東突圍而去,前往楚州渡淮河南下。

李希烈損失更加慘重,八萬大軍只剩下兩萬餘人,李希烈不得不率軍敗退淮西。

笑到最後的卻是朱泚和李納,朱泚的軍隊趁機佔領了亳州和潁州,李納的軍隊佔領了泗州和海州。

儘管襄陽失守,中原爆發大戰,但成都局勢卻十分平靜,大部分朝臣都知道,中原的地盤在羣狼環繞之下遲早會失去,所以中原唐軍敗走東南,也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只是在朝會引起一番論戰,然後便不了了之。

俗話說,‘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巴蜀平原的富庶和四周大山阻隔帶來的安全感漸漸使不少朝官忘記了收復長安的初衷,開始安心享受蜀中平靜而巴適的生活,甚至包括天子李適,他將長安宮改名爲永安宮便是最好的證明。

不僅如此,在三月舉行的科舉中,由李適親自出題,他取消了時事策論,專考文學和儒經,這個變化遭到不少有識之士的批評,認爲這是忘記恥辱的表現。

但同樣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科舉本來就是考文學的地方,年輕士子們不歷世事,讓他們寫時事策論能有多大意義?

不過襄陽失守卻讓朝廷有點緊張了,李適也很清楚,襄陽失守意味着什麼,一旦朱泚大軍再繼續南下,切斷長江漕運,東南的賦稅怎麼運到巴蜀來?

李適一反常態,在永安宮召集重臣商議對策,偏殿內很安靜,右邊坐在十幾名重臣,而左邊則坐着五名宦官,這已經是慣例了,但凡天子舉行的朝議,五名中官都要出席,參與聽政。

剛開始大臣們激烈反對,但就久而久之反對無效後,大臣們也只得慢慢接受現實。

“皇兒,朕想知道,我們還有多少可用之軍?”李適首先問太子李誼道。

李誼依舊出任監國,主持日常政務,李適醉心於文學,基本上不管朝政,丟給了太子李誼。

李誼站起身道:“啓稟父皇,我們軍隊一共十萬人,其中兩萬人在淮南和兩浙,一萬軍隊在嶺南,一萬軍隊在荊南,峽州有一萬軍隊,漢中有兩萬軍隊,然後成都有三萬軍隊,包括兩萬神策軍和一萬守城軍,還有五千侍衛,沒有算在軍隊中。”

李適眉頭一皺,“朕還記得有不少民團,對吧?”

“民團有六萬人,分佈着巴蜀各州縣。”

李適點點頭,又道:“大家都說說吧!襄陽局勢該怎麼應對?”

大堂內還是一片沉寂,這時,吏部尚書韓滉起身道:“陛下,讓微臣來說兩句吧!”

“韓相國請說。”

韓滉行一禮,不慌不忙道:“襄陽失守,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倒不是巴蜀安全,而是長江航運,這一點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長江航道若被賊軍切斷,我們將失去一半的稅賦......”

這時,盧杞有些不耐煩道:“韓尚書,這些大家都知道,陛下不能久坐,你就抓緊時間說結論吧!”

李適讚許看了一眼盧杞,盧杞雖然被人詬病的地方很多,但在關心自己和對自己忠心上,卻是其他大臣都遠遠趕不上的,只有他想到了自己不能久坐,別人卻想不到。

李適便對韓滉道:“韓尚書繼續說結論!”

韓滉無奈,只得繼續道:“微臣建議有二,一是要儘快奪回襄陽,其次要訓練水軍,保衛長江航道,卑職推薦大將軍李晟爲山南東道節度使,擔起收復襄陽的重任,再推薦大將軍渾瑊爲水軍主將,令他籌建水軍。”

這兩個方案倒是可行,李適點點頭,又轉向宦官這一邊,“中官可有什麼建議?”

宋朝鳳不慌不忙道:“募兵收復襄陽需要錢,打造水軍卻同樣需要錢,咱家想問一問盧相國,朝廷還有多少錢?”

宋朝鳳提出這個問題帶着一絲不滿,他們去年起草的架間稅才推出了三個月就實行不下去了,最後只能在巴蜀內施行。

巴蜀以外的各州縣都紛紛抵制,理由是富人會遷往關中和北方,躲避架間稅,這當然是個託詞,主要原因還是架間稅侵犯了地方豪門大戶的利益,加上朝廷權威已經降低,各州縣都抵制,朝廷也沒有辦法,只得宣佈巴蜀以外地區暫停架間稅。

這讓宦官們很不滿,認爲是朝廷的執行能力太差,所以今天宋朝鳳就趁機發難了。

盧杞乾咳兩聲道:“打造水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錢也不用全部一次撥付,也是分批來,而且江寧和福州那邊也有一部分戰船,可以調來江陵。

至於招募軍隊收復襄陽也花不了多少錢,可以利用當地民衆驅逐朱賊的決心嘛!我們算了一下剛開始也就十萬貫左右,十萬貫錢朝廷還是拿得出來的。”

宋朝鳳冷笑一聲,“沒有架間稅,朝廷還能拿得出錢?”

太子李誼有點按耐不住心中的憤怒,起身對天子李適道:“父皇,現在形勢很危急,既然朝廷拿出瞭解決危機的方案,就需要立刻執行,一旦朱泚軍隊南下切斷長江航道就麻煩了,兒臣建議不用再討論了,立刻令李晟和渾瑊着手招募軍隊,父皇,時不我待啊!”

李適也不傻,知道形勢危急,所以他才召開今天的緊急議事,他向宦官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再發難了,他隨即道:“韓尚書的方案可以實施,朕準了!”

李豫當即下旨,封大將軍李晟爲山南東道節度使,令他招募軍隊收復襄陽,同時封大將軍渾瑊爲水軍大都督,令他在江陵籌建長江水軍。

........

李晟坐冷板凳已經一年了,自從他的軍隊被天子奪去,改名爲神策軍,並由宦官掌控後,他就無所事事,地位雖高,卻毫無實權。

他幾次上書朝廷要求北伐,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迴應,就在他有些心灰意冷之時,命運轉機終於來了,天子任命他爲山南東道節度使,令他招募三萬軍隊收復襄陽。

這個消息讓李晟喜出望外,他急忙趕來東宮,面見太子監國。

李誼對李晟十分器重,他笑眯眯請李晟坐下道:“這一次是我說服了聖上,不要任命監軍,沒有監軍的掣肘,希望你能儘快收復襄陽。”

李晟大喜,沒有監軍,他的任務就成功了一半,他連忙欠身道:“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卑職一定會盡快收復襄陽。”

李誼又道:“聖上要求你在年底前收復襄陽,能辦到嗎?”

“卑職盡力而爲。”

李誼搖搖頭,“不是盡力而爲,而是一定要辦到。”

李晟無奈,只得答應了,他又問道:“招募軍隊需要錢糧,不知朝廷能拿出多少錢糧?”

“在年底前一共給你二十萬貫錢和十萬石糧食,分兩次給你,招募時給了十萬貫錢和五萬石糧食,十月份再給你另外一半,另外,錢糧支出由朝廷派度支負責。”

度支就是會計,也就是說,財權不是在李晟手中,而是由朝廷掌握,這既是對李晟的一種制衡,同時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至少沒有人會彈劾他貪污軍俸。

“好吧!卑職明天開始先行招募一部分軍隊,希望朝廷的錢糧能跟上!”

........

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
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三百八十章 清虛求願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宋城瘟禍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第八百一十九章 盜賊事件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退閣者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