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

京師,紫禁城,便殿。

朱由檢看着洪承疇寫來的奏摺,身體都有些顫抖了,他萬萬想不到,流寇的勢力竟然如此的龐大,攪的陝西與河南等地都不得安寧了。

高迎祥、張獻忠和李自成等流寇,攻陷中都鳳陽府城之後,隨即躲開了朝廷大軍的圍堵,回到陝西,馬守應和羅汝纔等流寇,與高迎祥等會和,此時流寇的數量達到了二十萬人,他們隨即轉被動爲主動,大舉進攻西安府城,洪承疇以及曹文詔率領的大軍,死守西安府城,讓流寇的計謀沒有能夠得逞。

七月,曹文詔領兵前往寧州,剿滅流寇,誰知道遭遇到流寇的埋伏,曹文詔斬殺無數流寇,因被包圍,無法衝出包圍圈而自刎身亡。

曹文詔是大明的一員驍將,屢次擊敗流寇,曾經斬殺流寇首領王嘉胤,調至大同,也能夠領兵與後金韃子捉對廝殺。

也是七月,流寇再次合兵,進攻西安府城,洪承疇調集重兵守衛西安,讓流寇的進攻受挫,迫不得已,流寇轉而進攻扶風和岐山等縣,洪承疇因爲流寇的兵力太過於龐大,沒有敢出兵追擊,到了八月,扶風與岐山等縣,被流寇攻陷,洪承疇卻無法馳援。

朱由檢看到的,就是洪承疇寫來的緊急奏摺,懇求皇上和朝廷增兵,徹底剿滅流寇。

輕輕的放下奏摺,朱由檢的心在滴血。

籌集八十三兩白銀,調集了陝西、山西、河南以及邊軍,盡力剿滅流寇,時間過去了近八個月,不僅沒有能夠剿滅流寇,還讓流寇愈發的囂張。

擡頭看向諸多內閣大臣的時候,朱由檢的神色是陰沉的。

自崇禎八年正月以來,朝廷損失慘重,中都鳳陽府城被毀,霍丘、壽州、潁州等城池被攻陷,官吏被屠殺,而後驍將曹文詔、艾萬年等相繼戰死,西安府所轄的不少城池被流寇攻陷,流寇盡掠城中的財富,力量愈發的壯大。

五月到七月三個月時間,流寇居然兩次大規模的進攻西安府城。

西安府城被稱爲大明的西京,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若是被流寇攻陷,後果不堪設想。

“諸位愛卿,朕不想多說什麼,你們說說,朕該怎麼剿滅流寇。。。”

朱由檢的話語很重,說話的時候,甚至沒有直接看着某個人。

站在朱由檢身後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臉色同樣很不好。

諸多內閣大臣,都看向了內閣首輔溫體仁。

這一刻,溫體仁有了如坐鍼氈的味道,可沒有辦法,他是內閣首輔,必須要率先回答皇上提出來的問題。

好在內閣已經商議出來應對的措施。

溫體仁上前一步,對着皇上抱拳稽首。

“皇上,臣以爲,洪承疇一人身兼五省總督、三邊總督,責任太過於重大,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一方面要徹底剿滅流寇,一方面又要時刻關注延綏和大同一帶的局勢,難以兼顧,臣與內閣諸位大人商議,建議設立東南五省總督,既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和四川等地,東南五省總督,統管這些地方的軍務,負責剿滅流寇。”

“如此一來,洪承疇可重點負責籌辦西北的戰事,東南五省總督可辦理東南的事物,負責剿滅流寇,西北五省總督與東南五省總督關鍵時刻可以聯合作戰,互通有無,力爭徹底剿滅後金韃子。”

“西北五省總督,以及東南五省總督,若是遇見關鍵情況,臣建議,以西北五省總督爲主,東南五省總督爲輔。”

“西北五省總督,與東南五省總督,其職權方面,有重合的地方,譬如說河南、湖廣以及四川等地的軍務,臣建議,可以東南五省總督爲主,管轄河南、湖廣以及四川等地的軍務,西北五省總督,其主要的注意力,放置於陝西、山西和邊關一帶。”

“如此設置之後,臣建議裁撤三邊總督,將其職權完全併入西北五省總督職位之中。”

。。。

溫體仁的這個建議,明顯經過了深思熟慮。

洪承疇一個人的確忙不過來,十三路的流寇到處竄,一會陝西,一會河南,統帥只有洪承疇一人,分身乏術,只能跟隨在流寇的屁股後邊轉悠。

如果設立了東南五省總督,則職權馬上分明瞭,陝西以及山西一帶的流寇,歸於西北五省總督剿滅,其餘地方流竄的流寇,則歸於東南五省總督剿滅。

如此的安排,可以讓洪承疇的擔子輕一些,也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剿滅流寇。

溫體仁說完,朱由檢的神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溫愛卿,那內閣意欲讓何人出任東南五省總督。”

“皇上,內閣商議,建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廣巡撫盧象升兼任東南五省總督,總理五省的軍務,盧象升曾經屢敗流寇,被流寇譽爲盧瘋子,臣以爲,讓盧象升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一個東南,一個西北,一定能夠徹底剿滅流寇。”

朱由檢微微皺眉,未置可否。

“朕思索一下,明日早朝決定此事。”

