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後方形勢

試探!朱永興確實有這樣的目的,但事情竟如此不起波瀾,倒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其實這也很正常,象他這樣的宗室王,納妃可不是隨便的事情,也不由他作主,那是要請示朝廷旨意的。而夢珠和龍兒,按照官方的認定,不過是侍妾,身份使然,即便有人看出了朱永興的心思,也不能沒有根據便拿以後要如何如何說事。

而沉默則表示認同,朱永興便是這樣以爲的,以後呢,再翻舊賬,也沒有了合適的說辭。大事情分解,一個個小事情看似不重要,但步步退讓,便落入了朱永興的算計之中。

原理相似,思路相仿,也適用於政治、軍事。吳三桂是怎麼被步步逼出雲南的,朱永興是如何成爲領導核心的,永曆皇帝在人們心中的念想是怎麼逐漸淡漠的?

“爲一女子花費如此心思?殿下,還,還真是情深意重啊!”已經是兩省總督的宗守義似是不滿,又似是感慨地嘆了口氣,將朱永興的書信珍重地放入書匣。

“患難夫妻嘛,殿下仁厚,名分總是要給的。”魯國公祁三升不以爲意地笑道:“殿下思慮周詳,我等可不必擔心。”

宗守義也不好再說什麼,便把話題轉到了湄公、河仙兩省的發展上,首先是做出軍事調整,以應對南阮被擊敗後的中南新形勢。

“占城國不肯讓出所佔的地盤,卻又難以獨力抵擋北鄭,要借我軍之力,已是第三次求懇了。”宗守義帶着鄙夷的神情輕輕搖頭,“殿下之意是派兵,能扶則扶,不能扶則佔之,不使北鄭能直接侵擾湄公省。”

祁三升暗自盤算了一下,說道:“目前可抽調三千兵丁。等到海南的降兵全部遷來並安頓好,怕是要半年吧?這半年,便暫緩向真臘的蠶食。總督以爲如何?”

宗守義不置可否,沉吟半晌,試探着問道:“大批廣南的難民是否可組織起來?不與安南北鄭作戰,打真臘兵應該可以吧?”

“只怕人心難以短期歸附。”祁三升頗有疑慮地說道:“墾荒安家倒無問題,可要發放武器並加以訓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那便只能先疏散分置人口,再給晉王拔去一些,使其不能抱團坐大。”宗守義有些肉痛地嘆了口氣,地盤少時發愁人多田少,開拓佔地時又愁人少勞力少。

“那猛山克族若能出動精壯,再有先期到達的海南降兵。向南的佔地便不會延誤。”祁三升若有所思地說道:“給廣南難民政策,墾荒十畝留一畝或兩畝。這樣有兵護衛,有人開墾,兩不耽誤。”

“便給兩畝,等漢語通熟,入了大明國籍後,再補三畝。”宗守義大方地一擺手。說道:“種稻米,種甘蔗,種棉花,開墾出來的土地越多,物資越充裕。大陸戰事越打越大,咱們做不了別的,只能在物資上爲殿下分憂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祁三升掩飾不住欽佩。讚賞道:“殿下謀劃深遠,這湄公、河仙兩省一年三四熟,足以支撐國內大戰。”

“國內這詞不妥,倒好象咱們這裡不是大明國土似的。”宗守義笑着打趣道:“殿下一視同仁,咱們可別見外啊!”

“呵呵,總督大人說得極是。”祁三升瞟了一眼屋角的自鳴鐘,笑道:“這時間差不多了。總督大人可是和我同去高府,喝宜川伯兒子的滿月酒。”

“同去,同去。”宗守義笑得暢快,說道:“宜川伯有後了。這可是地道的湄河省人,喜事啊!若是咱們不去,倒好象瞧不起他娶的那個異族侍妾似的。”

“總督大人也失言嘍!”祁三升反過來取笑宗守義,說道:“入了大明籍,那便是大明人,何來異族之說?”

“對,對,是明人,不是異族。”宗守義呵呵一笑,伸手相請,兩人謙讓着出門而去。

如今的西貢已經大變了樣子,各國商館林立,街道寬敞,已經顯出了繁榮之象。人種各異,行於路上,又透出開放之風。只要環境安定,百姓能吃飽穿暖,便有心也有力去建設,加上招商引資的幫助,西貢乃至湄公、河仙兩省都在快速地發展。

土地肥沃,水量充沛,氣候適宜,一年三四熟的收成,湄公、河仙兩省正按照朱永興的設想,逐漸成爲最重要的糧食基地,爲抗清戰爭提供着力量。而國籍制度,以及入籍之後所一視同仁的優惠政策,則在很大程度上消彌了各民族的隔閡,並使其他民族有了學漢字、說漢語的熱情。

沒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一個民族則丟掉了最重要的東西,或是被同化,或是消逝於歷史的長河。而大明國籍對民族的區分很苛刻,除了國內已存在的以外,象真臘、廣南的各民族,入籍之後統稱“明人”,連民族的稱呼都取消了。

