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

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

在來到孫權身前後,司馬懿率先對着孫權一拜,“魏臣司馬懿拜見驃騎將軍。”

司馬懿之前擔任的官職是魏太子的中庶子,這是專門輔弼曹丕的官職。

而在今年,他被曹操轉任爲魏王軍司馬,專門爲他籌劃軍機。

所以如今司馬懿乃是魏國官僚,並不是漢臣。

看着一身黑衣的司馬懿,孫權回想起了當初呂蒙曾向其請求的一件事。

當時呂蒙出征在即,卻向其請求帶司馬懿一起出徵。

呂蒙的理由是司馬懿既然是爲了兩家共同出兵一事,替曹操出使江東,那麼理應帶其一起前往公安審觀己方大軍進展。

呂蒙的第二個理由是將司馬懿帶在軍中,也可令其詳觀江東大軍戰力。

這樣將來等司馬懿回到北方,曹操從司馬懿口中瞭解到江東現今的戰力後,亦不會輕易對江東進行征伐。

雖然現在看來,當時呂蒙的第二點理由,在糜暘屢次大勝江東大軍後,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但在當時,呂蒙的這兩個建議,是說服了孫權的。

特別是呂蒙的第二點理由。

孫權深知他與曹操聯盟,乃是爲了共同的敵人劉備。

一旦劉備被擊敗,那麼得到荊州實力大增後的他,勢必又會成爲曹操的頭號打擊對象。

所以爲了宣揚己方武威,震懾北方之敵,孫權當時也就同意了呂蒙所請。

至於將來曹操會不會以貿然扣押使者爲口實出兵伐他,這一點孫權倒是一點都不擔憂。

等他拿下荊州之後,就算沒有司馬懿這事,曹操也會將攻伐的主要目標轉向他。

至於留在曹操那裡的口實話柄,他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不差阻止司馬懿北返這一件事。

而爲了完成呂蒙所請,孫權還特地遣使去往北方告知曹操,他將司馬懿暫時留在江東這事。

孫權命使者告知曹操將司馬懿留下的理由是:

“帶使者隨軍,以觀臣進軍之急,不負魏王之望。”

曹操可不是他的兒子曹丕,會被孫權的外交詭術欺騙的團團轉。

他一眼就看穿了孫權此舉的意圖。

只是當時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關羽的大軍身上。

他沒有其餘精力去關心,他早就忌憚的司馬懿的生死。

況且他現在還需要孫權出兵,與其共同夾擊關羽。

所以在孫權的使者跟他稟報了這件事後,他對這件事不置可否。

一切等先擊敗關羽再說。

在孫權的支持及曹操刻意的忽略之下,司馬懿就這麼被呂蒙帶在身邊一個多月。

若不是今日他請求孫權接見,恐怕孫權都忘記了,現今在大軍中還有司馬懿這樣一個魏臣在。

孫權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司馬懿。

雖然他對司馬懿的突然求見表示不解,但看司馬懿對其執禮甚恭,一點都不像糜暘那樣對其毫無半分敬畏之情,這讓孫權的內心中感到十分滿意。

因此他語氣溫和的對司馬懿問道,“魏使臣求見孤,是有何要事嗎?”

隨後孫權好似察覺到了司馬懿爲何而來,因此他對司馬懿繼續問道:“使者可是想回中原了?”

在孫權看來,若是司馬懿今日來求他這件事,他大可應允。

隨着呂蒙病重,己方大軍連番慘敗之下,將司馬懿留在江東大軍中,已經沒有意義了。

面對着孫權的詢問,司馬懿拱手道,“外臣心中有此求,但今日外臣求見君侯,並不單單是爲此,外臣是來爲君侯獻計也。”

聽司馬懿如此說,孫權來了興致,一個魏臣竟然會向他獻計,真是有趣。

他輕輕的咦了一聲,示意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得到孫權允許後,司馬懿接着言道:“君侯至公安,可是要退兵?”

司馬懿的第一句話一出,孫權的臉上立馬浮現了凝重之色。

他來公安的目的,他並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呂蒙都猜錯了,這魏臣又是如何猜到的。

“外臣何出此言?”

