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石柱義莊

陽光下符曉勤抱着包裹小心翼翼的看着眼前的這個特殊的營地。周圍長長的木柵欄將整個營地一層一層的包圍了起來。聳立的哨所上幾個軍爺正滿臉煞氣的盯着他們。(至少符曉勤是這麼認爲的。)營地的西側一排排的木房子整齊的排列着。而在一旁一塊較大的空地上支着好幾個白色的帳篷。裡頭的老百姓穿着都挺乾淨的,頭髮也很整齊。女人們晾曬着漿洗乾淨的衣物。幾個老人坐在木屋外若無其是的曬着太陽,幾個孩童饒着水槽天真的嬉鬧着。完全沒有不像符曉勤他們的落魄與緊張。那些孩童還好奇的向他們招着手。但饒是如此也不能安撫符曉勤他們緊張的心。若不是他們身旁還跟着五個拿着火槍的士兵估計他們早就逃離此地了。

昨天當滿心喜悅的符曉勤他們好不容易逃到了明軍大營時。以爲萬事大吉的他們絕沒想到在對面的樹林裡一羣荷槍實彈的軍爺早就在那裡恭候多時了。而黃阿爹他們絲毫沒有驚訝恐懼的樣子。竟然還主動上去和那些軍爺打招呼。之後黃阿爹一再的安慰他們說這些軍爺只是例行公事的對他們進行覈查。只要證明他們不是對面派來的奸細就會放了他們的。但所有的人在這一刻心情都跌到了谷底。真是剛出狼窩又入虎口啊。這些老百姓哪兒敢有什麼反抗與不滿啊。只好老老實實的被明軍押上馬車送到了一個臨時休息處戰戰兢兢的過了一夜。不過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軍爺給他們免費提供一頓晚飯和一頓早餐。對他們也還算客氣。於是一大清早,喝完粥的符曉勤和魯譽便同其他難民一起上了兩輛馬車被帶到了這裡。在進入營地時符曉勤下意識的擡了下頭只見大門上方的匾額上寫着“石柱義莊”四個大字。

眼前這個“石柱義莊”當然是孫露的傑作。由於從四川等地涌入的流民越來越多。且這些人身份複雜又有可能夾帶各種疾病。而張獻忠等農民軍又擅長利用流民混入城市來進行破壞甚至攻取城市。當年的襄陽、成都、乃至北京都是靠這種方法被農民軍佔領的。爲了安全起見孫露同吏部的史可法決定在邊境實行《臨時流民法》設立“義莊”。對於逃難而來的人員嚴格審查。凡是剛進入明境內的難民都被要求先在指定的難民營隔離一段時間後才被允許自由行動。一來是爲了覈實身份謹防奸細混入;二來是因爲四川不少地方正在流行瘟疫這麼做是爲了防止瘟疫擴散。更是爲了便於黃冊的登記。

“歡迎來到石柱義莊。請問你的姓名,年齡,籍貫?”長桌後頭一個身着藍衣的男子熟練的問道。

“符曉勤,25歲,四…四川萬縣人。”符曉勤略帶結巴的回答道。他發現魯譽此刻也在接受着盤問。

“有無親眷一同前來?”

“有,同窗魯譽。”

……

在一番盤問過後那藍衣男子指着符曉勤手中的包裹說道:“請打開接受檢查好嗎?只是例行公事。”

“哦,是,是。”符曉勤順從的打開了包裹。那藍衣男子仔細的翻弄着他的行李並對身後的一個書記說道:“四五七號,外套一件、內衣兩件、銀錢五兩、論語一本……”

符曉勤揣揣不安的看着對方將自己僅有的一點家當一一備案。心想要拿就拿去唄。還要登記在案。看來這官家打劫確實不比普通的劫匪。不過自己的家當都丟在這裡了,日後這日子怎麼過啊。咳,算了能撿回條命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就在他胡思亂想時對方早已登記完畢了。那藍衣男子一份清單遞給他道:“對一下吧。如果沒錯請籤個名。”

“是,是。”符曉勤看都沒看清單拿起筆就簽下了自己的大名。藍衣男子滿意的掃了一眼後拿出了一塊帶有繩環的竹製小牌微笑道:“你的行李暫時由我們保管。先去那裡接受體檢。這是你的號牌,過後要憑它來取回你的行李。不要弄丟了。”

