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

三日之後,徵東雖然事情很匆忙。

張軒要先將大隊人馬從揚州調回來,雖然倉促。但是要張軒自己辦的事情並不多。

張軒只需下命令即可。

不過,有一件事情,張軒卻要放在心上,不是別的,就是未來的中樞權力。

流寇是流寇,不管羅汝才之前,又是稱王,又是開府的。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文臣班子,僅僅靠張質一個人,就能撐起來。但是入了江南之後,這樣的局面卻不是張質一個人就能撐起了的。

真正的中央政府一定要建立起來。

雖然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武將勳貴的勢力都在文官之上,這是不可改變的事情。只是一個正確能不能站穩腳跟,卻是看文官政府能不能立足腳的。

而張軒第二日,送羅玉嬌去看羅汝才之後。第一件事情,不是別的,而是去後湖。

讓張軒掛在心中的,不是別的,正是後湖黃冊。

在張軒心中覺得,此才入主南京最大收穫之一。

後湖黃冊張軒聞名久矣。

後湖黃冊的由來,卻是說來話長了。

按朱元璋定下來的規章制度。黃冊每十年造冊一次,一次四分,分別存在各級官府三分,還有一分在戶部保存,而在戶部保存的地方,就是後湖。後湖就是玄武湖。在玄武湖上面的小島之中,建造庫房,幾乎將玄武湖之中的小島填滿。。

而且後湖黃冊庫戒備森嚴,從來不許外人出入,只有特殊人員才能進入,一般是由戶部抽調南京國子監的監生,參與黃冊的整理工作,這也是南京戶部與南京國子監的要務之一。

不過,時代久遠,黃冊知道早就鬆懈了。

但是後湖黃冊庫,依舊是大明最大的檔案館。儲存着整個天下戶籍,版圖的資料。蕭何之所以安定關中,就是得到了秦代的所有檔案資料,繼承了秦統治系統。否則重建一個統治體系,需要花大把的時間。

雖然,張軒也知道明朝現在統治能力不行了。畢竟如果還可以的話,不會弄到全天下人揭竿而起,北至三邊,南至兩廣,都有鬧事的。但是羅汝才的班底現在還未必抵得過大明那一套。

即便不繼承,單單是參照一下,對新生的政權也是大有好處的。

這怎麼不讓張軒垂涎三尺?

張軒帶着人來到玄武湖側。

見玄武湖邊早已有人把守,而且是羅汝才中軍精銳,知道這個地方也被羅汝才所重視,不過,張軒的身份在哪裡放着,自然沒有一個人敢阻攔張軒。

張軒問道:“這裡有誰來過?”

“秉大人,張長史來過。”守衛的軍官說道。

張軒心中暗道:“也是,張質不可能不能黃冊庫的重要性。不會不來查看。”

張軒說道:“叫來船隻,我要進去看看。”

玄武湖在張軒看來不小,但是湖中的船隻並不多,無他,就是朱元璋時期留下的規矩。

其實在湖中,潮溼的氣候對保存文件不利。但是朱元璋依舊如此,就是爲了保密,故而玄武湖又被稱爲禁湖,湖中的所有船隻都被嚴加看管,所以說數量不多,而且只有一個碼頭。百姓不得擅自進入。

連這船隻也不大,張軒帶着鄭廉,還有親衛,一併上島,幾乎將所有的船隻都徵用了。

張軒遠遠的看過去,只見波光粼粼之中,有數座小島,而每一座小島之上,都有很多庫房。幾乎一眼看不到邊。

一個老人對張軒說道:“國家規定,每十年一造冊,而戶部預先在島上建造三十間庫房,本來僅僅是一座島上,而現如今已經整湖都是了。卻不知道大人想要去看一年的戶籍?”

