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決河之意

?

第一章

決河之意

兵臨城下的第一天。開封內外風平浪靜。

除卻義軍的斥候與官軍的斥候,有一些友好而堅決的問候之外,大隊人馬沒有交戰的意思。似乎存有默契。

不過,雙方沒有大大出手,但都在暗自調兵遣將,商議對策。

閻李寨之中。

閻李寨是一座大村寨,顧名思義,這個村落之中,是由閻家與李家兩大家族把持着,不過中州大亂之後,原本的閻家,李家都被雨打風吹去,不知道流落在何方,只剩下這寨子,依然被冠以閻李之名。

這閻李寨的寨牆堅固的就好像是一座小縣城一樣,這也是李自成要選擇這裡做爲自己駐紮之地的原因所在。而閻李寨之中,最高大的建築物,就是李家祠堂。

而此刻在李家的祠堂之中,所有李家的牌位全部被清理出去了。

李自成高坐上首,羅汝纔在側,而剩下的將領左右分立,劉宗敏是闖營之中第一人,而袁時中卻被歸爲曹營之中第一人。連羅玉龍都在袁時中之下。

此刻牛金星正在講解戰事。說道:“開封府,乃是宋金之舊都,本就堅固非常,開封城牆長二十里一百九十步,城內有八坊,皆沿用宋之舊稱,人口在四十萬之上。人丁稠密,富甲中原,中原財貨大半在此。而開封城牆也是堅固無比,牆高四丈五尺,寬數丈,上可跑馬。全部是夯土包磚,不過,磚牆在年初攻開封時,已經扒掉,而今城中還沒有修復,不過是修復土牆而已,城外也有長壕,寬兩丈,中有積水。可謂城高池深,固如金湯。一時難下。”

這些內容,幾乎所有的將領都知道不少,只是此刻聽牛金星所言,個個面無表情。

張軒也在心中默默想着,這個開封堅城,該怎麼攻克。

與此同時。

開封城巡撫衙門之中,一片朱紫之色。開封府之中的大小官員都在此處。

河南巡撫衙門倒不是開封府之中,倒不是開封府之中最高大的房子,開封府最高大的房子,應該是周王府的承運殿。只是能決定開封戰守之策的會議,決計不能到周王府去開。

故而選擇在巡撫衙門之中。

河南巡撫高名衡在上高坐。各級文武官員,開封府之中,有名望的士紳,乃至周王府的代表,濟濟一堂,這些就代表這開封府之中,所有勢力。

高名衡乃一位山東大漢,身材高大,坐在哪裡不怒而威,再加上開封城現在的緊張局勢,高名衡不開口,居然沒有一

個人敢擅自開口,堂上雅雀無聲。高名衡輕輕咳嗽一聲,說道:“黃澍你來說吧。”

“是,”黃澍站了出來。

黃澍是作爲推官,官職不是多高,只是黃澍與東林交往非常密切,自居清流,有一種當仁不讓之意,對於兵事更是喜歡指手畫腳。對攻防之事上,屢屢發聲,也有些建樹。故而漸漸的在軍事上也有幾分發言權。

“賊人分爲三大股,第一,乃闖賊,在閻李寨,聯營十五里,有百萬之衆,其二,乃曹賊,曹賊少於闖營,但也聯營十里有餘,其三,乃小袁營,袁賊兵最少。而且探子偵得,小袁營與闖營有隙。闖營小袁營爲先鋒,袁賊懼我開封堅城。其中有可以做手腳的地方。”

黃澍說道這裡,微微一頓。

在坐之人已經有人捻鬚微笑了。對於征戰之事上,很多人不明就裡,但是在勾心鬥角之上,一個個將技能點都點滿了。

黃澍話題一轉,說道:“城外雖然有百萬之衆,但是我開封城,卻是固如金湯。從正月以來,就已經將修繕城池之士,分給各坊。開封城中,有人出人有力出力,舉城同心,早已將開封城修繕一新。決不懼賊人百萬之衆。”