符曉勤尷尬的一笑接過了竹牌,很不情願的看了自己的包裹最後一眼。便隨着衆人進入一間大木屋接受起體檢來。說實話雖然對方都很客氣,但符曉勤始終覺得怪怪的。特別是那穿白大褂的年輕人還要看自己的牙。符曉勤知道集市上買賣牛馬時是要看牙齒的。他們該不會吞了自己的行李後再將自己當壯丁給賣了吧。越想越害怕的符曉勤真是後悔聽信那些人的胡言亂語來到了這裡。欲哭無淚的他終於結束了體檢及一系列奇怪的過程隨着衆人走了出來。只見外面的長桌上堆滿了各種行李,幾個藍衣男子挨個的檢查着人們手中的號牌並將行李分發給衆人。還未等符曉勤反映過來一個藍衣男子一把接過了他手中的號牌看了一下喊道:“四五七號行李。”接着便將一個包裹塞在了他的懷裡。符曉勤定眼一看真是自己的包裹。於是他連忙打開檢查了一下。讓他驚訝與幸喜的是裡面的東西竟然一樣都沒少,荷包裡的五兩銀子一分都沒少。難道真的象黃阿爹他們所說的這些官爺沒惡意?就在他爲失而復得的家當欣喜不已時,好友魯譽也抱着包裹跑了過來道:“曉勤,他們把東西還給你啦。”

“是,是啊。不知道這些官爺下一步還會做什麼事?”符曉勤報以苦笑道。這裡的一切都太古怪了。明軍古怪的衣着,各種古怪的程序。符曉勤甚至覺得自己到了另一個國家而不是他所熟悉的大明。對於以後會發生什麼他也越來越沒底了。

“沒事的,曉勤。他們不是沒要我們的家當嘛。”見自己的好友緊張得很魯譽開朗的一笑安慰道。待到符曉勤還想開口說些什麼時校場上忽然響起了一陣鐘聲。只見土臺上站着一個身着圓領官服的官員和一個氣質不凡的老者。只見那老者清了清嗓子說道:“歡迎各位鄉親來到石柱義莊。這位是吏部派來負責流民安置的馮大人。老夫是石柱義莊的莊主。將各位帶到這裡來朝廷並無惡意。只是想覈實一下各位的身份。還請各位理解朝廷的苦衷。各位在義莊最多待上三個月就可以離開了。如果有親眷在外的話也可以提早來接應出莊。各位放心朝廷在義莊有足夠的房舍、食物提供給大家。還有大夫給染病的鄉親免費看病。義莊還有各種工作提供給大家謀生。按照首相大人的指示安置流民是朝廷的一項重要工作。各位在出義莊後各地官府會爲大家登記黃冊……”

不知爲什麼符曉勤的心一下子就放鬆了許多。大概是因爲看到了熟悉的官服,大概是那老者慈眉善目給了他好感。三個月不算長,再說有朝廷命官的保證。他和其他人一樣都能坦然的接受目前的安排。只不過讓符曉勤有些納悶的是哪個老者口中一直提到的首相是誰?大明不是隻有首輔嗎?難道真的象傳聞中的那樣大明現在的首輔是個的女子。這裡的一切都是那女子的安排。那她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啊?符曉勤在心中不由的暗自感嘆道。

“她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站在船頭看着兩岸漁火的明四川總兵秦良玉在口中不由喃喃的問道。眼前這個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很難讓人將她同“將軍”二字聯繫起來。更難相信她曾平定了播州楊應龍叛亂、重慶奢崇明叛亂;參加過遼東的遼瀋之戰、渾河血戰、廣寧之戰;還率領三千“白稈兵”鎮守過山海關。每次想起當年的浴血奮戰的情景都會讓這個女將軍熱血沸騰。指揮千軍萬馬爲國效力是她一生的追求。就象當年還是個孩子的秦良玉對自己父親所說的那樣:“如果有一天讓我掌兵權,指揮千軍萬馬,那冼夫人的功績又算得了什麼?”當時誰都沒把這個女孩的豪言壯語放在心上。在衆人眼中廣東的冼夫人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女將軍了。冼夫人在東南沿海以使雙刀著稱,一直率領着她的艦隊同倭寇作戰。這樣的女英雄又怎是你一個女娃兒可以比擬的。可是秦良玉最終成功了。她成了大明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朝廷正式冊封的女將軍。她和其他男性將軍一樣擁有軍銜和品級並被正式的記錄在案。每一次的冊封和升遷都伴隨着一樁樁的軍功。

