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

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

天下喪亂數十年以來,在世間留下姓名的人可謂是不可勝數。

人一多自然就有高低之分。

而世人又怎麼評判誰人才高,誰人才低呢?

若一人有光輝事蹟的話,那自然是容易的很。

只不過世上多的是還未在世間留下事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具體的評判人才能高低的標準在世人間開始流傳。

見人見事若只見一人一事,這便是尋常的人才。

若能舉一反三,獨闢蹊徑,這樣的人才便可稱爲瑰寶。

楊阜現在就已經隱隱有將姜維當做瑰寶看待的心思。

能看出大魏可以藉助成都內亂的時候,挑動益州的南中四郡造反,這一點已然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

姜維卻能在這一點上,進一步提出奪取漢中的設想,這更讓楊阜感到意外與欣喜。

這一點,他也未曾想到。

只是單單有設想是不夠的的,楊阜還需要姜維講出相應的達到以上設想的具體方法。

若有設想而沒有具體辦法,那就是紙上談兵。

想到此,楊阜暫時收斂起自己欣賞的目光,他先讓姜維坐在身前。

面對楊阜的邀請,姜維也不推脫。

當姜維在楊阜身前坐下後,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爲姜維倒了一杯酒。

楊阜將酒遞到姜維的身前,看着姜維一飲而下。

隨後楊阜問姜維道:“君有何計惠顧?”

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爲姜維斟酒,足以體現他對姜維的看重。

這也是他對姜維那句“南中可用”的獎賞。

只是接下來楊阜問的話,可是對姜維的一種考教了。

楊阜的意思姜維當然懂,但是他卻一點都不緊張。

姜維只是一校尉,校尉與刺史的身份可謂是有云泥之別。

尋常校尉若是遇到刺史親自斟酒的情況,要麼是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要麼便是推辭不敢接受。

但是姜維卻與衆不同,他很坦然的接過楊阜手中的酒飲了下來。

他的這番行爲充分體現了他敢做敢爲的性格。

當然姜維也知道,接下來楊阜對他的考教纔是關鍵的。

別看楊阜現在對他表現出寵信的態度,只是好感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若是他不能說出奪取漢中的具體計劃,那麼他肯定會在楊阜的心中被打上一個誇誇其談的標籤。

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是極其不利的。

不過既然姜維能有奪取漢中的建議,那他心中肯定有着相應的計劃。

因此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答道:

“維之前曾聽聞過大將軍有攻伐漢中之議,卻被使君所阻,想來使君主要顧慮的乃是漢中地勢險要這一點。”

見姜維提起這件往事,楊阜點點頭。

不說往日,就說現在,若是沒有一個上佳的策略,那麼楊阜依然是不建議貿然進攻漢中的。

畢竟不管劉備政權內部如何動亂,漢中的地勢險要這點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楊阜楊阜點頭,姜維便接着說道:“然《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然漢中地勢險要,我軍不易拿下,那我軍爲何不先謀後交,令敵軍自潰呢?”

聽到姜維這麼說,楊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楊阜示意姜維繼續說下去。

在楊阜的示意下,姜維的聲音越發明亮。

“漢中地勢之險峻,世所罕見,糜暘之善兵,亦天下少有。

然戰者,非只交陣之道。

自建安二十四年以來,南賊數年連番大戰,荊益二州民力耗損嚴重。

因此緣由,故在去年南賊取得襄樊會戰勝利後,並未繼續北進,反而固守疆土以圖休養生息。

國力之不足,這是南賊之死穴。

然南賊之死穴,卻是我朝傲然天下之根本。

凡戰者,當以己長攻彼之短。

既然南中將亂,我軍可藉助此時機,暗中協助南中諸軍擴大軍勢,令益州動亂無限擴大。

南賊國力疲弱,去年又多放歸軍士歸田,想來現今益州兵力定然不足。

南中地勢之險峻不下於漢中,且南中地處偏遠,瘴氣橫行。

劉備縱然舉大兵恐怕也不能短時間內鎮壓南中義軍,更何況現如今益州兵力不足乎?

益州乃南賊根本,益州之長久動亂,勢必爲劉備所深爲憂慮。

憂慮之下,劉備見益州兵力不足以快速鎮壓南中動亂,勢必會從他處調兵,使君以爲劉備最終將從何處調兵乎?”

