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

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忽然駕崩,時年僅五十歲。】

【十月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繼位。】

【二十二日,改元太平興國元年】

……

大秦。

嬴政眉頭一挑,心中有了幾分計較。

按照禮制,先君去世後,嗣君隨即在靈前繼位。

因爲國不可一日無君。

然後,嗣君要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在宗廟朝見、告朔,終止先君年號。

這一年爲元年,行即位之禮。

那麼問題來了。

他爲什麼這麼急?

不沿用舊號,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改元?

他在急什麼?他想彰告什麼?

……

【不過根據後來的一些史書和隨筆記載,宋太祖的死頗有幾分說法。】

……

大漢。

“你要這麼說,乃公的興趣可就大了!”

擦了擦嘴,劉邦將手中的果核一扔。

開始聚精會神看起來。

……

天幕上。

畫面的視角不同以往。

卻是透過一面打開的窗戶右前方看去,像是一人在廂房內觀望遠處。

而觀望之處,正是皇帝所在的寢殿。

雪霰驟降,寒風呼嘯。

遠處的內殿大門緊閉。

燭影映照之下,現出兩個模糊人影。

一人頻頻舉杯,似乎是在勸酒。

而另一人則不時起身離席,連連擺手。

一副遜避退讓、不可勝任的姿態。

待到三更時分。

突然一陣金石交擊之聲響起!

原本舉杯的人影操起手邊柱斧,以柄戳地。

隨後大聲道:“好做!好做!”

……

前朝的一衆皇帝看的一頭霧水

畫面又有了些許變化。

……

還是那個地方,還是那兩個人,還是同樣的勸酒避酒。不同的是,三更時分後,緊閉的內殿大門打開了。

此時大雪紛飛,庭院積雪已有數寸之厚。

趙匡胤走出殿來,手裡拿着銅柱斧。

以斧戳入雪中,發出嚓嚓聲。

他回頭對身後的趙匡義說道:

“好做!好做!”

隨後走進寢殿,鼻息如雷。

暴雪越下越緊,寒風獵獵。

萬歲殿裡燭火輕搖,越來越暗。

夜深時,燭火熄滅,長夜不明。

……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天降大雪。】

【宋太祖命趙匡義入大宮酌酒,摒退左右,暢懷對飲。】

【隨侍的宮人遠遠只見燭影下,趙匡義時或離席,有所謙讓退避的樣子。】

【三更,忽見太祖手持柱斧擊地,大聲對光義說:“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

【四更,宋太祖暴斃。】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啓縮了縮肩膀,不知爲何他覺得有點冷。

“好做…好做…這宋太祖是什麼意思?”

劉恆臉色晦明,搖搖頭道:

“已知的條件太少了。”

“此語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爲好好做,一爲你做的好事。”

劉啓抻着頭看着天。

“阿父……這趙匡義什麼時候出的宮啊?”

臉色一頓,劉恆瞬間明白了什麼,長嘆一聲。

“孤家寡人……宋太祖真真是孤家寡人!”

……

【宋皇后命內侍都知王繼恩召宋太祖次子趙德芳。】

【王繼恩自以爲太祖素來打算傳位給晉王,不宣德芳,徑赴開封府召晉王趙匡義。】

【只見會醫術的左押衙程德玄坐在府門口,便問其緣故。】

【程德玄言:“二更時分,有人叫門說晉王召,出門不見人影。如此先後三次。我恐晉王真有疾,所以趕來。”】

【王繼恩告以宮中大事,共同入見。】

【趙匡光義大驚,猶豫不行,聲稱要與家人商議,王繼恩催促道:“時間一長,將爲他人所有了。”】

【三人步行入宮。王繼恩欲讓趙匡義在直廬等待,自己去通報。程德玄說:“直接進去,何待之有?”三人俱至寢殿。】

【宋皇后聽到繼恩的聲音,便問:“德芳來否?”王繼恩道:“晉王來矣。”】

【宋皇后見趙匡義,愕然失色,口稱官家,言:“我們母子性命都交給官家了。”】

【趙匡義邊落淚邊回答:“共保富貴,別怕別怕。”】

【第二天,即皇帝位,是爲宋太宗。】

【此事,史稱“燭影斧聲”。】

【乃天下一大疑案。】

……

{不是說被斧頭砍死的嗎?}

{趙匡義:你們不要亂說,我哥病了,我給我哥砸個核桃吃,怎麼啦?(狗頭)}

{哈哈哈!《史上第一混亂》裡的!}

{柱斧有兩種,一種武官用,一種文官用。趙匡胤手裡的是文官用,他當初拿這玩意砸人,把人牙都砸掉了。}

{宋太祖肯定是屬於非正常死亡。暴死前,他精力一直非常充沛,頻繁出巡甚至遠至西京洛陽,直到十月中旬都未有關於其生病、大臣問疾的任何記載,病死顯然錯誤。}

{至於飲酒過度猝死一說就更不值一駁,因爲太祖一向說“沉湎於酒,何以爲人”,其飲酒是非常有節制的。}

{這個說明不了問題,賭棍經常賭輸了以後說自己以後再也不賭了,過了幾日卻嗜賭如故。}

{說了不等於能做到,戒酒、戒菸之類的話尤其不可信。}

{趙匡義讓大臣瞻仰聖體遺容時,《續湘山野錄》寫的是“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司馬光應該是完全瞭解這段歷史真相,司馬光的好友呂誨和呂公著的祖輩呂端、呂蒙正都是太祖太宗朝的重臣,司馬光從這些人處得知真相的可能性很大。}

{由於需要維護皇家體面而故意隱去,但出於史學家的良知,又在記載中到處給人埋伏筆。}

……

大漢。

劉邦摸着鬍鬚,思索一陣,看向呂雉。

“娥姁,你怎麼看?”

