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

數百里鄱陽湖煙波渺茫,張軒此刻就在鄱陽湖東岸望着一望無邊的湖水。

時近八月,江西稻田將熟,張軒也回到江西戰場有一段時間了。

這一段時間,與方國安交戰,也沒有什麼好提的。

方國安雖然能追着張獻忠跑,但始終無法威脅張獻忠的主力,就可見方國安的實力也不過如此,而且方國安的軍紀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了。

撫州之戰後,雙方大軍不過是稍稍接觸一下,楊繩祖就奉命撤退。再加上張軒緊急趕往南京,江西戰事暫時由曹宗瑜主持。

曹宗瑜是一個穩妥人。

他很清楚自己的威望不能與張軒比,故而他的戰略很簡單,就是一個守,而且僅僅是保全廣信府而已。

有廣信府這個落腳點在,其餘饒州,撫州等地暫時放棄也沒有什麼。等張軒回來再反攻不遲。反正這些地方曹營的統治不過浮於表面,即便是守城,估計半夜獻城的人,也不少。

唯獨廣信府乃是張軒進入江西的第一站,張素親自處理廣信府事務,讓曹營在廣信府有一定的根基,再加上廣信府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河谷地帶,守住谷口,貴溪數縣,方國安也無法突入。

只是當張軒回來之後,卻發現一個附帶的好處。

張軒對各地百姓士紳,是安堵爲要,也會徵稅,但是按照各地稅額來的,基本上,是明朝徵多,張軒就徵多少,而且義軍每到一地,都清理官吏,派人直接收錢糧,少了好幾道手,所收的不多,但也夠大軍用了。

但是方國安卻不是這樣的。

方國安每下城,都索要城中犒軍費,多責數萬,少則十萬,以城池大小而定。而且方國安軍隊從來是沒有規矩,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頻頻發生。各地士紳反而覺得,官軍還不如義軍好。

故此,大軍反攻的時候,本來相助官軍的士紳,反而作壁上觀了。

方國安連敗兩仗,退守饒州,張軒追到鄱陽湖邊上,卻只見鄱陽湖水,方國安早就渡過鄱陽湖,到鄱陽湖西岸了。

“末將,追擊不及,放走了官軍,還請將軍責罰。”楊繩祖說道。

“無妨。”張軒說道:“此戰,方國安不戰而退,乃是將軍虎威所至,何罪之有。”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雙方在鄱陽湖東的交戰,並沒有全殲方國安的大部,放他過了鄱陽湖,對張軒來說,也是一個麻煩事,畢竟沒有水師,在數百里的鄱陽湖水面之上,想站到便宜卻是太難了。

“末將願意,南下撫州,繞過鄱陽湖,兵臨南昌。”楊繩祖說道。

“將軍無須自責。”張軒說道:“而今大事在長江一線,我軍還是不要分心他顧爲好。暫時修整數日,待鄭氏水師進入鄱陽湖之後,纔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

長江之上,大戰還沒有開始,但是前哨戰已經展開了。

袁時中率兵兩萬,從鳳陽攻入廬州,此刻正在廬州城下。李汝桂切斷廬州城與安慶之間的關係,孤立了廬州城,廬州城外援斷絕,只看袁時中什麼能下城了。

羅汝才已經帶領大軍來到蕪湖前線,與楊承祖匯合,這是曹營的主力,有十二三萬之多,其中還有鄭氏的水師。

這一段時間,鄭氏水師與沈廷揚黃蜚的聯軍在長江之上,日日交戰,沿江炮聲不斷,所有漁民都不敢出來打漁了,長江上下的商道也斷絕了。

沈廷揚數百隻船隻,再加上黃蜚千里迢迢從山東投奔帶來了遼東水師主力,一時間雖然落於下風,但是鄭芝龍也未必能全殲了對方。

北京陷落之時,黃蜚就在天津,想請崇禎南幸,只是現在江南爲曹營所佔據,崇禎更不肯南下了。在北京陷落之後,黃蜚不得不如先到蓬萊落腳,後來聽說,弘光帝武昌登基之後,千里迢迢上了賀表。