姜維的最後一句話似是詢問,但答案卻是顯而易見的。

“以我預料,劉備必將從梁州調兵。”

聽到姜維的這個判斷,楊阜臉上也流露同意之色。

劉備現在滿打滿算只擁有三個州,其中軍力最強的分別是梁州與荊州。

相比於荊州,梁州離益州更近,很明顯從梁州調兵更爲方便快捷。

畢竟荊州雖然也有重兵,但是荊州面對的敵人實際上有兩個。

況且正如姜維所說,劉備政權的國力本就不足,他又怎麼可能千里迢迢從荊州調兵呢?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姜維所推算的那般,劉備最終將從漢中調兵的話,那對魏軍來說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

漢中地勢險峻不錯,但漢中也有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需要防備的地方不少。

姜維在來到陳倉後,第一件事便是察看了許多關於漢中的情報。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後,法正與諸葛亮爲了讓漢中成爲牢不可破的壁壘,便建議劉備在漢中加強防備。

法正與諸葛亮的具體辦法便是:在漢中的各個險要關隘留重兵以抵抗外敵,並且各個關隘可以左右呼應。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在於,一旦有外敵來犯漢中,別管敵人來的有多少,他們都會被漢中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阻擋在漢中之外,不得寸進。

這道防線在歷史上是用無數魏軍的生命,來證明他的成功性的。

歷史上曹爽率大軍南征卻被王平打的一愣一愣的,除去王平本人指揮有方之外,法正與諸葛亮佈置的防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初魏延敢說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這番豪言壯語。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了他很大的底氣。

而歷史上之所以季漢會滅亡,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法正與諸葛亮構造的漢中防線被內部人破壞了。

後世人皆知鄧艾偷渡陰平是一個神來之筆,吹響了季漢滅亡的號角。

但許多後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原先法正與諸葛亮設置的漢中防線中,陰平是留有重兵防守的。

若是歷史上的漢中防線不被季漢內部人破壞,鄧艾有什麼膽子偷渡陰平?

別說鄧艾了,就是鍾會能不能拿下漢中還是未知數呢。

或許姜維不知道歷史上的種種事例,但他是知兵的。

法正與諸葛亮所佈置的防線深得《周易》“重門”的精華,他知道這樣的防線旁的不說,抵禦住來犯的敵人是不難的。

正因爲知道這一點,所以姜維認爲要想拿下漢中,第一要務就是要破壞現今漢中的防線。

至於該怎麼破壞那層層嚴密設防的防線呢,其實也很簡單。

那便是讓漢中的兵力大大減少。

現今漢中的防線要想發揮效用,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漢中要留有重兵。

唯有重兵,才能守住漢中嚴密防禦網的每個連接點。

若一旦漢中的兵力不足的話,那麼漢中的嚴密防禦網的某個關鍵節點肯定會出現紕漏。

到那時候魏軍就可以以強大的軍力,以點破面,從而瓦解整個漢中的嚴密防禦網。

姜維不知道的是,他現在的構思正是歷史上鍾會採取的辦法。

而歷史也證明了,姜維的這個想法,只要實施的好,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或許楊阜沒有姜維的天賦,想不出這樣一個以點破面的辦法。

但是在姜維的解釋下,楊阜也漸漸回味過來姜維這個策略的精妙之處。

畢竟楊阜也是當世智士,況且論對漢中的瞭解,他更在姜維之上。

在知道姜維“以點破面”的辦法的確有可行之處後,楊阜眼中欣賞之色再也不加掩蓋。

以往漢中那嚴密的防線,令多少大魏智士感到無可奈何。

沒想到現今卻是姜維這樣一個年輕的校尉,想出一個策略來破壞漢中的防線。

幼麟之稱,果名不虛傳。

只是在欣喜之餘,楊阜心中還是有些疑慮,楊阜開口問道:“伯約所言上兵伐謀,吾已是知曉。

那伐交一事又從何談起呢?”

