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沿海遷界

明清戰爭似乎演變成了戰略相持,特別是西南,更爲明顯一些。雲南、四川、廣西,再加上鄂西、川東的夔東十三家,貴州的水西,戰場雖呈分散化,但明軍卻有呼應之勢,而清軍卻乏進攻之能。

有關吳三桂假書信的事情一出,清廷更是大爲不安,深恐局勢糜爛,不可收拾。因爲,目前西南最強的軍隊便是吳三桂所統率,如果他反叛清朝,與明軍合兵一處,則滇、黔不保,連四川、廣西也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夠抵擋。

但相信吳三桂,還是懷疑吳三桂,目前的形勢下都不宜輕易處置。清廷不想逼迫吳三桂,可也要做出預防的措施。所以,一邊下旨安撫吳三桂,一邊在錢糧上加以控制,另一邊則做出相應的兵力調動。

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和危險被清廷重視起來,是西攻東守,還是東攻西守,清廷終於做出了選擇。

西南爲南明朝廷所在,各地抗清武裝奉爲正朔,且大有興復之勢,若不盡早除滅,恐各佔領區亦將人心不穩。

從這一點來看,清廷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目前的南明控制區僅僅爲西南一隅,清廷佔領區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極大地超過對方,如果進行持久戰,南明的壓力顯然會更大。

但惟有一點,清廷無法與南明抗衡——這就是人民的向心力。在多數人眼裡,南明是承繼明朝三百年統治的正統漢族政權,而清朝是茹毛飲血的野蠻夷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規模的戰爭、武力高壓並不能使廣大漢族人民屈服,尤其是民族氣節堅定的高尚分子。不斷絕人們心中的寄託,或者不經過一定時間的進化、蛻變乃至融合,反清氣氛不會很快消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人民不會口服心服。

另一方面,由於常年的戰爭,導致了經濟凋敝,清廷財政困難。支撐兩線同時作戰也力不從心。權衡之下,清廷做出西攻東守的策略,並不出乎意外。

至於東面的鄭成功,清廷則決定實行大規模的強制遷徙瀕海居民的政策。遷海這一場以極其野蠻的方式摧殘沿海居民的駭人聽聞的暴行,比歷史上提前幾個月,終於開始了。

遷海令的目的是斷絕鄭成功的物資供應,以收不攻自破之效。但遷海政策除了給沿海居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外。同樣也給清政府自身帶來了重重困難,

當朱永興接到情報部的加急傳送時,他正在趕往滇省元陽的船上。

“愚蠢而短視,自此,清廷不可懼也!”朱永興將情報輕輕放置桌案,對清廷這一自以爲高明的政策做出了評價。但他的眼中也掠過痛惜和憐憫之色。

沿海遷界政策的推行,不僅使大批濱海居民在違旨“透越”的罪名下慘死於清政府屠刀之下,對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是嚴重的阻礙。清廷本就財政緊張,拋荒大量土地,斷絕對外貿易。豈不是更難恢復?

而遷民們既然被視若螻蟻、泥沙,任人踐踏。軟弱者成了犧牲品,強悍者則鋌而走險。一部分遷民或參加了抗清義師,或在當地揭竿而起,勢必被逼成了反清戰士;另有遷民無法謀生又不甘心坐以待斃,則會淪爲匪盜,既使內地居民因之皇皇不安,也使清廷地方官員窮於應付。

“殿下。”易成並不是太理解朱永興所下的結論,倒是面有憂色,“舍東就西,我軍將要面對的壓力可是要加大了。”

“想要大軍雲集,糧餉充足,最少也要半年的準備。”朱永興已經熟悉了這個年代的行動效率,所以便並不是很擔心。

所謂的以一隅敵全國,清廷的判斷顯然並不正確,因爲在西南的背後還有越來大的海外之地,越來越多的物資供應。遷海令則使清廷的白銀來源斷絕,會造成了清廷“財源杜絕,有耗無增,是以民生窮困”的經濟大倒退。而西南有海外通道,可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通洋裕國”,以便維持與清廷對抗所需要的軍費和財政開支。

而遷海令的發酵,則是鰲拜掌權後的“裁水師提督缺,悉焚諸戰船”,並把“各投誠官兵分配外省開墾”,在沿海採取消極保守的防禦方針。這無疑又將使日益強大的南海艦隊,以及組建起來的海軍陸戰隊,更加有用武之地。沿海千里,何處不是戰場?製造幾十裡無人區便能高枕無憂,便能抽調大部分軍隊主攻西南,顯然是愚蠢幼稚的想法。

“半年——”易成估算了一下,說道:“兵工廠應可造火槍上萬枝,海貿之錢亦可購置火槍,我軍兵力亦將有所擴充,倒也未必不能抵擋清軍。”

“通番獲利十倍,人舍死趨之,窮洋竟同鬧市”,遷海令使大陸的海上貿易停頓,勢必促進西南海貿的發展,以及鄭家走私的興旺,獲得的利潤肯定要大大超出易成的估計。

“這只是單純從軍力上來講。”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遷海令一下,沿海必有揭竿而起者,再有鄭家水師和南海艦隊的推波助瀾,亂勢豈是短期能平定的?”

“只是遷海令一下,鄭家必然更專注於復臺,恐無法在東南施加壓力。”易成眨着眼睛,分析着遷海令對各方的影響。

“鄭家——”朱永興苦笑了一下,幽幽地說道:“凡事還要靠自己。吾擔心遷海令一下,清廷會再次招撫鄭家,雖成功希望不大,但鄭家在抗清上的消極和起伏卻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從康熙元年到二十一年,清政府對鄭氏集團發動了五次高層政治和談的攻勢,企圖令鄭氏決策層率衆投誠,同時對鄭氏大小官員展開了大規模的招降活動。儘管由於朱永興的出現,南明又有復興之勢,且清廷沒有一支能夠威脅鄭氏集團生存的水師力量,單純的招撫效果肯定不佳,但也引起了朱永興的擔憂。

第85章 急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5章 恬然自樂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1章 慘烈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45章 天變第81章 書院第38章 三師相會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85章 情動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6章 火箭列裝楔子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章 無題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66章 無題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12章 兵潰第260章 追擊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3章 召見羣將第82章 調整佈署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06章 不負第32章 賜名白族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4章 再退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3章 召見羣將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54章 赴廣東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01章 總攻(一)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0章 暗戰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17章 斷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13章 君臣閒談
第85章 急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5章 恬然自樂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1章 慘烈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45章 天變第81章 書院第38章 三師相會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85章 情動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6章 火箭列裝楔子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章 無題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66章 無題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12章 兵潰第260章 追擊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3章 召見羣將第82章 調整佈署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06章 不負第32章 賜名白族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4章 再退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3章 召見羣將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54章 赴廣東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01章 總攻(一)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0章 暗戰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17章 斷臂?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13章 君臣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