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破路

雨點打在車篷上噼啪作響,雖然車廂狹小,但已經是對朱永興這個宗室皇親的特殊照顧。從南齋公房撤下來的部隊或穿蓑衣,或披油布,只能在雨中跋涉前行。

不過,這已經比防守陣地時輕鬆了許多,氣溫也不比山上那麼冰冷。沿途還有村寨可以打尖休息,熱湯熱飯下肚,身上重又溫暖起來。只是這些村寨不久就會看不見人煙,在明軍的宣傳鼓動和強制逼迫下,也是清軍自己造成的兇戾影響,村寨居民們正拖家帶口,推車挑擔,冒雨逃進山林。環境雖然惡劣,可比之清軍的屠刀和荼毒,人們顯然還能忍受前者。

破路襲擾,堅壁清野,這是對付追擊而來的清軍的兩大招數,使其即便到了平地,也要面臨艱苦。

馬車又轉變了,並且顛簸了幾下。朱永興掀開簾子,看見了又一個哨棚,三五個明軍在此指揮着,避開路上已經挖好的坑窪。這些坑窪已經被積水淹沒,沒有指示,很難分辨得出來。

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裡還有水,水裡……不僅車輛難行,就是步行或騎馬而過,弄不好也要崴了腳或蹶折馬腿。而爲了自己人通行方便,或是道左,或是道右,會留下一段未被破壞的路,依着路旁的指示或哨棚的指點,便可以安然通過。

破路、地道、地雷,曾經是對付日本鬼子的三大招數,如今先被朱永興拿過一樣來用。很有意思,也耐人尋味,朱永興每每想到後世學者用那種“超越歷史”和“民族融合”的觀點來解釋元滅宋、清代明,便覺得有些荒謬。有些歷史不是用來超越的,而是用來反思和警醒的。

清軍佔雲南,只是佔領了大城要地,且多在三江以內,割裂殘餘明軍的同時,也造成了兵力的分散。而三江以外,土司林立,邊荒偏僻,但也未嘗不能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或騷擾,或牽制,只要把清軍主力拖在雲南,廣西便是可以趁虛攻掠之地。

不管騰衝是勝是敗,向安南進發便是必須要實施的行動。路上或許應該與李晉王進行一次會面,把自己的戰略設想坦誠相告,希望他和白文選能在雲南積極行動,有力地牽制住吳三桂。嗯,應該趁見面把廣國公賀九義要過來,就說他熟悉廣西情況,正好可以幫自己參謀參謀。

如此一來,既讓賀九義免了被杖殺的命運,又間接地保存了他從廣西帶回來的萬多士兵。有這樣多的人馬,希望李晉王能再拾雄心,與滇省清軍周旋。

帶誰去安南呢?朱永興隨意地在紙上寫了幾個名字,擺弄着筆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

甘陝綠營的兵丁把戰場都擋住了,線國安第二天天明才登上了南齋公房,手捻着明軍燒剩下的灰燼,發出了不屑的冷笑。

張勇啊張勇,這麼胡鬧哄就能瞞得過我嗎?哪裡是甘陝綠營血戰而得天險,根本就是明軍自行撤退,不過是被你們僥倖先一步獲悉而已。

不過線國安也知道此時不是與張勇徹底翻臉的時候,憑他們兩人目前的兵力,共進纔有勝機,獨進則可能面臨危險。而對於明軍突然又棄險而退,線國安也是心存警惕,頗爲疑惑。

真的是明軍已經難以撐持,還是另有陰謀?之前一直想着攻破險要,擊潰明軍,可險要一下子送到了手裡,卻又讓人疑心大起。進兵,怕有不測;退兵,又實在不甘心。

張勇與線國安一樣,也在左右爲難。拉長己方糧道,然後再斷而後戰,他是這麼判斷明軍後撤的原因的。山中驛道雖然打通,但道路難行,一路上損耗極大,而且怒江水漲,更給隔江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不少船隻在急流中翻覆。如果繼續前進,爲了保護糧道,這一路上則非要分兵把守,到了騰衝還能有多少可戰之兵?

