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

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

天幕上。

北京城。

灰塵自馬蹄下濺起。

城門外的茶攤上坐着零散的百姓。

看着奔出城門的駿馬與驛卒。

在漫塵中嘀咕着。

“聽說南方發生了什麼耶穌教叛亂,都打下永安了!”

“耶穌教?不知道,但我聽直隸那邊的來人說捻匪在安徽鬧起了騷亂。”

“何止啊,就前兩個月,山東那邊的海面上,海軍兵船遭海盜襲擊,副將戰死了!”

“呵,一個個都欺侮到官府頭上啦?”

“官府當然吃癟啦,那些兵老爺有啥能耐啊。”

“得啦,讓他們好好幹吧!”

“讓誰好好幹呀?”

“誰都行。”

“哈哈哈哈,就是,關咱們屁事!”

……

大秦。

劉邦看了一眼天幕,又看了一眼嬴政。

又看了一眼天幕,再看了一眼嬴政。

嬴政咬牙道:

“有話就說……”

“陛下你看這大清像不像……”

“砰!你給寡人閉嘴!”

嬴政直接拍案而起!

氣沖沖的就往外走。

殿內幾人看着皇帝消失的身影,齊齊敬仰看向劉邦的身影。

英雄,這是英雄。

“劉邦,論戳心肺還是你高啊!”

蒙恬豎起大拇指真心實意道:

“難怪你是高呢,真高啊。”

劉邦笑着擺擺手。

“嗨,這才哪到哪啊!”

蕭何抽搐着嘴角,道:

“要死你可死遠點,別濺我一身血。”

劉邦白了他一眼。

“會不會說話。”

然後又起身慢慢向外走去。一邊走一邊唸叨着:

“陛下人還是不錯的,你們別怕他,沒事!”

“你們看我不好好的嗎!”

“我再去勸勸陛下。”

“安心!多大點事兒啊!”

衆人看着劉邦消失的背影,都服氣了。

“難怪他能成大事呢。”

“是啊是啊,波瀾不驚,心有韜略。”

“我支持他當相國!”

馮去疾瞥了一眼蒙恬,沒說話。

而另一邊。

劉邦下了臺階就撩起下襬狂奔!

彼其娘之!

死腿快跑啊!

快攆上那暴君啊!

乃公命休矣啊!!!!

……

【太平軍攻克永安,使得負責圍剿的清朝欽差大臣賽尚阿聲威大跌。他本人被“交部議處”,向榮等人也受到摘去花翎、頂戴,戴罪自效的處分。】

【太平軍在永安駐守了整整半年,與清軍形成了相持的局面。但長期相持對被圍的太平軍不利。】

【咸豐二年二月十四日(1852年4月3日)天王洪秀全向全軍男女將士發出突圍詔令。】

【十六日(4月5日)深夜,太平軍全軍二萬五千人,勝利突圍。】

【烏蘭泰、向榮聞訊,立即統兵追趕截殺。後衛秦日綱部與敵軍激戰竟日,損失千餘人。】

【爲擺脫被動,太平軍決定利用龍寮嶺大峒山谷地的有利地形,以重兵設伏,殲滅清軍追兵。】

【二月十九日(4月8日)清晨,清軍進入伏擊圈,太平軍乘大霧瀰漫,從四面八方突然向清軍發起攻擊。】

【經半日激戰,陣斬天津鎮總兵長瑞、涼州鎮總兵長壽、河北鎮總兵董光甲、鄖陽鎮總兵邵鶴齡及兵弁五千人。】

……

大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有點迷茫了。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

劉徹抱着小劉據笑道:

“朕跟你打賭,後面清軍後面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轍。”

霍去病相信這一點,但依然不太明白爲什麼。

“因爲人心。”

劉徹想到太平軍那些悍不畏死的軍民。

“其實清朝兵將與清朝百姓一樣,都不知道要爲何而戰。”

“但太平軍不一樣……”

