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

其實在離開羅汝才大帳之中,張軒莫名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羅汝才老了。

在張軒心上,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三個人都好像是三座大山一樣,而如今羅汝才只能在張軒面前氣急敗壞的說,滾。

讓張軒對羅汝才的敬畏之心。一下子煙消雲散了。

只覺得羅汝纔不過如此。隨即對李自成與張獻忠,也從仰視變成了平視。

“天下英雄不過爾爾。”張軒心中忽然想起一句古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張軒忽然覺得這一句話,實在有一點太狂妄了一點,輕輕一甩頭,好像將這一句話,甩走一樣。

隨即張軒就去找羅玉龍了。

結果羅玉龍沒有找到,卻找道王龍了。

王龍見了他們兩個,連忙拉到角落之中,說道:“楊山我知道你們來問什麼事情,那一件事情,提也不要再提了。大帥以及將全軍上下全部給訓了一遍,所有人都不敢有一絲妄動了,大帥也說了,闖營與我們之間的不愉快,其實都是官軍細作挑撥的,這些雜魚太多,一時間清理不清楚。不過不要緊,他會看闖營的表態,如果闖營任由事情發展下去,那麼他就不伺候了。帶着大軍離開襄陽,合則留,不合則去。但是誰敢瞞着他搞事,他叫誰生不如死。所以現在大家都不敢瞞着大帥了。”

張軒一時間有些迷惑,暗道:“看樣子羅汝纔不是那種死板的人,他話裡的意思是,已經做好與闖營分道揚鑣的準備。按這個情況?歷史那件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啊?”

“楊山,聽說你被大帥發配了?”王龍帶着同情的眼光看着楊山說道。

楊山滿心不高興,即便張軒已經承諾他一個營官,統領三千士卒,但是他依然不高興。

他在羅汝才身邊,可以說是位卑權重,即便在汝寧軍之中當也個營官,也彌補不了。但是他卻不敢得罪王龍。

王龍是羅汝才的外甥,羅家在曹營之中的支撐,也就那幾個人,羅玉龍,羅戴恩,王龍,張軒。這四個人一般人沒有敢得罪。

楊山說道:“王將軍莫要取笑了。”

“什麼啊。”王龍說道:“這一次是兄弟我們對不住你,你要去張軒那邊帶兵,我一定送一份厚禮,放心吧。”

楊山心中暗道:“這樣的損失豈是區區一分厚禮就能彌補了。”但是不好拒絕王龍的好意,說道:“多謝王將軍。”

王龍對於張軒還是有心結的,不想多說話。匆匆就走了。張軒還在迷茫之中,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錯。

“你原來在這裡啊。”就在張軒冥思苦想的時候,一個人猛地跳出來說道。

張軒擡起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賀虎頭。

賀虎頭圍着張軒轉了幾圈,說道:“羅姐姐沒有來嗎?”

張軒擡起頭看天色已經很晚了,月亮已經在天邊浮出一個白色的影子,如今是三月中旬。月亮還很亮,不過晚霞的餘暉還沒有散盡。想來一會兒就全黑下來了。他沒有心思與這小屁孩說話,說道:“天色晚了,趕集回家吧。”

賀虎頭“哼”了一聲,說道:“我纔不回去的。正好我爹不在營中,我要玩個痛快。”

楊山說道:“你還是快回去,否則被大帥知道了,小心打你的板子。”

羅汝才與賀一龍的關係很好,故而賀虎頭於曹營上下也都混熟了。

“我纔不怕的。”賀虎頭說道:“羅大伯不會打我,最多將我送回營中,反正我爹也沒有營中,即便要打,也是明天的事情。”

“你爹怎麼不在營中。”張軒隨口問道。

“去闖營赴宴,說是吃酒。”賀虎頭說道:“我爹真是的,有好吃的也不帶我去。”