這個老人是後湖黃冊庫的老差役,對着黃冊庫熟悉之極,正是如此,被被守湖的士卒派來當張軒的嚮導。

張軒毫不猶豫的說道:“今年的,不要別的地方,先要南直隸的。”

別的地方距離太遠了,張軒也管不到。現在羅汝才實際統治區域,也僅僅是南直隸而已。

在老人的指引一下,小船繞過幾個彎,就來到了一個小島之上,卻見這一座小島之上,有幾座書樓,每一個都鐵將軍把門。老人逃出一長長一串鑰匙,打開大鎖。將門推開。

一瞬間煙塵四起。可見這裡很久沒有人來過了。

張軒走進去,腳在地面之上留下幾個清晰腳印,放眼看去,無數書櫃都非常高,一個個頂着房樑,非要用梯子不可,否則夠不上最上面一層的書冊,每一個書櫃之上,都貼着年份與省份。每一層還詳細到府縣。

張軒僅僅是走了幾步,只覺得眼前層層疊疊的都數書冊,僅僅是這一座樓之中,就不知道有多少冊,而在這個小島之上,這樣的樓也不知道有多少,如這樣的小島,玄武湖之中,也有不少。

讓張軒情不自禁的說道:“這裡有多少書冊?”

“一百七十萬至二百萬之間。”老人說道:“是小的估計的,具體的誰也沒有數過。”

張軒說道:“鄭廉。”

鄭廉說道:“大人,下官在。”

張軒說道:“你現在將應天,常州,蘇州,松江數府的總冊,給我找出來,從崇禎十年到現在的一個不要少。”

“是。”鄭廉說道。

張軒對老差役說道:“有沒有乾淨一點的房間,我要用。”

張軒倒不是有潔癖。而是這裡所有地方都積了一層灰,最少有一年兩年沒有人來了。之前生死之間,張軒爲了活下去什麼也不管,但是現在有身份有地位了,自然也不會太委屈自己。

島上很少有人來,自然沒有太乾淨的房間。

不過人手足夠,幾個人一起動手,從湖中打水,不過一會功夫,就給張軒清理出一個乾淨的書桌。

這樣的書桌並不少,是供國子監的監生用的。因爲湖中潮溼,故而每隔一段時間,這些書冊都必須翻曬,否則有蟲蛀受潮。故而每一個書庫都幾張桌案供人使用。

當書桌打理好的時候。

鄭廉在老差役的指點之下,已經將各府的總冊找過來了。

張軒翻開一看,先是一看,最遲的是崇禎十五年的,似乎崇禎十五年,是造冊年。至於崇禎十五年之後的還沒有。

也幸好張軒找得是江南一代的書冊,崇禎年間各地大亂,很多地方的黃冊都送不上來,比如河南陝西一帶的,大兵過後,一片狼藉,更不要說一些府縣都已經失陷到流寇手中。哪裡還有什麼黃冊上繳。

張軒打開來細細一看,先觀其大略,看了一陣子,心中忽然覺得不對,看眼前的數字有一些熟悉,頓時將蘇州崇禎十年到崇禎十五年,戶口總數放在一起看。

一看之下,頓時大怒。重重的摔在地面之上,說道:“混賬。”

張軒這才發現,蘇州所有的賬冊的總數,幾乎都沒有怎麼變動,幾乎都是千數之後有所變動,之前都沒有什麼變動。

則也罷了,畢竟或許一地發展到了瓶頸了。數目沒有太大的變動也就是了。但是張軒卻發現,崇禎十二年與崇禎十三年的數字居然一字不差。一個個位數都不差。

這樣的情況,張軒斷然是不肯相信的。如果讓一個地區的人數兩年之內,一模一樣,天下那樣這樣的奇蹟,簡直是糊弄鬼的。

讓張軒有一種作假都不好好做,在侮辱自己的智商的感覺。縱然張軒知道這些地方官吏騙得不是自己,也讓張軒有一種氣不打一處出的感覺。

第九章 攻城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
第九章 攻城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