但一切都已是昨日黃花了。如今的秦良玉已是七十高齡的老婦。對於一個戎馬一生的將軍來說能活到七十歲很不容易。卻也是一種無奈的悲哀。因爲她的槍不在鋒利,她的馬不再風馳電掣,甚至她那引以爲豪的“白稈兵”也不再善戰。至於那些曾經和她並肩而戰的同僚現在均已不在了。孫承宗、袁崇煥的冤死;祖大壽、洪承疇的降清;左良玉最後的背叛。有時秦良玉常常會想老天爺讓她活那麼久是不是要她看着自己曾經拼死保護的東西慢慢的崩潰。讓她看着自己的親人和同僚在她眼前一一逝去。不,還沒到要輕言放棄的時候。大明還在,朝廷還在。想到這兒秦良玉滿是皺紋的臉上又浮現出了希望。給她這種希望的正是哪個女首相——孫露。這個率領民團抵擋住清軍數十萬大軍的女子。和自己一樣出身軍旅卻比自己走得更遠的女子。竟然成爲了內閣的首相。還有她麾下的部隊是那麼的與衆不同。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帶着這樣一個疑問七十高齡的秦良玉義無返顧的踏上了這次去南京的旅程。同她一道去南京的還有張獻忠派來的使臣吳繼善。

自從張獻忠佔領成都後四川的情勢對秦良玉來說越來越嚴峻了。恰逢此時清軍又大規模南下,南京的小朝廷自己都自身難保。哪兒來的精力管四川等地。孤軍奮戰的她即缺少糧餉也缺少相應的支援。但一切都在四月有了令人意外的扭轉。先是清軍在兩淮受重創,再是唐王再南京登基稱帝,緊接着孫露就任首相。朝廷一下子就進入了正軌,據說南京現在開始正式開科取士了。不久駐紮在澧州、靖州的義勇軍便派使者帶着朝廷正是文書來通知秦良玉接受朝廷的整編。對此朝廷這樣的安排秦良玉顯得很合作。畢竟只要接受朝廷的整編就能得到足夠的糧餉。而義勇軍的加入也使得川東地區的勢力分佈發生了決定性的逆轉。在經過幾次規模不大的交火後義勇軍和“白稈兵”有力的打擊了大西軍的士氣。而清壁的做法也掐斷了大西軍主要的糧草供應。逼得張獻忠派人來和談。

說實話,秦良玉並不想同張獻忠和談。因爲沒什麼好談的。張獻忠在四川的所作所爲簡直禽獸不如,令人髮指。張李二人禍蜀,輪番爲患,不只一次的入川洗掠。作爲四川的總兵秦良玉更本不會原諒這些土匪。但她也清楚現在確實需要同張獻忠和談。清軍還在北邊爲患,朝廷不可能兩線作戰。況且經歷數十年戰亂的大明朝也需要一段時間來修身養息。這一點南京也清楚因此對於張獻忠派來的使者南京方面採取了高度重視的態度。但願這次的和談能換來暫時的和平吧。雖然這麼做蜀中的老百姓可就苦咯。秦良玉在心中暗自嘆息道。有時候許多事情是需要取捨的。因爲你不可能救得了所有人。

“人道是江楓漁火對愁眠,沒想到這長江兩岸的夜色也如此迷人。秦老將軍,好興致啊。”一個洪亮的聲音打斷了秦良玉的思緒。不過她不用轉身都知道這聲音的主人是誰:“原來是吳特使啊。快到南京了吳大人還是早點休息的好。”

“正是快要到天朝了,在下才興奮得睡不着啊。大西與大明同爲漢家血脈。如今能攜手對抗滿洲靼子日後定將被後世傳爲佳話啊。”吳繼善以興奮的表情說道。

可秦良玉瞥了吳繼善一眼後冷冷的回答道:“吳特使,老朽不是漢人。漢人與滿人之間的私仇與老朽無關。老朽只知道老朽是大明的將領。守衛的是大明的國土,保護的是大明的百姓!”

第7節 盛京之戰(一)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7節 盛宴(二)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七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33節 求援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14節 盛宴(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17節 國會(一)第21節 支援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1節 徐州雪夜(上)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8節 影子戰場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15節 暗戰(一)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十六節第8節 盛宴(三)第27節 山東鏖戰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2節 帝都風雲(二)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三十五節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1節 禪智寺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0節 湯若望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四十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25節 大投資第4節 燃燒的營口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2節 雙頭鷹第9節 蘇州織工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16節 前夜(上)第30節 歐洲之行第十六節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節 姻親之盟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6節 前夜(上)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三十五節
第7節 盛京之戰(一)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7節 盛宴(二)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七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33節 求援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14節 盛宴(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17節 國會(一)第21節 支援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1節 徐州雪夜(上)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8節 影子戰場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15節 暗戰(一)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十六節第8節 盛宴(三)第27節 山東鏖戰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2節 帝都風雲(二)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三十五節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1節 禪智寺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0節 湯若望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四十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25節 大投資第4節 燃燒的營口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2節 雙頭鷹第9節 蘇州織工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16節 前夜(上)第30節 歐洲之行第十六節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節 姻親之盟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6節 前夜(上)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三十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