“轟。”的一聲,好像一顆炸彈在張軒的腦海之中爆炸開來。

無數紙片在張軒的腦海之中飛揚,每一個紙片之上,都寫着不同的字樣。

“襄陽”,“崇禎十六年三月”,“羅賀事件”,“賀一龍赴宴”,“二十騎入曹營”,“斬羅汝才”,“七日乃定”。

人的大腦是神奇的。

很多東西,你以爲你忘記,實際上也真得忘記了。但是在某種刺激之下,很可能猛地想起來。

之前張軒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關於襄陽之變的具體細節。只是記得是崇禎十六年,羅汝纔在襄陽被殺。

至於具體哪一天,抱歉,張軒記不得。

現代人知識攝取量實在太多了,這一段文字大抵是在哪裡地面瞄上一眼。也就是過眼就忘的水平。

也不知道是張軒這數月以來的苦思冥想終於顯靈了,還是賀虎頭的話給他足夠的刺激。此刻張軒終於有了印象。

“這個月就是三月。”張軒心中暗道,他立即問賀虎頭說道:“你爹常去闖營赴宴嗎?”

“不常去。”賀虎頭說道:“如果不是今天中午羅大伯去過了,我爹爹本不準備去的。只是推託不過了。”

“事情已經確定了八成。”張軒看向賀虎頭的眼神閃過一絲憐憫,恐怕這個孩子再也見不到他父親了。

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

“希望我的記憶是正確的。”張軒一時間也想不起這些記憶到底是那個角落之中刨出來的,不知道他看得是什麼書中的記載,也不知道這書可靠不可靠,後世歷史教科書還有很多不可靠的地方的。更不能確定,他的記憶可靠不可靠,準確不準確。

“不過,戰場之上凡是有五成把握,就可以一戰,而今做出準備,最壞的結果不過曹營與闖營在襄陽大大出手。或許對義軍的大業來說,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但是對我來說,我首先保證我活下。”

“什麼天下大局。抱歉,你們都要爲我服務,我,這個穿越者纔是最大的大局。”張軒眼睛之中寒光一閃。

他下定決心之後,立即開始思考從哪裡入手,畢竟,他帶來的只有一千人,這一千騎兵在闖營與曹營的大沖突之間,連一個火星都冒不出來。

而張軒也無法說服別人相信自己,怎麼說服,總不能說自己從未來而來,腦海之中有未來的記憶吧。

說不通啊。

“你怎麼了?”賀虎頭湊過來問道。

張軒此刻哪裡有時候與他說話,一擺手好像趕蒼蠅一樣,說道:“去一邊。”

賀虎頭跳遠一點,說道:“你敢打我,我就告訴羅大伯。”

張軒眼前一亮,暗道:“無論如何都要阻擋敵人的戰略意圖,如果在戰場之上不知道該怎麼辦,敵人想要的就不給,敵人想守,就一定攻下來。是不二應對法門,而如今李自成想的是殺了羅汝才,吞併曹營。我只需抓住要害核心。”

“這個核心在什麼地方?就是羅汝才本人。”

雖然張軒老是埋怨羅汝才這個那個,但是在這局面之下,卻是少不了羅汝才,羅汝才一死,張軒只能卷一些曹營殘部離開。

但保住羅汝才,曹營即便損失一些人馬,但依舊是與闖營並列的大營頭。

張軒立即做了決定。

只是他沒有想過,他這一步就踏入了旋渦的最中心。畢竟他如果不在羅汝才身邊,說不定還能趁亂逃走。

但是他在羅汝才身邊,就只有兩個結局,要麼羅汝才死,他也死,要麼羅汝才活,他也活。

此刻張軒早已恢復在戰場上的冷靜,在戰場之上,張軒心中只有成敗二字,沒有生死二字。

因爲他早已明白,越怕死的人,越容易死。

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章 汝寧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章 樊城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十章 叛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
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章 汝寧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章 樊城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十章 叛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