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

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

當上千聲虎賁在殿外齊齊迴應劉備的聲音傳入大殿中後,大殿中的益州大臣瞬間嚇得面無血色。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這一句話在場的大多數大臣是聽過的。

縱算是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大臣,當年他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那一年劉備的白髮還未如此繁盛,就在那一年,許多益州世家倒在了劉備的君王之怒下。

當年那血腥的一幕,哪怕是時至今日,依然還有許多大臣覺得歷歷在目。

因此現在儘管劉備相比往年顯得更加蒼老,但當他手舉長劍高喊出“虎賁”二字的時候,大殿中的許多益州大臣都下意識忽略了劉備頭上的白髮。

他們心中都浮現出一種恐懼到極點的寒意。

天子雖老,卻尚能拔劍矣。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更多的益州大臣跪伏在地。

他們紛紛哭嚎着請求劉備明察。

只是縱使大殿中哭喊的益州大臣再多,這並不會延緩大殿外的虎賁的行動。

上千虎賁在這一刻只會聽從劉備的召喚。

就在上千虎賁發出迴應的片刻後,一隊隊手持利刃,身披精甲的虎賁在糜威的帶領下,徑直的衝入大殿中。

不一會兒,整座明德殿就被明晃晃、冷冽的刀光所包圍。

而當這一幕發生後,整座大殿內的哭喊聲,求饒聲更是越發響亮。

那陣陣騰空而起的響亮的哭喊求饒聲,似乎就要將明德殿的頂蓋給掀翻了一般。

看着那些剛纔還滿嘴國家大義的益州大臣,現在卻紛紛如一條條咬人的惡犬一般,在遇到危險時向他搖尾企饒,劉備心中的怒意就愈發濃郁。

這就是他大漢的“衆正”!

劉備不理解,他當年就已經給過他們一次機會了,但他們爲何還不珍惜。

劉備更加不理解,爲什麼地位,榮譽、金銀他從來不曾吝嗇給過他們,但他們爲何還不滿足。

劉備之所以會召開這場大朝會,他便是意識到,最近大漢發生中的風波既是針對糜暘,也是許多益州大臣休養生息數年後,對他的統治發起的一種另類挑戰。

所以其實早在這場大朝會正式召開之前,劉備就有想過要拔劍威懾彼等。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些益州世家已經糜爛到這種程度。

糜爛到沒辦法再對他們報有任何期望的地步。

既然如此,劉備也不是個會猶豫的人。

劉備看着跪地的許多益州大臣,他看向糜威朗聲下令道:

“凡籍貫屬於益州本地的大臣,盡皆帶走下獄待審。”

雖然剛纔糜竺只是唸了譙瑜的罪證,還有許多益州大臣的罪證未曾明示,也未經過審覈。

但是看衆多益州大臣這副恐慌無比的表現,就可見大多數益州大臣多數都是心中有鬼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爲以防萬一,只能將所有的益州大臣都暫行關押。

等後續廷尉審覈完所有的罪證,再將一個個益州大臣定罪,到時候若真有無辜被關押的益州大臣,再行釋放就是。

況且就算沒有其他的罪證,益州世家講究一個世代聯姻,同氣連枝。

在掌握着巴西譙氏謀逆鐵證的情況下,還怕審訊之下得不出其他益州世家的罪證嗎?

而當劉備的這聲命令出來後,離的劉備近些的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個命令後,馬上嚇得想要一步步膝行至劉備身前求饒。

只是面對這些膽大包天的益州大臣,糜威可不會有絲毫客氣。

糜暘雖不是他的胞弟,但糜家二代就剩糜威與糜暘二人。

再加上糜竺與糜芳感情極好,所以糜威對糜暘是當做胞弟一般疼愛的。

過去的時日中,這些益州大臣百般詆譭糜暘,早已經讓糜威的肚子裡憋滿了憤怒。

現在見整治這些益州世家的時機已到,糜威又豈會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呢?