就算到達騰衝的兵力還是強於明軍,可頓于堅城之下,久戰必乏。軍隊也已經在山林中,在大雨下,疲憋不堪,更有很多士兵染病受傷。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這個道理,他又豈能不明白。

唉,沒想到出師以來竟是諸般不順,現在更是沒有了當初橫掃滇黔的氣勢。南明殘軍在僞宗室入滇留守的鼓舞下,似乎又煥發出了鬥志。張勇並不十分清楚,現在的南明軍隊雖然看上去殘破,其實卻並不乏能征慣戰的兵將。作戰,敗退,跋涉,這也是一種優勝劣汰,雖然殘酷,但能堅持下來的,勢必是體力和意志都比較頑強的。

從歷史資料來看,清軍能夠相對順利地佔領包括貴州、昆明在內的黔、滇兩省腹心地區,並不是因爲南明軍隊遭到毀滅性打擊的結果。明軍在阻擊過程中雖然損失了一些兵將,但並沒有發生大量主力被清軍殲滅的情況。導致明軍全線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戰略部署不當,而永曆帝倉皇逃入緬甸,李定國在磨盤山戰役後領兵轉入滇南邊境地區,更造成了散處西南各地的南明文官武將失去了領導核心,最後更是喪失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張勇和線國安儘管嫌隙加深,但突破南齋公房或多或少減輕了兩人之間的對立。合則兵強,分則勢弱,這種無奈而薄弱的聯合勢必要維持。

等到斥候探馬把消息傳回來之後,兩人就更犯起了嘀咕。說是誘敵吧,明軍卻把道路破壞得很嚴重,類似於張飛拆橋,好象很害怕他們繼續追擊,也可以說是膽怯畏戰的表現;可要說是倉惶撤退吧,哪還有這樣的精力去幹這種事情?真是自相矛盾,且令人費解的戰術佈置。

跨越高黎貢山的大門已經打開,卻進退兩難,這着實有些讓人啼笑皆非。瘋狂攻險爲了什麼,屍橫遍野爲了什麼,既然已經達到了目的,卻在這裡大眼瞪小眼,狐疑不定。而畏敵不前這個罪名,顯然更是誰也不願承擔的。

穩健推進,步步爲營,不給敵人可乘之機。線國安和張勇經過反覆商議,終於選擇了較爲穩妥的戰術。

…………

第71章 慘烈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8章 元江城防第3章 召見羣將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86章 輕視,放鬆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1章 襲擾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6章 疍家女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45章 大包圍第202章 總攻(二)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8章 拉英第88章 毒蘑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65章 佈署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9章 世子殿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35章 阻擊第130章 無題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00章 佔優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9章 聖意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72章 血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50章 伏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章 高平莫氏第81章 書院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章 歡歌暢飲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章 打壓縉紳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0章 大勝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99章 接戰第74章 東逃,後路第81章 襲擾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章 大勝第112章 兵潰第47章 初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66章 棄險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章 祖上榮光第8章 依城挫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99章 接戰第70章 開路迂迴第96章 死地難脫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07章 擁立,會晤
第71章 慘烈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8章 元江城防第3章 召見羣將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86章 輕視,放鬆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1章 襲擾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6章 疍家女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45章 大包圍第202章 總攻(二)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8章 拉英第88章 毒蘑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65章 佈署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9章 世子殿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35章 阻擊第130章 無題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00章 佔優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9章 聖意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72章 血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50章 伏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章 高平莫氏第81章 書院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章 歡歌暢飲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章 打壓縉紳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0章 大勝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99章 接戰第74章 東逃,後路第81章 襲擾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章 大勝第112章 兵潰第47章 初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66章 棄險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章 祖上榮光第8章 依城挫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99章 接戰第70章 開路迂迴第96章 死地難脫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07章 擁立,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