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

郭宋在關內各州部署了三萬大軍,兩萬軍返回靈州,郭宋則率領兩萬軍隊返回河東,按照慣例,戰俘中挑選兩萬士兵編爲新軍,送去河東集訓,其餘戰俘送去礦山採礦三年後釋放回家。

隨着控制地域擴大,河西軍的總兵力已超過二十萬人,分佈着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關內以及河東等地,此時再稱爲河西軍已經不太適合,由於郭宋被封爲晉王,統治中心已遷到河東太原,軍隊已正式改名爲大唐晉軍,只是大家習慣上仍然叫做河西軍。

十月底,郭宋返回了太原府,這時,張掖官衙和衆臣都已陸陸續續遷來太原,涼州刺史由郭宋的前幕僚張謙逸出任,同時兼任河西節度府長史。

這天上午,郭宋正在和潘遼等人商議設立糧倉事宜,設立大糧倉是歷朝歷代普遍採用辦法,隸屬於朝廷,使各地產糧地的糧食能夠就近入庫,像廣通倉、洛口倉、回洛倉、黎陽倉等,便是天下著名的四大糧倉,另外還不少規模稍小的糧倉,長安的太倉、陳留倉、江都倉、晉陽倉等等。

太原的晉陽倉便是一個有名的大糧倉,李唐王朝興起之初,就是得益於晉陽倉的糧草物資。

晉陽倉修建在汾水河畔,是一組倉庫羣,由數百座大倉庫組成,四周有城牆,其實就是一座倉城,最初修建於南北朝時代,多次被焚燬,又多次重建,元氏王朝便在晉陽倉內囤積了近百萬石糧食和數十擔草料。

潘遼將一幅倉庫圖紙掛在木架上,對郭宋和衆官員道:“倉部司的官員實地測量過,晉陽倉能容納糧食三百萬石,草料兩百萬擔,還有其他物資都能存放,我們再考慮擴建,使物資儲存能力翻一倍,目前晉陽倉內的小麥有八十萬石,草料四十萬擔,我們考慮準備把張掖倉城和姑藏糧草的糧草物資都搬運過來,那邊糧食儲量有一百五十萬石。”

“把糧草物資搬運過來,有什麼困難嗎?”郭宋問道。

把河西的糧草物資搬運過來,這是郭宋最關心的問題,戰爭對糧草物資消耗巨大,沒有充足的物資儲備,他就無法和中原以及河北各大藩鎮較量,今天召集衆人商議倉儲,其實最終也是爲了搬運物資。

潘遼苦笑一聲道:“最大的困難還是運輸能力不足,五百多艘船走一趟至少耗時兩個月,一次能運送三十萬石,一年頂多走五趟,不光要運送糧食、還有草料、羊羣以及其他物資,至少要兩三年才能運完,如果我們有兩千艘船,一年就基本上能運完了。”

郭宋點點頭,“船隻我再想想辦法,造船肯定趕不上,只能想辦法去買,大家還有其他好的想法嗎?”

曹萬年舉手道:“卑職有幾個細節方面的想法,值得商榷。”

“你說,什麼方面的細節。”

“首先是羊羣,剛纔潘長史提到了羊羣,我覺得羊羣最好不要長途運輸,可以在豐州和榆林各建一座中轉牧場,用圈養的辦法,運輸的時候從榆林上船,兩天就運送到嵐州合河縣,在那裡上岸,那邊地勢平坦,草場有十幾萬畝,還有析州牧場,甚至還有云州大牧場,都能容納百萬只羊,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來。”

曹萬年的想法不錯,大家都紛紛贊成,郭宋點點頭笑道:“這是建立內陸牧場,是大戰略,可不是細節問題,你說說細節!”

曹萬年沉吟片刻道:“卑職幾個月前曾去過黃河壺口,考察那裡的旱地行船,可以說,壺口斷崖是黃河水運最大的阻礙,但也沒有辦法,旱地行船這個辦法可取,只是耗費人力太大,其中主要集中在搬運貨物和運送貨船這個環節上。”

郭宋藉口問道:“你說的是把物資先從船上搬下來,然後運輸兩裡,再搬上船這個環節?”