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繼續自信地開口答道:

“若想讓劉備抽調梁州兵力回益州,那麼南中的動亂能否持久便是關鍵。

南中四郡,各有首領。

若南中四郡之首領能團結一致,一同對外,那麼南中之動亂,纔會如我方纔設想一般長久。

只是人心有異,在沒有外力的引導之下,恐四郡首領無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維建議我朝當派出一名使者前往南中,以金銀賞之,以爵位誘之。

只要南中四郡首領能接受我朝的封拜,那麼名義上他們便同爲魏臣,如此一來,他們之間各自爲戰的可能便大大降低。

另外有使者在南中,一旦南中四郡首領之間產生嫌隙,使者可藉助我大魏之天威從中調節,從而不致被敵人有機可乘。”

聽完姜維所說的這番話後,楊阜眼中的欣賞之色愈發濃厚。

只是今日姜維給他的驚喜還不止這些。

在說完以上的話後,姜維繼續對楊阜建言道:

“伐交者一爲派使者前往南中,二爲派使者前往江東。

南中貧瘠,軍資不足,若想讓南中之動亂長久,則勢必要爲南中諸郡提供軍資。

然南中地處南疆,我朝鞭長莫及,無法做到這一點。

但孫權佔據交州,這一點對他來說並不難。

只要我朝使者能讓孫權提供相應軍資於南中諸郡,那麼我之計策定然事半功倍。”

在聽完姜維的話後,楊阜故作疑惑的問道:

“世人皆知,孫權乃是劉備之太尉,他會襄助我朝嗎?”

見楊阜有這層擔憂,姜維卻篤定地答道:

“一定會。“

“孫權此人素有大志,當年他爲劉備之盟友尚且有偷襲荊州之舉動,況且他現在居劉備之下乎!

若孫權真無二念,他當初又怎麼會派出張溫意圖離間糜暘與劉備君臣呢?

孫權之前對劉備順服,無非是因爲公安一戰後元氣大傷,爲江東安危計他不得已而爲之。

現經過數年之休養生息,江東實力有所恢復,孫權又豈會一直甘願做劉備的臣子?”

“依維預料,近年來劉備之勢力不斷擴大,孫權心中的忌憚不會比我朝低。

在這時我朝只是要求孫權暗中資助南中,並未讓他直接攻擊荊州,以孫權之性格,想來此事他肯定樂意之至。”

在姜維說出自己的全部看法之後,楊阜再也難以壓抑住內心中的讚賞,他不禁撫掌大笑起來。

他剛剛故意提出疑問,其實是在進一步考教姜維。

對於孫權是否會資助南中一事,楊阜比姜維更清楚。

因爲以楊阜現今的地位,他能得到的情報比姜維更多。

從楊阜之前收到的情報可知,就在不久前,孫權曾主動派人聯繫過曹丕,暗中有修好的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若曹丕能主動釋放出一些善意,孫權又豈會不答應曹丕的要求呢?

只是這些事姜維並不知道,他完全就是靠自己的見解得出這番推斷。

再加上他方纔所獻的計策,由此可見姜維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大才。

興奮之下,楊阜直接握住了姜維的手,他對着姜維言道:“若伯約此計能成,揚名天下之日不遠矣。”

面對楊阜畫出的大餅,姜維臉上流露出一些笑意。

他主動來到陳倉,爲的不就是揚名天下四個字嗎?

而且楊阜能對他說出這番話,就說明他十分同意自己的計策,並且會將此計策獻給曹真,這纔是最關鍵的。

畢竟在姜維的計策中,有許多是國與國層面的較量,這一層較量必須要曹真出手才行。

只是姜維也知道,能不能真正的揚名天下,還得看漢中能不能在他的計謀之下成功拿下。

想到這裡,姜維的心中浮現一個人名。

“蜀小國也,名將唯暘。”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大魏的衆臣對糜暘的看重與忌憚。

現在他用自己的才智設下了一個大局,那麼糜暘又會如何破局呢?

他又破的了嗎?

他很期待糜暘的出手。

當世大丈夫,自當與天下英傑交手,如此纔不負這一生。

(本章完)

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章 糜暘獻策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4章 父子對質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7章 駐守公安番外:亡國之恨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8章 關羽之憂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章 當爲班超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
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章 糜暘獻策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4章 父子對質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7章 駐守公安番外:亡國之恨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8章 關羽之憂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章 當爲班超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