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

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

西城的太守府中,身爲漢興太守的糜暘正在處理着政務。

自拿下西城之後,房陵城中的鄧輔豪強勢力,在糜暘的武威威懾下,馬上就心甘情願的對糜暘表示臣服。

自此糜暘順利取得了,整個漢興郡的實際控制權。

在成爲名實相副的太守後,糜暘便開始着手在漢興郡中進行一系列的施政。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人事安排。

前漢時地方行政建制實行郡縣兩級制,郡國爲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今漢因爲刺史的職權不斷增加,所以地方行政體制轉變爲州郡縣三級制,郡國成爲地方中層行政機構。

漢興郡在行政劃分上屬於益州管轄,而現今的益州牧乃是劉備。

所以按照行政體制來說,糜暘在政務上要服從於劉備的指示,但在兩漢,太守一職的權力非常大。

當世,大部分太守均爲二千石,而兩千石乃是兩漢的官員是否是高官的重要標誌。

關於一郡太守的職權,《漢官》有詳細介紹:

“太守專郡,信理庶績,勸農賑貧,決訟斷闢,興利除害,檢察郡奸,舉善黜惡,誅討暴殘。”

《續漢書·百官五》又曰:“並舉孝廉,郡口二十萬舉一人。”

由於太守的權力之大,故前漢宣帝曾說過:

“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

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從以上的事例可以得知,一郡太守幾乎等於這個郡的土皇帝,幾乎是無所不管,軍政一把抓。

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在對於郡內官職的任免上,更是幾乎可以做到一言而決。

而在一郡的諸多官職中,有三個職務最爲緊要,分別是都尉、主簿、功曹。

秦代實行郡縣制時已置郡尉,即兩漢的都尉。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漢代都尉,基本上每郡均設,但在少數內地之郡偶爾也有不設都尉的,在邊地或較大之郡偶爾也有設兩三個都尉的。

東漢建武六年時,劉秀罷郡國都尉,但後來由於軍事所需,在邊郡往往不定期地設都尉,奉行有事則置、無事則罷的原則。

內地諸郡除三輔外,在東漢時一般很少再置都尉。

漢代都尉一職的設置較爲靈活。

都尉隸屬於郡太守,在一郡中的地位僅次於太守,其屬下有丞、主簿、功曹、小史等。

除了丞爲六百石之官外,其餘屬員均由都尉自行闢除任用。

漢興郡雖不是什麼大郡,但因爲與南陽郡接壤,所以漢興郡在劉備勢力中算是邊郡。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慣例是要設置都尉的。

都尉是兩千石高官,糜暘是沒有權責任命的,但是糜暘卻對漢興郡的都尉人選有建議權。

之前糜暘便運用了他的建議權,讓丁奉成爲了漢興郡的都尉。

至於漢興郡中的郡兵暫時還未組建,所以丁奉目前除了協助鄧艾統領本營三千兵馬外,並沒有其他兵權。

但隨着漢興郡逐漸步入正軌,他這個都尉的重要性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當丁奉得知他被糜暘舉薦成爲漢興郡都尉後,他對糜暘可謂是感激莫名。

