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

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

在糜暘攻下西城的第三日,一支三千軍士左右的艦隊出現在西城外的漢水流域之上。

這一幕很快被糜軍的探子所探知,報給了西城之中的糜暘。

在糜暘得知消息後,他便率領着數百親軍搭船來到這支艦隊之前。

根據探子的描述,這支三千餘人的艦隊,應該是由漢中太守魏延親自率領的。

想來魏延是收到自己的消息後,擔心漢興郡的安危,所以特別親率大軍前來,一則探聽消息,二則可協助自己破敵。

之前申儀利用地利優勢,搶先向周圍各郡及成都發出控告自己文書一事,糜暘在攻下西城後,便已經從一名叫趙勤的關中士子口中得知。

只不過相比於呂乂等人的擔憂,糜暘在聽到這個消息卻很是淡然。

申儀這惡人先告狀,意圖擾亂視聽的一策,看起來美好,但卻用錯了地方。

單單論糜暘自身的身份,糜竺之侄,關羽之婿,法正之徒.隨意一層身份都是糜暘的護身符。

在這種情況下,那得是有多傻的人,會相信自己有反叛之意。

魏延只是情商不高,不是傻。

當糜暘率領數百親衛來到魏延的艦隊不遠處時,發現了糜暘到來的魏延,派出親衛將糜暘給接引到他的樓船之上。

糜暘上了魏延所在的樓船後,他見魏延正站在樓船上的女牆邊,望着西城城門上高高懸掛的上百顆頭顱。

在原身的印象中,他年少時是有見過這位名將的。

見魏延臉上似有沉思之意,糜暘讓親衛在旁等候,他自己上前對着魏延一拜,口中呼道“鎮遠將軍。”

在糜暘的呼喚下,魏延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而後他轉身看向糜暘。

雖說魏延以往與糜暘沒有過多接觸,但原本作爲劉備部曲的他,是見過年少時的糜暘的。

只是隨着糜暘年紀漸長,魏延並未見過成年後的糜暘。

幸好糜暘成年後的樣貌還有着少年時的影子,所以魏延在看到糜暘時,覺得有些熟悉之感。

魏延看着糜暘,亦對着他回了一禮,而後迴應道“關內侯。”

魏延在迴應糜暘過後,直接指着西城上的那百餘顆頭顱問道:“關內侯用了多久時間拿下西城的?”

在魏延從南鄭出兵的第二日,他便收到了糜暘的文書。

看過糜暘的文書之後,魏延才更加清楚漢興郡中目前的情況,同時魏延在心中也徹底將申儀定義爲叛賊。

在這種心思的影響下,魏延並沒有回兵南鄭的心思,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

西城一地的位置太過緊要了,若是申儀佔據自守再引入魏軍,那麼不止漢興郡會陷入戰火之中,便是漢中郡也會遭受戰火波及。

漢中郡在他的努力下,尚在恢復元氣的過程中,這時候是經不起一場大的戰火侵襲的。

所以魏延繼續領兵而下,是想着協助糜暘早日平定西城之亂。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行軍速度已經算很快了。

可是當他趕到的時候,西城的城牆上已經掛滿了申氏黨羽的首級,就連西城上的旗幟亦是換上了“糜”字。

糜暘這種破城的速度,着實出乎了魏延的預料。

面對着魏延的詢問,糜暘答道:“一日而已。”

聽到糜暘攻破西城只用了一日,魏延臉上閃現了些許詫異之色。

西城的城防是不如當世堅城,但是一日破城,按照常理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事。

見魏延臉上有詫異之色,糜暘將前幾日他如何破城的過程,大致在魏延面前覆盤了一遍。

在聽完糜暘的覆盤之後,魏延的臉上浮現出一些笑容。

先誘敵出城野戰,在野戰中大敗敵軍,隨後尾隨潰軍趁亂破城,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戰術。

見這個眼高於頂的名將,還會對自己主動流露笑容,糜暘心中對魏延的認識多了一重。

也是,也許魏延情商不算高,但不代表是那種龍傲天性格。

現在的自己與魏延相比,除了軍職與資歷有所差距之外,其他方面並不比魏延差。

在戰功與威望一項上更是猶有過之。

魏延這個人的性格,最爲顯著的特徵就是:

