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兵潰

明軍的步兵戰陣緩緩推進,士兵們肩並着肩,端着染血的長槍。投射器也緊跟而上,只需要不大的工夫,簡易投射器便能開始發射。清軍在這異常凌厲兇悍的打擊下則越來越混亂,越來越恐懼,越來越絕望。

“轟”的一聲爆炸,碎石橫飛,一些清軍連聲音都沒有發出便撲倒在地,被波及的也被炸傷炸殘,大批人痛苦的嚎叫聲同時響起。

“清軍敗了,敗了,旗倒了,線國安逃了。”伴隨着一陣陣的呼喊聲,清軍的最後一絲鬥志在瞬間消散,被炸得心驚膽戰的清兵無暇再分辨真假,踩着地上的血水爛肉、殘肢兵器,轉身逃跑。

“老子在這兒,沒敗,沒敗。退後者斬,斬。”線國安在旗下暴叫着,還得安撫躁動不安的戰馬,他兩眼血紅,揮刀砍殺着涌過來的敗兵。

“轟,轟!”兩聲巨響壓下了線國安的嚎叫,戰馬一聲長嘶,差點驚跑。

“降者不殺,棄械免死!”呼喊聲再起,似乎在宣示着勝利的歸屬。

敗兵們繼續逃跑,只是繞旗而走,沒人再看要他們白白送死的線國安一眼。

明軍步兵並不窮追,戰陣依然不緊不慢地向前推進,士兵排列緊密,刀槍密如叢林,毫不留情地斬殺着負傷倒地的清兵。而每到距離清軍二十多米的距離便停步不前,不一會兒工夫,明軍戰陣後便會投射來幾顆炮彈。巨響和爆炸把清軍象趕鴨子似的向後推壓,越來越快,離線國安的大旗也越來越近。

“提督,走吧!”親衛隊長拉住了暴怒的線國安,幾着帶着哭音叫道:“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明軍的天雷要轟過來了。”

“轟!”的一聲爆炸,距離線國安的大旗只剩下了三十多米,強烈的閃光耀得線國安眼前黑了一下,幾秒鐘後才恢復過來。

“敗了,真的敗了,其實早就敗了。”線國安心中哀嘆了一聲,最後瞅了一眼死傷枕籍的戰場,猛地拔轉馬頭,飛馳逃走。

大旗倒了,清軍潰敗了。趙王白文選早就登上了一處未被炸壞的寨牆,始終觀察着戰局的發展。見到線國安的大旗倒拖而逃,立刻連續變動旗號,並以鑼鼓傳聲,給營寨外的騎兵和營寨內的步兵分別下達命令。

“該咱們的了。”汝陽王馬寶飛身上馬,鐵槍一舉,率先奔馳而出,幾千騎兵緊隨其後,向着清軍營寨衝殺過去。

朱永興見騎兵已動,輕輕吐出一口長氣,雖然戰鬥的情勢與前兩次不同,並沒有敢輕易使用戰象,但勝勢已定啊!目光一掃,他又看見身旁的馬自德臉上露出急不可待的神情,不耐煩地安撫着坐下有些躁動的戰馬。

“用武,你跟上騎兵追擊。”朱永興淡淡一笑,伸手一指,揶揄道:“可莫要空手而回,反倒丟了臉面哦!”

馬自德大喜,向着朱永興一拱手,說道:“多謝殿下,末將定斬將奪旗,獻與殿下馬前。”說完,一勒馬頭,追隨着入寨的騎兵而去。

“你——”朱永興轉向楊國驤,想說讓他也去沾點軍功,但楊國驤已經飛快搖頭,說道:“我哪也不去,就在殿下身邊衛護安全。”

