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伏擊之地

落日,豔麗極了,熾烈的紅光映紅了西部天空,象漫天大火。雲霞飄浮,象冒着熱氣的鮮血之河在流淌。

朱永興感覺到地勢突變,陡然升高,再走了一段路,已經能看見坡下的道路。隊伍停了下來,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朱永興得以仔細觀察地形。

道路不寬,兩旁是山坡和叢林,林深草密,藤葛縱橫在無林之處,山茅高達兩米,有些地段,是低矮的荊棘叢。這裡是蠻莫通往緬關的道路,也是要伏擊緬關援軍的險要之地。

確實很適合伏擊。朱永興暗自點頭,對可能在此爆發的戰鬥很是期待。因爲這個設想是他提出來的,是他來到這個時空將要目睹的第一場廝殺。

爲了表示對他的尊重,猛山克族在制定整個叛亂計劃時並沒有揹着朱永興,甚至還徵詢他的意見。或許他們認爲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客氣,但朱永興卻真的爲此冥思苦想,翻遍記憶中的戰例,提出了奇特而新穎的建議。

當建議被採納後,毫不意外地爲朱永興贏得了更多的欽佩和尊重。一個有顯赫身份的大明宗室,一個非常有謀略的人,一個對蠱神發過誓的人,一個要娶猛山克族女人爲妻的人。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對於要把全族命運孤注一擲的各家寨主和寨中寨老,無疑是巨大的安慰,更是堅定信心的源泉。

甚至那個冷若冰霜、不假辭色的女寨主央,對朱永興的態度都有所轉變,贊同並支持了他的計劃。

因爲有才能,所以更受重視。朱永興知道現在顯擺的好處,以後要讓猛山克族的戰士聽他指揮,就必須證明他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資本。

隨着對猛山克族的更深入的瞭解,朱永興覺得有這樣一支武裝在手,對他的抗清大業會有很好的幫助,起碼對他在滇、桂等山地和叢林地帶的作戰極有裨益。因爲,在惡劣環境中長大的猛山克族精壯可都是優秀的山地叢林戰士,他們的技能建立在對叢林的適應上,所使用的武器也能在叢林中發揮最大的威力。

懸空弩,伏地弩,竹籤陷阱,梭鏢發射器……如果讓朱永興有所選擇,他絕不願意在叢林裡與猛山克族人作戰。特別是那種梭鏢發射器,給朱永興的印象更爲深刻。那是他聽說過卻沒見過的武器,在越南戰爭中,這種武器還曾讓美國人吃過苦頭。

在一個堅硬的柚木做成的支架上,並排放上幾十根削尖帶毒的梭鏢,一經發動,梭鏢就會同時射出去。雖然殺傷距離不超過三十米,但那卻是幾乎相當於衝鋒槍掃射的效果,近戰時非常犀利。

當然,作爲緬人嚴禁猛山克族擁有的武器,這種梭鏢發射器的存量不多。可假以時日,這種武器數量增加,所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反正,朱永興對這種“古代衝鋒槍”的評價相當高,認爲會在雲南、廣西這樣叢林衆多的地方大顯身手。

還是要看實戰中的效果啊!朱永興輕輕撫摩着自己的獵槍,熱武器最終將淘汰冷兵器,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現在,他只能根據實際情況,暫時拋開一些急於求成的想法,去適應並嘗試改進目前的戰爭模式。

夢珠腳步輕盈地跳過來,將手裡的果子遞給朱永興,打斷了他的思路。

“又害你沒能參加踩花節。”朱永興微微一笑,接過了這個不知名的果子,稍帶調侃地說道。

夢珠能歌善舞,同時也能走遠途善攀爬,這都證明她不是弱不禁風類型的女人。雖然朱永興沒見過她的武力,但並不懷疑如果處於危急時刻,夢珠也有拿起武器,上陣廝殺的能力。

“今年卻是沒有遺憾。”夢珠輕輕搖了搖頭,乖巧地坐在朱永興身旁,指了指南面,說道:“寨子裡的戰鬥應該結束了吧,也不知道攻打蠻莫土府會不會順利?”

“應該沒問題。”朱永興心中不確定,但語氣很篤定,“蠻莫土府不過一千多緬兵,既分散又無備,取勝很有把握。寨子裡就更不用擔心了,緬派土司最多帶個百八十緬兵護衛,全部消滅也不是很困難。只要能速戰速決,憑土府的反應和動員能力,應該沒有太大風險。”

在整個蠻莫當然不只一千多緬兵,加上分散各地方的怎麼也有三千多人,但一來事起突然,蠻莫土府來不及全部調動。而且,緬甸雖然是中央集權的國家,但民族衆多,地方部族的勢力依舊很強大。特別是北方的撣邦各首領和中央政府素有矛盾,而酋長作爲地方實力派的領袖,雖與土官不發生正面衝突,但也不會爲土府而全力作戰。

“爲了將來,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夢珠輕輕嘆了口氣,握住朱永興的手,柔聲道:“殿下英明神武,我族將命運全寄予殿下手中,必不會後悔。”

“肯定不會後悔的。”朱永興把另一隻手蓋在夢珠的小手上,雖然有些熱,可汗津津的感覺非常美妙,女孩本來就細膩的皮膚顯得越發柔嫩了。

“殿下。”夢珠望着朱永興,秀眼閃爍,“這個清軍很厲害吧,連大明的皇帝都要避難緬甸,您入滇作戰,能戰而勝之嗎?”

朱永興感覺到夢珠心中的擔憂,還有那真切的關心,不禁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將柔荑握得更緊。

如果只是金錢鼠尾、換裝易服,如果只是改朝換代、皇室交替,可能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爲,但朱永興的思緒卻飛過了千山萬水,越過了十年百年。

清朝的統治把中國以前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遍,就是又從奴隸社會(甚至是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過渡了一次,導致了兩百多年的落後,纔有了中國人不忍卒讀的屈辱的近代史,纔有了衆狼環伺,幾乎亡國滅種的大禍。

清朝的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不但使明末的思想解放成果盡失,而且使整個漢族思想被奴化、愚化得異常徹底,到了清末則盡是麻木不仁、思想僵化的愚民愚婦。

海禁,閉關鎖國,焚書篡史,禁閉思想,愚昧自大,暴虐殘忍………

;

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章 世子殿下?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章 陌生之地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4章 隨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8章 封官兒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0章 大勝第272章 血戰第78章 破路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章 歡歌暢飲第39章 聖意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67章 梆子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00章 佔優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9章 勳章,土地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45章 妥協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83章 棄城之議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99章 軍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8章 反撲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24章 授課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1章 死地則戰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
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章 世子殿下?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章 陌生之地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4章 隨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8章 封官兒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0章 大勝第272章 血戰第78章 破路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章 歡歌暢飲第39章 聖意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67章 梆子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87章 水西局勢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00章 佔優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9章 勳章,土地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45章 妥協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83章 棄城之議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99章 軍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8章 反撲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24章 授課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1章 死地則戰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