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

在一望無際的成都城外,有着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正在行進着。

這支軍隊正是由鄧艾率領的那五千樑軍。

鄧艾是來過成都的。

當年糜暘跟隨劉備從荊州迴轉成都時,鄧艾就作爲糜暘的主筆吏跟隨在身邊。

只是時間雖然沒有過多久,但無論是糜暘還是鄧艾,兩人的身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糜暘自不必說。

而當年鄧艾第一次來到成都外時只是一小小記室。

可是當如今鄧艾第二次踏上成都外的沃土時,他不再是依附在糜暘身邊的捉刀之人,而是單獨統率一軍的立義校尉。

校尉的軍職在三公九卿聚居的成都算不上高,甚至可以說泯然無奇。

但對鄧艾來說,不過短短數年時間,他就從一名低賤的貧民升遷到校尉之職,這在以往是他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由於身份地位的轉變,當鄧艾領軍到達成都城外時,他看着眼前這座氣勢磅礴的城池,內心中也有着不同的感想。

當年他第一次看到大漢的政治中心成都時,他的心中情緒主要是慶幸。

慶幸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親眼目睹如此的一座雄城。

而在慶幸的同時,他那時心中難免有些自卑。

因爲當年身爲一個不起眼人物的他,連進入成都的資格都沒有。

但現在卻有所不同。

他作爲奉梁州牧之名領命南下勤王的一員主將,再看着眼中那雄偉的城池時,他的內心難免涌現出豪情壯志。

他知道糜暘是在給他機會——名爲拱衛,實爲征討。

而天下百功,戰功稱王。

想起不久後自己就要領着五千精銳南下征討南中,鄧艾的內心中就難以抑制的涌現出豪情壯志。

五千精銳並不多,但鄧艾卻堅信憑藉自己的才能,他足以在南征一戰中大放異彩。

從而讓他的名字,響徹在成都之中。

梁州牧麾下,豈有弱將乎?

或許鄧艾心中的豪情壯志目前只是他的一廂情願,但當背靠糜暘的他領軍到達成都城外後,城外發生的一幕還是讓鄧艾內心充滿着滿足。

成都作爲大漢天子的居所,哪怕鄧艾是領軍南下勤王,但他所率領的大軍還是在離成都的三百步之外就停住腳步。

三百步,是當世公認的箭矢所不能及的最大安全距離。

以鄧艾現在的身份,他沒有資格率軍踏入這段安全距離中,除非是他的主君糜暘親自領軍南下。

可是就在鄧艾領軍在成都的三百步外停住腳步之外,列於五千樑軍之前的鄧艾,很快就發現了成都城門處,有着一位儒士正駕馬朝着他快速趕來。

而在那名儒士身後的,則是一隊隊裝滿糧食的車隊。

想來是成都中的貴人,派人前來迎接這來自梁州的五千大軍。

鄧艾所料不錯,駕馬朝着五千樑軍所在而來的,正是目前大漢朝野中的新貴——尚書馬謖。

而馬謖正是奉諸葛亮之命,提前等候在城門之外迎接鄧艾的大軍的。

三百步的距離對於馬謖胯下的健馬來說不算什麼。

沒有過一會兒,馬謖就駕馬來到了五千樑軍的身前。

而當馬謖到來之後,他立馬就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到。

只見五千身姿雄壯的手持長槍的樑軍,正如一道道堅不可摧的槍牆一般,橫亙在他的身前。

在日光的照耀下,五千精銳樑軍身上所披的鐵甲,正發出一陣陣耀眼的光亮。

那陣陣光亮配上五千樑軍不動如山的姿態,直讓從未領軍過的馬謖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些寒氣。

哪怕今天日光溫暖,哪怕馬謖知道這五千樑軍乃是勤王之師。

“樑軍,真不愧天下強軍之名。”

一道由衷的讚歎,頃刻間在馬謖的心中浮現。

馬謖並未帶兵打仗過,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馬謖跟隨在諸葛亮身邊,見過不少訓練有素的士卒,例如守衛皇宮的數千虎賁。

可是在馬謖的眼中,他卻覺得那數千虎賁與眼中的這數千樑軍比起來,外觀上可能分不出高下,但在給人的威懾力方面,五千樑軍卻是遠遠過之。

他眼中的這五千樑軍身上,有一種大漢中央軍所不具備的鐵血煞氣,這代表着這五千樑軍俱是百戰精兵。

一想到這樣的百戰精兵是大漢的邊軍,馬謖的心中就浮現起一股強大的自豪感。

同時他的心中還浮現起一股自信——有如此強軍,何愁南中叛逆不滅?