於是在看到那些益州大臣的動作後,糜威馬上指揮一部分虎賁上前將那些益州大臣率先帶走。

在虎賁上前帶走那些益州大臣的時候,還有幾位益州大臣認不清局勢想着反抗。

面對這些腦子有坑的益州大臣,糜威可絲毫沒有慣着他們毛病的習慣。

在糜威的暗示之下,負責押走那幾位益州大臣的虎賁馬上舉起刀鞘,狠狠敲擊了幾下他們的背部。

在劇烈的疼痛之下,那幾位益州大臣終於放棄了掙扎,乖乖的任由身後的虎賁將他們帶走。

只是大殿中不僅這幾位益州大臣有反抗的跡象,還有許多益州大臣還覺得自己乃是豪門冠族出身,又身居清貴高位,所以面對上前將他們帶走的虎賁表示的極不配合。

世家子弟,豈可辱於傖徒之手?

可是在看到這個現象後,還未等糜威發令,劉備就臉色變冷,對着大殿中的衆多虎賁厲聲下令道:

“盡皆待死之輩,何疑之有?

若敢有反抗者,就地斬殺!”

當劉備的這個命令被衆多虎賁聽到後,虎賁們精神齊齊一震,他們手上的動作瞬間變得粗魯起來。

甚至有許多虎賁已經不再是用刀鞘對着那些益州大臣,而是用刀刃。

而衆多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句話後,全身的精氣神被瞬間抽走。

一位位益州大臣猶如死狗一般癱倒在地,任由虎賁將他們一一從大殿的地上拖走。

在格殺勿論的威懾之下,虎賁們將衆多益州大臣拖出大殿的進度大大加快。

不久之後大殿之中瞬間變得空蕩起來,大殿中原本響亮嘈雜,令人生厭的哭喊求饒聲,也頃刻間消失不見。

只是目前在大殿之中,還有一位益州大臣遲遲未被拖走,那人便是譙瑜。

譙瑜之所以未被虎賁們拖出大殿,不是因爲虎賁們沒看到他。

只是因爲目前在衆多益州大臣中,他是唯一一位被明證有謀逆之心的。

其他益州大臣還需要被拖走下獄待審,譙瑜是不需要這個步驟的。

等待他的不是審判,而是論罪。

當其他的益州大臣都被拖走之後,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譙瑜的身上,就連劉備也是如此。

看着心如死灰的譙瑜,劉備的臉上很明顯的流露出厭惡之色。

劉備本想直接下達對譙瑜滅族的詔令,但他的這個想法卻被諸葛亮所阻止。

諸葛亮上前對劉備建言道:“陛下,滅一易,滅衆難。”

當聽到諸葛亮的這番建言後,劉備馬上就反應過來諸葛亮說的是什麼意思。

要想憑現在的罪證將巴西譙氏滅族是完全足夠的,只是劉備與諸葛亮苦心謀劃這一場大朝會,要的不是單單針對一個家族。

他們君臣二人要的是,藉助這場大朝會讓整個益州世家遭受到一場重創。

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不能暫時對巴西譙氏進行滅族。

因爲儘管糜竺帶來的箱子中有着許多益州世家的罪證,但是那些罪證還未經歷過系統的整理。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並不知道有哪些益州世家被掌握了罪證。

也不清楚那些被掌握了罪證的益州世家,他們犯下的罪是否能夠將他們打的一蹶不振。

所以暫時譙瑜不能被滅族,只要劉備一日不下達對巴西譙瑜滅族的命令,那麼譙瑜的心中就還會抱着期望。

有着期望,諸葛亮接下來才能藉助巴西譙氏這個點,再輔助糜竺帶來的那些罪證,從而將整個益州世家的勢力一步步瓦解。

在明白了諸葛亮話語中的含義之後,劉備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劉備在衆臣面前下令道:“譙瑜謀逆,下獄待斬。”

說完這個命令後,劉備接着又下令道:“令虎賁上譙府捉拿一干譙氏族人,皆下獄待審。”

癱倒在地的譙瑜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所以他在聽到劉備的第一個命令時,他並沒有什麼反應。

可是當他聽到劉備想要對譙氏整族下手後,他的臉上立即就浮現了恐慌之色。

他情急之下就想向劉備求情,可是還不等他求情的話語說出口,他就已經被身後的虎賁給硬生生拖拽出大殿之外。

而糜威在得到劉備的命令後,馬上帶領着一批虎賁從大殿跑出,朝着宮門外快速趕去。

等到暫時處理完益州大臣的事情後,劉備便手持長劍一步步走到劉巴的身前。

若說益州大臣的謀逆之舉讓劉備感到憤怒的話,那麼劉巴與他們同流合污的舉動,卻讓劉備感到有些痛心了。

劉備知道劉巴一直不是真正忠心於他。

只是他自認爲他對劉巴也算信重,並且充分地給予了劉巴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不明白爲何劉巴會執迷不悔。

