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

“來得好快。”馬士英大吃一驚,隨即冷笑說道:“區區一贅婿出身的賊人,看不起我馬士英?我不去找你,你反而來找我。”

“來人,擊鼓聚將。”馬士英大喝一聲。

“是。”隨即轟轟轟的鼓聲想起來了。

聲音遠遠的傳了出來。

夏邑小城此刻被馬士英團團包圍之處,從城牆之上,任何一個角落向外面看去,首先看到的都是那一道遠遠低於城牆的長圍。

這一道丈餘高的長圍,是城中不可逾越的天險。

“外面怎麼回事?”袁時中陡然驚醒。

如果張軒此時見到袁時中,估計都忍不住袁時中了。

袁時中憔悴了不少。

其實到現在夏邑城中的糧食,還足以支撐。

但是守城最重要的並不是糧食,而是信心。

長圍建城之前,還能與外界偶通音信,但是長圍建立起來之後,就音信渺茫了。

而且袁時中最後接到的消息,不是別的,就是曹營與闖營翻臉的消息。

這個消息讓袁時中五內具焚。不敢透漏半分,他對下面所言從來是援兵將至。

但是究竟有沒有援兵,有多少援兵,雖然曹營一直說四月出兵。這個承諾究竟能信幾分,袁時中也不知道。

袁時中不是沒有想過投降。

只是劉超的下場給袁時中一個很大的驚醒,他寧可咬着牙再撐一段時間。再等等曹營的援兵。不到最後關頭,不敢也不願意投降。

因爲戰事險惡,袁時中一直住在城樓之上,故而馬士英那邊隆隆的鼓聲一想起來,袁時中立即就聽到了。

但是這個問題,沒有人任何人能告訴袁時中。

“傳令下去,各城頭嚴密關注外面的情況,一旦情況有變,就立即報於我知。”袁時中沉吟一會兒,說道:“還有,讓所有人都打起精神來。”

“說不定是援軍到了。”袁時中心中暗道。但是卻不敢肯定。

夏邑城南一里餘地,馬士英的大營之中。

“隆隆”的鼓聲猛地停息了。

但是在所有人的而耳朵之中,似乎還有迴音迴盪。

“鳳陽總督馬大人到。”一聲拖着長長的報名。

馬士英身穿大紅官服,走着官步在大帳最中間坐定。

兒子馬鑾站在身後,按劍而立。

一坐下來,下面所有的將官都齊聲跪倒,大呼:“拜見馬大人。”

“都起來吧。”馬士英直入正題說道:“張軒,張憑之此人,誰打過交代?”

“大人所言可是曹操的女婿嗎?”劉澤清咬牙說道:“末將曾經與此賊打過交道,當初末將從河北渡河,至朱家鎮,就是他與袁賊合擊於我,末將豈能不記得啊。”

“哦。”馬士英微微一笑,他倒不知道,原來他麾下有一個張軒的老相識而已。

其實他不知道的,與張軒交過手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人,金聲桓也與張軒交過手。

不過金聲桓是左良玉的人,與劉澤清,劉良佐,乃至勇衛營,馬士英都不是一路人。

就金聲桓本人來說,他早就想回去了。左良玉也多次來信催促。只是官大一級壓死人,馬士英壓着不放人。而且金聲桓心中未免沒有一些小心思。也就留了下來。

即便留下來,但是也多以保存實力爲要,很多事情,不過是冷眼相看而已。

“這張軒戰力如何?”馬士英問道。

“不過爾爾,依多爲勝而已。”劉澤清傲然說道。

金聲桓心中覺得不對,他至今還記得,張軒在臨潁城南的決死進攻。

他對張軒所部的感覺,是人數雖然少,但是卻是一塊硬骨頭。

真正說起來,劉澤清沒有與張軒所部交過手,只是不管怎麼說,劉澤清渡江之戰,都是一場敗仗,損失慘重的敗仗。

劉澤清自然要將敵人說得越多越好,好證明自己的非戰之罪。

時間久了,劉澤清自己也覺得,定然是袁時中與張軒聯手圍攻自己,否則自己怎麼能敗啊。

“張軒來了。現在就在文家集西邊。被睢水擋住了。”馬士英說道:“區區一小賊,膽大包天,諸位將軍,誰願意爲人將此人擒來。”

