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

天幕上。

一身絳色龍袍,頭戴翼善冠。

朱棣望着底下盡皆俯首的大臣們,不庸置疑道:

“朕將御駕親臨,親率六師,出塞討胡!”

……

【公元1403年,韃靼阿魯臺進攻瓦剌,被瓦剌部的馬哈木打敗。】

【阿魯臺聽說馬哈木與明朝通使,頗爲憂懼,也派使節與明朝通好。】

【公元1409年四月,朱棣派使臣郭驥到韃靼可汗本雅失裡處通好。】

【但這次出使沒有成功,明使臣郭驥被韃靼殺害。】

【六月,郭驥的部分隨從從韃靼逃回,向朱棣報告了郭驥被殺的消息。】

【公元1409年七月,朱棣派淇國公丘福爲徵虜大將軍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爲副,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爲左右參將,率精騎十萬,北討韃靼。】

【出發前,朱棣告誡丘福道:“毋失機,毋輕戰,一舉未捷俟再舉。”】

【然而,丘福急功近利,冒險輕進中了韃靼埋伏。】

【雙方在克魯倫河北岸激戰,丘福被殺,十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

【朱棣震怒,認爲諸將無一能任統帥之職,決定御駕親征。】

……

{我不知道我在哪,我也不知道我要幹什麼,我只知道我要大殺特殺!}

{好亂啊……反正就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而引發的戰爭?}

{簡單說,就是北元自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之後,又傳了三代。}

{而1403年韃靼別部首領鬼力赤篡奪了北元黃金家族帝位,廢除“大元”國號,改國號爲“韃靼”,自稱爲韃靼可汗。}

{韃靼內部以及蒙古各部落之間進入白熱化的狀態。}

{然後瓦剌部猛可帖木兒和韃靼部阿魯臺聯軍,共同夾攻鬼力赤。}

{阿魯臺一舉殺死了鬼力赤,擁立元宗室本雅失裡爲韃靼可汗。阿魯臺則自任太師,把持大權。}

{而這時中原剛剛結束“靖難之役”,朱棣新即帝位希望北部邊境安定,便積極派遣使者與韃靼修好。}

{但阿魯臺掌權後,斷絕了與明朝的一切往來。}

{朱棣議和不成,打聽到韃靼與瓦剌互相仇殺不已,而韃靼勢大,便想利用瓦剌來牽制韃靼。}

{剛好瓦剌也希望取得明廷的支持,在朱棣即位後不久,便派遣使者前來朝貢。}

{之後,事情就連接起來了。}

……

大漢。

劉邦回憶起往事。

“要是有的選,誰樂意東奔西跑御駕親征啊。”

“沒辦法不是。”

……

大漢·武帝時期

“哼!這幫匈奴!”

“畏威而不懷德!”

劉徹光是看着就一股邪火暗生!

“就得一竿子打到他們疼!”

“他們怕!”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

一旁的霍去病則憂慮道:

“可是,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一句話,劉徹熄火了。

“嘖……這朱允炆!好好的削什麼藩!”

衛子夫悄摸的捂住小劉據的耳朵。

不講理的話少聽。

……

大唐。

“天子出征,自古有之啊。”

“漢高祖就是一個例子。”

李世民意味不明的說着。

李承幹有點心累。

“但是阿耶,那大多是在王朝草創之際,或者國家面臨重大危難之時,身爲君王爲了江山社稷纔會披掛上陣。”

“這其中多少都帶着些不得已的意味。”

“一旦江山一統,海內昇平,天子身負國家社稷之重,便不能再親冒鋒矢,而是要端坐朝堂運籌帷幄。”

李世民看着李承幹一陣恍惚。

他好像看見魏徵了!

“去去去!離我遠點!”

李承幹看着扭過頭的李世民,一臉委屈。

事實就是如此啊!

阿耶怎麼突然變得這麼任性了?

……

大元。

忽必烈掐着手指在那算着。

“你要這麼說,我大元應該是立國一百三十多年!”

“南宋都能算,我北元草原怎麼不能算!”

底下的衆臣一片無語。

這種都是就沒必要算了吧?

怎麼算都是最短的大一統……哦,不!

