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得失,海戰

在內部爭鬥中,不是不殺人,而是儘量不殺人,這是朱永興的一個想法。權力更替,未必便要弄得血流成河,和平交接豈不是更好?再說,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雖然這想法有些超前。

會晤並沒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朱永興親自前來,一來是敬重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並不因爲他不是明朝的純臣而爲異;大哥別笑二哥,他也是野心勃勃,更要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二來也是加重此次合作的分量,增加合作成功的概率,更是保證自己的戰略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作戰計劃早已經制定完畢,南阮水師的實力要強於南海艦隊,兩者的戰力也在伯仲之間,但聯合了鄭家水師,便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鄭家水師海戰經驗豐富,更不是南阮水師所能相比的。

雖然這次軍事合作很順利,但鄭成功對朱永興所提出的重創清軍廣東水師的提議卻是表面答應,卻並未明確具體的計劃。對此,朱永興是清楚他的心思,也看透了他的顧慮。

“豐功豈在尊明溯,確保臺灣入版圖”。因爲鄭成功爲民族和國家作了有益的事情,所以,可用這句話言簡意賅地說出其是民族英雄的本質。

朱永興盡管不反對這一點,但也對鄭成功只顧小集團利益,私心自用很是不滿。本來他是有很多事情要提醒鄭成功,比如經營臺灣不可急於求成,立令過嚴,應該隨着墾荒、建屋等開發過程的進展,鼓勵將士和文官把家屬逐步遷來臺灣;比如臺灣初開闢階段,條件艱苦。對將士也應予以更多的關懷,勿使人心惶惶,諸將解體等等。

事實上,這些建議看似簡單,但如果鄭成功能夠虛心接受的話,也就能夠避免復臺之後金、廈與臺灣因爲強令遷移眷屬而形成的對立。最後竟至諸將聯合拒命。

真誠相對,這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鄭成功因爲一己私心,太顧及鄭家集團的利益,卻失去了朱永興的金玉良言。不知道這是因小失大,還是過於精明。

顯然,鄭成功也意識到了朱永興的疏離。因爲當他向朱永興詢問有關金、廈保衛戰中的一些隱秘時,朱永興的態度是敷衍,以此回敬他對聯合打擊清軍的消極和推宕。

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朱永興不是那麼的無私,不是那麼的偉大,他也有自己的籌劃和打算。當然,如果鄭成功不是算盤打得太精,朱永興也不會存了靜觀鄭家分裂,以便混水摸魚的心思。

雙方都是聰明人,臉上笑得和熙,言談也絕沒有惡語。但心中都明白,日後的合作將是非常有限度的。

“殿下英明神武。他日若有差遣,一份諭令,本王當立率精兵,前來勉效一臂之力。”

“延平王乃南天一柱,兵多將廣,日後還須多多倚助。共爲我大明中興而奮鬥。”

朱永興與鄭成功說着沒有營養的話,心中卻都如明鏡一般,只是閒着無聊,靜待前方戰事的消息。

………

炮聲隆隆,海面上硝煙滾滾。幾百艘戰船廝殺在一起,正進行着一場激烈的戰鬥。

面對着南海艦隊趁着漲潮而進行的大規模攻擊,南阮水師果斷迎戰,在順化海面展開了第一場戰鬥。然後,南海艦隊且戰且走,將南阮水師引誘至預定戰場,會合了接應的分艦隊後,與敵人進行了第二場的交鋒。

正當雙方炮火連天,殺得難解難分之時,鄭家水師突然出現,切斷了南阮水師的退路,與南海艦隊前後夾擊南阮水師。

戰場上的均勢被打破,南海艦隊與鄭家水師皆勇猛出擊,利用數量優勢圍攻敵船,首要目標便是南阮的水師主力——十幾艘裝備有二十多門火炮的大艦。因爲雙方有分贓協議,誰繳獲便歸誰,當然誰也不會放過此次擴充實力的機會。

幾艘戰艦游龍般從海面上滑過,速度和轉彎性能相當的良好。望遠鏡的視野中,龍尾輕輕一擺,靠後的三艘戰艦同時開火。

轟鳴聲中,又有一艘敵艦起火燃燒。段智英和水兵們越打越從容,越打越有底氣。每次射擊,都是三到四艘船同時開火,集中一側的火力打擊對方的同一艘戰艦。並且距離都放得很近,這使炮彈的命中率大爲提高,幾個圈子兜下來,已經擊沉擊傷了數艘敵艦。

海中,落水的南阮士兵絕望地掙扎着,哭喊着。幸運的人,抱住了被火炮打碎後落入海中的木板。大多數不幸運的,卻只能在海中等待對手發慈悲把他們俘獲。自家的戰船不用指望了,船上的人和水中的人,落水的時間只有早與晚的差別。對方每一次射擊,都給戰船造成極大的破壞,有些水手受不了壓力,抱起船上用來修補甲板的資材,主動跳入了大海。

轟,強烈的爆炸過後,一艘南阮水師的大艦冒起了火光和濃煙,並開始逐漸下沉。段智英舉起望遠鏡看了看,心中暗罵:敗家子!他很快收起了望遠鏡,繼續率領軍艦跟隨着陳上川的旗幟,向敵人過行攻擊。

鄭家水師船隻衆多,但多是裝備兩門火炮的艦船,但他們英勇奮戰,經驗豐富,利用自己在數量上的優勢四面圍攻敵艦。剛纔的爆炸,便是大炮射中了敵艦的彈藥倉,引起的巨大爆炸,敵艦連同所載士卒都葬身海底。

儘管想繳獲更多的敵船,但戰鬥還在進行,便沒有留手的可能。南海艦隊和鄭家水師都打着一樣的主意,那便是用猛攻粉碎敵人的抵抗意志,迫使其降帆投降。

南阮水師奮力抵抗着,給南海艦隊和鄭家水師也造成了傷亡和損失,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損失越來越多,抵抗也越來越徒勞。燃着的帆,斷掉的桅杆,破碎的甲板,沉沒的船隻,漂浮的屍體,令南阮從心頭冷到骨髓深處的惡夢逐漸變成了現實。

………(未完待續。。)

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3章 立威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00章 佔優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36章 領悟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7章 詐取緬關第47章 大戰(一)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9章 勳章,土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30章 暗戰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6章 棄險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7章 初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04章 報應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55章 無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38章 反撲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章 陌生之地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7章 攻城第47章 初勝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7章 初勝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72章 血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章 北愁南喜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00章 佔優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72章 退第210章 戰局,焦點
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3章 立威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00章 佔優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36章 領悟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7章 詐取緬關第47章 大戰(一)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9章 勳章,土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30章 暗戰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6章 棄險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7章 初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04章 報應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55章 無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38章 反撲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章 陌生之地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7章 攻城第47章 初勝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7章 初勝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72章 血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章 北愁南喜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00章 佔優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72章 退第210章 戰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