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

郭宋聽到了一個消息,李正己暴斃,這種暴斃一般都是非正常死亡,被毒殺或者刺殺,他有可能是被兒子所殺,但更有可能是被楊雨所殺。

楊雨給他說過,他去淄青出任堂主,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刺殺李正己,如果李正己是被楊雨所殺,那他現在是否安全?會不會被藏劍閣滅口。

雖然郭宋刺殺過田神玉和李靈曜,也抓捕過路嗣恭,但他們和藩鎮不一樣,他們依舊是朝臣。

而藩鎮是被朝廷承認的半獨立王國,刺殺藩鎮首領,那就意味着刺殺國王,會引發極爲嚴重的政治後果,會導致藩鎮完全獨立,或者引發藩鎮大規模的報復,一天被刺死幾十個重臣,甚至刺殺皇室。

大家都明白這一點,所以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對藩鎮用刺殺的辦法,即使用了也絕不能承認,還必須及時把刺殺者滅口。

這就是郭宋所擔憂的地方,如果李正己是被楊雨刺殺,那藏劍閣一定會將所有參與者滅口。

正是明白這一點,郭宋纔對楊雨擔心不已。

郭宋見小魚娘誤會了自己,便笑道:“我不是說你監視我,只是我想打聽一些藏劍閣的事情,你有沒有辦法聯繫到裡面的人。”

小魚娘想了想道:“可以聯繫到,但我必須去一趟長安。”

郭宋點點頭,“那就辛苦你跑一趟長安吧!”

小魚娘撓撓頭,“關鍵是公子讓我去長安做什麼?”

郭宋啞然失笑,對她道:“你去打聽一下楊雨的消息,你知道楊雨吧!”

“我知道,淄青堂堂主。”

郭宋想了想又道:“再順便給我帶一封信給師兄張雷。”

“我知道了,收拾一下就出發。”

小魚娘下去了,郭宋倒想起一事,公孫大娘給他說過,如果朝廷不派監軍,那麼一定會由藏劍閣派人來監視地方軍頭,從不例外。

天子並沒有給自己派監軍,那麼很顯然,藏劍閣一定會派人來監視自己。

就像楊雨出任淄青堂主監視李正己一樣,那有沒有河西堂主監視自己?

郭宋並不在意被人監視,但他一定要掌握監視者的動靜。

他當即走出內宅,對一名親兵道:“去找王越來外書房見我。”

片刻,王越匆匆趕來,單膝跪下行禮,“參見使君!”

郭宋讓他起身,又問道:“城內有沒有來歷不明之人,漢人,會武藝,口音或許是長安一帶。”

王越搖搖頭,“最近幾個月回來的漢人很多,有幾萬人口,但卑職沒有關注漢人,而是關注吐蕃、羌人或者粟特人。”

郭宋緩緩道:“我的意思是說,朝廷下面有一個秘密機構,很有可能派人來監視我,隨時向朝廷彙報我的情況,我並不是要剷除他們,但我要知道他們存在,要知道他們向朝廷彙報什麼內容,所以找到他們,監視他們,不要驚動他們,但要收買其中之人。”

王越這才恍然,連忙道:“卑職明白了,今天就開始排查。”

“去吧!有情況隨時向我彙報。”

王越行一禮匆匆走了,郭宋走到門口,又問門外一名親兵道:“有什麼事?”

“啓稟使君,史家剛纔派人送來一卷鴿信,好像很重要。”

親兵將一卷鴿信呈給郭宋,郭宋接過鴿信慢慢打開,上面只有一句話,“吐蕃談判使者已抵達長安。”

郭宋頓時長長鬆了口氣,吐蕃內部應該是發生權力更迭了。

...........

正如郭宋判斷,主張休養生息的吐蕃次相尚贊結取代了大相尚悉結,成爲新的吐蕃大相,他說服吐蕃贊普,派使者前往長安商議罷兵結盟,吐蕃特使論悉諾羅率領三百餘人抵達了長安,受到了鴻臚寺卿崔漢衡的熱情接待。

御書房內,天子李適正和宰相楊炎以及心腹重臣盧杞商議吐蕃結盟安排,盧杞的二虎相爭之計在淄青獲得巨大成功,李經和李納兄弟二人爲爭奪繼承權爆發了戰爭,他們各自率軍齊州以南激戰,令李適龍顏大悅,重賞盧杞白玉百對,宮女十人,對他更加寵信。