霍去病只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而聽到劉徹的話,他突然想到了大漢將士。

“……這清朝與秦朝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

【接着,太平軍取道山間小徑,經荔浦、陽朔,疾趨省城桂林。】

【向榮自大峒山敗後,率清軍千餘搶在太平軍之前進入該城,督軍固守。】

【隨後,烏蘭泰等率軍陸續趕來救援,清軍總數達到幾萬人。】

【三月一日(4月19日),太平軍在桂林城外東西南三面紮營,於象鼻山及文昌門外張氏宗祠架炮日夜向城內轟擊,並猛攻西、南、文昌三門。】

【太平軍在南門外重創清軍,烏蘭泰重傷斃命。太平軍圍攻桂林月餘,水陸二十四戰,但因城堅,始終未能攻破。】

【四月一日(5月19日),太平軍主動撤圍北上,向湖南進軍。】

【四月四日(5月22日)太平軍攻破興安。】

【四月六日(5月24日),路過全州時,南王馮雲山被守城清軍炮火擊中受重傷。太平軍大憤,乃回師攻城,首次使用“穴地攻城法”,克全州。】

【四月十八日(6月5日),太平軍撤出全州,分水陸兩路沿湘江北進,經蓑衣渡時,遭湖南永州知州江忠源的阻扼,激戰兩晝夜,雙方均有較大傷亡。】

【馮雲山傷勢惡化,不治而亡。】

【太平軍乃盡棄船隻,由東岸越山入湖南省境。】

……

天幕上。

太平軍一邊行軍,一邊散發檄文。

長沙府。

百姓們三五聚堆,眼睛不停的在街道上瞟着。

“說書的,說說外面那些什麼天軍。”

一名穿着黑色長褂的老者四周看了看,從懷裡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

《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

《救一切天生天養諭》

“我給你念念,這天軍可真是菩薩降世啊。”

“你們聽着。”

“……貪官污吏,佈滿天下……”

“……餓莩流離,暴露如莽……”

“官以賄得,刑以錢免。富兒當權,豪傑絕望……”

身邊衆人皆不以爲然。

都是這樣過來的,又什麼稀奇的?

說書老者的聲線突然有些顫抖:

“中國尚得爲有人乎?”

“妖胡虐焰燔蒼穹,淫毒穢宸極,腥風播於四海,妖氣慘於五胡。”

“而中國之人,反低首下心,甘爲臣僕。”

“上爲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爲中國解下首之苦,務期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

“各備起義,大振旌旗,報不共戴天之仇,共立勤王之勳。”

“不私入民房,不拿財物。”

“所繳金銀、綢帛等物一律歸公。”

身邊衆人一時有些愣了。

“這聽着像岳家軍啊……”

“這……再聽聽,再聽聽。”

“天軍所到之處,殺逐官吏、地主、豪紳,搗毀衙門,焚燒地契、借卷。”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衆人突然齊齊噤聲。

相互對視一眼。

……

【太平軍進入湖南後,於四月二十五日(6月12日)攻克道州(今道縣)。】

【隨後太平軍以道州爲大本營,分兵四出,攻佔附近江華、永明(今永江縣)、嘉禾、蘭山、桂陽等州縣。】

【七月三日(8月17日)克湘南重鎮郴州。】

【太平軍在道州、郴州等地,進行修整,大力擴軍。】

【三道檄文反映了廣大人民羣衆的願望和要求,極大激發了各地人民的革命鬥志。】

【湘南天地會和齋教起義羣衆以及挖煤工人日以千計地涌向太平軍,使太平軍迅增五、六萬新成員。】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面色凝重的看着天幕。

太平軍的作爲與檄文相結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代表被欺凌的百姓利益。

有大義,有利益,有希望。

“這是怎麼亡的呢?”

劉莊好奇,劉莊詢問。

劉秀正色道:

“你明白爲什麼文帝總以百姓爲念,唐太宗總說民如水嗎?”

劉莊想說當然明白!

然後就是一大串的民爲重君爲輕什麼的。

劉秀微微嘆息道:

“你不明白……他們也不明白……”

劉秀看着天幕,突然明悟爲什麼自西漢之後的皇帝,總也看不到百姓了。

“世宗之前觀高祖之事。”

“世宗之後觀世宗之事。”

“所以前漢皇帝很明白百姓團結起來能改天換地。”

“但問題就是,百姓不會輕易團結起來。”

“在有衣有食之時,鬥得最狠的反而是百姓自己。

“爲什麼度田推行的這麼難以寸進。”

“因爲滿朝文武纔是鐵板一塊。”

“而皇帝……”

劉秀看着天幕,神色複雜。

“就是最大的那塊鐵板。”