在追隨糜暘之前,他只是一小小軍司馬。

但在追隨糜暘之後,得到糜暘信重的他,如今竟然成爲秩比兩千石的都尉,這對丁奉來說無疑是他以往不敢想象的事。

要知道都尉不僅掌管着一郡的兵權,更重要的是,在糜暘這個太守不在郡中時,一旦郡中發生戰事,那麼丁奉按照慣例是可以直接接替糜暘,暫時統領一郡軍政大權的。

這種提拔與信重,令丁奉心中覺得之前他爲糜暘賣命賣對了。

但是糜暘面對丁奉的感激之情,卻只是笑笑不在意。

目前丁奉得到的一切,是他該得的。

當日要不是丁奉浴血奮戰,他不會這麼快平定西城之亂。

作爲平定西城之亂的首功之臣,糜暘提拔丁奉擔任都尉乃是理所應當。

在解決了漢興郡的都尉一職後,剩下的其他要職,都是糜暘可以自行任命的了。

例如督郵一職,在漢代,督郵、功曹、主簿,均爲一郡右職,秩級雖低卻執掌重要。

督郵直屬太守,職在監督屬縣,分部設置。

“其監屬縣,有五部督郵”。

但實際上,漢代督郵的設置,根據郡之大小繁簡多少不等,不盡爲五部之分。

例如在漢興郡中,糜暘便只設立了一個督郵。

督郵負責巡行所部,有權監督縣令長、縣丞尉以及縣級各種員吏,有權逐捕案問縣令長,但不能擅殺而已。

督郵除監督屬縣官吏之外,還負責懲處所屬縣內的地方豪強。

中央有詔書涉及督郵屬縣,則由督郵到縣執行。

郡太守也可委託督郵辦理各色各樣其他事務,例如捕捉轄縣人犯等等。

可以說,督郵是太守在郡中的眼睛,對於這樣一個要緊的職務,糜暘交給了丁封。

丁封乃是降將,身爲降將他要想在漢興郡中站穩腳跟,只能依靠他。

所以只要糜暘能通過某些事,證明丁奉兄弟乃是真心投效於他。

那麼從某種程度來說,丁氏兄弟對糜暘的忠誠度,可能還會在張嶷等人之上。

而這樣的身份,是極適合讓丁封擔任督郵一職的。

同樣的糜暘推薦丁奉擔任都尉一職,亦是出於這層考量。

都尉一職鄧艾暫且不說,孟達與張嶷都很適合。

但是孟達與張嶷都已經執掌一營兵馬,若糜暘再將都尉一職交給他們,那麼他們手中的職權就太重了。

長久來說,這是對糜暘不利的。

糜暘並非不信任張嶷或者孟達,但信任是情感,制衡是手段,兩者缺一不可,才能保持穩定。

不然像曹丕那般,他倒是很信任士族,但他偏偏沒有制定制衡士族的手段。

所以後面導致曹魏的大權爲士族所奪,這便是前車之鑑。

在任命丁封爲督郵之後,糜暘便將呂乂正式任命爲功曹。

漢人視功曹,有如國家之丞相。

王充曾將功曹比作雄虎:

“變復之家,謂虎食人者,功曹爲奸所致也。其意以爲功曹衆吏之率,虎亦諸禽之雄也。”

又言:“功曹之官,相國是也。”

功曹“主選署功勞”,一郡人事,幾乎盡由功曹,故其實權頗重。

與用人相關,功曹還可議論賞罰。功曹人選得當,可使“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而所用功曹不當,則會刻薄下吏,蔽賢寵頑,有如虎之食人。

因之王充曰:“功曹爲奸,採漁於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

由於功曹執掌重要,因此,太守有事,往往不是委政於郡丞,而是委政於功曹。

郡丞只是名義上的政務二把手,其實一點實權都沒有。

在之前呂乂爲糜暘籌集糧草之時,糜暘就對呂乂的行政能力頗爲滿意。

故糜暘心目中的“相國”人選非呂乂莫屬。

太守作爲一郡之土皇帝,協助他掌管一郡之政的各位僚屬,分別都有着清晰的定位,並且與中央朝廷的官職相對應。

例如都尉對應着太尉、督郵對應着御史大夫、功曹對應着丞相。

雖然在具體上這幾個職務之間還有着不少差別,但從主要的功能來說,是相差不遠的。

因爲由於郡吏由太守徵辟任命,所以郡吏對太守,其名分也相當於君臣,比如很多郡吏稱太守爲“府君”;