當然,盧杞上位也和楊炎的極力推薦有關,爲了擺脫李泌對自己的掣肘,楊炎摸透李適企圖加強君權的心思,把盧杞推出來,趁李泌在巴蜀的機會,讓盧杞漸漸取代了李泌的左相之位。

兩人結爲同黨,配合默契,控制住財權和人事權,漸漸把持了朝政。

楊炎躬身道:“陛下,這是個百年難遇的機會,吐蕃要修養生息,回紇要重返草原,基本上無暇騷擾大唐,我們要儘快和吐蕃會盟,雙方罷兵止戈,使邊境安寧,這樣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集中精力削藩,一鼓作氣拿下淄青節度府和魏博節度府。”

盧杞也道:“楊相國說得完全正確,和吐蕃會盟是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要快,微臣認爲,只要吐蕃的條件不太過分,我們都可以答應,我們必須要把西線安全解決,才能集中精力處理削藩。”

李適負手走了幾步道:“吐蕃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是在隴右和西川開茶馬市,這個朕可以同意;第二讓出大斗拔谷,這個朕覺得要商議,讓出大斗拔谷,對河西威脅太大,最多隻能讓出一半;第三讓出沙州,這個條件朕難以接受,朕也希望早點會盟,但對方太苛刻也不行,楊相國,你再去和吐蕃使者談判,把第三條換掉,第二條減去一半。”

盧杞剛要再勸李適,楊炎卻瞪了他一眼,盧杞只得把到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楊炎太瞭解李適的心思,收復沙州時滿城沸騰,如果又在談判中丟掉,他們要被天下人罵死。

“微臣也覺得對方第三個條件太過分,不過對方只是漫天開價,我也要有力回擊,微臣一定會據理力爭。”

李適點點頭,“朕就期待相國的好消息。”

李適又拾起桌上的報告問道:“關於樑崇義願意向朝廷投降,兩位愛卿怎麼看?”

楊炎笑道:“臣覺得完全可以接受,召樑崇義回朝,封他一個高位閒職,山南東道就算削藩成功了,陛下可下旨讓李希烈退回淮西,並冊封他淮西郡王。”

李適欣然道:“正合朕意,朕立刻下旨給李希烈。”

.......

朝廷和吐蕃的談判依然在繼續,第一輪是鴻臚寺崔漢衡和吐蕃特使談判,雙方各自提出了條件,第二輪就進入實質性談判,由相國楊炎親自和對方特使談判,楊炎一口回絕了對方企圖要回沙州的條件。

幾經爭辯,雙方先達成了第一個條件,開設互市,唐朝也吸取了當年回紇的教訓,堅持以民間貿易爲主,官方不參與,這就避免了以高價購買對方物資的情況出現。

第二個條件,雙方最終也達成一致,唐朝讓出一半大斗拔谷,這個問題不大,唐軍佔領全部大斗拔谷,對吐蕃也同樣造成了巨大威脅,雙方各佔一半,也算是一種平衡。

第三個條件,吐蕃也知道索回沙州不可能,吐蕃便將條件改爲唐軍退出疏勒,理由是吐蕃牧民主要集中在疏勒一帶,唐軍在疏勒存在對吐蕃牧民是一個巨大威脅,爲表示誠意,吐蕃願意讓出且末城。

李適對這個條件半晌沒有說話,他還清晰記得郭宋給他說過的話,一旦退出疏勒,會帶來嚴重政治後果,安西各國同氣連枝,退出任何一國,都會影響唐軍在安西的合法性,上一次吐蕃就提出這個條件,被拒絕,這一次他們又故技重施。

楊炎看出了李適的猶豫,便勸他道:“陛下,微臣知道疏勒的重要性,也很清楚吐蕃修養生息最多十年,我們也是權宜之計,只是爲削藩爭取時間,再說安西通道已經打開,一旦形勢需要,我們也可以隨時奪回疏勒,我們現在需要權衡利弊,究竟孰重孰輕,是安西重要,還是削藩重要,微臣還是那句話,中原不靖,何以攘外?陛下應該以大唐爲重。”

‘究竟是安西重要,還是削藩重要?’

這句話集中了李適的要害,李適沉默良久,終於點了點頭。

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二十章 甘雷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戰張掖(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
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八十八章 一路北上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四百五十八章 盧杞探病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二十章 甘雷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再次選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驚現疫病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一語道破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八百三十六章 江南子弟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戰張掖(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