見孫權發問,司馬懿接着言道,“君侯親至公安,一或爲攻,二或爲退。”

“而自從君侯來後,對黃將軍三將封賞之後,便無其餘舉動。”

“軍情緊急,一刻不容耽誤。”

“君侯既不召集諸將商議軍情,又不命軍中士卒繼續打造攻城器械。”

“若君侯此來爲攻,不該如此。”

“故而懿猜測,君侯今來,不爲攻。”

“而君侯若是不爲攻,則必是心存退兵之念。”

見司馬懿有理有據的推斷出了自己的真正意圖,孫權不禁對往日他有所忽略的司馬懿,高看了一眼。

司馬懿接着說道,“然懿以爲,君侯如今不應退兵,放棄拿下公安的大好時機。”

聽到司馬懿竟然說,如今是拿下公安的大好時機,孫權臉上流露了輕笑。

江東大軍連敗,軍心士氣已經不振,反觀這時的公安上下一心,現在怎麼會是攻取公安的大好時機呢?

司馬仲達不過如此。

看着孫權臉上流露出的不以爲然之意,司馬懿並不意外,他只是繼續說道,

“如今公安人心堅固,非常力所能扭轉。”

“但若是公安城中糧草即將不濟了呢?”

司馬懿的語氣很是和緩,但他的最後一句話落在孫權耳中,卻如一聲驚雷般炸響,引得孫權臉色大動。

“仲達言公安城糧草不濟一事,何解?”

孫權的臉上這時滿是焦急詢問之色。

“荊州今歲本就缺糧,公安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其城中儲糧定然不多。”

“糜暘爲了守備公安,求取數千蠻兵以爲援助。

加上他之前所率領的三千大軍,合先前公安城中的三千士卒,再加上城中先後兩戰受降的衆多江東士卒,現今公安內外當有約萬五戰兵。”

“萬五戰兵一日所耗之糧,就算不是戰時,也絕不是一城所能支撐的。”

司馬懿因爲之前日夜待在呂蒙身邊,而呂蒙在討論一些不重要的軍情時,也不曾讓司馬懿避諱離開。

所以他從呂蒙那裡,知曉了不少關於荊州及公安的情報。

“現今乃是冬季,公安又爲大軍所圍,糜暘無法從外獲得糧食補給。”

“在如此種種之下,公安一戰已持續近兩個月,公安城中還會有多少軍糧呢?”

“依懿所料,最多不出二月,公安城中糧食必盡。”

“若城中軍糧喪盡,縱使公安城中軍心如何穩固,又有何用呢?”

“君侯難道不想虎吞公安,生擒糜暘乎?”

司馬懿俯身向孫權訴說着他的判斷,在孫權沒看到的地方,他的眼中散發着異樣的光彩。

若論察明時勢,出奇應變,在曹魏一衆謀臣中,他都是佼佼者。

而當司馬懿說完後,孫權的臉上已經浮現了狂喜之色。

孫權想拿下公安嗎?

想,他做夢都想。

公安一旦被其拿下,武陵與零陵二郡他可不戰而降,荊州中最重要的南郡,也會暴露他的兵鋒之下。

只要能拿下荊州,孫權都敢冒天下之大不爲,偷襲盟友,還有什麼是他不能捨棄的呢?

而且公安一旦被拿下,糜暘就會落入他的手中,那時他在糜暘那裡所受的所有屈辱,都可以有了宣泄之處。

之前孫權之所以願意聽從張昭所言,來公安後只守不攻,只是因爲他知道公安在軍心大振下,已經不是可以拿下的了。

但其實只要有機會能夠拿下公安,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孫權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現在在司馬懿的分析之下,孫權得知了公安即將面臨缺糧的危機,而公安一旦缺糧,那就是他奪取公安最大的機會。

見有機會奪下公安,孫權心情激動的起身來回踱步。

但隨之,孫權很快反應過來了一件事。

他用試探的語氣問司馬懿道,“你乃魏臣,現今又爲何爲孤畫計?”

面對着孫權的這個試探,司馬懿坦然答道:

“因爲如今君侯與魏王乃是盟友。

公安若被君侯拿下,關羽後路將斷,士氣必崩,到那時魏王必能擊潰關羽所部。”

“吾既是在幫君侯,亦是在助我王。”

司馬懿說的這個理由,並無半分虛假。

雖然他心中惱恨曹操多次懷疑忌憚他,但如今他司馬家一家的利益,已經與魏國徹底捆綁在一起。

若是一旦魏國的死敵劉備得勢,那對司馬懿而言也是大大不利的。

現今雖然曹操率兵十萬兵臨樊城,但司馬懿知道那已經是曹操傾魏國之力,從各地抽調出來的最後十萬機動兵力。

若是那十萬大軍再戰敗,魏國社稷就會面臨大難。

爲了避免這場災難的發生,見曹操在樊城無絲毫寸進的他,只能爲孫權謀劃。

他希望孫權可以從公安撕開荊州的一道口子,從而讓關羽的大軍崩盤。

這也是當初他爲曹操謀劃的,針對關羽的絕路之計!

