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意外之功

他娘×的,真以爲擡了旗就了不起,不過是滿人的乾兒子,溜鬚舔腚的龜孫子。張勇忿忿地罵着,在帳篷裡走來走去,心中的火氣卻一點也不見消減。

這些天來張勇一直壓抑,自甘陝綠營的那些善唱降兵得了朱永興的授意,每日便編了花樣地罵他。初時還是朱永興編的詞兒,後來便是隨興而至,粗口俚語盡皆而來,老爹老媽八輩祖宗都不放過。

而攻山的慘烈更給了這些降兵發揮的餘地,或者是感同身受的怨氣。不顧士卒死活,讓同鄉同土的兵丁暴屍荒野,只管自己富貴,用血染紅頂子……越罵越毒,張勇簡直比畜生還不如。

初時張勇還不以爲意,身爲大將,類似的心理戰他見得多了。可時間一長,再加上手下士兵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傷病者衆多,怨言肯定不會少,連帶着張勇也受到了影響。或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他覺得營中士卒看他的眼神已經有了變化,鄙視、怨恨、憤怒……越想越是令人不安。

而逃兵的出現,讓張勇意識到再這樣下去,軍心將要崩潰。偏偏線國安也是滿腹怨怒無法發泄,正好他的手下漢軍抓住了幾個甘陝綠營的逃兵,竟然未知會張勇,便全都砍了頭。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逃兵嘛,自古以來被抓住就沒什麼好結果。可關鍵是兩人心中有了嫌隙,就難免產生另外的想法了。對此,張勇心中忿怒,但還是忍了。當然,他也做了安排,等糧草不敷之時,便以此爲藉口撤回永昌,不再陪瘋子線國安玩了。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過去,隨着一場夜間的偷襲,線國安的漢軍與張勇的甘陝綠營矛盾驟然尖銳起來。這是白文選的安排,也算是當時對待俘虜的一個常用手段。把俘虜組織成炮灰部隊打頭陣,或是攻城等艱難的任務,既消耗了敵人,倖存下來的則會視爲比較可靠,會補充進戰兵或當作輔兵使用。

朱永興心中有些矛盾,接受投降是讓敵人放下武器、放棄抵抗,反過來讓他們當叛徒,與昔日的袍澤相互殘殺,這雖然是當時通行的做法,但與他的觀念不相符合。

所以,他對此做了個改動,那就是願意這麼做的俘虜他不攔着,這也是他們證明已經幡然醒悟、提早享受明軍待遇的一個辦法;不願意這麼做的則繼續服苦役,絕不勉強。而且,朱永興讓這些甘陝綠營的俘虜夜襲漢軍,以此來減少他們心中的牴觸情緒。

仗打了這麼長時間,朱永興一直以來的穩妥和保守使得清軍產生了麻痹心理,再加上這惡劣的環境以及連日來的苦戰,疲憊不堪的清軍根本沒想到明軍會組織敢死隊進行夜襲。而這些襲擊者穿着甘陝綠營的軍裝,還留着辮子,也成爲了比較有效的僞裝。

夜襲的戰果不算大,但卻讓清軍半宿不得消停,還發生了漢軍與甘陝綠營的誤會廝殺。這就使線國安和張勇兩人的關係一下子到了決裂翻臉的邊緣,線國安怒氣衝衝而來,把責任都推在了張勇和甘陝綠營頭上,破口斥罵了一番,然後摔簾而去,只留下張勇在帳中忿恨不平。

嘿,這真是個抹不去的污點,張勇想起那些添亂的俘虜,兀自火氣難息,可又覺得無奈,甚至有些恐懼。兩軍交兵,俘虜被俘虜都是平常的事情,可現在情勢不同,一旦失利,線國安肯定會藉此大做文章。而且剛纔線國安已經透露出了撤軍之意,也就是說他已經想好了如何擺脫追究責任的藉口。

除了強調環境因素,這傢伙肯定要踩我一腳,把責任都推到甘陝綠營頭上,這應該一點都不意外。張勇緊皺起眉頭,苦思着對策。

“都督。”一名將領沒等通報,便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引得張勇瞪起了眼睛,這名將領趕忙行禮報告:“都督,山上的敵人撤了。”

“什麼?”張勇的眼睛瞪得更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敵軍撤了。”這名將領又重複了一遍,然後象做賊似的四下看了看,接着說道:“漢軍還不知道,線國安那個王八蛋好象有拔營的意思。”

張勇眨了眨眼睛,回覆了些神智,追問道:“你派人打探了?”

“是的。”將領篤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兩個偷偷爬上山坡想收屍的小兵發現情況不對,便回來報告。屬下起初也不相信,便派了親兵偷偷上山。果然,山上虛張旗幟,可明軍都撤得沒影了。”

張勇皺起了眉頭,在帳中來回走着,突然站定,臉上露出了笑容,“虛張旗幟啊,嘿嘿,竟然瞞過了我。好啊,好啊,這下子看你還有什麼可說的。”說完,他轉頭看向自己的手下,鄭重交代道:“此事切不可張揚,你馬上去整隊,咱們要猛攻上山,奪取大功。”

“明白了,都督。”這個將領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轉身向外走,嘴裡還罵道:“讓姓線的王八蛋跟在咱們後面吃屎吧!”

張勇微微一笑,衝着外面喊道:“來人,去請李先生。”

奮勇廝殺,擊潰敵軍,血戰而得天險……張勇已經想好了報捷文書的幾句措辭,雖然沒得明軍首級,沒抓到明軍俘虜,但儘可以說是天黑下雨、泥濘路滑,出於謹慎而沒有深入追擊。有李先生的妙筆生花,這些都是能遮掩過去的。這回看你線國安怎麼說,是我們甘陝綠營首建奇功,奪取了進軍騰衝的最後一道天險。

張勇覺得這是使自己轉爲有利的一個機會,非得抓住不可。至於以後的軍事行動,他還沒有想好,還得視情況而定。

可敵人爲什麼又棄險而退了呢?一陣驚喜過後,張勇又犯起了嘀咕。是要誘我軍深入,還是真的支撐不下去了?由於張勇並不能確切掌握明軍的傷亡情況,只是按照本方的損失來粗略估計。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明軍佔着地利,八百沒有,也總會有個四五百吧?如此一算,明軍這些天來也確實損失不小呢!

……

第87章 潛入襲城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8章 慷慨秦腔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6章 法陣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71章 阻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0章 大勝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47章 大戰(一)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7章 梆子腔第92章 舉棋不定第7章 歡歌暢飲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7章 攻城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3章 北望第4章 攻城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81章 襲擾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66章 棄險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章 歡歌暢飲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45章 天變第67章 梆子腔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94章 相疑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章 無題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54章 再退第217章 困局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81章 襲擾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00章 佔優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章 大勝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39章 聖意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章 召見羣將
第87章 潛入襲城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8章 慷慨秦腔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6章 法陣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71章 阻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0章 大勝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47章 大戰(一)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7章 梆子腔第92章 舉棋不定第7章 歡歌暢飲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7章 攻城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3章 北望第4章 攻城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81章 襲擾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66章 棄險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章 歡歌暢飲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45章 天變第67章 梆子腔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94章 相疑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章 無題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54章 再退第217章 困局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81章 襲擾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00章 佔優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章 大勝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39章 聖意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章 召見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