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

張軒一聽,心中頓時一動。他雖然這一段時間在家中又是養病,又討論樞密院章程。但是到了他這個級別,各種塘報消息,根本瞞不過他。他也知道了高一功在西北活動的情況。此刻高一功攻入漢中之中。張軒立即想到了襄陽的局勢,說道:“陛下擔心襄陽不穩?”

“正是。”羅玉龍說道:“畢竟闖營殘部很多都在襄陽。”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陛下,對此不用太過擔心,樹倒猢猻散。不管闖王生前到底有多大的威望。而今他都已經死了。闖營大多數都會選一個安穩的局面,不會螳螂當車。而且高大人,雖然是文官,但是挫敗闖王五次進攻,又能收降王氏兄弟,得人心如此,可見其能。故此襄陽應該出不了什麼大事,再者高氏不是也在武昌城中。”

“李自成死,闖營之中可以稱爲核心的,也就是高氏了,只是高氏一婦人而已。即便在營中,也不可能振作闖營,更不要說,她現在還武昌城中。我估計現在的闖營根本就是一個名詞了,如今與其說是闖營殘部,不如說是高一功部比較好。”

“只是有一人要好生防範纔是。”

“可是李過?”羅玉龍說道。

“陛下名見萬里。”張軒說道。

羅玉龍微微一嘆,說道:“李兄----”他與李過的交情雖然不深,但也不淺,比較都是當初戰場之上,相互將後背交給對方的戰友,卻不想現在落到如此地步。

張軒見羅玉龍如此,說道:“可要我去一趟襄陽?”

“無需。”羅玉龍說道:“玉嬌身子重,你就不要亂跑了,我大夏也不是你一個張公瑾。即便將來出事,派一重臣過去就行了。用不着你。”

張軒說道:“多謝陛下。”

雖然說着感謝,但是張軒心中卻有一絲適應。之前的張軒幾乎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橫戈馬上行。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之中。而今一下子休息了,張軒剛剛開始還是愜意的。

時間一長,反而有一種煩躁的感覺。

在戰場之上,厭惡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但是閒下來,反而又懷念戰場上的硝煙味,血腥味,那種無法形容,卻極其亢奮的狀態。張軒都覺得自己是一把賤骨頭了。

打仗的時候,一直想不打仗。但是現在卻一心想要打仗。

他也有一點感受到羅玉龍的感覺。

對於羅玉龍從記事開始,就奔波在中原征戰,幾乎每日都以殺敵佐餐。打仗對他來說,幾乎是一種生活方式了。十幾年的刀光劍影,那裡是那麼容易消磨的。

而今一兩年之間,讓坐鎮中樞,成爲一個永遠上不了戰場的皇帝。他心中不甘心,也是自然的。

“有一件事情,你也要準備好。”羅玉龍說道:“朕準備,調高傑爲樞密使,鄭芝龍爲樞密副使,鄭成功當然王世子,總領福建事務。而這一件事情,卻不能在這裡辦,必須回京師。”

“西京重地,不得不留人鎮守。朕準備讓憑之你,爲西京留守,樞密副使,一方面鎮守西京,另一方面準備南征。”

張軒聽了羅玉龍的話,一時間有些失望。不過,他這麼多年也歷練出來了,已經能做到喜怒不言於色。說道:“臣定然不負陛下之託。”

“好,憑之。”羅玉龍一把抓住張軒的手,說道:“父皇走得早,這世間,只有你我兄弟相互扶持。你也看到了如今我大夏南北受敵,兩面受困,東虜雖敗於襄陽,但是一兩年之間,比如捲土重來。有南明在,則湖廣江西不安,江南的財力物力,也支撐不了兩條戰線。”

“所以,南征之事,刻不容緩。”

“這樣的大事,我除卻相信你,還能相信誰啊?”

羅玉龍語氣之中,將朕換成了我了。張軒聽了也慢慢理解了。

的確,不管襄陽勝負如何,大夏兩面爲敵的局面絲毫沒有緩解。當務之急,就是打垮一方的地方,將更多的地方化爲內地,休養生息。至於選擇攻那一方,這還用選嗎?

且不少清廷那邊的戰鬥力如何。單單說在唐宋之時,中國經濟中心就難移了。南邊明顯比北邊富饒。南明弱而富,東虜強而窮。即便是笨蛋也該知道如何選擇了。

張軒說道:“陛下準備何時南征。”

“明年。”羅玉龍說道:“今年襄陽之戰,府庫空虛。除非以戰養戰,否則已經支撐不了一場大戰了。所以武興二年,朕準備分兵兩路南下,一路由張將軍由南昌攻南贛。福建方面也有出兵相助。另一路就是由憑之,從武昌南下長沙。”

“你這一路纔是重點所在。”

“還有一年的事情,你在武昌好生屯兵積穀,以待來年。正好你們一家團聚,等安兒出生之後,再出徵不遲。”

張軒默默估算,他估計大戰,在岳陽與長沙之間打響。他一讚成越早南下,越好。隆武帝比弘光強多了,現在南明整個局面不好,但卻不能抹掉隆武帝自己的亮點。

隆武帝能不能力挽狂瀾。張軒並不知道。

但是長沙方面兵力一日盛過一日,卻是事實。

張軒固然知道,南明如此窮兵黷武,並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是這個壞下場到底什麼時候到達。張軒卻不確定了,而清軍襄陽之戰,可以說是實力無損,如今多爾袞下達剃髮令,自己不智,使得北地不穩。

但是清朝畢竟是清朝,他們什麼時候南下,這還真說不清楚。

張軒已經失去了對局勢的預知,對清楚歷史,他所知道也不過是孝莊與多爾袞虐戀情深。但是到了這個時代,他深刻了解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電視劇全部是騙人的。

東虜哪有麻花辮,陰陽頭了。甚至孝莊與多爾袞到底有沒有私情。張軒都不知道。他的這些信息,非但沒有給張軒帶領預知的能力,還給張軒帶領很多錯誤的情報,只能讓他產生誤判。

所以對於東虜的情報,張軒寧肯相信大夏的情報,也不相信他後世的記憶。

而大夏情報機關的簡陋,只能收集一些公開的情報,至於其中內情,就不知道了。

對於敵人無法判斷的時候,張軒只能讓自己走的更快一點吧。

不過,張軒一想到安兒,一顆心就柔軟起來,他算算預產期,大抵在正月中。具體哪一天,張軒也算不出來,畢竟只是一個範疇,而不能精確到某一天。估計等安兒出生之後,不過十幾天,張軒就有領兵出征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張軒都領這個情。

亂世之中,分多聚少,張軒已經很習慣了,而且每一次分離說不定都等不到下次相聚了。

縱然是張軒也不敢保證自己有萬全。所以在出徵之前,能夠見到兒子,也是不錯了。

“哥。”門外忽然傳來敲門之聲,聽聲音不是別人,正是羅玉嬌。

羅玉龍與張軒議事的時候,其他人根本不敢靠近,也只有羅玉嬌敢過來。

“該吃飯了。有什麼事情吃過飯再說。”

羅玉龍在羅玉嬌面前總是擺不出皇帝的架子,說道:“好。”

正在羅玉龍,羅玉嬌張軒等人,其樂融融的吃飯的時候,而在漢中高一功軍中,卻是一片肅殺,雖然已經在夏季了,但是這股壓抑的殺氣,卻讓所有人感到似乎還在冬天之中。

不是,因爲別的,而闖王的死訊傳到了高一功的軍中,在大夏得知高一功到了漢中的時候,高一功也得到了闖王最新的消息,也就是死訊。

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
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八章 拷餉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十六章 決戰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