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

10月8日。

在十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就有兩艘月球飛船抵達廣寒宮基地。

不過這兩艘飛船,並沒有在港口區着陸,而是選擇在廣寒宮基地東南部,大約45.6公里的區域着陸。

飛船着陸的地區,就是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顯然這是準備建設發電站了。

之前就到了廣寒宮基地的兩名電氣工程師方宏、孫思路,在臨時司機石克己的帶領下,來到了虹灣平原一號熱井。

兩艘月球飛船,一共是182噸,分成八個太空艙,除去兩個動力艙,剩下的六個太空艙都是功能艙。

將兩人送到飛船一旁,石克己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加大電門,將越野車的速度提升到22~26公里每小時,返回主基地。

現在基地附近,又進入了月夜時期,花費了兩個小時左右,他返回了基地。

然後拉上一大堆特製電纜、鉛+泡沫硅鋼製造的複合管道,開着越野車原路開向虹灣平原一號熱井。

不過他的目的地,並不是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開了大約六公里左右,他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李建先。

其實施工也是挺簡單的,就是操作一臺小型開渠機,挖掘一條深度1米、寬度0.4米的渠道。

而石克己的工作,則是安裝泡沫硅鋼鉛管和電纜,然後將管道埋下去。

電纜是鋪設在地下的,之所以搞得這麼麻煩,主要是因爲月球表面的太陽風、宇宙射線、靜電,電纜直接鋪設在露天環境,很容易被幹擾。

要知道這條電纜的用途,是用於工業區的,工業生產是要求二十四小時不停電的,特別是冶金、電解行業,如果突然停電,會導致生產設備出故障、產品報廢。

因此這條電纜,採用了鉛複合管道和地下鋪設方案,就是爲了保證供電的穩定。

廣寒宮基地預計用一個月時間,鋪設完成這條45公里的電纜,要不是人手和設備比較少,採用多段同時施工,可以更快完成鋪設。

可惜廣寒宮基地的人員,目前只有12人,加上要輪換,很多工作都是分身乏術,只能每個人身兼數職。

視線回到虹灣平原一號熱井這邊。

方宏和孫思路倆人,在過來之前,就做了施工的預案,現在設備一到,立馬就可以開始按部就班的工作。

首先他們要做一次鑽探測試,確定一下具體的溫度層,方便之後的鑽孔。

改進後的內循環液冷系統,讓鑽頭的可以長時間工作,而鑽頭的材料也進行改進。

現在鑽探機的下鑽速度,達到每小時8~10米左右。

月海的表層都是月壤沉積物,堅硬的岩層要到二十米以下,第一天就向下打了213米左右。

不過距離合適的溫度層,還有一百多米。

方宏負責鑽探,而孫思路則準備溫差發電管道。

根據設計,這個發電站的發電功率是1.5萬千瓦,單個溫差發電管道的功率,則是1千千瓦,因此需要15個溫差發電管道。

其實溫差發電管道並不長,組裝起來的長度是20米,管道直徑是12釐米,可以在溫度400~500攝氏度的區域長期運行。

至於管道的其他部分,除了電纜之外,都是廣寒宮基地自己製造的泡沫硅鋼管道。

第二天中午。

天空和周圍的地面還是一片漆黑。

方宏從鑽頭後面的溫度探測器上,終於看到了適合溫度層,在地下312米開始,溫度就突破到400攝氏度。

隨着鑽頭繼續向下,到了357米左右,溫度達到500攝氏度左右。

因此可以確定,最佳發電溫度層,處於地下312~357米的區域,他最後決定將發電管道的位置,確定在315~335米的區域。

“思路,我這邊已經確定了發電溫度層,你那邊呢?”

短波頻道立刻響起了孫思路的迴應:“我這邊也可以了,昨天克己留下來的泡沫硅鋼管,足夠組裝一條發電管道。”

“好,這邊交給你了,我去打下一個井。”

“沒問題。”

孫思路啓動電車,拉着一臺設備來到101號井,這個設備類似於一個金屬圓筒,高度在2.4米左右,直徑爲1.6米。

這是發電機組的地面部分,只見孫思路將一節1米長的溫差發電管道,插入其中,然後按下開關,這一節溫差發電管道緩緩向下。

緊接着是第二節、第三節……

直到二十節溫差發電管道組裝好,接下來就是泡沫硅鋼管道,同樣是一節一節組裝。

傍晚匆匆吃了快餐後,宋思路繼續工作,直到晚上八點多,最後一節泡沫硅鋼管道才組裝完成。

實際上泡沫硅鋼管道的直徑,比溫差發電管道小很多,直徑只有2釐米左右主要是拉住發電管道,幸好月球重力比較低,減少了材料本身質量的重力效應。

完成地下部分,接下來他測試了一下發電效果,輸出功率穩定在每小時1千千瓦的水平,這符合設計功率。

發電站正以每2天增加一臺溫差發動機的速度,一點點完善着。

估計在11月10日前後,就可以完成虹灣平原一號熱井溫差發電站的建設,接下來還會建設虹灣平原五號熱井、虹灣平原八號熱井,形成總髮電功率5.7萬千瓦的地熱溫差發電羣。

實際上,虹灣平原邊緣區域的地熱能非常豐富,只是受限於材料問題,目前溫差發電需要的熱電材料,無法在超過627攝氏度的環境下工作。

特別是壓強相對比較大的地下環境下,爲了保證溫差發電系統可以長期穩定工作,只能選擇400~500攝氏度的溫度區間,這極大的削弱了發電效率。

要是可以利用1000攝氏度左右的地下熱井,那虹灣平原的地熱能開發潛力,將提升到每年30~50億千瓦。

只可惜熱電材料承受不住這種溫度。

很多現實中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材料的問題。

如果熱電材料可以承受5000攝氏度的高溫,那人類就算沒有太陽能,也可以開採地層深處的地熱能。

材料是技術發展過程中,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很多技術明明理論上已經非常成熟了,爲什麼沒有進入量產,就是因爲材料這頭攔路虎。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10月13號。

休斯敦航天城的發射場上,海王星六號運載火箭已經整裝待發。

在衆人緊張的注視下,運載火箭點火發射,淡藍色火焰推着上千噸的重量,向太空飛馳而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於在芯一級和整流罩脫離後,運載火箭成功突破了卡門線,進入了近地軌道。

NASA和波音公司這才鬆了一口氣。

最危險的階段終於過去了,接下來的航程會相對安全一些。

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一百二十八章 璃龍(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一百七十二章 廢熱第五百五十三章 艱難的路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七百五十章 戰略轉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飛廉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二章 參觀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
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一百二十八章 璃龍(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一百七十二章 廢熱第五百五十三章 艱難的路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七百五十章 戰略轉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飛廉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二章 參觀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