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

就在多爾袞憂心局勢的時候。

下人來報,說道:“主子,禮親王到了。”

多爾袞一聽,立即說道:“快請。”

他親自出門迎接。

禮親王不是別人,就是努爾哈赤第二個兒子,代善。

也是現如今,愛新覺羅一族之中,宗室最長者,在國家之中,還是很有權威的,一年之前,黃臺吉突然去世,多爾袞想要登基,與豪格相爭不下,也是代善做得和事老。纔有福臨登基之事。

否則順治沒有那麼容易登基。

只是代善老了。

早已不是當初與黃臺吉爭鋒不下的,議政四貝勒了。

代善年輕的時候,可以說經歷滿清政權所有大戰,資格很老,威望也不小。縱然多爾袞如今權傾天下,也不敢怠慢代善。最少面子上要過得去。

多爾袞一見代善,上前幾步,攙扶住代善。說道:“二哥,有什麼事,您說一聲,我到您府上去,何必勞煩二哥登門,知道說二哥愛護弟弟,不知道,說我這個做弟弟的沒有禮數。”

代善已經年過六十了,年老體衰之餘,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戰場上的猛將了。但倒不至於走不動路,只是代善爭強好勝之心,也沒有勝多少了,多爾袞想扶着,也就讓他扶着吧。

“小十四啊。”兩人坐定之後,代善說道:“我如今也不大管事了,其實也不願意走這一趟。只是有些事情小輩的人不敢來跟你說,只要讓我來了。”

“瞧您說的。”多爾袞說道:“好像我能吃人一般。”

代善微微一笑說道:“吃不吃人,你自己知道。”

多爾袞微微一笑,也不多說話了。他自然知道,有些時候,他的手腕也有些酷烈了,但是也不會多解釋。倒是在“小輩”上面想深了進去,暗道:“這個小輩說得是誰?”

代善說道:“小十四啊。”

多爾袞說道:“二哥,您請說。”

“你做的很好。”代善說道:“我跟着父汗起兵的時候,也沒有過有今日這麼一天,你我會在這北京城中敘話。”

“都是八哥留下的基業,小弟不過是做些應該做的事情。”多爾袞說道。

“對,兄弟幾個人之中,雖然老八對我無情,但我還要說,老八對國家是有功勞的。所以有些事情,二哥我還是要做的。”代善說道:“不要怪二哥。”

多爾袞岔開話頭,說道:“還說這些幹什麼?”

多爾袞當然知道是什麼事情了,就是福臨登基一事。代善的底線是豪格可以不登基,但是登基的人必須是黃臺吉的子孫,纔有多爾袞讓了一步,福臨登基了。

代善說道:“不過老八做的不錯,但是你做的也更好。如今整個北方都是我們的了,只是是不是該收一收了。”

多爾袞眉頭微微一皺,隨即舒展開來,說道:“二哥,您的意思是?”

“前幾日,保定民變,城門都戒嚴了。”代善說道:“我這才知道,北京城中只有萬餘八旗兵馬了。空虛到這種地步,心腹之地,還變亂頻頻,其他地方,我就不問了。”

“潼關一戰,小十五打得不錯,但是八旗子弟死了不少人,你沒有注意到嗎?過年之後,內城的喪事特別多,報到我這裡就有不少,都是我家的好兒郎啊。”

“打仗沒有不死人了,我也不是年老心軟了。”代善感慨的說道:“只是現如今還是穩一穩吧,待來年再徵南不遲,否則一場大敗,說不定就功虧一簣了。”

多爾袞本身就在猶豫,但是聽了代善的話,卻忍不住多想。

想什麼?想是不是有人想阻止多爾袞再立新功,因爲多爾袞的功勞就是他最大的權威。甚至想讓代善說話的小輩,是不是宮裡那一位的人。

他雖然一時間想不明白,但是絕不想順了代善的心思。說道:“二哥,這仗早打,晚打都有那麼一天,少不了的。而今十二哥想試試,就讓他試試吧,如果打不動。再說打不動的事。而且我讓十五弟,坐鎮後方,一旦有事,就前去接應,想來是吃不了什麼大虧的。”

“二哥,小弟給說一句掏心窩的話。”多爾袞說道:“這個位置,看上去好坐,但是誰坐上去誰知道,入北京之後,我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人想到,北京城中有數十萬漢人,我都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我滿族小族臨大國,怎麼樣才能長久下去。”多爾袞說道:“我讀金史,遼史,首先你我兄弟之間,要坦誠相待,萬萬不可被漢人鑽了空子去,再有就是要強勢。”

“絕對不可以示弱。”多爾袞說道:“尼堪都是賤骨頭。你越強勢,他們越臣服,強勢之餘,給些好處,他們就像是狗一樣聽話。但是你弱一分,這些尼堪就進一分。最後都變成了噬主惡犬。”

“故此,南邊之戰,一定要打。”多爾袞說道:“決計不能不戰而退,弱了氣勢。即便不能一戰下湖廣,也要給南蠻子一個下馬威。讓南朝不看小視本朝。”

代善看着多爾袞,一時間兩人誰也不說話,不知道過了多久。代善悠悠一嘆,說道:“你好自爲之吧。我老了。”

多爾袞微微一笑說道:“二哥, 哪裡的話,您老當益壯。”

多爾袞將代善送出了府邸,回來之後,臉色立即變得陰沉起來,說道:“請李先生過來。”

“是。主子爺。”身邊的侍衛說道。

不過一會兒功夫,就有人請李雯過來了,李雯見了多爾袞立即說道:“臣見過攝政王。”

這個時候,奴才是一個比臣更加尊貴的時代,凡是能自稱奴才的,都是遼東老人,最受重用不過了,而入李雯這些新降之臣,只能稱臣,萬萬不能稱奴才。

甚至可以說想做奴才而不可得的時代。

李雯也是江南才子,與陳子龍,宋徵輿並稱雲間三子。

多爾袞將剛剛的事情給李雯說了,問道:“李先生以爲如何?”

李雯如今三十餘歲,對清廷倒也不是多認同。只是迫於形勢而已,他的詩文之中,就有表露,裡面有太多的故國之思,已經對自己失節的自責自哀。只是在這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之中,很少有人能遂自己心意,他做了多爾袞的幕僚,只能盡心盡力。

李雯說道:“攝政王,禮親王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而今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八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攝政王也是明白的,而今的局面讓他撤軍,能撤得下來嗎?”

“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做遙制,命十王在後面看護,有什麼事情,也可以及時救援,如果大勝,就乘勝追擊。攝政王已經處置的非常好了。”

多爾袞微微一笑,說道:“我知道,李先生再安慰我,但是千里之外,的確是無法遙制了,怎麼做,只能看八哥了。現在在北京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只是二哥不知道是這樣嗎?那麼他今日來此,說這些話,又是爲了什麼?”多爾袞心中一轉,暗中思量起來。

八旗內部的矛盾,一直都是暗潮涌動,起起伏伏的,由不得多爾袞不多一個心眼。雖然多爾袞輔佐福臨登基,將矛盾緩和了,但是矛盾並沒有真的解決,別的不說,福臨今年八歲了。

他總就有長大的一天。到時候該怎麼辦?

雖然看上去時間很長,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太長,不過十年左右而已。僅僅十年而已。

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章 搶飯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章 攻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
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章 搶飯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章 攻城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