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佔優

魏君重眯着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此時陽光正是猛烈,那太陽曬在自己厚實的鐵葉上,全身上下有一股說不出的燥熱。一場腥風血雨的戰鬥馬上要打響了,雙方都佈置完畢,就看鹿死誰手了。

騎兵雖然衝擊力強,但並不是用來衝鋒嚴陣以待的步兵方陣的。滿洲八旗在衝陣時多用死兵或騎射,待對手陣型鬆散混亂後再用騎兵突擊,而騎兵在一方潰散的時候用來追擊擴大戰果,則更是效果顯著。

面對巋然不動的明軍方陣,衝鋒的許多清軍步兵心中都涌起了不妙的感覺,從這兩天的攻堅當中,他們己經領教了明軍火銃的威力。所以,見到明軍那邊久久沒有動靜,不急不躁地等着他們靠近,他們在感到心虛的同時,也將隊伍散開了一些,以減少明軍火銃的打擊範圍。

眨眼清兵已經在一百二十多步,明軍炮兵猛地掀掉擋板,露出了一個個黑洞洞的炮口,在尖厲的哨聲中,一根根火繩點着了引信。

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起,方陣前方那排被清軍認爲的武鋼車猛然開火,一排灼熱的火光從陣前閃過,濃密的煙霧同時騰起。

隨着巨響,衝在前面的清兵立時倒了一片,就算他們有意分散開些,但衝得過近,人羣密集,被驟然顯露的佛朗機噴射的密集彈丸打翻在地。

在密集而快速的橫掃而來的彈雨下,清兵身上冒出了一團團血霧,淒厲地喊叫着滾倒在地。衝在最前面的盾牌手和弓箭手的死傷尤爲慘重,他們的經驗是火槍射程不如強弓硬箭,沒想到明軍會用佛朗機炮彌補火槍與弓箭射程上的差距,鉛彈的破甲力也令盾牌重甲的作用大爲減弱。

三個子銃發射完畢。鼓號旗令一變,明軍火槍兵邁步上前,越過車載佛朗機,以若干個小方陣緩緩向前推進。兩側的方陣也隨之而動,緩速前進,配合中間方陣的行動。

距敵六十步。火槍的轟鳴很快成了戰場上的主旋律,明軍一排刺刀在前,後面的火槍兵採取後退裝彈射擊法,四輪齊射後再緩緩推進。空心方陣中的炮兵也隨同前進,彈藥早已裝填完畢,卻一直保持着沉默。

五十步,四十步,盾牌和盔甲在火銃的鉛彈下失去了大半作用。即便鉛彈沒有打穿清兵的重甲與盾牌,但是彈丸的強大沖擊力。只要打在他們身上,所有力量都要他們的身子來承受,震壞他們的骨頭和內臟。

在硝煙和彈幕下,清兵們或身上噴着血花,或口吐血塊,一個個被打倒在地,巨大的痛苦讓他們忍不住大聲哀號着。

一個身披兩層重甲的清兵軍官,右手的大刀已經不見了。他捂着自己的右側胸口,那裡不斷的冒着血。只是勉強堅持不倒,他臉上滿是茫然之色,呆望着緩緩逼近的明軍方陣,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

再次的排槍響起,這個相貌看起來很剽悍武勇的軍官被幾顆彈丸打中,向後摔飛出去。這次是真的倒了,死了。

佛朗機炮的連續猛射,使正在衝鋒的清兵如潮水遇到岩石般,猛然停頓了一下。而隨後的火槍排射,則使這股潮水逆向而回。潮水的前鋒在血火中被撞得粉碎。

逼進而不急迫,明軍空心方陣的推進以前方的清軍數量多少而不斷調整。忽而停止,幾輪射擊掃蕩後再邁步向前;忽而持槍不射,而隊列整齊向前。

傷亡在不斷增加,無論是敵我雙方。雖然明軍佔有優勢,但還不是壓倒性的。當然,由於明軍在前進,傷員能被搶救進陣內,而清軍倒在地上的,則被無情地用刺刀戳死。相比之下,明軍的傷亡數字遠小於清軍。

戰場上瀰漫着一股嗆人的硝煙火藥味,在炎熱的陽光下,說不出的刺鼻,而夾雜着的血腥味,更顯示着戰場上的殘酷。明軍方陣中不時騰起一股股白色的煙霧,那爆豆般的火銃聲一陣響過一陣,就見一片片的清兵被打倒在地,敵我雙方的將領都看得清清楚楚。

節奏很好,明軍在鼓號旗幟的指揮下,穩定發揮着燧發火槍和空心方陣的威力。而清軍在遭到佛朗機炮三輪密集的轟擊後,便始終處於被動。儘管弓箭手也給了明軍一定的殺傷,但卻不成比例。何況,明軍本就佔據兵力優勢,這樣廝拼下去的結果如何,用不着多想便能明瞭。

清軍的一個戰陣被擊潰,又一個戰陣出現在明軍面前。而明軍緩進的步伐終於停了下來,對面的敵陣嚴謹,他們並不準備就這麼硬撞過去。或者說,明軍有更省力高效的打亂敵陣的辦法。

佛朗機炮突然越陣而出,毫不隱藏地將炮口對準了清軍,在清軍驚恐的目光注視下,又以超高的射速向清軍轟出了數輪密集的彈雨。接着,又是剛纔一幕的重演,火槍兵前壓,在達到射程後向着混亂的清軍發出一輪又一輪的齊射。

穆裡瑪緊皺着眉頭,明軍的進攻穩健而不失凌厲,耿藩兵馬在中路的接觸戰中完全落於下風,火槍的破甲、射速和威力,更讓他神情凝重。雖然打算着儘量保存滿蒙八旗實力的主意,但他也知道,如果再不做些什麼,耿藩兵馬的潰敗將不可避免。如果真發生這樣的情況,剩下的滿蒙八旗勢單力弱,也就難以扭轉戰局。

“左右戰陣出擊,支援中路。”

“火炮向前方移動,準備轟擊敵陣。”

“騎兵列隊,準備從兩翼突擊,打亂敵人中路的推進。”

穆裡瑪根據戰場上的不利形勢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明軍佔上風是肯定的,但清軍還談不到失敗,及時調整還有希望挽回,起碼穆裡瑪是這樣認爲的。雖然他也驚訝於明軍火器的犀利和猛烈,可他手裡還有一千滿蒙八旗,一千多耿藩騎兵,這應該是能夠決定勝負的力量。

當然,穆裡瑪也不完全是個草包,他沒有用騎兵正面衝擊對方嚴陣以待的步兵方陣,而是要擇其薄弱,或者趁對方陣型鬆散不穩時,把騎兵當作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一舉扭轉戰局。(未完待續……)

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9章 再提議和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37章 李晉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06章 不負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章 大勝第72章 退第81章 書院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71章 阻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2章 舉棋不定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38章 廣國公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6章 法陣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章 真儒,自虐?第5章 琉球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91章 新氣象第84章 搶灘登陸第59章 無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6章 暹羅來使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32章 賜名白族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7章 李晉王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53章 雷霆之怒楔子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
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9章 再提議和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37章 李晉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06章 不負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章 大勝第72章 退第81章 書院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71章 阻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2章 舉棋不定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38章 廣國公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6章 法陣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章 真儒,自虐?第5章 琉球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91章 新氣象第84章 搶灘登陸第59章 無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6章 暹羅來使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32章 賜名白族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7章 李晉王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30章 輕取永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53章 雷霆之怒楔子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