今日若不是有着劉巴的相助,益州世家一開始是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的。

而劉巴在見劉備舉劍來到他身前後,他的臉上很快浮現了畏懼之色。

只是性格清高的他,很快就恢復了鎮定。

當他當日做出那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失敗之後會是怎樣的下場。

大不了一死而已。

爲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劉巴覺得無愧。

劉備在來到劉巴身前後,他壓抑着怒意問劉巴道:“朕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今日行事,令朕痛心,豈乃人臣之分邪?”

大殿中的衆臣都從劉備的話語中聽出了,憤怒與傷心的情緒。

諸葛亮看着劉備與劉巴二人,不由得在心中嘆了口氣。

他勸過劉巴了。

而面對劉備的指責,劉巴只是開口言道:“順君小忠,護國大忠,外戚專政,取禍之道,臣今日所爲皆是出於一片公心。”

可劉巴不說這番話還好,一說這番話劉備心中的怒意更甚。

“外戚專政,或爲取禍之道,然你不見孝武之衛霍乎!

臣若有二心,雖非外戚亦可亂國,就如今日那些逆臣。

臣若一心爲國,縱身爲外戚亦可上匡君主,下衛百姓,如今日之衛尉。

一切豈可只因身份,而過於憂慮善忌?

孟德之道朕不是不懂,只是朕不屑爲之!

你爲漢室宗親,卻不能與朕同道,朕感到很失望。”

在說完這番話後,劉備舉起手中長劍,一劍朝着劉巴得頭上砍去。

劍動風隨,衆人皆知劉備乃是劍法大家,在這麼近的距離之內,劉備若想取劉巴性命,劉巴是決計躲不開的。

可就在衆人以爲劉備身前即將血濺五步的時候,出乎衆人意料的是,當劍光閃過之後,劉備斬下了的是劉巴頭上的冠帽。

當象徵官位的冠帽被劉備斬下落地之後,劉巴的長髮瞬間披散,整個人顯得狼狽至極。

“尚書令劉巴身有舊疾,無法歷事,着免去劉巴尚書令一職。”

“從此之後,你就好好待在家中養伱的心病吧。”

劉備的第一句話是說給世人聽得,第二句話則是他對劉巴的告誡。

換做曹操或者是孫權,劉巴的行爲可能都構的上死罪。

只是劉備不同,他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大漢能有如今的國力,劉巴在其中功不可沒。

況且劉巴還是漢室宗親。

所以儘管知道劉巴不是忠心於他,儘管劉巴犯了君臣之間的大忌諱,但劉備最後還是決定饒劉巴一命。

而劉巴見劉備只是將他貶謫,而並未取他性命,他在有些意外的同時,整個人變得失魂落魄起來。

披頭散髮的劉巴在劉備的寬恕之下,一步步地朝着大殿外走去,很快的他那落寞的身形便消失在大殿中的衆人之中。

在劉備處理完劉巴的事後,諸葛亮便對着劉備告退,隨後領着衆多臣僚也離開了大殿之中。

今日大漢發生這樣的驚變,有許多善後收尾的事需要他及時去做。

而等大殿中的人走了差不多之後,糜竺看着臉露笑意緩緩向他走來的劉備,他好似看到了當年他與劉備初見時的場景。

那一年,曹操屠徐,徐州牧陶謙四處求援無人相救。

那一年劉備還是一位小小的國相,可是就是這樣的他領着三千士卒不遠千里疾馳到徐州,爲徐州百姓守護着生命的門戶。

當時的他與曹操力量上完全不對等,但他卻沒有絲毫懼怕,他爲的是什麼呢?

他當年所爲的,便是他今日所正在做的事。

想到此糜竺的臉上也流露出了笑意。

數十年來一切都沒變,真好。

但就在劉備即將走到糜竺身前時,再也支撐不住身體的糜竺,在劉備慌亂的眼神中,直直的倒了下去。

“竺願立誓,日後必傾盡一切匡扶使君。”

這是數十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劉備面前許下的誓言。

劉備不曾改變,他亦沒有。

(本章完)

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番外:亡國之恨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章 當爲班超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
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番外:亡國之恨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章 當爲班超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