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

同一個天空之下,福寧州附近兩路人馬,一陸一海,滾滾而南。在揚州以東,羅玉龍大兵過河,無數士卒在將領的帶領之下,與東岸的淮安軍奮戰,一時間還分不出勝負,不能低估這些士紳團練的保家之心。

而北方,李自成踏破寧武關,周遇吉戰死。

崇禎皇帝登壇拜將,親自爲李建泰斟酒三杯,賜尚方寶劍出征平賊。只是李建泰出城之後,就逃到保定去了。

何騰蛟與左良玉的左右拉鋸之中,彼此似乎妥協了。左良玉從蕪湖撤軍,留大將常國安鎮守蕪湖,大軍數路攻長沙。張獻忠棄長沙,停在夷陵之一帶,想要入蜀,卻因爲在長江枯水期,故而與白旺聯手對抗左良玉與何騰蛟的聯合。

連雲南一角,也掀起了沙定海之亂,沐氏與沙家的矛盾激化。土司分爲兩派互相攻殺。

關外,多爾袞兄弟與代善豪格等人的關係也得到的緩和,多爾袞得了攝政王的名分,關外大權一統,多爾袞虎視關內,想要在中原分一杯羹。

整個天下混亂到了極致,如鼎沸煙騰。

不過,張軒這個時候並沒有心思想這個事情。

此刻他正在定海城下數裡的地方。

從寧波到定海,不足五十里,如果能順流而下的話,也不過是幾個時辰的路程。不過,張軒並沒有佔據河道控制權,即便官軍大船隊,因爲威遠城這個釘子,一時間不敢進來。

但是河道之上卻充滿了鄭氏的眼線。

一夜行軍五十里。

這個要求,也只有張軒的老部下才能做到。

而此刻,東明啓明星閃閃發光,遠遠看去,大片大片的篝火鋪滿了天地,甚至連河道上也有不少遊動的燈光,不是別的,正是官軍的船隊。

五十里下來,很多士卒的體力已經不足了,不過還好張軒之前已經在路上休息了好幾次。所有人都沒有過度勞累。

把握好自己部下將士的體力,是一個將領非常重要的素質,就好像是老司機對自己油箱之中的油也會了如指掌一樣。

“虎頭,今日有一件大事要你去。”張軒說道:“非常重要。”

“請將軍吩咐。”賀虎頭深呼一口氣說道。

他不覺得害怕,反而有一股興奮的感覺,好像是一道電流從頭部一下子串聯到腳底,似乎賀虎頭骨子裡,流的是賀一龍的血,從小見慣了殺人與被殺,這種血腥刺激的生活纔是他所期望的。

“去燒了官軍的船隊。”張軒一指河邊某處,道:“記得我之前在定海備下來的東西嗎?”

賀虎頭說道:“記得。屬下定然做到。”

官軍佔據河道控制權,故而張軒在這一戰之前有很多準備,比如預備好些火船,這些火船分佈在寧波城到定海之間的河道之中。

因爲這些火船比較小,而且寧波河道又多,好像地方都藏起來了,這個工作是阮進與賀虎頭一起負責的。

如果可以,張軒想讓阮進負責火燒官軍戰場的任務,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阮進這個最合適的人選,成爲了威遠城的守將。而張軒一時間也抽不出人手,他麾下只有兩個營六千人,臨潁營與西平營都要承擔主要作戰任務,想來想去,也只有讓賀虎頭來做這一件事情了。

賀虎頭三百火銃手,訓練的時間也不短了,也該放出來看看成色了。

張軒說道:“鄧和,沈萬登,敢不敢與我走一遭。”

“有何不敢。”沈萬登一支空蕩蕩的袖子束在腰帶下面,單手拎刀說道。

“請將軍下令。”鄧和大聲說道。

“好。”張軒緩緩的拔劍,向下一壓說道:“殺。”

張軒一聲令下,兩個營十二個哨,分成十二個小方陣 ,分爲兩路,一路是從直接向姚江江邊衝過去,一邊是衝入了定海縣城。

無數廝殺之聲瞬間暴起,一聲聲劇烈的爆炸之聲,驚動了所有人,不管是官軍還是義軍。

官軍雖然外圍也有很多哨卡,但是遠出的哨卡,幾乎都被敲掉了,近處的哨卡,面對大軍衝擊,只能來得及一聲慘叫,也算是用自己的生命給營中大軍報了信了。

但是這又有什麼用處?