強大的自信感,驅散了馬謖心中對糜暘未能親自領軍南下的遺憾。

而在這五千樑軍面前,馬謖也絲毫不敢託大。

馬謖在停穩胯下良馬後,便一躍而下來到鄧艾的身前,對着他一拜道:“校尉辛苦了。”

說完這句話後,馬謖便開始觀察起鄧艾身後的旗幟。

糜暘調派兵馬南下一事,馬謖也是這幾日才知曉。

只是諸葛亮並未告知馬謖調派南下的大將是哪一位,故而馬謖想着通過觀察旗幟,來得出來將的身份。

本來還在期待着的馬謖,在看到鄧艾身後的那面象徵身份的旗幟後,他的眼神之間浮現一些失望。

隨着糜暘在天下間的威名愈發昌盛,他帳下的一衆將領,名聲也漸漸在敵國響亮起來。

在敵國況且如此,何況是己方國度之內。

據馬謖所知,目前梁州軍職是將軍的就三位。

那三位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糜暘是不會讓他們獨領一軍南下的。

所以此番糜暘調派南下的大將,肯定是校尉這一級別的。

而在糜暘麾下的諸位校尉之中,馬謖只聽過丁奉、張嶷的大名。

丁奉“木人校尉”的名聲可不是蓋的,而張嶷原先在益州就有聲名,兩人在馬謖的心中,俱是當世猛將。

這也不能怪馬謖孤陋寡聞,實在是當世的消息流通過於落後。

別說馬謖了,就是在梁州境內目前能完全認識糜暘麾下校尉的也不多。

而在馬謖行禮之後,鄧艾出於禮節對着馬謖回禮道:“勤於王事,不敢言苦。”

鄧艾口吃的毛病還是沒變,他在回答這句話時磕磕碰碰的。

見不是丁奉與張嶷領軍南下,馬謖心中隱隱已經有些不喜。

他認爲糜暘要鎮守梁州不可輕易南下這可以理解,但他至少也應該派遣丁奉、張嶷二將南下才是。

再加上鄧艾的口吃毛病,這更讓馬謖心中愈發輕視鄧艾。

身有殘疾,豈可大用?

哪怕南下的樑軍俱是精銳,可若是統兵大將不行,那再精銳的軍隊,也發揮不出戰鬥力!

只是由於糜暘的威名與地位,故而現在馬謖心中只是對鄧艾有所輕視,算不上對糜暘的安排有所不喜。

現在的他,也沒這種資格。

相由心生,輕視之下,馬謖表面上對鄧艾的態度難免冷淡了些。

或許馬謖表現得不是太明顯,但對於自小遭受無數冷眼的鄧艾來說,馬謖那不算明顯的變化,也敏銳的被他所捕捉到。

鄧艾明白馬謖態度變化的原因,只是他並沒有說什麼。

習慣成自然,況且他觀眼前這位成都的官員,也只是一庸才。

對於庸才的看法,他沒必要計較。

既然心中有所輕視,那麼馬謖自然不會久留。

在將諸葛亮提前準備的糧草交到鄧艾手中,並且將鄧艾的大軍帶到早已搭建好的軍營內後,完成任務的馬謖便離開了。

看着馬謖離開的背影,鄧艾的身旁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影:

“我看這廝不似好人。”

說這句話的,正是鄧艾的幼時好友石苞。

石苞作爲尚未有功勞在身的樑軍中的新興將領,他這次也被糜暘扔到了南下的五千樑軍中。

而因爲與鄧艾的出身十分相似,故而石苞也是個很敏感的人,他剛纔就察覺到了馬謖的輕視之心。

石苞可不是鄧艾,歷史上他年老之時都會因爲自己的出身而憤懣,更何況他現在還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故而他對鄧艾說出了以上那句話。

不過鄧艾在認同石苞話語的同時,卻對石苞告誡道:“我等是邊軍,如非必要,不要與成都中的人產生矛盾,否則受損的是州牧的清名。”

在告誡完這句話後,鄧艾又拍着石苞的肩膀似有所指的言道:

“在梁州時我曾聽州牧言過,他有意要再提拔一名校尉,與我、承淵、伯岐合稱爲梁州四義校尉。

你應該懂我說的意思吧。”

石苞本來還臉帶不平之色,但他在聽完鄧艾說的這番話後,他的臉上流露出濃郁的激動之色。

懂,他怎麼可能會不懂呢?