最短的大一統是秦。

……

某不願透露姓名的皇帝連連打着噴嚏!

……

大宋。

趙匡胤盤算了一下。

“確實,此時最適合當主帥的就是朱棣自己。”

“你可知爲何?”

穿着圓領白袍,面容冷峻的趙德昭思考片刻,回答道:

“原因有三。”

“一則朝廷無合適大將可以領軍。”

“二則即便有人擔任,亦無出塞經驗。”

“漠北風土氣候,與中原大不相同,若主帥不識彼處天文地理,則有重蹈覆轍之憂。”

“放眼大明,唯有朱棣曾統領萬軍,身經百戰且對塞外頗有了解。”

“故以主帥本身論,沒有比朱棣更爲合適者。”

“其三,御駕親征,三軍定然士氣大振。”

“韃靼聞之,則爲膽寒。而塞外諸部聞得天子親出,不敢再生禍心。”

“眼下明軍軍慘敗,韃靼氣焰囂張,瓦剌等部見其勢大多半會對大明生出不臣之心。”

“然若朱棣親自領兵,使他們識得大明決心。”

“權衡之下,自會打消投靠韃靼的念想。”

“如此一來,韃靼孤立無援,再出兵征討,則事半功倍!”

趙匡胤笑着捋須,點頭道:

“有理有據,但還有一點最重要的你沒觸及到。”

趙德昭求教的看向父親。

趙匡胤看向天幕裡的朱棣,淡淡微笑着:

“他需要功績。”

“像唐太宗一樣的功績。”

……

大明。

馬皇后帶着幾分老母親般的埋怨。

“他那個人高馬大的兒子不也是猛將嗎?”

“幹嘛要親身犯險呢。”

“兵兇戰危,戰場上的事誰又能說得準?”

“世上從無必勝之戰,既然一身已經關係天下氣數,豈能草率?”

“一旦遭逢不豫,那朝野必然大亂,若韃靼再舉國南侵,大明如何抵擋得住?”

“這孩子,老了也如此毛燥!”

朱元璋看着天幕,冷哼一聲不搭話。

朱標還在暗自傷心,但還是強起精神回答道:

“皇帝一旦親征失敗,則將大局崩壞。”

“可即便不是御駕親征,一旦戰敗,同樣也是大勢已去。”

“那丘福慘敗,朝廷精銳已經大損。”

“這次出征,兵力應該又不下二三十萬。”

“若再失利,黃、淮以北,朝廷將無能戰之兵。”

“韃子又焉能放過此等良機?就連漠北其他各部也會翻臉寇我中華。”

“這次北征,已是大明氣運的生死之戰。”

“勝,則天下安定,敗,則五胡亂華。”

“此時朝廷自當以全力出戰,以求必勝。”

“朱棣……武略無雙,兼又有皇帝之威,正當親自領軍,以增勝算。”

“真要等到韃子兵臨城下時才御駕親征,就爲時已晚了。”

朱元璋聽着朱標的話,連連點頭,

等聽到最後,又想起老朱棣乾的好事……

“哼!!”

一旁的小朱棣看着大哥開口說話了,在馬皇后的暗示下,挪動到朱標身邊。

“大哥……對不起……”

朱標看着小小的、垂頭喪氣的四弟。

他無法想象未來的那個人竟會如此對待自己的身後名……

“那不是你……四弟。”

小朱棣擡頭看着按着自己肩膀的朱標。

“所以,四弟。”

“你不用說對不起。”

小朱棣忍不住撲到朱標懷裡,嚎啕大哭!

“大哥!!!嗚嗚嗚嗚!我不知道那王八蛋那麼壞!”

“我要看見他一定要給他一刀!嗚嗚嗚嗚!”

一旁的老朱看着這邊。

“哼!!!”

而聽到最後一句,則眼睛滴溜溜轉了一圈。

……

【公元1410年二月,朱棣集結五十萬大軍。】

【命皇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皇太孫朱瞻基留守北京。】

【舉行出征儀式後,大軍北征!】

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737章 爭當皇帝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80章 清軍入關。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773章 太平天國!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
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737章 爭當皇帝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80章 清軍入關。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773章 太平天國!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着忽悠!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