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歐洲之行

“什麼你要去歐洲?!”書房內孫露的笑容瞬間就凝結了。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她連忙追問道:“紹清,你,你該不是在開玩笑吧?”

“露兒,我這是認真的。關於去歐洲的事,我早就醞釀多年了。絕不是一拍腦門的突發奇想。本來我是打算在中原平定後,與你一同辭官歸隱。然後帶着兩個孩兒一起揚帆出航,周遊世界的。但如今看來這隻能是個不可實現的幻想了。既然你放不下這天下,那就只好我一個人去了。不過,以父親的脾氣是絕不會同意此事的。所以這事還需要你的幫助。”楊紹清從容的說道。

“不行!絕對不行!”孫露的頭立刻就象撥浪鼓般搖起來道:“別說是父親。就算是我也不會同意的。你知道歐洲離我們這兒有多遠嗎?你知道這一路上不但要穿越印度洋、大西洋漫長的海路,還要繞過馬六甲、好望角等諸多險阻嗎?颱風、暴風雨、大旋渦、暗礁等等海上殺手,能輕而易舉地讓一支船隊永遠消失在汪洋之中。就更別提那些終日遊蕩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海盜了。紹清,你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露兒,關於你說的那些艱難險阻我都知道。出海本就是件危險的事。但不能因爲它危險,就不出海了。如今中原沿海每年出海的船支數以千計,其中不乏遠洋去歐洲等地的商隊。再說歐洲那邊也不是派來了不少傳教士嗎。既然德里古斯神甫他們能遠渡重洋來我們中原。那我們又爲何不能去歐洲看看呢。”楊紹清說到這兒,又自信的補充道:“我們中原的航海技術絲毫不比歐洲人差。這次又恰逢德里古斯神甫他們要回羅馬教廷。所以我想若能同他們結伴去歐洲的話,應該不會出什麼差錯。”

“紹清,你就這麼想去歐洲嗎。可你要知道現在的歐洲與傳教士口中的描述有着很大的差距。那裡更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孫露一邊極力勸說着楊紹清,一邊搜腸刮肚着數落起17世紀歐洲的不是來:“這歐洲大陸上本就零散分佈着諸多小國。這些小國大多貧瘠落後,根本無法同我們中原相提並論。雖說如今的歐洲剛剛結束了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但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戰亂後整個歐洲大陸千瘡百孔,一片狼籍。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宗教爭端依舊是此起彼伏。你在這個時候去歐洲只能看到一個動盪的世界。”

“那露兒你回答我。在你們後世歐洲文明是否會主宰世界?後世的衆多列強是否都出自於你口中的那個動盪的大陸?”楊紹清欣然反問道。

“是的。如過我未改變中原的歷史進程的話,歐洲文明在之後的400多年內將逐步成爲整個世界的中心。而我中華大地之後也將受到來自歐洲列強的侵略與羞辱。”孫露老實地承認道。其實她也清楚17世紀正是歐洲文明對外擴張的一個重要階段。

“既然如此,那無論現在的歐洲有多麼的落後,它總該有它的過人之處吧。況且聽了你之前的那一席話,我對歐洲的好奇反倒是更甚了。我真想看看那些紅毛夷除了外貌,與我中原百姓究竟有多大的差距。也想想見識見識究竟是一方什麼樣的水土孕育出了你口中的那些民主制度。”楊紹清躍躍欲試地說道。

“紹清,我明白你的想法。可是你也要想想自己的身份啊。現在的你不再是從前那個孑然一身的書生了。而是這個新帝國的親王,女皇的丈夫。你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到這個國家。”孫露苦口婆心地將厲害關係一一例舉道:“紹清,你知道一箇中華帝國的親王對那些歐洲諸侯來說將意味着什麼嗎?”

“怎麼?你是怕那些紅毛夷會就此加害於我嗎?雖說荷蘭人與我們有過過結,但那些天主教國家同我們還是很友好的。”楊紹清滿不在乎的迴應道。

誰知孫露卻搖了搖頭否定道:“我倒不擔心那些荷蘭人。荷蘭人是精明的商人,他們若是還想同我們做生意,便不會動你分毫。我不放心的是歐洲那些窮得發瘋的國王們。以他們的強盜稟性,要是知道你就是馬可波羅筆下那個東方帝國的親王,不把你綁架了,問我討贖金纔怪呢!”