要想成爲校尉,必須要有戰功在身,而目前南征在即,不就是他建立戰功的大好時機嗎?

想到此,石苞激動之後對着鄧艾鄭重抱手,然後便離開前去督促所部兵馬的入營事宜了。

石苞堅信,成功在於一點一滴的積累。

看着石苞離去的背影,鄧艾好似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

只是他有一點沒告訴石苞,那便是同樣的一番話,他也曾告訴過傅僉等人。

身爲上位者,要善於對下屬畫大餅,鄧艾就是一直吃着糜暘畫的大餅走到這一步的。

鄧艾一向將糜暘當做人生偶像。

偶像做的事,他必須學。

五千樑軍到達成都已有數日。

在這數日的時間之中,五千樑軍並沒有閒着。

他們在鄧艾的指揮下,時不時的展開訓練,保證着自己的戰鬥力不因爲懈怠而有所降低。

鄧艾知道南征大戰一觸即發,他要做的便是時刻做好準備。

而在五千樑軍在城外着急訓練的同時,城內的諸葛亮也並一刻都沒有閒着。

自那場大朝會至今,成都城中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在這一個多月中,諸葛亮幾乎每日都在熬夜加班。

在他的主導及諸位賢才的配合之下,及至今日,他終於將一衆益州世家的罪證整理清楚。

目前放在諸葛亮案上的繁雜政務,大多都是關於一衆益州世家的刑事定罪文書。

既然已經明晰罪行,接下來自然就要是定罪了。

諸葛亮的手中硃筆不停翻轉,就像一支懲惡揚善的判官筆一般,在一冊冊定罪文書上寫上相應的刑罰。

諸葛亮乃是當世有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往日裡以靈動著稱。

但這時在這明亮的大堂之中,諸葛亮在文書上寫就的一道道判決,文字之間卻透露出往日並不常見的崢嶸與凌厲。

一筆筆氣勢凌人的鮮紅筆記,就像一道道來自九天的雷霆一般,似要將文書上的罄竹難書的罪惡給掃蕩一空。

在長久的動筆之下,哪怕是處理習慣政務的諸葛亮,也感覺到一陣陣疲累傳來。

可是諸葛亮知道,他現在絕對不能停下。

因爲南中隨時可以叛亂,北方的強敵亦有可能不安穩,縱算是東邊的孫權,諸葛亮也從來未曾信任過。

現在的局勢看似對大漢來說有利,但諸葛亮心中隱隱有種擔憂。

或許有朝一日,大漢會舉世皆敵。

諸葛亮不懼那一日的到來,他也知道那一日或許遲早都要到來。

但他要在那一日到來之前,儘快將內部的蛀蟲清理乾淨。

一道道被諸葛亮批好的文書,被諸葛亮的屬吏送出尚書檯之外,然後又被以極快的速度送往他處。

每當有一道文書送出,就代表着有一個益州世家,徹底消散在益州的歷史之中。

本來諸葛亮這種強壓的手段,曾引起過成都城內極大的不穩。

特別是最近這幾日,具體的判決被宣告於衆後。

當得知自己難逃一死時,那麼困獸猶鬥的事情也在意料之中發生了。

但困獸畢竟是困獸,哪怕冠蓋裡中有着許多門戶,率領着私兵衝擊着包圍圈,還是被虎賁軍強硬的鎮壓下來。

不止冠帶裡,就是成都城中的其他地方,也接連發生着不小的動亂。

成都好像一時之間,就恢復到了當年那“一日三驚”的態勢。

但就在前幾日五千樑軍南下的消息在成都中散播開來時,整個成都城中躁動的局勢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般。

除去冠帶裡中依然有着動亂之外,成都城中的其他地方,開始變得漸漸安定下來。

這一切都因爲糜暘的威名。

人人都知道糜暘的樑軍乃是天下精銳,乃是真正與強悍的敵人對決過並且擊敗過他們的強軍。

對於這樣的軍隊,除非有着人數優勢,否則沒有人想去對抗。

特別是糜竺之死與益州世家脫不開關係,在看重孝道的當世,一旦把諸葛亮惹惱了放樑軍入城,那會發生什麼事?

除非實在是沒有退路,否則沒有人想面對這種後果。

在內外強軍的威懾之下,成都的局勢正在慢慢朝好的方向發展。

只是不久之後,一騎快報又讓成都的局勢變得波詭雲譎起來。

這封快報主題就四個字——北方有變!

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63章 空城計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
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63章 空城計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