而司馬懿的這個理由,孫權在思考後,並沒有懷抱多大的懷疑。

只是他也不可能,因此就完全信了司馬懿所言。

司馬懿也知道因爲他的身份敏感,孫權不可能完全相信他的話,所以司馬懿最後再對孫權言道:

“依懿所料,君侯在公安城下,再守兩月,定然會有好消息傳來。”

“君侯無須着急退兵,反正兩月之期轉瞬即逝,君侯何不等上一等呢?”

“而且吾王正在樊城外與關羽對峙,若是這兩月內吾王能擊敗關羽,公安也將是君侯囊中之物。”

“君侯莫要因爲一時戰敗而輕易起退兵之念,以免後來後悔莫及。”

“君侯莫忘今荊州一戰,乃是君侯與吾王兩家共同發兵,只要一家得力,則荊州必敗!”

“這便是以守代攻之策。”

當司馬懿說完這番話後,一向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孫權,徹底心動了。

他只要乖乖守在公安城外兩個月,只要不着急退兵,就可能拿下公安,這如何讓孫權不心動呢?

孫權用讚許的目光看向司馬懿,他讚歎道:“魏王能得卿相助,大幸也。”

司馬懿面對孫權的讚歎,臉上卻流露出慚愧之色。

“北方纔俊數量不可斗量。”

“如懿這般才能平庸之輩,實在如過江之鯽數不可數,非如此,懿又豈能爲使乎!

君侯謬讚了。”

司馬懿的自謙,在孫權聽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當今已經統一北方的曹操,無論是論地盤的富庶程度,還是人才的儲備量,都是冠絕當世的。

哪怕是劉備與孫權聯和,也只能堪堪能與曹操對抗而已。

最後司馬懿提出了他想要回歸北方的心思,孫權高興之餘,也就同意了司馬懿所請。

在遙遠的公安城外,有一支萬餘部隊正在快速行進着。

在看見數裡外的江東大軍營帳後,率領這萬餘大軍前進的,主將陸遜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

陸遜年近四十,但因爲其保養得當,所以歲月在他的身上,並沒有留下太深的痕跡。

他從外貌看去,就猶如年紀不足三十的年輕將領一般。

相貌儒雅,若不是他如今身穿鎧甲,旁人見到他,第一眼都會將其當成一位文臣。

自從收到呂蒙給他的書信後,陸遜在安排好陸口防務後,第二日就率軍出發朝着公安城而來。

在呂蒙給陸遜的信中,詳細言明瞭如今江東大軍所面臨的危局。

呂蒙還隱約在信中透露出,雖然他此番讓陸遜率軍前來,名義上是爲了讓陸遜領兵斷後。

但實則是有提拔陸遜之意,令陸遜爲其代掌這數萬江東大軍。

知道呂蒙這層心意的陸遜,爲了江東,爲了自身,他都沒有絲毫拖延行軍的理由。

而其實在知道了江東大軍經歷的慘敗之後,陸遜卻不如其他江東將領那般悲觀。

在他看來,他有一計可使江東軍勢復振,進而規取荊州。

陸遜領着萬餘兵馬,很快就到達了江東大軍的營帳外。

而在他到達後,陸遜立馬就被大營外的斥候所阻。

在被阻攔之後,陸遜命令身後的萬餘部衆停下了繼續前進的腳步。

他從懷中取出呂蒙命令他來此的調兵文書,令斥候回江東大營轉呈給呂蒙。

陸遜這時候還不知道孫權已經到了大營之中。

這名斥候在取得調兵文書之後,回了江東大營中,將此事稟報給了韓當。

韓當在收到這個消息後,臉上流露出欣喜之色。

救兵來了!

作者菌去睡會,晚點起來更新加更。

大家明天就可以看到啦。

多投點票吧,我都穩定更新了,拜求!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番外:亡國之恨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番外:亡國之恨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章推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14章 接班人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
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番外:亡國之恨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番外:亡國之恨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章推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14章 接班人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