“那你就爲你的相公準備好一大筆贖金吧。”楊紹清打趣的說道。

可孫露卻沒有半點兒開玩笑的意思。卻聽她極其嚴肅的回道:“紹清,我不是在同你開玩笑。現在去歐洲確實是個兇險的決定。你是有家世,有孩兒的人。難道你就真的忍心丟下我們娘仨嗎。”

“露兒,你不是一直都鼓勵人們走出去看看嗎。如今你的丈夫肯身先士卒地去遊歷歐洲。你反倒是一個勁的反對起來。該不會這事攤到了自己身上,你就存了私心了吧?”楊紹清擡頭反問道。

“是的,我存了私心。因爲我不想讓我的丈夫,我孩子的父親去冒險。你這一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呢。”孫露使勁地搖頭道。

“我知道你這是在爲我的安危擔憂。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特別是在聽了你身世後,更堅定了我去歐洲的決心。說實話我真的很想去歐洲,看看那裡是否同你說的一樣。沒有親眼證實過的東西我是不會輕易相信的。”面對着妻子惆悵的眼神,楊紹清不由上前扶住了她的肩膀,歉然地說道:“再說此次去歐洲還有德里古斯神甫他們一同隨行。他們在知道我要去歐洲後都顯得很興奮。紛紛表示羅馬教廷十分歡迎我等去前去歐洲接受神的指示。你不是也說過歐洲的那些諸侯均受制於羅馬教廷嗎?如果你還是不放心,那我等大可以喬裝打扮去歐洲。”

“紹清,你爲什麼總是這麼任性呢。”孫露無奈地揮了揮手。不可否認,楊紹清的說法確有一定的道理。出於宗教的狂熱,羅馬教廷完全可能以極高的規格接見一個來自東方的高貴朝聖者。有了教廷做護身符楊紹清的歐洲之行應該會更安全些。當然在荷蘭等新教國家就另當別論了。想到這兒孫露又最後一次警告道:“紹清,這件事你可要想好了。一旦越過好望角那裡就不是我軍可以影響的範圍了。到時候你若出了事,我也救不了你啊。”

“是的。我已經報定了西去決心!”楊紹清毫不猶豫的點頭道。

“咳,既然你去意已決,那我也只好儘量配合了。不過你此次西去歐洲路途遙遠,歐洲大陸的局勢又千變萬化。有些事情你可得聽我一勸,切不可鹵莽行事啊。”孫露眼見不能說服自己的丈夫,當下便換了個口氣,開始打點起楊紹清的這次歐洲之行來

“那是當然,你有什麼事就儘管吩咐吧。”眼見孫露同意支持自己,楊紹清自然是事一百個條件都肯答應。

“紹清,我認爲你此次去歐洲還是暫時隱瞞身份比較好。到時候我會簽署一份授權文書給你。必要時你可以出示該文書以帝國外交大使的身份同羅馬教廷或歐洲諸侯交涉。記住你是去歐洲考察的,千萬不能捲入新教和天主教的衝突之中。你可以同歐洲的科學家交流各自的科學理論。但切記不可當衆宣揚‘三大定律’等等科學理論。因爲那麼做是在公然對羅馬教廷挑釁。不但可能爲你引來殺身之禍,也可能就此殃及德里古斯神甫他們。”孫露最擔心的莫過於楊紹清那耿直的脾氣。以他的性格一旦遇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便會忍不住同對方切磋交流。然而此時的歐洲可不比中國開放多少。雖說那裡剛剛經歷完文藝復興,可神學依舊還是主流。遙想牛頓三大定論公佈後的百十年內歐洲的神學家依舊拼命地對其進行評擊。孫露完全可以想象出楊紹清在歐洲公佈那些科學定理後會引起何等的軒然大波。在中國你若發表個異端邪說,只要不是犯上作亂的言論。最多不過是被士大夫們反駁羞辱一番,被天下人恥笑爲狂人。可在17世紀的歐洲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那些宗教狂熱分子爲了維護宗教原旨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的。

“恩,這一點我會注意的。其實之前德里古斯神甫他們也提醒過我。”楊紹清神凝重地點頭道。關於歐洲教廷迫害科學家的事,他多多少少也有過一些耳聞。但他也知道在阿姆斯特丹、佛羅倫薩等城市則是百無禁忌的。而那些地方纔是他所神往的地方。

“紹清你能注意這一點就好。現在歐洲雖說混亂,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主要得看你如何看待歐洲城市的種種現象。據我所知在那些沿海城市中還隱居着不少科學家。我雖在後世接受了一系列的教育,卻是博而不精。而那些歐洲科學家在數學、天文、物理等方面卻有着極其深刻的研究。你這次到歐洲後若能有幸與他們交流的話,將會爲中原的自然科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歐洲諸國混亂的情況,那些科學家在本國不一定能得到賞識。你大可嘗試着邀請那些學者來中國。畢竟我們這裡可以爲他們提供極其豐厚的研究條件。”孫露一邊囑咐着楊紹清,一邊則在心中盤算起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這次歐洲之行。