閻李寨,李家祠堂。

“開封城是一塊硬骨頭,來之前,不是說不用強攻嗎?”劉宗敏說道。

李信說道:“以在下之意,而今不需要強攻城池。而今即將五月,開封數十萬人,所需要的糧食之多,決計不會讓他支撐到九月的,故而我們這一戰的關鍵是奪麥。”

“奪麥。”李信說道:“搶收城外的糧食,斷絕開封城的糧草。圍上三個月,即便是鐵打的開封城,不用一兵一卒,就成爲一座死城。”

李信說此此話,心中也有微微不忍之意。

李信就是杞縣人。

杞縣距離開封,不過咫尺之路,說不得,就有杞縣的鄉親避禍開封城之中。李信此計,是逼他們去死的。但是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李信也是兩項其害取其輕。

“其實有一計,也可以兵不血刃,攻克開封城。”牛金星忽然說了一句。

“哦。”李自成說道:“卻不知道是何計?”

李信眼睛直跳,他又怎麼能不明白,是何計。但是他卻不能不讓牛金星說話,畢竟開封這個地方,發生過多少戰事,此計也不是第一次了。不讓牛金星說或許可以,但是擋住別人說嗎?

“決河灌開封。”牛金星說道。

“這事太傷陰德了。”羅汝才頭一個說

道。

“我也不同意。”袁時中也發言了,說道:“做下如此之事,恐怕不祥。”

“現在決河恐怕也是不成的。”李信說道:“如今雖然有桃汛剛過,伏汛未來,即便是決河,恐怕也沒有足夠的河水灌開封城,開封城的城牆,就是一道大堤。恐怕未灌開封,先灌自己,決河之計,時機不對。”

張軒看得很明白,出言反對的大都是河南人。而那些默不作聲的,大多都是陝西人。

不得不說,這些從死人堆裡面爬出來的義軍將領,心都比較狠,對他們來說,只要能贏,怎麼樣都行,其中也包括李自成與羅汝才。不要聽羅汝才所言,什麼陰德?如果除卻此計,別無他法的話,羅汝才絕對不憚以決河。

“既然時機不對,那麼我們現在做什麼?”李自成說道:“難不倒等時機。”

李信說道:“開封城固若金湯,決計不可輕下,即便決定坐困開封城,也要提防困獸猶鬥,故而開封城下,有一場硬仗要打,我們要做好準備,先打造攻城器械,待麥熟之後,搶麥。”

“也許備下一些船隻。令各營具駐紮在高地,以防萬一。”牛金星說道。

至於牛金星到底是以防萬一,還是準備決河,只有牛金星自己知道了。

“好。”李自成一口氣答應下來。

因爲麥熟還需要十日功夫,這十日功夫,全軍整軍備戰,打造攻城器械,甚至打造火炮。

張軒也因在臨潁鑄炮之事,分配了不少鑄炮的任務。畢竟現在誰都感覺到了開封城下這一戰,不是一日兩日功夫能夠了結的。隨即各營也都分配了自己的攻城區域,而小袁營分配就是北門。

開封城北到黃河大堤不過十餘里而已。如果官軍渡河而來,此地就是要衝,如果官軍決河,此地更是首當其衝,不是一個好地方。

不過袁時中並沒有推卻。

河南巡撫衙門之中。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兵餉。”黃澍說道:“城中數十萬人,壯丁不缺,只是錢糧足夠,足以募十萬之兵,加以開封堅城,決計能讓賊人無功而返。”

“糧餉。”高名衡的臉上露出一絲凝重之色。他目光掃過在座各位,這些身穿官袍的人,都是朝廷命官,而還有一些身穿各式衣袍,一看就是富貴逼人之輩,這些人都是開封城之中的大姓大族,開封城之中,大半財富都在這些人手中,其中更有一位周王府的奉常,奉常在秦漢是九卿,但是如今不過一藩國小官而已,根本不被高名衡放在眼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章 臨湘之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章 岳陽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章 立威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一章 汝寧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十六章 除夕
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三章 奪麥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章 臨湘之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章 岳陽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章 立威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一章 汝寧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六十六章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