“末將願往。”劉澤清說道:“還請大人准許,讓末將與張軒算算舊賬。”

“劉總兵有此心,本官又怎麼會不准許啊?”馬士英說道:“不過此賊兇頑,將軍也要小心行事。聽從王巡撫的命令。”

“是。”劉澤清答應下來。也不知道自己聽進去沒有。

圍城需要兵力,縱然是有現成的長圍,也是如此,馬士英估計自己能抽調出來的兵力,也不過萬餘兵力而已,也就是劉澤清所部現在的兵力。

“王漢麾下有萬餘之衆,再加上劉澤清所部萬餘,一共有兩萬多人,兩倍於敵,想來即便拿不下張軒,拖住張軒應該沒有問題。”馬士英心中暗道。

他隨即調整了部屬,讓劉澤清將自己的部下抽出來。

這不是一句話就可以的。忙完這些,估計天色也晚了,而且王漢再怎麼說,麾下也有萬餘人馬,想來堅持數日,也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劉澤清決定明日出兵了。

馬士英將事情佈置下去之後,立即寫了一張手令,派人傳到黃得功的手裡。

這道手令沒有別的,就是命令黃得功從永城西出,迂迴到張軒後面,馬士英要前後夾擊,以三倍兵力,一舉將張軒給拿下。

即便是拿不下來,也要打跑,爲自己的戰績之上,再填上一場大捷。

時光匆匆,轉眼是傍晚時分了。

這個時候劉澤清才整理好一切,只等明日出兵了。而一個地方,也有不少人,都整理好一切等着出兵了。

在文家集東北方向,也就是從歸德到永城的官道旁邊的小村莊之中。

此刻好像死一樣的寧靜。

什麼也沒有。

這樣的村莊在現在的河南大地之上,不知道有多少,也不足爲奇了。

不過,如果有人進入村子一看,就會大吃一驚。

數千人都在村子中間休息。

數千人馬人挨人人擠人,馬兒全部屈膝臥在地面之上,旁邊有一個士卒枕着馬鞍,靠着在自己的戰馬邊睡覺。

除卻十幾個放哨的人之外,幾乎沒有一個人是醒着的。

不得不說,他們是太累了。

他們就是楊繩祖所部。

爲了不讓官軍發現,他們晝伏夜行,還不能生火,全部是喝涼水,啃乾糧。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小路。而且要繞大彎子,這數日之內,楊繩祖所部的行程最少在七八百里之遠,小一千里了。

如果不是河南數年大亂,早已是人煙稀少了,政府對下面的控制力不足,數千人馬過境纔會讓官府沒有發覺。

或者說,並非沒有發覺,畢竟數千騎兵,不是數百騎兵,留下的痕跡,又怎麼能不被發現。不過,大明朝廷對河南幾乎徹底失控了。

發現大隊人馬的消息,層層彙報到王漢那邊,是需要時間的。

張軒也是走過這一帶,太知道這一片是一個什麼情況。

只有走得快,消息是追不上楊繩祖的速度。

不過,也不是沒有暴漏的危險的,最危險的就是現在,官軍再無能,駐紮在一地,四周也要放夜不收的。

“今天是四月十五了。”楊繩祖振臂而起,他有一點睡不着了。“今天就是約定好的時間了,卻不知道張軒到底靠譜不靠譜,現在做的怎麼樣了。”

楊繩祖也沒有答案,在這種秘密行軍之中,他不可能還與張軒保持聯繫,他索性起身,看一看麾下將士的情況。

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五章 峽石城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章 家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五章 鐵模?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
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五章 峽石城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章 家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五章 鐵模?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