一面寬柔,一面苛刻,可謂是胡蘿蔔加大棒。目的很簡單,忘掉原來的民族,只記得自己是大明國民便夠了。

而一方面向湄河兩省填充漢人,比如因沿海遷界而逃出或有意遷移的,還有海南的降兵及家屬;另一方面又把他族百姓遷往四川安家落戶,以保持本地區漢人數量不致落於劣勢。一進一出,既能保證對本地的統治,又能使四川得到人口勞力,儘快地恢復生氣。

當然,東征的順利一下子使湄河兩省吸收大陸移民的速度放慢了下來。畢竟,故土難離,既然已經被明軍從苦海中解救,有信心的便不再願意背井離鄉,去海外之地安家了。雖然朱永興等人已經把湄公、河仙,以及佔領安南的地方視爲大明領土,但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還不是這樣認同。

廣南國阮氏的失敗,對於湄公、河仙兩省兩說,卻是實力增強的一個機會。占城國在授意下,允許大批廣南國難民借道進入湄河兩省,明軍又用船隻趁亂將順化炮廠的設備、成品、半成品、原料等悉數運回,軍工能力躍上了一個臺階。

與英國合作的船廠也製造出了近海戰船,再加上戰敗前來投奔的廣南國的艦船,一支小型艦隊也已組建成形。簡單地說,憑藉海陸兩軍,湄河兩省已經具有了獨力支撐的能力,朱永興可以不必擔心要抽調國內軍力來援助兩省了。

當然,對於北鄭的勝利,朱永興也心存着警惕。下一階段,便是要加強北方安南佔領區的軍事實力,並且在南方扶持占城,對北鄭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朱永興的計劃是在奪取江南後,再一舉解決中南地區僅存的尚能對明軍構成些威脅的北鄭勢力。

而北鄭終於擊敗了宿敵南阮,卻因爲所佔地域的關係,暴露出了致命的弱點。中南半島地域狹長,對於擁有強大水師的明軍來說,便可以兩棲登陸,將駐防的北鄭軍隊攔腰切成數段。朱永興倒是挺希望能親手導演一出類似於仁川登陸的好戲,在軍事歷史上寫上濃重的一筆。

但事實證明,他似乎有些多慮了。北鄭取得勝利後,並未氣勢洶洶,甚至對明軍扶持的占城國也沒有逼迫過緊。幾番談判試探後,雖然雙方沒有達成一致,北鄭也就默認了占城國對原廣南國一些地區的佔領,有將擴張的矛頭轉向真臘的態勢。而對南明,北鄭則依然恭順,還送來了不少的財物,感謝明朝在鄭阮戰爭中的幫助。

是被打怕了,還是在隱忍?朱永興有些不太確定,但財物卻是照單全收。說起來,明軍打擊南阮水師,也確實對北鄭幫助甚大。

相比於北鄭的知情識趣,已經亡國的南阮卻有些不識好歹。

“腦子進水了。復國,復個屁國。”朱永興本來想安撫一下原廣南國國王阮福瀕,使那些阮氏王公貴族安心居住在海南,起到那種類似於富豪移民的作用,能夠利用他們攜來的大量金銀財物,沒想到卻是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戲碼。

機要室的幾位對視一下,自動過濾掉岷王爺的粗口。

查如龍輕咳了一聲,笑道:“殿下不必氣惱,晾一段時間,他們就該有所覺悟了。收留他們,主要是安撫那些廣南國難民。至於財物,他們難道不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讓商團的人多去遊說,早晚會答應下來。”

朱永興點了點頭,也覺得這麼失態有損形象。沉吟了半晌,穩定了下情緒,開口說道:“讓人看着他們,不要他們胡亂走動,老實呆在海南。嗯,還有北鄭方面的情報,也要多加刺探。那個鄭根,不簡單,有點本事呢!”

“殿下,如果水師能騰出手來,索性滅了安南,省得分散精力。”查如龍提着建議,倒有幾分讓朱永興開心起來的意味。

“水師———呵呵。”朱永興笑了兩聲,不由得把目光移注到牆上的地圖上,陷入沉思,久久無語。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71章 慘烈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8章 以南養北第3章 安沛入甕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5章 大反攻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71章 阻擊第145章 大包圍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47章 大戰(一)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56章 拒詔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86章 疍家女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3章 保寧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78章 破路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2章 賜名白族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2章 女考生第57章 接駕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54章 再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7章 攻城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99章 接戰第155章 無題第217章 困局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55章 無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5章 定情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72章 無題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94章 相疑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5章 山東攻略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1章 川滇呼應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71章 慘烈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8章 以南養北第3章 安沛入甕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5章 大反攻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71章 阻擊第145章 大包圍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47章 大戰(一)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56章 拒詔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86章 疍家女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3章 保寧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78章 破路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2章 賜名白族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2章 女考生第57章 接駕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54章 再退第80章 教士保羅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7章 攻城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99章 接戰第155章 無題第217章 困局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55章 無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5章 定情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72章 無題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94章 相疑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5章 山東攻略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91章 川滇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