畢竟這個時代去一次歐洲一來一回至少說也要個三四年,加上中間考察的幾年,沒個十來年楊紹清是不可能回中國的。孫露可不希望楊紹清在以後的十來年中象只無頭蒼蠅般在世界各地走馬觀花。怎麼着也該爲國家做點貢獻。象是挖歐洲人牆角、打探歐洲各國虛實、繪製主要的航道圖等等。這些事情孫露早就想派人去做了,只是一直沒有時間派遣合適的人前往罷了。如今自己的丈夫自告奮勇的要求前往,雖說有些捨不得,但既然決定去了就絕對不能浪費。

“你是說想要邀請歐洲那邊的學者來中原講學嗎?”楊紹清一聽孫露想致力於學術交流,立刻就來了精神。

“恩,不但希望他們能來中原講學。我更歡迎他們來中原定居。其實我一直在考慮出資辦理一個基金用來獎勵那些在學術取得成就的學者。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也不分男女。完全以其才學與品德爲衡量的標準。”孫露傲然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大計。憑她現在的權勢與財富完全可以搞出一個國際性的獎勵基金來。當然由於通訊手段的落後,這個獎勵基金或許比不上諾貝爾獎影響廣泛。但足以激勵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科學研究中去了。況且這麼做還有利於對外吸收更多的人才來中國。

“真的嗎。那簡直太棒!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也不分男女。說得太好了,科學本就是無國界的。露兒你真是慷慨。”楊紹清激動的讚歎道。在他看來孫露肯讓自己將後世的那些科學理論同歐洲的科學家分享,完全是一種大公無私的表現。要知道中國的學派歷來講究門戶之分,這些科學理論完全可以被視做不可外傳的秘籍。

當然孫露允許楊紹清同歐洲科學家進行交流,也並不是完全出自於促進科學傳播的偉大想法。因爲科學理論是一會事,具體應用於實際的技術與數據又是另一會事。光是同歐洲科學家交流理論上的知識,不但無傷大雅,更能在藉此機會補足自己理論上的缺陷。而孫露也自負任何一個科學家只要見識過那些科學理論,就一定會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會想來中國一探究竟。這樣一來自己便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了。想到這兒,孫露得意的一笑道:“紹清,慷慨大度的不是我孫露,而是中華大地。只有一個強盛的國家才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想當年唐朝正是如此才能吸引各地的人才紛紛來中原求學,爲中原的朝廷效力。正如我提到的那些後世強國也是如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讓人才爲我所用,這一條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必備條件。”

楊紹清一邊聽着孫露的講述,一邊一個勁的點起頭來。可是此時的孫露卻突然將話鋒一轉向他正色道:“不過紹清,科學雖說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希望你這次去歐洲時能時刻記住這句話。”

“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楞了一下的楊紹清不由喃喃自語着重複了一遍。象是回味出其中意義的他跟着一拱手保證道:“這句話我一定會謹記在心的。露兒,雖說你的身世奇特。但論起審時度勢來,我還真是自嘆不如啊。”

“那是當然,誰叫我比你多出了四百多年的閱歷呢。”孫露狡詰的一笑道:“你既然是以公職身份出國,當然就要爲朝廷辦點實事。待會兒我會分列出一張具體的名細任務給你。此外我還會給你安排一個助手一同前往歐洲。”

名細表?助手?該不會去次歐洲還要做任務吧。楊紹清忽然發現自己的這次歐洲之旅可能並不那麼輕鬆。

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三十三節第10節 遼東戰報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六節第4節 公試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16節 八旗眷屬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3節 芝蘭第47節 開封之戰(一)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42節 王神甫第24節 蜀中攻略(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十六節第四十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八節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45節 受降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11節 禪智寺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3節 父子君臣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節 誰是獵物?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10節 《乙酉憲誥》第十九節第8節 騎鶴遊揚州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8節 影子戰場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7節 洛陽之戰(二)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第18節 紅月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16節 分歧第4節 橘子與枳子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7章 投命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9節 金融革命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9節 金融革命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8節 影子戰場第八節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7節 揚帆第四十一節第12節 大魚吃小魚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
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三十三節第10節 遼東戰報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六節第4節 公試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16節 八旗眷屬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3節 芝蘭第47節 開封之戰(一)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42節 王神甫第24節 蜀中攻略(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十六節第四十節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八節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45節 受降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11節 禪智寺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3節 父子君臣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節 誰是獵物?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10節 《乙酉憲誥》第十九節第8節 騎鶴遊揚州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8節 影子戰場第11節 大同義軍(上)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7節 洛陽之戰(二)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第18節 紅月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16節 分歧第4節 橘子與枳子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1節 殿前論戰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7章 投命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9節 金融革命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9節 金融革命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8節 影子戰場第八節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7節 揚帆第四十一節第12節 大魚吃小魚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