這個時候,馬士英才知道黃蜚的人馬。

馬士英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召集黃蜚到武昌來。畢竟長江之上,水戰爲先,水戰不能佔據優勢。即便陸地上打得再厲害,也是事倍功半。

在鄭芝龍水師到來之前,周輔臣所部,根本無法封鎖長江航道,只能眼睜睜的看他過去。

水戰也不比陸戰,陸戰很多時候,一天之內,就能決定勝負,但是水戰一般很難如此的,出發火攻,蓋因這個時代的火炮威力,威力有限,很難擊沉船隻。即便是擊沉,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再加上彼此之間,追逃,戰場問題。相互襲擊。一方想要避戰,也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雙方交戰月餘,戰場逐漸向西方轉移,而沈黃聯軍落於下風,依舊沒有完全失敗了。但是張軒估計,也要不了多長時間了。

張軒安撫了楊繩祖之後,姚啓聖過來了,姚啓聖面帶憂色說道:“大人,張尚書已經來信,說浙省已經不會供應我們糧食了,剩下的缺口要我們自己解決了。”

張軒嘆了一口氣,說道:“饒州府的秋糧如何?”

“我已經查看過了,今年收成還可以。”姚啓聖說道。

浙江的旱情日益加重,糧食收成受到很大影響,不得不限制次要方面的物資供應,主要供應長江一線的主力,不過,張軒的情況還好一些,畢竟張軒所在的地方是江西。

在明代江西是相當富裕的,甚至在明代初期,江南都比不上江西,如果你不信的話,去翻翻明代前期江西官員的數量,可以說滿朝半江西,也是在嚴嵩之後,江西一脈才衰弱下去了。

這固然有朱元璋是依靠江西起家的原因,但也有江西富裕的原因,畢竟政治實力與經濟實力也是能相互轉化的。

此刻江西雖然衰落,但那要跟誰比了,江西產出的糧食,向來不少,張軒又站了鄱陽湖東岸一帶,這裡更是魚米之鄉,想要弄些糧食,還是有的,無非是多花些錢而已。

刀把子在手,銀子這東西,只要你想要,總是有的,無非是吃相問題而已。

但是比張軒更困難的,是袁時中一路,袁時中只能依靠鳳陽的屯田的糧食,才能堪堪支撐大軍,這也算是張樸的功勞,這也是袁時中進度緩慢的原因所在,估計袁時中與張軒一樣,再等秋收。

秋收之後,能多一季糧食,大軍的糧荒就緩解不少,有了糧食出擊就有利多了。

“大人,大王那邊也傳令了,要我們分兵一路北上,進攻徽州府,明御史金聲固守徽州,又因爲地方險要,易守難攻,羅岱將軍進攻屢屢不克,要我們兩路夾擊。”姚啓聖稟報過這一件事情之後,隨即又說道。

張軒說道:“讓羅岱攻堅,這本來就不是太靠譜的事情。”

張軒太瞭解羅岱了,衝鋒陷陣,是一員猛將,但是不喜歡動腦筋,而徽州又是多山地帶,很多時候碰見硬釘子,不是硬攻就能打下來的。而且現在的徽州,也非常重要。

爲什麼,徽州夾在張軒與主力之間,形成一個突出部。

固然徽州已經被半包圍了,但徽州府這個釘子不拔下來的話,不論張軒還是羅汝才都要分兵關注徽州府。

“讓曹將軍帶着本部人馬走一趟徽州府吧。”張軒說道。

凡是這個時候,張軒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宗瑜。也只有曹宗瑜做事讓他放心無比,不論是打什麼仗。對曹宗瑜,張軒比對自己還放心。

“是。”姚啓聖說道。

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
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