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

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

當上千聲虎賁在殿外齊齊迴應劉備的聲音傳入大殿中後,大殿中的益州大臣瞬間嚇得面無血色。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這一句話在場的大多數大臣是聽過的。

縱算是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大臣,當年他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場景。

wωω●тTk Λn●c o

那一年劉備的白髮還未如此繁盛,就在那一年,許多益州世家倒在了劉備的君王之怒下。

當年那血腥的一幕,哪怕是時至今日,依然還有許多大臣覺得歷歷在目。

因此現在儘管劉備相比往年顯得更加蒼老,但當他手舉長劍高喊出“虎賁”二字的時候,大殿中的許多益州大臣都下意識忽略了劉備頭上的白髮。

他們心中都浮現出一種恐懼到極點的寒意。

天子雖老,卻尚能拔劍矣。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更多的益州大臣跪伏在地。

他們紛紛哭嚎着請求劉備明察。

只是縱使大殿中哭喊的益州大臣再多,這並不會延緩大殿外的虎賁的行動。

上千虎賁在這一刻只會聽從劉備的召喚。

就在上千虎賁發出迴應的片刻後,一隊隊手持利刃,身披精甲的虎賁在糜威的帶領下,徑直的衝入大殿中。

不一會兒,整座明德殿就被明晃晃、冷冽的刀光所包圍。

而當這一幕發生後,整座大殿內的哭喊聲,求饒聲更是越發響亮。

那陣陣騰空而起的響亮的哭喊求饒聲,似乎就要將明德殿的頂蓋給掀翻了一般。

看着那些剛纔還滿嘴國家大義的益州大臣,現在卻紛紛如一條條咬人的惡犬一般,在遇到危險時向他搖尾企饒,劉備心中的怒意就愈發濃郁。

這就是他大漢的“衆正”!

劉備不理解,他當年就已經給過他們一次機會了,但他們爲何還不珍惜。

劉備更加不理解,爲什麼地位,榮譽、金銀他從來不曾吝嗇給過他們,但他們爲何還不滿足。

劉備之所以會召開這場大朝會,他便是意識到,最近大漢發生中的風波既是針對糜暘,也是許多益州大臣休養生息數年後,對他的統治發起的一種另類挑戰。

所以其實早在這場大朝會正式召開之前,劉備就有想過要拔劍威懾彼等。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些益州世家已經糜爛到這種程度。

糜爛到沒辦法再對他們報有任何期望的地步。

既然如此,劉備也不是個會猶豫的人。

劉備看着跪地的許多益州大臣,他看向糜威朗聲下令道:

“凡籍貫屬於益州本地的大臣,盡皆帶走下獄待審。”

雖然剛纔糜竺只是唸了譙瑜的罪證,還有許多益州大臣的罪證未曾明示,也未經過審覈。

但是看衆多益州大臣這副恐慌無比的表現,就可見大多數益州大臣多數都是心中有鬼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爲以防萬一,只能將所有的益州大臣都暫行關押。

等後續廷尉審覈完所有的罪證,再將一個個益州大臣定罪,到時候若真有無辜被關押的益州大臣,再行釋放就是。

況且就算沒有其他的罪證,益州世家講究一個世代聯姻,同氣連枝。

在掌握着巴西譙氏謀逆鐵證的情況下,還怕審訊之下得不出其他益州世家的罪證嗎?

而當劉備的這聲命令出來後,離的劉備近些的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個命令後,馬上嚇得想要一步步膝行至劉備身前求饒。

只是面對這些膽大包天的益州大臣,糜威可不會有絲毫客氣。

糜暘雖不是他的胞弟,但糜家二代就剩糜威與糜暘二人。

再加上糜竺與糜芳感情極好,所以糜威對糜暘是當做胞弟一般疼愛的。

過去的時日中,這些益州大臣百般詆譭糜暘,早已經讓糜威的肚子裡憋滿了憤怒。

現在見整治這些益州世家的時機已到,糜威又豈會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呢?