“正是這個環節,我看見船隻用健牛拉拽,倒不是很費人力,主要搬運這個環節,搬和運,運是用牛車或者騾車,搬就完全是靠人力從船上背下背上,數千人在勞作,耗時很長,卑職考慮,如果有一種大型器械,將物資迅速從船上卸到岸上,那就能大大減輕人力,而且卸貨和上貨速度加快。”

郭宋點點頭,曹萬年其實說的是吊車,雖然唐朝沒有吊車,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一定有別的辦法實現。

曹萬年繼續道:“卑職和幾個老搬工聊天,他們倒是有不少想法,其中有幾種卑職感覺比較靠譜,一種是利用滑板,滑板一頭掛上船舷,把糧袋放在滑板上,糧袋就順着滑板滑下去,直接滑進下方的牛車內,這種辦法已經在使用了,不過只能卸貨,不能上貨。

還有一種辦法是利用水力驅動,建立一個風車一樣的大轉盤,它永遠是轉動的,利用轉動時的高低落差,把貨物在船隻和牛車之間搬運,不過這個辦法容易失去平衡,要麼一頭太重拉不起來,要麼另一頭太重,到高處後直接砸下去,很難解決這個平衡問題。”

郭宋眼睛一亮,笑道:“根本的解決辦法其實已經找到了,那就是利用水力,但方向沒有找對,比如說利用水力推動磨盤磨面,利用水力榨油等等。

水力就像一個大力士,它不會疲憊,應該想辦法讓它把貨物背上船去,具體怎麼做我一時想不到,但可以組織工匠去琢磨,只要能把旱地行船的效力提高,我們就能利用黃河和汾河,把各地的糧草物資源源不斷運送來太原,至於船隻問題,我來想辦法解決。”

這時,一名親兵快步走到郭宋身邊,低聲對他說了兩句,郭宋冷笑道:“朱泚的動作還真快,立刻派使者過來了,潘長史,你先接待他們,探探他們的意圖,明天我再和他們談一談。”

“卑職遵令!”潘遼行一禮,匆匆走了。

衆人紛紛起身,郭宋又對曹萬年道:“剛纔說的旱地行船辦法,你交給工部司去處理,你分管肅政臺,要把肅政臺迅速完善起來,在河東和關內建立肅政臺巡迴制度,年底前我要看到效果。”

“卑職已經着手了,會加快速度。”

這時,郭宋又想起一事,叫住了士部司郎中顏碩,顏碩是顏真卿的第三子,目前掌管士部,士部相當於禮部,主管學校貢舉、對外交涉、禮儀大典、寺廟道觀等等,管轄的範圍頗廣,下設三個署,鴻臚署、儀典署和貢舉署。

“請殿下吩咐!”

郭宋笑道:“我們邊走邊說吧!”

兩人走出晉陽宮,晉陽宮兩邊的官署已經修建完成,分爲左右兩坊,佔地數百畝,官衙密集,雖然不像大明宮那樣氣勢恢宏,但房舍極多,功能齊全,可謂應有盡有,從河西過來的各個官署已經各就各位,全面運轉起來。

晉陽宮內朝政區則主要是天策府、國相府、肅政臺和內務司四大軍政機構。

在正南面還有一座很長的建築,叫做承事廳,是各個官衙的對外窗口,像地方官來太原府出差辦事,商人們申請各種資質,都在承事廳遞交文書,取回批覆,頗有點像後世的政務大廳。

這樣就避免了閒雜人員在官衙內亂竄。

郭宋對顏碩道:“各地不僅官吏缺乏,而且魚龍混雜,坑民害民,選拔人才已是當務之急,我考慮明年春天在太原舉行科舉,當然,我們不能叫做科舉,而叫科考募士,考中進士科可以授官,考中明經科則爲吏,先考明經,再考進士,這件事關係重大,你們士部要立刻籌備起來。”

顏碩想了想問道:“請問殿下,這次科舉是隻針對我們控制的區域,還是整個天下?”

郭宋微微笑道:“我們歡迎天下才俊,至於報考資格,考過舉人者皆可前來太原報考,另外,我們提供兩個月的免費食宿。”

顏碩點點頭,“卑職現在去找孟郊商議,儘快提供報告給使君。”

“我期待郎中的報告!”

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三百章 曲江小遊(中)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九百一十四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
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營被劫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六十九章 痛失良才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六百五十章 深宮驚變(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三百章 曲江小遊(中)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禍國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長安(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九百一十四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四十章 張家有妾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八十九章 夜探敵營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禁苑偷獵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達成共識(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