。。。

便殿裡面,只剩下了朱由檢和王承恩。

“承恩,內閣的提議,你以爲如何。”

皇上的詢問,王承恩早就有思想準備了。

“皇上,臣以爲,內閣關於設立東南五省總督的建議,頗爲可行,不過內閣舉薦之人選不大合適,臣建議,調集登萊巡撫吳宗睿,領登萊新軍,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由吳宗睿出任東南五省總督,主要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再次開口。

“承恩,你是不是順着朕的心思說話啊。”

“不是,皇上,臣的確是想着徹底剿滅流寇,故而提議吳宗睿出任東南五省總督,總理東南五省的軍務,以徹底剿滅流寇。”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

“承恩,你說的不錯,朕也想着讓吳宗睿出來剿滅流寇,可吳宗睿太過於年輕了,未必能夠承擔此重任啊,現如今流寇勢大,朕若是用人不當,導致流寇更加囂張,豈不是沒有辦法向滿朝文武交待了,也無法向列祖列宗交待啊。”

朱由檢說出來的話語,並未讓王承恩感覺到緊張。

“皇上,臣覺得不是如此,吳宗睿雖然年輕,可在復州、永寧和蓋州,大敗後金韃子,此等的戰績,不要說曹文詔和盧象升等人沒有做到,就算是洪承疇,都沒有做到,依臣看來,流寇雖然勢大,可戰鬥力無法與後金韃子比較,吳宗睿能夠打敗後金韃子,必定能夠徹底剿滅流寇。。。”

朱由檢頻頻點頭,他喜歡王承恩這樣的態度。

“承恩,你說的有道理,看樣子朕也要搏一搏了。”

“內閣建議,西北五省總督節制東南五省總督,朕看這樣做不妥,西北五省總督,其重心在於邊關的防禦和地域後金韃子,東南的五省總督,其重心在於剿滅流寇,朕就賦予吳宗睿臨機專斷之權,讓其完全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關鍵時刻,洪承疇也要聽從吳宗睿的號令。”

皇上的決絕,讓王承恩吃驚,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皇上對洪承疇是有些不滿意的,最爲主要的原因,還是洪承疇出任五省總督之後,沒有馬上部署剿滅流寇的事宜,耽誤了一些時間,導致流寇大舉進入河南,在滎陽大會師,爾後攻陷中都鳳陽府城。

皇上將寶壓在年輕的吳宗睿身上,更是一招險棋,如果吳宗睿出現了失誤,導致流寇的力量更大的壯大,危害的地方更多,則吳宗睿遭遇到皇上和朝廷懲戒的同時,皇上也難以向朝中的文武大臣交待。

不過皇上下定了決心,王承恩就會毫不猶豫的支持和擁護。

翌日,早朝。

朱由檢說出由領兵部尚書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登萊巡撫吳宗睿出任東南五省總督,總理五省軍務的時候,周遭異常的安靜。

內閣首輔溫體仁很明智,沒有站出來反對,他很清楚皇上的脾氣,皇上決定的事情,最好不要反對,除非是滿朝文武都站出來反對,昨日他已經建議,由湖廣巡撫盧象升出任東南五省總督,總理五省的軍務,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皇上未置可否,今日早朝就提出吳宗睿兼任東南五省總督,這顯然是皇上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

朱由檢接着說出來的話語,讓衆人更加的吃驚。

吳宗睿不僅僅兼任東南五省總督,且主要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皇上將賜予吳宗睿尚方寶劍,便宜行事。

這意味着,在剿滅流寇的事情上面,以吳宗睿爲主,以洪承疇爲輔。

洪承疇是朝廷在西北的王牌,當年就要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只是因爲西北無法抽身,才讓陳奇瑜出任了五省總督。

年輕的吳宗睿,憑什麼得到了皇上如此的信任。

朱由檢宣佈了決定之後,令司禮監馬上草擬聖旨,待到他硃批之後,迅疾傳旨登州。

吳宗睿甚至不需要到京城來,在登州接旨之後,立刻就要開始剿滅流寇的戰鬥。

早朝剛剛結束,議論就出現了,吳宗睿在朝中絲毫沒有名氣,且過於年輕,驟然出任東南五省總督,全面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肯定讓朝中文武大臣吃驚。

第九百七十一章 必要的伏筆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五十章 趕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末路(5)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七百五十六章 臨機決斷(3)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關鍵旨意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二百三十二章 接受任務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頭疼的事(2)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七百二十九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2)第四章 圍屋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一百零三章 打臉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八百五十三章 懷疑和猜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二百七十章 不一般的見識(1)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九百五十六章 開始動作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關乎大局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五百八十八章 跳火坑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放棄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
第九百七十一章 必要的伏筆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五十章 趕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末路(5)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七百五十六章 臨機決斷(3)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六百七十四章 獨當一面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關鍵旨意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勢漸成(2)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二百三十二章 接受任務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三百二十章 憤怒中的領悟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頭疼的事(2)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七百二十九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2)第四章 圍屋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一百零三章 打臉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八百五十三章 懷疑和猜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二百七十章 不一般的見識(1)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九百五十六章 開始動作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關乎大局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五百八十八章 跳火坑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放棄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