很多郡中官吏,稱自己的郡爲“本朝”,這幾乎把郡等同於一個獨立的政府。

目前糜暘看似在組建漢興郡的行政班底,實際上是在組建他的私人班底。

他現在的班底看似不大,人才亦不多。

但以後隨着他官職的水漲船高,直至擁有開府的權力了,他今日所組建的班底將會伴着他一步步成長,最後會發展成一個完備的,獨立的幕府。

甚至在將來,做到如歷史上諸葛亮那般“宮中府中,俱爲一體”,亦不是難事。

只是在解決完都尉、督郵及功曹的任命之後,主簿一職卻讓糜暘有些犯難。

主簿一職,爲郡太守的行政事務性屬官,即後世的辦公室主任。

在漢代,主簿一職不如功曹重要,但與其他吏員相比,主簿直接與太守打交道的時候多,郡中的一般事務都要經他處理。

主簿的職責爲“匡理政務,拾遺補闕”。

天下大亂以來,主簿的地位漸尊,重要性漸漸與功曹一職平齊。

主簿辦公之處稱爲門下。

若要比較的話,主簿就等於是中央朝廷的尚書令一職。

對於這樣既重要又親密的職位,糜暘最後選擇的是他的恩師法正之子法邈。

在法正逝世後,法邈承法正之功勞,被劉備賜爵關內侯。

歷史上的法邈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但現在的法邈正在爲法正守孝中。

在原身的印象中,因爲法正的關係,所以法邈與原身很是親密。

加上法邈出身名門,他的業務能力是不錯的,他的確是最適合擔任糜暘主簿的人選。

糜暘之前就曾向劉備上書,希望劉備能奪情讓法邈結束守孝,前來漢興郡輔佐他處理政務。

上書早已送往成都,想來不日就會得到劉備的答覆。

依糜暘的設想,劉備是不會拒絕這個請求的。

只是現在法邈未到,少了一個“尚書令”,很多政務都需要糜暘親力親爲。

自糜暘控制漢興郡中以來,一方面他嚴懲郡中罪大惡極之官吏,一方面他開展的度田進展的很是順利。

當漸漸理清漢興郡中的人口與田畝總數之後,糜暘便向全郡宣佈將展開“授田。”

授田之舉前漢以來就屢有發生,多發生在太守清理完當地豪強之後。

畢竟清理當地豪強後,無主之田就會多出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發展民生,授田一舉便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當然漢代的授田,與後世的“分田”,在內容上有着很大的區別,不可混爲一談。

但當這個消息公佈出去後,漢興郡中的政務又變得更加繁瑣起來。

從上個月開始,在漢興郡的羣山中就陸陸續續出來不少民衆。

這些民衆原先都是漢興郡中的住民,或者有些是從關中逃難來漢興郡的。

當初因爲申氏兄弟在漢興郡中的惡行,他們紛紛從漢興郡中逃入山林中隱藏。

只是雖然這些民衆往日之中大多躲藏在山林之中,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並沒有斷絕。

在得知申氏兄弟及一衆申氏黨羽已經伏法之後,又聽聞新太守糜暘有“授田”的舉動,所以他們陸續從山林中出來,希望得到糜暘這個漢興太守的庇護。

一個多月以來,從山林中逃出來的民衆竟有數千家。

爲了安置這數千家民衆,糜暘只能暫時召回那些開展“度田”的官吏,而這個舉動無疑拖慢了糜暘的施政設想。

但沒辦法,糜暘不可能坐視那數千家民衆無家可依,無糧可食。

況且數千家民衆,至少是上萬人口,這種戰略資源正是糜暘最需要的。

所以自入主西城的兩個月來,糜暘便一直被繁雜的政務所糾纏。

當然之所以會造成這一點,還因爲之前糜暘處決的申氏黨羽太多,導致漢興郡中吏員少了太多,嚴重拖慢了太守府的行政效率。

對這點糜暘並不後悔。

就算會嚴重影響行政效率,但糜暘是無法容忍那些殘害百姓的人,還能安然無事,領着朝廷俸祿堂而皇之辦公的。

效率慢點就慢點,殘害百姓之人必須死!

況且糜暘若因爲顧慮而不處決那些罪大惡極之人,那些人無疑會有恃無恐,這樣等於是在漢興郡中埋下一顆顆定時炸彈。

平時或許沒事,但緊要關頭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儘管效率變慢,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漢興郡中的政務亦大多數上了正軌。

想來最多不過半個月,就可以全部理清。

糜暘伏在案上正在不停審閱着,下屬吏員上報的文書。

就在這時一臉悲哀的呂乂,手中拿着一封情報來到了大堂之中。

呂乂在來到大堂之中後,他的眼神中已經有着淚花,他對着糜暘一拜道:

“府君,曹丕篡漢自立了!”

呂乂悲傷的話語,將糜暘的思緒從繁雜的政務中拉出。

他馬上起身來到呂乂身前,拿過他手中的那封情報仔細看了起來。

在看完後,糜暘的眼神中閃過冷厲之色。

曹丕!

隨後糜暘對着堂中的親衛命令道:

“召孟達三校尉來見我!”

(本章完)

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3章 誅心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4章 父子對質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7章 懾服徐詳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3章 誅心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
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3章 誅心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4章 父子對質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7章 懾服徐詳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3章 誅心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