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

北京城。

而今的北京城中,多了不知道多少騷腥味。

整個內城的人,被全部趕了出去。內城被八旗搶先徵用了,幾乎數十百姓被遷居城外,也沒有什麼補償。

似乎是因爲去年,天花蔓延比較猖狂。故此,旗人以爲與漢人接觸,有傳染天花的危險,故此內城禁止漢人進入,後來這個禁令才慢慢的鬆懈了。

奪民產之事,北京內城幾十萬間房子,還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圈地。

多爾袞安撫八旗子弟,停了八旗子弟的口糧,每一個人分發四十二畝地,這就是所謂旗地。這還是清廷下層旗人,滿清八旗權貴的胃口更大。北京連遭戰亂,很多田地荒蕪,土地倒也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人卻成了問題。

有了田,也有人來耕種。

於是乎,清廷權貴決定一步到位,直接在地圖上劃界,所劃之處,土地連同上面的百姓,都在自己還不知道的情況之下,成爲了別人的奴才,這又激起了反抗。

這就是有名的圈地令,延續這個政令。百姓紛紛逃亡,沒有人願意當別人的奴才。面對這個局面,又發佈了逃人法。凡是逃人皆斬,乃至收留逃人的,也連坐。

以至於北方,連一個乞丐都不敢收留。不敢施捨東西。原因無他,就是唯恐牽連到自己。滿門被殺的不要太多。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圈地令纔剛剛開始。

不要看,多鐸,與阿濟格兩路進攻,大破李自成。但是真正支撐起滿清北京政權的不是別人,而是多爾袞。

多爾袞一手撐起了滿清北京政權。

一邊主持了,西征與南征,這個南征,並非進攻江南,而是進攻山東。

山東的平定,比起其他各處要容易的多。

首先,山東是大順的薄弱環節。李自成僅僅派偏師經略山東,在李自成如日中天的時候,山東的投降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李自成敗退之後,山東士紳自然不願意爲李自成陪葬。

於是乎,紛紛起事。

一時間山東凌亂之極。什麼人都有,有忠於李自成的將領繼續堅持,有高舉大明旗幟的,所謂大明濟王。甚至在淮安的高傑也派人北上插了一手。

多爾袞面對這樣的局面,就派出多鐸南下,多鐸剛剛到了山東,隨即懷慶告急,轉向向西了。

但是即便如此山東也是粗定了。

山東士紳在滿清與義軍之中,做選擇題的時候,選擇了滿清。

當然了,山東士紳的投降,並不代表着山東人反抗的結束,整個北方的平定。蔓延到了十幾年之後。所以山東雖然大致控制在清廷的手中,其實地方都有高舉義旗。

只是清軍主力南下,一時間無法顧忌到山東。

而山東的情況,並不是僅僅是山東的情況,而是整個北方的情況大抵都是這樣的。

即便是多爾袞坐鎮北京的時候,與北京不遠的保定,天津也民亂紛紛。

這樣的情況,也動搖了滿清上層很多人統治中國的信心。

其實在這個時候,多爾袞也發過一次剃髮令。但是剃髮令一下,北方一副風雨飄搖之態,多爾袞不得不捏着鼻子將剃髮令收回來,發了一封詔書,大意是,北京剛剛安定,剃髮以別順逆,但是現在大家投誠之心甚堅,就不用這樣做了。

當然了,多爾袞也就這一件事情記在心上了。

面對北方風雨飄搖的局面,多爾袞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準備是安撫各地明軍降將,幾乎允許這些將領在地方割據,不觸動他們的利益。最明顯的就是大同姜鑲了。

他是明朝大同總兵,後來投降李自成,仍然在大同立足,後來又投降滿清,又在大同立足。

幾乎上就是割據了。

因爲多爾袞深刻的意思到了,想平定天下,區區二十多萬的八旗子弟,是遠遠不夠的。拉攏各地有實力的軍頭,也成了必然之舉,從這一點看,羅汝才與多爾袞,到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所以,要藉助降軍的力量。

另一方面,他又知道,這樣優柔下去,也是決計不行的。於是乎他在另一件事情上,也竭盡全力,那就是重建文官體系。用文官體系來消除各地的軍閥。確定滿清的中央政權。

這倒是一手好棋。

多爾袞多次發詔書,將清廷的官員原職留任,很多南方的官員都逃走了,但是很多北方官軍都留了下來。當然也有很多南方人留了下來,比如上海人李雯。就是其中之一。

其父李逢甲殉明,死於李自成之手,多爾袞延請他成爲身邊的幕僚,此刻正是得用之時,多爾袞一切文書,都是經李雯的手。

也正是李雯給多爾袞獻計,拉攏各地士紳,用以平地各地叛亂。

多爾袞下令各地舉薦人才。

於是乎,很多有名的降臣,紛紛舉薦各地人才。不過南方都不在清廷的統治之下,所以舉薦過來的人大多是北方人,具體的說是,山東,山西,北直隸的人居多。

最多的其實是山東人。

後世劉墉能坐上如此高位,都是這一撥舉薦的遺澤。這些人紛紛歸順,確定了滿清與北方士紳的聯合,鞏固了滿清的統治。也同樣確立滿清前期,山東人在朝廷上的強勢。

當然,這些事情僅僅是多爾袞所做的一部分工作。

另一部分就是八旗內部的。

多爾袞在黃臺吉死後的局面之中,取得了優勢,掌握了清廷政權。但是並不意味着清廷內部,或者說八旗內部,就沒有反對者了,恰恰相反,反對者還不少。

不過,多爾袞在關內取得的堪稱偉大的勝利,確定了多爾袞的話語權。

崇禎十七年八月,也就是順治元年八月,順治小皇帝,從遼東進入北京,在北京再次登基。宣佈定都北京城。

在登基的同時,也確定了多爾袞的地位,那就是叔父攝政王。給與了多爾袞總攬一切大權的政治基礎。

雖然阿濟格,與多鐸兩兄弟在前線的勝利給了多爾袞很大的支持。但是反過來,沒有多爾袞在北京的穩定後方,乃至在政治-鬥爭之中,確定絕對優勢,阿濟格與多鐸也不可能打的這麼順。

不過,此刻多爾袞面對這個局面,也開始有些猶疑了。

他面對的不是別的,就是阿濟格要與曹營,或者說南夏交戰之勢。

多爾袞是一個聰明人,否則也不會有睿親王之號。

這樣的局面,在多爾袞看來,不適合大戰。無他,他覺得有些兵疲了。

崇禎十七年,是大戰頻頻的一年。

崇禎十七年中,不管是南方與北方都是大戰頻頻。曹營在這一年之中,橫掃江南,與左良玉決戰湖口,取得了長江流域決定性勝利。而清軍也沒有閒着,四月入關之後,一片石之後,保定,山西,懷慶,大同,延安,潼關,一戰接着一戰打下來,屈指一算,很多將士出征都有一年了。

軍中疲憊,那也自然的。

縱然這個時代的八旗軍,正是他們最強盛的時候。但是也不代表他們都是鐵打的。

經年征戰,士氣精力都有極大的耗損。要不是前線多是以戰補戰,恐怕後方都有一些支撐不住了。

但是反過來想,阿濟格如今,數次大勝,養出了得勝之氣,也是非常之難得。而今羅汝才新定湖廣,立足未穩,如果一戰之下,能奪下湖廣之地,將來與夏朝的征戰之中,就得了先手。

否則,就不大好辦了。

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六章 拔營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
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六章 拔營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章 萬石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