……

雨似乎小了點,但在奔馳的馬上,雨點打在臉上的節奏卻更快。線國安耳朵還在嗡嗡作響,臉色陰沉得可怕,徒步逃竄的清兵一個個、一羣羣被甩在後面,他連瞟都懶得瞟上一眼。

敗了,敗得理所應當,敗得沒有懸念,只不過多堅持了些時間。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也還是沒有破解之道,這纔是真正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自己手上的漢軍差不多要全軍覆沒了,此生未有之慘敗。線國安已經看不到路上徒步逃跑的士兵,只有身前身後那並不密集的雜沓馬蹄聲。悔恨立即涌上心頭,令他咬緊了嘴脣。

只是這悔恨卻頗爲複雜,顯然不是一個兩個。他後悔自己在昆明主動請纓,想用戰功來減輕罪責;他後悔在明軍棄守灰坡後,改變了迂迴松山、龍陵轉攻騰衝的計劃;他後悔在被明軍阻擊于山林之中時,還頑固地咬牙堅持;他後悔在傷病已多的情況下,依然還要向騰衝進軍;他後悔自己優柔寡斷,如果在張勇的撤退計劃和自己的迂迴轉進兩者間早早進行決斷,最差也不會比現在更慘……

一股鹹腥涌進了喉嚨,線國安不覺已經把嘴脣咬破。天意也,時運也,自己竟犯了如此多的錯誤,失敗還能夠避免嗎?突然,線國安只覺身子一傾,正胡思亂想的他沒有防備,隨着馬的失蹄猛地摔了下去。

頭重重地磕在地上,濺了一臉的泥水,即便有頭盔保護,線國安也被摔得暈頭轉向,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他身後的幾個親衛離得很近,來不及勒馬,也紛紛馬失前蹄,滾落於地。

“提督,大人。”後面的親衛趕忙緊勒馬頭,喊叫着紛紛下馬。

一排梭鏢突然從路旁的叢林中射了出來,劃破雨幕,帶着死亡的陰冷,又帶起了一陣慘叫。

“敵襲,有埋伏。”清兵驚呼着,紛紛跳下馬來,緊張地四下環顧,揮動刀槍,作着防護。

一排梭鏢,只射中了三個清兵兩匹馬,但對已是驚弓之鳥的逃竄清兵來說,卻是沉重的心理打擊。

遇強則避,遇弱則襲。這是朱永興當初給負責沿路襲擾的猛山克族精壯和土兵所定下的原則。通俗點講,就是欺軟怕硬。這種戰術其實不用怎麼教,怎麼練,依據本能,誰也不會用頭往牆上撞,也不會寥寥數人便向大軍挑戰,自己找死。

當然,在這段時間的襲擾作戰中,猛山克族精壯和土兵因爲環境的惡劣,以及戰損,也傷亡了不少。此次朱永興反擊作戰,也沒有辦法通知他們全力攔截阻擊。這些人完全是自發,或者習慣性地拉上絆馬繩,上好弩箭和梭鏢,伺機偷襲殺敵。

小小的偶然有時候也會影響重大,偷襲雖然殺敵不多,但卻拖慢了線國安等逃竄的步伐,爲追擊而至的明軍贏得了時間。

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95章 無題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3章 絕死一擊第9章 決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88章 大調整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2章 無題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60章 大結局第86章 輕視,放鬆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8章 離心之象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3章 綜合實力第69章 軟實力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6章 柔情蜜意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13章 窮追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2章 廝殺第78章 破路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73章 潰敗第133章 立威第57章 接駕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7章 歡歌暢飲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86章 疍家女第191章 新氣象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06章 法陣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3章 水西之變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2章 會晉王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60章 會趙王第4章 攻城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
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95章 無題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3章 絕死一擊第9章 決戰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88章 大調整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2章 無題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60章 大結局第86章 輕視,放鬆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8章 離心之象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3章 綜合實力第69章 軟實力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6章 柔情蜜意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13章 窮追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2章 廝殺第78章 破路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73章 潰敗第133章 立威第57章 接駕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7章 歡歌暢飲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86章 疍家女第191章 新氣象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06章 法陣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3章 水西之變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2章 會晉王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60章 會趙王第4章 攻城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