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

何騰蛟大敗的消息,要比隆武的聖旨跑的還快。

而何騰蛟大敗的消息,也有很多個版本,讓李過與馬鑾一時間也無所適從。

站在城陵山以南。李過心中進退兩難。

之前李過還有大軍北上,進攻武昌之意,而如今,僅僅一座城陵山,就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

這一座山,李過已經攻過好幾次了,但一次次都敗北了。

曹宗瑜手中握着二三萬人馬,在城陵山佈置的很嚴密,佈置最多的就是火炮。這裡的火力密度相當高的。李過攻山,也是被火炮給轟下來的。一時間,讓李過毫無辦法。

而此刻何騰蛟又出事了。

李過更是看着城陵山,只覺得的咫尺之間,卻是千里之遙。

“李兄,馬大人過來了。”黨守素說道、

李過眉頭微微一皺,說道:“知道了。”

對於馬鑾,李過現在越發不能忍耐了。

他幾乎每天都來找李過,所說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督促李過回師長沙。

李過不是不想回師長沙。而是不能。

曹宗瑜似乎城陵山是安分的很,李過相信,大軍一離開岳陽,曹宗瑜一定會有所行動的,而且岳陽城怎麼處理,也是一個問題所在,如果不留太多人鎮守,在他們走後,岳陽城定然被夏軍攻下來。

城高池深,也擋不住軍心浮動。

而留的人多了,跟着他南下的人也就少了。

李過用腳趾頭來想,就知道張軒不會讓他們安安分分的到了長沙城下,在到達長沙城之前,必然有一場惡戰。而且這一場大戰主動權還在張軒手中,原因無他,就是夏軍有水路機動的能力。

一時間,李過也有幾分左右爲難的感覺。

“李將軍。”馬鑾說道:“請李將軍接旨。”

李過聽了,雖然有幾分不情願,但是依然下馬跪下接旨。馬鑾將這一封聖旨讀過,內容自然不用多說了。馬鑾讀完之後,攙扶起李過說道:“而今天命難爲,還請李將軍見諒。”

李過一時間也想不出別的破局之法,也只能聽令了,說道:“既然陛下下旨,我也只能聽令。只是卻不知道馬大人準備帶多少人南下。”

“自然是越多越好。”馬鑾說道。

因爲人越多,馬鑾越能在馬士英與隆武面前證明自己。

“那岳陽城誰人留守?”李過問道。

“這----”馬鑾也不是傻子,他也覺得大軍撤退之後,岳陽城恐怕也不得安枕。只是他在軍事之上,實在沒有什麼長才,問李過說道:“李將軍的意思是?”

李過說道:“張先壁吧。”

李過才並不願意將自己的人留在岳陽城中,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自然要撿馬鑾下面的人。

馬鑾有些不願意,畢竟他麾下的將領得用的人馬本就不多。張先壁是其中佼佼者。

“馬大人,我本部人馬在岳陽城中不熟悉,在馬大人下面,也唯有此人在岳陽城的時間最長,最熟悉岳陽城防務。留他在這裡,你我也能安心不是。”李過說道。

“好。”馬鑾說道。

馬鑾別的本事有,但是誰輕誰重,卻是拎得清的。而今的局勢越發危機的同時,忠貞營的分量也就越重,大明談不上全指望忠貞營了,但是能與張軒所部硬碰硬的軍隊,數來數去,還是忠貞營有希望。

區區張先壁,本部人馬只有數千,是無法與忠貞營相比的。

在李過被迫走上南下的道路的時候。文安之與高一功也在商議現在的局面。

高一功的消息微微閉塞一點,不過李過這邊得到的消息都會傳一份給高一功,故此高一功對戰事的整體把握,還是有些分寸的。

文安之說道:“高將軍,陛下已經來旨意了,請高將軍取道常德,南下長沙勤王。一路補給都由常德堵大人負責。”