呂雉給小劉恆掖了掖衣襟,給大劉盈擦了擦嘴。

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這趙匡義的皇位定是自取疑問了。”

“從那宋皇后的言行中就可推斷出。”

“其得知宋太祖暴卒,不宣趙匡義,而宣其子。”

“這說明宋太祖沒有關於傳位的遺詔,也沒有確定光趙匡義是無可爭議的繼承者。”

“另一方面,這也能說明透宋太祖之死是非正常而死,且與昨夜的飲酒有關,故而不召趙匡義。”

“因爲只有這樣,當來的是趙匡義時,她纔可能大驚失色,要顧慮自家母子性命不保了。”

“否則,宋太祖正常死亡,趙匡義正常繼位,她沒必要多此一慮了。”

劉邦深以爲然的點點頭,隨後認真道:

“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問你覺得趙匡胤是怎麼死的?”

呂雉扭過頭,不耐煩道:

“我怎麼知道!又不是我殺的!關我何事。”

雙手抱臂,劉邦無奈。

“你看你,又急。沒意思。”

“恆兒,你覺得他是怎麼死的?”

小劉恆心中連連嘆氣,面上不顯,靜靜道:

“孩兒覺得許是用柱斧砸死的。”

劉邦一愣,下意識的摸着下巴。

“伱爲什麼這麼認爲?”

小劉恆看了看天幕,開口道:

“柱斧既能砸傷人,說明分量不清。”

“而不管是以斧擊地還是戳入雪中,這兩者都暗含斧聲。”

“且,若以毒害人,其身反應並非沐浴所能遮擋。”

“玉色溫瑩,如出湯沐,明顯是消滅證據。”

“而宋皇后定是見了宋太祖的慘狀,纔會對趙匡義如此懼怕。”

劉邦覺得有些地方不合道理,但大體也能說得過去。

“但趙匡胤可是睡得鼾聲如雷啊!”

小劉恆反問道:

“那他是什麼時候走的呢?”

“宋太祖一定要親自死於他手嗎?”

“這上上下下,除了宋皇后,哪裡不是趙匡義的人呢?”

一旁的劉盈機械的往嘴裡塞烤肉,又偷偷道:

“阿母……你聽懂了嗎?”

呂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隨後摸了摸他的頭道:

“那兩人神經兮兮的,不管他們。”

……

大唐。

“如此有爲的皇帝卻死的這般疑問重重,一頭霧水。”

李世民從龍座上站起身,揹負雙手看着衆臣道:

“諸卿認爲宋太祖死因爲何?真是飲酒暴斃嗎?”

底下衆人頗感無奈。

你好奇這事有什麼意義嗎?

跟你有關係嗎?

再者說時隔這麼久了,記載又不明,誰知道他怎麼死的!

“臣以爲,許是下毒而死。”

房玄齡率先開始哄皇帝。

“那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口徹夜長坐,既然擔心其有急病,何不入府視疾?”

“於風雪之夜呆坐在門口,想必是代趙匡義靜候宮中好消息,所以難圓其謊。”

“且,那王繼恩敢冒死違抗皇后旨令。”

“趙匡義故作姿態時又心照不宣提醒他“時間一長將爲他人所有”,兩人顯然有事先的默契。”

“而趙匡義對宋皇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共保富貴”,可見他早知此事,有備而來!”

……

【燭影斧聲具體如何不得而知。】

【只知趙匡義的職位一直都是以儲君之位對待的。】

【然,自公元976年以來,趙匡胤似有意扶持德昭、德芳兩位皇子,還動過遷都的念頭。】

【《宋史·太祖本紀》關於趙匡胤駕崩,僅有一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宋史·太宗本紀》關於趙光義繼位,同樣一筆帶過:“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

【趙匡胤的死因,付之闕如。】

【所有記載,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刻意避開了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沒有給出確切定論。

【不過遼國不受宋朝轄制,沒有那麼多避忌。】

【《遼史·景宗紀》:遼景宗保寧八年(公元976年)“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遣使來告”。】

【自立二字,說得直接明白,他不是正常“嗣位”。】

……

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320章 唐懿宗李漼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82章 始!武!玄!洪!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476章 大宋!復活!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
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320章 唐懿宗李漼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582章 始!武!玄!洪!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476章 大宋!復活!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04章 朱元璋:什麼?後代盡是奇葩?!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