於是在看到那些益州大臣的動作後,糜威馬上指揮一部分虎賁上前將那些益州大臣率先帶走。

在虎賁上前帶走那些益州大臣的時候,還有幾位益州大臣認不清局勢想着反抗。

面對這些腦子有坑的益州大臣,糜威可絲毫沒有慣着他們毛病的習慣。

在糜威的暗示之下,負責押走那幾位益州大臣的虎賁馬上舉起刀鞘,狠狠敲擊了幾下他們的背部。

在劇烈的疼痛之下,那幾位益州大臣終於放棄了掙扎,乖乖的任由身後的虎賁將他們帶走。

只是大殿中不僅這幾位益州大臣有反抗的跡象,還有許多益州大臣還覺得自己乃是豪門冠族出身,又身居清貴高位,所以面對上前將他們帶走的虎賁表示的極不配合。

世家子弟,豈可辱於傖徒之手?

可是在看到這個現象後,還未等糜威發令,劉備就臉色變冷,對着大殿中的衆多虎賁厲聲下令道:

“盡皆待死之輩,何疑之有?

若敢有反抗者,就地斬殺!”

當劉備的這個命令被衆多虎賁聽到後,虎賁們精神齊齊一震,他們手上的動作瞬間變得粗魯起來。

甚至有許多虎賁已經不再是用刀鞘對着那些益州大臣,而是用刀刃。

而衆多益州大臣在聽到這句話後,全身的精氣神被瞬間抽走。

一位位益州大臣猶如死狗一般癱倒在地,任由虎賁將他們一一從大殿的地上拖走。

在格殺勿論的威懾之下,虎賁們將衆多益州大臣拖出大殿的進度大大加快。

不久之後大殿之中瞬間變得空蕩起來,大殿中原本響亮嘈雜,令人生厭的哭喊求饒聲,也頃刻間消失不見。

只是目前在大殿之中,還有一位益州大臣遲遲未被拖走,那人便是譙瑜。

譙瑜之所以未被虎賁們拖出大殿,不是因爲虎賁們沒看到他。

只是因爲目前在衆多益州大臣中,他是唯一一位被明證有謀逆之心的。

其他益州大臣還需要被拖走下獄待審,譙瑜是不需要這個步驟的。

等待他的不是審判,而是論罪。

當其他的益州大臣都被拖走之後,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譙瑜的身上,就連劉備也是如此。

看着心如死灰的譙瑜,劉備的臉上很明顯的流露出厭惡之色。

劉備本想直接下達對譙瑜滅族的詔令,但他的這個想法卻被諸葛亮所阻止。

諸葛亮上前對劉備建言道:“陛下,滅一易,滅衆難。”

當聽到諸葛亮的這番建言後,劉備馬上就反應過來諸葛亮說的是什麼意思。

要想憑現在的罪證將巴西譙氏滅族是完全足夠的,只是劉備與諸葛亮苦心謀劃這一場大朝會,要的不是單單針對一個家族。

他們君臣二人要的是,藉助這場大朝會讓整個益州世家遭受到一場重創。

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不能暫時對巴西譙氏進行滅族。

因爲儘管糜竺帶來的箱子中有着許多益州世家的罪證,但是那些罪證還未經歷過系統的整理。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並不知道有哪些益州世家被掌握了罪證。

也不清楚那些被掌握了罪證的益州世家,他們犯下的罪是否能夠將他們打的一蹶不振。

所以暫時譙瑜不能被滅族,只要劉備一日不下達對巴西譙瑜滅族的命令,那麼譙瑜的心中就還會抱着期望。

有着期望,諸葛亮接下來才能藉助巴西譙氏這個點,再輔助糜竺帶來的那些罪證,從而將整個益州世家的勢力一步步瓦解。

在明白了諸葛亮話語中的含義之後,劉備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劉備在衆臣面前下令道:“譙瑜謀逆,下獄待斬。”

說完這個命令後,劉備接着又下令道:“令虎賁上譙府捉拿一干譙氏族人,皆下獄待審。”

癱倒在地的譙瑜知道自己已經難逃一死,所以他在聽到劉備的第一個命令時,他並沒有什麼反應。

可是當他聽到劉備想要對譙氏整族下手後,他的臉上立即就浮現了恐慌之色。

他情急之下就想向劉備求情,可是還不等他求情的話語說出口,他就已經被身後的虎賁給硬生生拖拽出大殿之外。

而糜威在得到劉備的命令後,馬上帶領着一批虎賁從大殿跑出,朝着宮門外快速趕去。

等到暫時處理完益州大臣的事情後,劉備便手持長劍一步步走到劉巴的身前。

若說益州大臣的謀逆之舉讓劉備感到憤怒的話,那麼劉巴與他們同流合污的舉動,卻讓劉備感到有些痛心了。

劉備知道劉巴一直不是真正忠心於他。

只是他自認爲他對劉巴也算信重,並且充分地給予了劉巴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不明白爲何劉巴會執迷不悔。

