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

魏軍密使並未等候太久時間,他就看到馬超與姜維聯袂從屏風後走出。

只是等兩人出來後,馬超不再有所言語,甚至都懶得再搭理這位魏軍密使,他徑直走入了內帳。

當然在離去之前,馬超還是留下了象徵性的一句話——“爾等之事,但聽姜校尉決斷。”

魏軍密使一開始還不知道,馬超口中的姜校尉指的是誰。

但當姜維走到他身前自報身份後,頗爲機靈的魏軍密使連忙諂媚地對着姜維連連叩拜。

哪怕沒聽過姜維的名聲,但從馬超的話可知,眼前這位姜校尉可謂深得馬超信任,知道這一點便也夠了。

看着趴伏地上的魏軍密使戰戰兢兢的樣子,姜維倒也沒沒廢話。

他半蹲在魏軍密使的身前,在魏軍密使擡起頭與他眼睛對視芝士,他緩緩說道:

“朱靈所請,我軍可應。

然接下來該如何做,我軍要全權做主。

如何?”

姜維的語氣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在詢問,可實際上卻透露着一股不容拒絕的威嚴。

這是眼下大漢的國力給他的底氣。

而姜維的要求,魏軍密使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再又連連三次叩拜後,一聲激動地應答聲傳來:“唯。”

懷揣着密信的魏軍密使,趁着漆黑的天色回到了城牆之下。

在藉着手中微弱的火光找到那一根送他下來的繩索後,想急切回到潼關的魏軍密使,連忙用力拽了那根繩索數下。

一直等在城牆之上的陳校尉,此刻手中正緊緊拽着那根繩索的另一端。

因爲內心中的緊張,哪怕天色寒冷,但陳校尉的手中還是不斷冒着冷汗。

他派出的使者離開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但直到現在他還未歸來,這不禁讓陳校尉覺得事情是否出現了什麼大的變故。

難不成馬超不屑於他們請降一事,直接將他派去的使者斬了?

就在陳校尉由於心中猜想而忐忑不安的時候,他手中握住的繩索終於有了動靜。

當手中的繩索動起來之時,撩動的不僅是陳校尉冒滿冷汗的手心,還有他那顆惶惶不安的內心。

陳校尉沒有片刻猶豫,他親自動手與幾位壯士,將城下的那位密使拉了上來。

不久後當密使被成功拉到城牆上之後,陳校尉連忙走到他身前,焦急地問道:

“如何?”

儘管陳校尉將聲音壓得很低,但是那名密使還是將陳校尉的話聽得清清楚楚的。

不安,緊張,以及期待。

在意識到陳校尉心中現在有這麼複雜的情緒後,密使並未有所拖延,他從懷中快速取出一封密信交至陳校尉的手中。

語氣中有着自豪與欣喜,密使彎身道:

“大事成矣!”

聽到密使的稟報後,陳校尉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同時心有所感的他,不由得於黑色中發出了一句感慨:

“天命,真復歸大漢也!”

天寒地凍之下,陳校尉口中散發的熱氣,於搖曳火光下清晰可見。

而這一團熱氣隨風飄搖,緩緩上升,好似在象徵着什麼。

該起事咯!

在許褚死後的幾日之內,潼關內外獲得了一段難得的平靜時間。

城外的漢軍並未馬上對潼關發起進攻。

但潼關內的任何人都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出身將門的夏侯霸更是知道,眼下馬超之所以未對潼關發起進攻,主要原因在於他要等着他後續的大部隊到達。

而哪怕城外漢軍尚未對潼關施放過一箭,但隨着時日的發展,潼關內的人心正以一種不可抑制的趨勢持續動盪着。

畢竟城外漢軍打造攻城器械的聲音累日不絕。

畢竟城門上許褚的屍體尚未被魏軍收入城中。

這兩件事只要有一件事未發生改變,那麼城內的軍心,民心,就會一直陷入持續動盪的境地中。

這個道理,不需要是將才才能懂。

只要駕馬在潼關內稍微走一圈,潼關內那股抑制不住的頹喪氣氛,就會劈頭蓋臉的撲來。

剛剛被城內頹喪氣氛撲了一臉的夏侯霸,眉頭緊鎖地回到了府中。

夏侯霸的才能算不上當世一流,但他不是眼瞎,更不是紈絝子弟。

夏侯霸知道要是繼續這麼下去,那麼他或許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潼關就會被漢軍攻破。

