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隻重拳

自元亡之後,一統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國的偉業在蒙古民族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傳統,多少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付出了畢生精力未達此目標而遺恨終生。

而就當時明朝的疆域圖來看,能夠切實控制的地區在西北只是到甘肅爲止。象青海、西藏、新疆,依然爲蒙古諸部盤踞,與中原王朝的關係說是依附更爲準確。況且,有些蒙古部的實力不弱,也不時南下騷擾明朝邊境。

正因爲如此,明朝沿長城設置軍事防線,以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九個軍事重鎮分別爲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能夠看出,明朝針對蒙古的主要重鎮便有八個,除了遼東鎮以外。而在西北,便有五六個之多。可以說,滿清崛起靠的是統一的指揮和力量,蒙古則因爲沒有統一政權而缺乏角逐中原的資本。

但勿庸置疑的是,西北必須要有重兵駐防,要有機動的騎兵部隊,更要有名將指揮。其實從進取甘陝的戰略上,便知道與蒙古諸部的直接接觸已經在所難免。爲敵,爲友,這不光涉及到軍事,還有政治、經濟的關係。也正如李定國所說的,朱永興把東北、西北作爲將來的兩個主要戰略方向。在別人看來,或許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是如此,東北和西北曾形成了槓桿,此起彼落。

在歷史上,因爲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便產生了極嚴重後果。首先。噶爾丹出兵,是從背後向正在抗擊俄國侵略的蒙古人民猛砍一刀,使他們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地位。其次,噶爾丹佔領漠北後,參加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影響了清政府在談判中的實力地位。使清廷作出在談判中對俄國作重大讓步的決策。

也就是說,在某些史書上吹捧的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最少是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使得西伯利亞那片遼闊富饒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親民族從此成爲了俄國的土地和子民。

“……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邶風》之七子……”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條約》是個不平等條約。當然,也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讓步。使俄國政府從尼布楚條約中獲得實利,俄國的最高當局遠非之前一時期那樣,急於與噶爾丹建立聯盟,而是採取口頭上的支持,行動上敷衍的政策,使噶爾丹失去了軍火供應及哥薩克騎兵的支援。

在這個世界上,別人看一步,朱永興能看到三步、四步。所以。他不會重蹈覆轍,把犧牲領土換來的平叛勝利大吹特吹。也正因如此。他要在西北、東北保持兩隻拳頭出擊的態勢,要一直向北打到北冰洋,抓到北極熊爲止。

自己或許幹不成,但還有兒子、孫子,愚公移山聽說過沒有?那片埋藏着黑色黃金的富饒土地,將帶給中華帝國無盡的發展潛力。還有中亞。那也是富產石油、天然氣的地方,又怎麼能拱手讓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晉王李定國留在西北,確實是朱永興的一個想法。之所以還未作決定,是考慮到時間有點早。出身西北的高級將領又有很多,象十三家中的幾位,總要有個考較纔好。

王輔臣不知道這其中的種種究竟,細思之後只覺得晉王李定國肯定已死心投靠聖上,並且聖眷甚隆。他這麼想也有道理,鎮朔軍應該是目前明軍中各兵種配備最齊全,也是唯一具有騎兵衝擊力的部隊。

況且,在有關軍制改革的方案中,隱隱透露出未來明軍的戰略佈署。西北、西南、東北、華南、華中、華北設立所謂的軍區是比較肯定的事情,晉王李定國一旦出任西北軍區長官,轄下的軍事重鎮可是不只一兩個。如果能夠得到李定國的賞識和信任,一個重鎮的提督是跑不了的。

“西虜將是擊敗滿清後的另一個大敵。”晉王李定國緩緩說道:“漠南、漠北,聖上都是要平定的,要建立超過高祖和成祖的功績。”

高祖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祖朱棣五次親征,鞏固了北部邊防,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爲“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爲“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這兩位稱祖的皇帝皆以武功而見長,而朱永興在目前來看,還稍遜一籌。待到北伐成功,擊敗滿清、重複漢家江山後,應該便可以與這兩位皇帝並駕;而若能使西虜徹底臣服,則可凌駕其上。

從軍人的角度來看,崇尚武功當然要比重文抑武強。明軍的實力在不斷增長,新的作戰方式和思想使將領們增強了信心,開闊了眼界,也認識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多。

“若要打敗西虜,騎兵必不可少。”王輔臣立時覺得自己被分配到騎兵部隊的前途一片光明,擴充、晉升,只要自己幹得好,機會便一定能抓得住。

現在可不是有什麼督師、監軍的時候,軍人日趨專業化,參謀的作用日益凸顯,少了掣肘和壓制,多了軍規和條例。軍人的晉升變得公平而公正,更少了內行領導外行的弊端。

更不用說軍人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對於有功之臣,朱永興也是不吝賞賜的。雖然金銀不多,但有榮譽,有勳章,有宅第,有女人,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是啊,驃騎兵至少要兩萬,龍騎兵三萬,才能掃平漠南、漠北。”李定國說出的數字幾乎是現在的數倍,按照每年從茶馬交易中獲取四千匹戰馬的數量,也要好幾年才能擴充完畢。

但時間長一些又算什麼呢,只要擊敗了滿清,憑藉朱永興的手段,資源和財富會成倍增加,一年買上萬匹戰馬也不算是奢望吧?。

第138章 反撲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91章 新氣象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26章 無題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60章 大結局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章 大勝第5章 寨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5章 定情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6章 領悟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24章 隨想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01章 夜談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5章 大包圍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章 高平莫氏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54章 赴廣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45章 妥協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45章 天變第1章 陌生之地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73章 人心散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章 無題第155章 無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95章 無題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1章 結果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78章 破路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
第138章 反撲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91章 新氣象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26章 無題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60章 大結局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章 大勝第5章 寨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5章 定情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6章 領悟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24章 隨想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01章 夜談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5章 大包圍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章 高平莫氏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54章 赴廣東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45章 妥協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45章 天變第1章 陌生之地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73章 人心散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章 無題第155章 無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95章 無題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1章 結果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78章 破路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