今日若不是有着劉巴的相助,益州世家一開始是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的。

而劉巴在見劉備舉劍來到他身前後,他的臉上很快浮現了畏懼之色。

只是性格清高的他,很快就恢復了鎮定。

當他當日做出那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失敗之後會是怎樣的下場。

大不了一死而已。

爲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劉巴覺得無愧。

劉備在來到劉巴身前後,他壓抑着怒意問劉巴道:“朕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今日行事,令朕痛心,豈乃人臣之分邪?”

大殿中的衆臣都從劉備的話語中聽出了,憤怒與傷心的情緒。

諸葛亮看着劉備與劉巴二人,不由得在心中嘆了口氣。

他勸過劉巴了。

而面對劉備的指責,劉巴只是開口言道:“順君小忠,護國大忠,外戚專政,取禍之道,臣今日所爲皆是出於一片公心。”

可劉巴不說這番話還好,一說這番話劉備心中的怒意更甚。

“外戚專政,或爲取禍之道,然你不見孝武之衛霍乎!

臣若有二心,雖非外戚亦可亂國,就如今日那些逆臣。

臣若一心爲國,縱身爲外戚亦可上匡君主,下衛百姓,如今日之衛尉。

一切豈可只因身份,而過於憂慮善忌?

孟德之道朕不是不懂,只是朕不屑爲之!

你爲漢室宗親,卻不能與朕同道,朕感到很失望。”

在說完這番話後,劉備舉起手中長劍,一劍朝着劉巴得頭上砍去。

劍動風隨,衆人皆知劉備乃是劍法大家,在這麼近的距離之內,劉備若想取劉巴性命,劉巴是決計躲不開的。

可就在衆人以爲劉備身前即將血濺五步的時候,出乎衆人意料的是,當劍光閃過之後,劉備斬下了的是劉巴頭上的冠帽。

當象徵官位的冠帽被劉備斬下落地之後,劉巴的長髮瞬間披散,整個人顯得狼狽至極。

“尚書令劉巴身有舊疾,無法歷事,着免去劉巴尚書令一職。”

“從此之後,你就好好待在家中養伱的心病吧。”

劉備的第一句話是說給世人聽得,第二句話則是他對劉巴的告誡。

換做曹操或者是孫權,劉巴的行爲可能都構的上死罪。

只是劉備不同,他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大漢能有如今的國力,劉巴在其中功不可沒。

況且劉巴還是漢室宗親。

所以儘管知道劉巴不是忠心於他,儘管劉巴犯了君臣之間的大忌諱,但劉備最後還是決定饒劉巴一命。

而劉巴見劉備只是將他貶謫,而並未取他性命,他在有些意外的同時,整個人變得失魂落魄起來。

披頭散髮的劉巴在劉備的寬恕之下,一步步地朝着大殿外走去,很快的他那落寞的身形便消失在大殿中的衆人之中。

在劉備處理完劉巴的事後,諸葛亮便對着劉備告退,隨後領着衆多臣僚也離開了大殿之中。

今日大漢發生這樣的驚變,有許多善後收尾的事需要他及時去做。

而等大殿中的人走了差不多之後,糜竺看着臉露笑意緩緩向他走來的劉備,他好似看到了當年他與劉備初見時的場景。

那一年,曹操屠徐,徐州牧陶謙四處求援無人相救。

那一年劉備還是一位小小的國相,可是就是這樣的他領着三千士卒不遠千里疾馳到徐州,爲徐州百姓守護着生命的門戶。

當時的他與曹操力量上完全不對等,但他卻沒有絲毫懼怕,他爲的是什麼呢?

他當年所爲的,便是他今日所正在做的事。

想到此糜竺的臉上也流露出了笑意。

數十年來一切都沒變,真好。

但就在劉備即將走到糜竺身前時,再也支撐不住身體的糜竺,在劉備慌亂的眼神中,直直的倒了下去。

“竺願立誓,日後必傾盡一切匡扶使君。”

這是數十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劉備面前許下的誓言。

劉備不曾改變,他亦沒有。

(本章完)

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章 江陵城中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4章 接班人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章 當爲班超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
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章 江陵城中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4章 接班人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章 當爲班超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