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

金聲桓心中一愣,暗道:“的確,比起劉良佐來說,官軍的水師纔是一個大麻煩。”

此刻張軒與羅汝才之間,已經有了聯繫。

而聯繫通道是什麼?

就是淮河。

不過,淮河下游到洪澤湖一帶,都是被官軍水師控制的,如果能解除官軍水師的控制。

那麼整個淮河上下,就任之遨遊了。

說不定曹營可以通過淮河調兵,將壽州城下的曹營主力,一兩天之內,調到鳳陽城下。

這樣的大好處在眼前,區區劉良佐自然不重要了。

“是。”金聲桓立即答應下來。

隨即帶着士卒向東而去。數千戰馬敲擊地面的聲音,漸漸遠去,漸漸無聞。

“大人,您覺得金將軍此去,能不能功成?”張素問道。

“能不能功成並不重要。”張軒冷笑說道:“只需驚動他們,讓他們更換駐地,想來也要數日忙活。如此一來,我們就清淨一些。”

水師打不過,那就襲擊港口。 這也算是朱元璋的故智了。

不過,張軒的浮橋終究沒有讓他們全部渡完,當下午時分,袁時中所部渡過的時候,數十艘戰船,從下游逆流而上,數十面船帆張揚無比。

一時間浮橋之上的所有士卒大爲慌張。

袁時中的永城營最爲倒黴,那個時候正好輪到他們過橋,一見下游有船隻出現。整個橋上大爲慌張。

這個永城營本就是新建營頭,大多都是官軍降兵,不亂還好,這一亂哪裡能控制得住,數里長的浮橋之上,爲了奪路,他們自己就動起了刀子。

此刻袁時中就在張軒的身邊。袁時中看得臉色慚愧之極,說道:“下官治下無能,還請大人責罰。”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此事責營官即可,又怎麼能怪到大哥身上啊。”

對這種情況,張軒早就設定了預案,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所有士卒都以浮橋中間線爲基準,向兩邊撤退的。

這個方案已經教給各級軍官了。

可以說,按理來說,連一個小兵都知道當發生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

但是執行方案的能力,要比制定方案重要多了。

明明之前,已經有了方案最後還弄成的槽糕之極,讓張軒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而且官軍水師似乎要爲了報昨夜那一箭之仇。也兇殘無比,他們將浮橋之上潑火油,引燃之後,兩條斷橋頓時燃起熊熊大火,並隨着水流的流動而擺動,一時間好像是火龍之中,即便是死抓着浮橋不放是士卒,也必須在水火之中,選擇一個了。

這也就罷了。

卻見船上的炮矢,箭矢,居然想水面之上射了過去。

他們打得不是別人,就是浮在水面之上的永城營士卒。

永城營最少有千餘士卒落水,被這些弩箭,炮矢打中,頓時在水面之中,浮出一片片的血花,

一瞬間好像要將河水給染紅了。

張軒決眥欲裂。

殺人他見多了,但是如此不留一點餘地的,殺毫無反抗之人,還是讓張軒大怒,更不要說殺得是張軒的部下,更是讓張軒怒不可遏。

但是張軒能怎麼辦,他又不能飛到河面之上,去打沉官軍的座船。

“官軍水師將領是誰?”張軒幾乎一字一頓的說道。

張素說道:“大人,從營中的俘虜得知,之前擊破周將軍的官軍是沈廷揚所率領的。”

“沈廷揚?”張軒問道。

張素隨即將沈廷揚的履歷給張軒講了一些,說道:“沈廷揚因爲皇命在身,不能久留,故而勝過一次,就撤回淮安了,似乎要準備出海了。”

“沈廷揚是一個能臣,如果能爲我所用,則下江南何足道哉。”張軒嘆息一聲,隨即在將沈廷揚的名字,寫在衣袖之上。

這是張軒一個新習慣了。

就是給衣袖之上寫名字。

張軒漸漸脫離的第一線,將來也恐怕沒有讓他親自動刀子砍人的事情了。故而張軒身上的衣服破損程度也好了許多了。

沒有條件的時候,自然是什麼都可以。但是有了條件了,張軒現在每每都身穿一身素白棉布單衣。雖然袖口還是做收緊處理,但是在身上寫字,也不至於看不見了。

張軒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本來想弄一個小本子隨即記錄,但是他發現了毛筆寫字,是需要吹乾之後,才能收起來,他白日記下來的東西,到了晚上再看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一團團了。

行軍之時,也沒有功夫弄什麼鉛筆炭條,只好隨手寫在衣服之上。

到了晚上在一一錄在紙面之上。

他記住最多的就是能臣干將。

對沈廷揚看中之極,畢竟這個時代,是海洋的時代。沈廷揚這樣能做事,會做事,而且又懂大海的大臣,在張軒看來,實在是一個寶貝啊。

“大明人才何其多啊。”張軒寫完之後,嘆息一聲,話音一冷,轉到正題之上,說道:“現在這個水師將領是誰啊?”

“是王心粹,據說是路振飛提拔的人,是世襲衛所官出身,至於是那個衛所,就不大清楚了。”張素說道。

“記住這件事情,將來查清楚。”張軒說道,他心中暗道:“今日之事,我張軒必有所報。”

張素說道:“是。”

不管張軒在哪裡如何生氣,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官軍水師,耀武揚威而去。

似乎吃了昨日夜襲的虧,不敢在久留,太陽距離地面線還有數指之高的時候,就已經撤軍了。

“收拾殘局的事情,就交給二兄了。”張軒死死看着官軍船隻脹滿的風帆,說道:“儘量將兄弟們的屍骨撈上來,讓他們入土爲安。”

“是。”張素說道。

官船之上,王心粹一顆心這纔算是放在肚子裡面了。

王心粹心中暗道:“今日一戰,我未損一兵一卒,卻至少打死三五千賊人,足以洗刷昨日之罪了,想來路大人,即便責罰,也要不了我的項上人頭。”

一想到這裡,王心粹心中大喜,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戰王心粹打得意氣風發,讓王心粹很得意。

官船順風順水,到了臨淮港的時候,太陽雖然已經落山了,但是餘暉未盡。但是暮色也慢慢起來了,能見度有一點點下降。

王心粹站在船頭,看着這港口。

這個港口有很多地方還沒有收拾,昨夜不少殘破的船隻,不過是拉到兩邊,騰出主航道而已。

甚至現在還有嫋嫋的煙塵飄出,似乎是昨夜的火焰纔剛剛熄滅一樣,至於港口那邊卻安靜的有一點過分了。

平日裡,這些丘八們,根本不能被約束,一下了船,做什麼的都有。賭錢的,玩女人,幹什麼的都有。

畢竟這些水手大多都是漕運上的水師,數百年來陳陳相因,到了清代居然被叫做漕幫,可見他們內部關係的腐朽,想讓他們令行禁止好像軍隊一樣,實在太難了。

“莫非,今日路大人大發雷霆,鎮住了這些丘八,還是昨日死的太多了,大家都沒有心思了。”王心粹心中暗道。

雖然覺得有一點點奇怪,但也沒有往心裡面去。

不一會靠岸了。

立即有人將長長的木板搭在船上,王心粹在數名親兵的護送之下,下了船。

這個時候,其他船隻也紛紛靠岸了。

不知道什麼地方爆出一聲炮響。

“殺---”無數喊殺之聲,一瞬間響起來,一面“金”字大旗猛地揚起來了。

王心粹一時間不敢相信,他只覺得自己的腦袋不管用了,說道:“這,這,這是怎麼回事啊?”

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章 攻城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
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章 攻城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