兩日攻城,威遠城已經殘破不堪了,明日只需輕輕一推就能拿下了。但是作爲主力攻城的,張名振與王之仁兩部,也很是疲憊。而鄭氏大軍,一直是坐鎮中軍,幾乎沒有怎麼動手。

“轟。”一聲巨響,定海城中燃起的熊熊大火,大火不知道從何處而來,被黎明的海風一吹,頓時燒成一片,攻入城中的是西平營,沈萬登見狀,立即撤了出來。

但是官軍與城中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城中大多是木製結構,大火一旦失去的控制,就將祝融之焰四處噴灑。火勢幾乎燒了半個縣城之大。

這個變化,也出乎張軒的預料之外。

整個天空都被火焰給照亮了,無數嬰兒哭泣的聲音傳到了張軒的耳朵之中,張軒第一個念頭就是救火。

但是他不能救火。

城中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燃起的大火,固然給定海縣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但是也同樣將定海城中一支官軍給困住了。

西平營臨陣撤出,也折損了百餘人在這火焰之中,而官軍遠遠沒有西平營的組織能力,根本撤不出來了。

不過,數百年來,民間失火之事常有,城中也有管救火的人。要不是官軍大量進駐佔據了不少民房,而做了不少噁心事,保持正常民間秩序的話,恐怕這火也未必能失控到如此地步。

但是,不管怎麼說,對張軒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勝利的機會。

“對不起。”張軒心中暗道。

在仁慈與勝利之間,張軒的選擇是勝利,因爲唯有勝利者纔會有種種美好的品德,死人是什麼也沒有的。

“西平營繞城而過,與臨潁營夾擊姚江北岸的官軍。”張軒傳令道。

天還沒有亮,現在令旗什麼的根本不能傳達消息,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這個了。

立即有人彎弓射箭,將一根根火箭射上了天,這些火箭做過特殊處理,在空中爆炸開來,迸射出紅色的光芒。

西平營繞城而過,雙方兩側夾擊張名振所部,張名振很快就敗下陣來,張軒驅使着敗兵向鄭氏軍營衝了過去。這個時候,隆隆的炮聲想起,不是別的炮聲,而是威遠城中的炮聲。

整個威遠城中,只有數門千斤佛郎機炮,是用來封鎖江面的,能從威遠城上打到姚江之中。

不過隨着兩日激戰,特別是昨日下午,官軍已經佔據了小半個威遠城了。

而威遠城本就不大,不過周長六百丈而已。不過唯一讓他不舒服的是,威遠城在建立的時候,就是純軍事設施,故而在城中還是有堅守的地方,也就是威遠城最高處,可以轟擊江面的炮臺之上。

而此刻阮進就在這裡了。

官軍的船隻都停在炮臺打不到的地方上。大炮也轟不到官軍營地之中。

阮進下令如此,不過是與張軒相呼應,還有震懾官軍的意思。

不過,阮進卻沒有想到,在開炮之後,姚江上面流下來一艘艘小船,船並不大,吃水很輕,好像是離弦之箭一般。衝向官軍船隊。被風一吹,似乎有煙霧從船上冒了出來,隨即變成了明火。

明火又渲染成大火,好像火炬一樣。

這個時候,誰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就是大傻子了。

“火船。”不知道船隊之中誰大喊一聲在,聲音之中充滿了驚慌。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章 羅玉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章 羅玉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