只要你有與我平等對視的資本,那我就會重視你。

只要你有強過我的地方,那我就會服從伱。

例如歷史上魏延對諸葛亮,雖然因爲諸葛亮經常不採用他的計策,有所怨言。

但在北伐期間魏延可是指哪打哪。

魏延看向糜暘繼續說道:“往年成都中“太子四友”之名,延曾聽聞過。

之前延還以爲這只是所謂的養名虛詐手段,做不得真。

現今子晟先破吳軍,再定漢興,足可以見子晟之才非假。

然其餘三友,只怕是徒有虛名。”

依照魏延的性格,讓他誇獎人是很不容易的。

只是糜暘聽完魏延的誇獎後,他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這魏延夸人的方式,怎麼有點奇怪。

不過想想魏延的爲人,糜暘也在不在意這點了。

歷史上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執再起,互相控告對方謀反,當這個消息傳回成都時,劉禪猶豫不能決。

但相比於劉禪的猶豫,當時清一色的朝廷重臣全都是支持楊儀的。

蔣琬與董允這兩位朝廷重臣,更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爲楊儀作保。

蔣琬、董允兩位重臣的私德不差,而且楊儀也很高傲,很多人不喜歡的他性格。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琬與董允寧願保舉楊儀而懷疑魏延,這可見魏延的在同僚中的印象是有多差。

要不是得到絕大部分朝廷重臣的支持,楊儀怎麼敢在沒有得到皇命的情況下,對位高權重的魏延趕盡殺絕,並將他夷滅三族呢?

不提魏延歷史上是否真的想謀反,他的性格的確是他最大的弊病。

魏延是很有才能的,但他最後能成爲一員名將,與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維護密不可分。

在聽完魏延的誇讚後,糜暘對着魏延微微一笑,他對着魏延問道:

“鎮遠將軍在得知漢興郡無危後,還繼續率軍到達西城之外,想來不會是專門來讚譽我的吧。”

大軍出行,必有斥候,西城三日前就已經拿下,魏延是不會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魏延的性格是有着缺陷,但他絕不會無的放矢。

果不其然,在糜暘問出那句話後,魏延對着糜暘問道:“關內侯可知北伐四道?”

見魏延問起自己北伐四道,糜暘點點頭。

魏延口中所說的北伐四道,乃是劉備拿下漢中後,一直在開通的四條漢中通往關中的要道。

劉備在稱王后,爲了將來的北伐,他命魏延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

爲打通軍輸要道,劉備在諸葛亮的支持之下,在漢中與關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

這四條道路主要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其中褒斜道別名斜谷道。

這四條都是漢中通往關中的四條山道。

說是開通,其實更多的是修繕。

因爲這四條山道,在多年以前,就已經存在漢中連接關中的山脈之中。

去年劉備稱王后,沒有繼續一鼓作氣北伐,一方面是因爲蜀中的國力因爲漢中之戰受到嚴重耗損,另一方面便是他要先修繕好這四條要道。

從這一點來說,其實劉備早就定下了來日北伐的主攻方向。

在見糜暘點頭之後,魏延接着說道:“北伐四道中,關內侯覺得哪條道路,最適合大軍行軍?”

面對着魏延的這個詢問,糜暘並沒有馬上回答。

見糜暘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魏延亦不以爲意,他自顧自的說道:

“將來王師北伐之時,我欲請兵萬人,出子午道奇襲關中,與大王會師於潼關。

到時大王必會問及子午道之要害,關內侯爲漢興郡太守,希望到時候關內侯能據實以答。”

在聽魏延這麼說之後,糜暘終於明白,爲何魏延會特地來見自己了。

原來“子午谷奇謀”已經在他的心中有了構思。

至於魏延爲何要對糜暘提及此事呢,乃是因爲子午道就在西城附近,乃是糜暘的轄區。

在去年劉備擇選漢中都督時,之所以劉備最後會選擇魏延,並不是看感覺得來的。

正所謂觀其言行,察人本質,去年在拿下漢中之後,魏延就曾經向劉備秘密進言過他的這條計策。

當時魏延的這個計策令劉備眼前一亮,正因爲魏延的這條計策,加上往日中劉備對他的瞭解,最後劉備才下定決心,大力拔擢魏延爲漢中都督。

但是當時魏延的這條“子午谷奇策”,並沒有讓劉備採納。

因爲這條計策雖然能夠出其不意,但是太過危險了。

“子午谷奇策”的危險之處,並不在於子午谷的地勢險要與複雜。

在北伐四道中,最險要的是儻駱道。

子午谷這條道路在當初未進行修繕時,關中民衆就可通過這條道路逃難來漢中數萬家。

在大力修繕之後,道路狀況更是已經好了許多。

歷史上曹真上表曹叡要大舉伐蜀,雖然一開始從斜谷道進軍的方案被陳羣否決,但他後來還是率領大軍從子午道進軍。

只是在行軍過程中會逢雨季,子午谷的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導致曹真行軍困難,最後才令他抱恨半道而返。