說起來有些可笑。

堵胤錫之所以被派來坐鎮常德,是讓他防範高一功的,但是他做着做着,就成爲了高一功的輔助了,常德居然也成爲忠貞營的錢糧重地了。從高一功在這裡駐紮以後,大部分錢糧都是堵胤錫籌集的。

而且在大明文官之中,堵胤錫還算是門戶之見比較少的。與高一功禮尚往來,彼此關係還說的過去。

如果可以高一功,還願意在這裡經營他的一畝三分地,但是現在這個局面,在高一功看來,已經不妙到了極點。

明夏之間的力量失衡。如果明軍不能湖南待下去,他經營的這點地方,就能繼續保持下去?根本不可能。故而爲了高一功的利益,長沙城就不能出事。

“常德能承受起大軍輜重嗎?”高一功問道。

文安之也知道湖南百姓苦啊。但是他也沒有辦法,一打起仗來,就是金山銀山都支撐不住。張軒還可以用戰利品補充開支,但是即便如此,動用了王龍部之後。張軒的持續作戰能力也有所下降。

如果不能接連勝利下去。

到了初冬時分,張軒恐怕就要撤軍了。

張軒這北邊的開支還算有些節制,但是明軍這邊的賬目,已經徹底沒有數了。地方上被颳了一次又一次地皮。縱然湖南一帶,一些府縣也算得上殷實,但也受不過這樣一遍接着一遍的刮地皮。

單單說常德,今天最少颳了兩次地皮了,一次給高一功籌備軍餉,這一次又是爲大軍籌備糧餉。

文安之說道:“堵大人,會處理好的。高將軍無須擔心。”

在江西,章曠軍營之中。

何騰蛟狼狽之極,他數日之內穿行數百里,來都了章曠軍營之中。雖然落魄,但是章曠卻不敢怠慢,畢竟章曠是何騰蛟一手提拔的,章曠軍中從來是不少何騰蛟的人。

不過,一兩日功夫,何騰蛟就掌控章曠軍中。

這個時候,長沙的勤王詔書到了。

一時間,章曠與何騰蛟有些爲難。

無他,章曠現在軍隊就有一些吃緊,因爲他是與張應元軍隊,處於互相牽制的狀態之中,何騰蛟之前就已經將從這裡抽調了不少人馬。這一次再出抽調軍隊的勤王。

恐怕章曠一動,張應元就從後面追了上來。

“大人,您看----”章曠說道。

何騰蛟來回踱步說道:“而今寧可穩一穩,不可將數萬大軍輕擲。索性陛下也沒有將話說死,暫且不動。”

隆武也知道章曠這邊的難處,給了章曠自由裁量的權利,但是再怎麼自由裁量,勤王大軍也不能一點不派。有一點說不過去吧。章曠說道:“大人,這不好吧。”

何騰蛟看了章曠一眼,說道:“這一件事情,我會單獨上書。你不用擔心。”

章曠聽了何騰蛟這話,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他也知道這個命令讓他有些爲難,但是他沒有想到何騰蛟心中還有別的心思。

一場大敗,讓何騰蛟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年頭,什麼都是假的,唯獨軍隊是真的。他帶着五百人,穿州過縣,有一種擔心,一直在他心中環繞,那就是他如果不能控制住章曠會怎麼樣?

一戰大敗,讓長沙門戶洞開,這樣的罪名,以隆武的性子,未必能饒了他,沒有軍隊做支撐,他的下場恐怕好不到哪裡去。縱然能保住小命,政治生命也要提前結束。

很多東西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在這麼多日患得患失之下,他早已下定決心,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而這年頭最大權力,就是軍權

長沙那邊如何?重要也不重要,如果長沙能救,他自然不吝嗇勤王。如果長沙局勢不妙,他手中的兵力,一星半點,也不會灑出去。

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四十章 瑣事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章 成軍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章 匠作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三章 岳陽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一章 夜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七章 會師
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四十章 瑣事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章 成軍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章 匠作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三章 岳陽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一章 夜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七章 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