就在夏侯霸憂心忡忡的時候,他突然聽到有位將校求見。

這位將校正是陳校尉。

在原本夏侯霸接手潼關之前,陳校尉纔是潼關的主將。

再加上陳校尉是豫州人士出身,所以夏侯霸對陳校尉一向頗爲信重。

見是陳校尉請求會面,夏侯霸想都沒想,就讓人將陳校尉帶了進來。

陳校尉的名字爲陳佐,他是潁川陳氏的子弟。

當年曹丕稱帝之時,豫州士族一直是支持曹丕稱帝的中堅力量。

而潁川陳氏在陳羣的領導下,更是爲曹丕稱帝之事,鞍前馬後提供了不少“法理依據”。

有着這層淵源在,夏侯霸對陳佐的態度還是很好的。

在陳佐進來後,夏侯霸連忙讓陳佐入座。

面對夏侯霸的客氣,陳佐倒也不推辭。

只是在坐下後,陳佐還未等夏侯霸出言詢問,他便主動開口對夏侯霸問道:

“眼下潼關內人心惶惶,敢問將軍有何對策。”

見陳佐寒暄都還未寒暄幾句,就提起他眼下最心煩的一件事,夏侯霸本能地有些不喜。

可一想到士族都是這副脾氣,加上別看陳佐當下只是一校尉,但夏侯霸知道背靠潁川陳氏的陳佐,即將迎來一次升遷,所以他也就按捺下了自己的脾氣。

勉強地擠出一副笑容,夏侯霸嘆了一口氣後應道:

“強敵在前,外援未知何期,敢問可用何計?”

夏侯霸的回答,充分暴露出他的不自信。

當然以當下潼關魏軍面臨的局勢,夏侯霸的束手無策倒也算情有可原。

可惜,陳佐不滿意。

既然他給的最後一次機會夏侯霸沒把握住,那麼陳佐也不會有所猶豫。

深吸一口氣後,陳佐拱手對夏侯霸進言道:“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

面對陳佐的進言,夏侯霸再也霸不起來了。

“受命保城,惟全爲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

思慮之下,夏侯霸勉強用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他的畏敵之舉。

可陳佐又豈是那麼容易打發的人。

更何況當下他有備而來。

似乎早就料到夏侯霸會這麼說,所以當夏侯霸說出以上的理由後,陳佐並未出言勸夏侯霸出戰。他話鋒一轉言道:

“縱賊軍勢大不能擊,虎侯屍身亦當收也。”

聽到陳佐的這句話後,夏侯霸下意識地又想找個藉口推脫。

可他的話還未說出口,陳佐就緊接着言道:

“不擊敵,不收屍,城內軍心不振,我軍等不到援軍的到來。”

一個有力的理由,瞬間化爲一把重錘狠狠砸向夏侯霸。

讓夏侯霸再也說不出任何拒絕的理由。

無奈之下,夏侯霸只能言道:“何人願往?”

許褚的屍體被掛在城門之上,是魏軍的恥辱。

夏侯霸倒不是說從未派人去收屍過,可馬超似乎早就知道魏軍會有這舉動,便派出漢軍內的善射騎士巡遊於潼關城外。

一旦發現有魏軍想爲許褚收屍,那麼那些善射的漢軍騎士,就會張弓搭箭將下城的魏軍的擊殺。

當然縱使是善射者,也不能說能百發百中。

但魏軍本就軍心萎靡,漢軍的善射騎士不用將下城的魏軍全部射死,只要射死幾個,剩下的魏軍也就會嚇得不敢再下城了。

努力幾次後,夏侯霸見收屍不易,也便漸漸打消了這個念頭。

現在夏侯霸問陳佐這句話,就是希望陳佐能推薦幾位勇士來完成這個重任。

看着有所期待的夏侯霸,陳佐緩緩答道:“人選佐來安排,只是還需將軍的將令協助佐。”

見陳佐願意安排人,夏侯霸眼神一亮。

他顧不上深思陳佐的請求,連忙就寫了一道將令交到陳佐的手中。

待從夏侯霸手中接過將令後,陳佐眼神中閃過一絲竊喜。

沒有多耽誤功夫,陳佐就帶着夏侯霸的將令離開了大堂。

看着陳佐離開的背影,夏侯霸的眼神中有着期待。

若真能順利將許褚的屍身救回來,那他心中的憂慮就會少卻許多了。

在潼關的一處軍帳內,朱靈遙望着夏侯霸府邸的方向不知在想着什麼。

身爲舉事的發起人,朱靈自然知道陳佐當下正在做什麼。

而看着朱靈的目光一直聚集在夏侯霸的府邸方向,朱靈身旁的一位心腹問道:

“將軍可是擔心陳佐會臨時背反?”