曹魏家大業大,曹真所率領的主力人數不會少於五萬。

曹真是一時名將,他敢率領數萬主力從子午道朝漢中進軍,那肯定是經過詳細探查地形的。

畢竟曹真是想滅漢立功,又不是想來送死。

從這種種事例可知,子午道道路雖然不好走,但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般,行走數千大軍都麻煩。

讓劉備感到憂慮的是,子午谷是漢中直通往長安的要道,只要魏延率領大軍一齣子午道,就可以直抵長安城下。

子午道等於是長安的陽平關。

況且他自稱王以後,大力修繕子午道的消息不是隱秘。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這種要道,曹操方面人才衆多,是不會不作防備的。

一旦來日北伐之時,曹操派遣一員大將守在子午道的出口,那員大將只要領兵數千就能守住谷口。

那樣的話,進入子午道中的大軍,很可能會面臨險境。

正是因爲這種顧慮,所以劉備儘管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着讚賞,卻不得不進行擱置。

魏延亦知道劉備的顧慮,但在他心目中,“子午谷奇謀”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當然一開始因爲關中的主將是曹彰,所以魏延去年想的僅僅只是率偏軍,與劉備的大軍會師於潼關。

但最近有消息傳來,曹丕有任命夏侯楙代替曹彰坐鎮長安的舉動,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魏延的心思就大了起來。

在心思大起來的情況下,魏延就想着務必要促成劉備採納他這條計策。

於是乎,剛剛成爲漢興太守的糜暘進入他的視線之中。

在魏延的印象中,糜暘成名以來的用兵風格就是出其不意。

而且糜暘的表現,讓魏延覺得糜暘是有謀略的,這一點讓魏延覺得糜暘有贊成他這條計策的可能。

不是魏延看重的人,他是不會跟那人“商量”這條計策的。

況且子午道就在糜暘的轄區之中,而且糜暘又深得劉備信任,所以他的這條計策若能得到糜暘的大力支持,那麼劉備採納這條計策的可能性是會大增的。

這纔是魏延執意要見到糜暘的真正原因。

只是魏延的性格說不出請求糜暘的話語,他最後只讓糜暘“據實以答。”

面對魏延讓自己據實以答的要求,糜暘臉上淡然地答道:“來日如何進軍,大王自有計較,不是臣下該私下商議的。”

按照今世的情況,將來劉備北伐之時諸葛亮很可能會留守成都。

而劉備當初既然能採納法正的奇襲定軍山之策,說明劉備亦是喜歡冒險的君主。

當初的定軍山之策,看起來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冒險多了。

所以如果自己大力支持魏延的計策,那劉備的確是很有可能採納魏延的這條計策。

但是任何計策想要成功,必須要因時制宜。

來日北伐時的場景誰都無法預料,也許曹丕會親征呢?

所以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糜暘不想貿然許諾魏延什麼。

而魏延亦看出了糜暘口中的推脫之意,他的眉頭一皺,只是最後他沒有說什麼。

見此番東下,沒有達到自己的另一層意圖,魏延有些不喜。

在不喜之下,他直接下令大軍回返。

糜暘還在船上,魏延卻直接下令大軍迴轉,這明顯是逐客令了。

在逐客令之下,糜暘領着數百親衛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在剛回到自己船上後,糜暘身旁的丁封,便臉有怒氣說道:“論戰功威望,將軍遠遠在他之上,他也太過無禮了。”

聽着丁封的話,糜暘看着那漸漸遠去的魏延艦隊,臉上卻很是淡然。

這不就是魏延嗎?

不然是怎麼做到全臣皆敵的。

糜暘沒有理會丁封的抱怨,也沒有計較魏延的行爲,他讓自身的船隊回返西城。

西城百廢待興,還有許多事等着他處理呢。

糜暘與魏延的第一次會面,最終以不歡而散而結束。

(本章完)

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9章 糜暘到了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6章 幼時情誼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請假一日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推兩本書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
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9章 糜暘到了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6章 幼時情誼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請假一日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推兩本書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