哪怕朱靈眼下只是一軍司馬,但朱靈的心腹還是習慣稱呼他爲將軍。

而朱靈的心腹會問出這句話,也許不是他認爲朱靈在擔憂這一點,而是他自己在擔心這一點。

聽到心腹的擔憂後,朱靈轉身看向他問道:

“爲何會有此擔憂?”

爲何?

朱靈心腹覺得這個擔憂絕非是空穴來風。

沒有過多思考,朱靈心腹就對着朱靈言道:

“陳佐乃潁川陳氏近支。”

朱靈心腹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一則含義是說明陳佐與陳羣的關係頗爲親密,而陳羣一直以來便是曹魏皇室的鐵桿支持者。

另一則含義嘛,世家一向是看利益而動的羣體。

難保他們不會因爲利益,而臨時變卦。

畢竟那一夜的密議旁人並不知道,陳佐若是臨時變卦,世人也不會給他扣上一個不信的髒名。

不得不說,朱靈心腹擔憂的很對,但他還是不夠了解世家這個階層。

聽完心腹的擔憂後,朱靈不由得大笑起來:

“正因爲陳佐乃世家出身,正因爲陳羣乃是魏帝密友,故而吾不會擔憂陳佐會臨時反悔。”

“曾幾何時,潁川陳氏,難道不是爲天下人膜拜的漢室忠臣嗎?

時移世易,時移世易!”

更何況,兩頭下注是世家千百年來都會做的事。

這一層原因朱靈並未明說。

大笑之後,心中篤定的朱靈對着心腹言道:

“去將吾那一件最紅的衣裳拿出來。

王師入城日,又豈能無紅旗相迎乎!”

或許是爲了鍛鍊姜維,這幾日軍中的事務,馬超都交由姜維主理。

而天資聰慧的姜維,很快就展現出他個人非凡的軍事才能。

哪怕從未主理過軍務,但這段時間以來,漢軍的一切軍務被他處理的井井有條。

這段時日來讓任何人來都會覺得,城外的漢軍一直處於摩拳擦掌的態勢中。

而姜維也並未等太久,就在今日日落後,姜維等來了他這幾日一直在等待的訊號。

聽到潼關城內有火光在以着特定的頻率晃動後,甲不卸身的姜維登時站起身來。

這是他與朱靈約定的暗號。

在得到暗號後,姜維帶着上千夜間視力良好的漢軍,在夜色的掩護下朝着潼關慢慢逼近。

與此同時,陳佐憑藉着手中的將令,成功取得了城牆上的指揮權。

完成這一步後,陳佐以要奪回許褚屍身爲藉口,命城內的魏軍打開城門。

城牆上並非沒有忠於夏侯霸的將領,但陳佐在取得指揮權後,就以其他理由將那些將率暫時調離城門處。

這樣一來,城門處的魏軍自然都聽陳佐的指揮。

儘管有不少魏軍心中詫異,陳佐爲何會冒險打開城門,畢竟前幾次欲奪回許褚屍體時,夏侯霸爲保險起見都未讓士卒打開城門。

可眼下陳佐有將令在身,加上魏軍士卒覺得有夜色掩護,故而倒也對這一點有着太多的質疑。

只是當城門緩緩打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完全忠於陳佐的魏軍,趁着身旁的同袍還未反應過來,紛紛揮刀砍向身邊的同袍。

這突如其來的異變,不僅讓許多忠於夏侯霸的魏軍喪命,還讓打開的潼關城門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潼關城門處的混亂,很快被隱藏在不遠處的姜維得知。

在得知這一點後,姜維命人吹響了戰鼓聲。

當戰鼓聲響起的那一刻,上千漢軍便如狼似虎地朝着潼關城門衝去。

數百支火把瞬間在黑夜中亮起,宛若星星之火般,快速席捲過潼關城門前的層層拒馬,最後來到了潼關的城門處。

對於一座關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城門。

眼下潼關的城門對着漢軍敞開,那麼潼關的歸屬,已經可以宣告着易主。

而當上千漢軍不斷朝着城門處涌入潼關的時候,夏侯霸才後知後覺地於府中得知了這件事。

在知道是陳佐下令打開城門之後,夏侯霸一口氣差點沒上來。

原來陳佐是想這麼爲許褚收屍!

陳佐,我大魏的官你不要了嗎?

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番外:亡國之恨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章推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
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番外:亡國之恨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41章 第三條路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章推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