……

【時太平軍探知長沙清兵防守薄弱,西王蕭朝貴自清率精兵二千襲取長沙。】

【七月二十八日(9月11日),太平軍抵長沙城外,紮營南門外妙高峰、鰲山廟等處,晝夜攻城。】

【蕭朝貴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炮受傷,不久逝世。】

【洪秀全等得知蕭朝貴犧牲的消息,遂率大軍從郴州起程,於九月一日(10月13日),抵長沙城下。】

【此時敵人亦援兵四集,城防兵力已達三萬餘人,後增至五萬人。故太平軍雖奮力進攻數十日,都未能破城。】

【十月十九日(11月30日)夜,太平軍主動撤長沙之圍,連克寧鄉、益陽,接着在湘陰臨資口得洞庭湖船數千,乃渡湖向嶽州(今岳陽)進軍。】

【十一月初三(12月13日)太平軍兵不血刃就進入洞庭湖東岸的嶽州城。】

【嶽州財帛富饒,久有人居,不似過去太平天國轉戰的那些貧瘠地區,所以他們在此收穫了大批的戰利品、五千艘船以及堆積如山的軍械火藥。】

【神奇的是,其中部分槍械是兩百多年前吳三桂在三藩之亂敗北之後遺留此地的,不過仍可使用。】

【此後,一連串難以置信的勝利接踵而至。】

……

天幕上。

太平軍自嶽州一路北上。

『十一月十三日(12月23日)攻克漢陽』

『十九日(12月29日)奪取漢口。』

『二十二日(1853年1月1日)攻佔武昌城。』

太平軍雄赳赳氣昂昂的進入武昌。

在百姓惶恐中大聲宣告着太平軍的理念。

“官兵不留,百姓勿傷!”

……

【十一月初七(12月17日),太平軍水陸兩路“從嶽州起程,千舡健將,兩岸雄兵。鞭敲金鐙響,沿路凱歌聲,水流風順”,直趨武漢。】

【十一月二十二日(1853年1月1日)太平軍進入武漢後,在百姓中不僅廣爲散發宣傳理念的書籍,而且普遍開展“講道理”的口頭演講,使道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成千上萬的羣衆踊躍參軍,太平軍迅速增加至五十萬人。】

……

大隋。

“蛟龍入海,大勢已成。”

楊堅看着一路勢如破竹的太平軍,想起了黃巾、黃巢。

“他們似乎都沒有這等威勢。”

獨孤伽羅想了想,確認道:

“沒有,太平軍這一路上一個像樣的對手都沒有。”

楊堅看着天幕上那旌旗蔽日、征帆滿江的五十萬大軍。

“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他們了。”

“真是神奇……人間的“小天堂”竟然能召喚出他們這近乎無窮的創造力。”

獨孤伽羅冷冷道:

“因爲清朝爛透了。”

“受盡壓迫卻生計無出的百姓,只能如山洪暴發般涌入其行列之中。”

“可惜……”

楊堅也有些可惜。

“清朝……居然沒亡在這種大規模起義裡……”

“真是匪夷所思。”

……

【咸豐三年正月初二(1853年2月9日),太平軍從武昌分水陸兩路順長江東下,江面水營船隻萬餘艘,連結數十里,蔽江而下。】

【岸上陸軍刀矛林立,雄壯威武,銳不可當。】

【一路上清朝官吏“文武棄城遠避,兵勇聞風先散”,驚呼“幾無御之之法”】

【太平軍勢如破竹地擊潰沿江四省所有敵軍,不到一個月,即進軍一千二百里,直抵南京城下。】

【正月二十九日(3月8日)太平軍陸軍紮營雨花臺,水師佈防於水西門外。】

【二月十日(3月19日),太平軍攻佔南京外城,斬陸建瀛。】

【南京城內約有四萬滿人,其中五千人是兵丁。】

【太平軍入城後,滿人兵丁撤退至內城,不過卻最終不敵太平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在戰爭中倖存的滿人,無論男女老幼,悉數遭到焚燒、刺戮、溺斃。】

【洪秀全正是以這種方式,展現了他要把“清妖”從中國掃盡的決心。】

【咸豐三年二月二十日(3月29日)洪秀全頭戴皇冠,身穿龍袍,坐在由十六人擡着的金黃大轎上進入南京城,駐蹕在前明皇殿之中。】

【太平天國定南京爲國都,改稱天京。】

【頒佈《天朝田畝制度》。接着,又分軍東征,攻克鎮江、揚州。】

【從此,太平天國進入推向全國的新階段。】

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完本感言。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614章 “奪情”“君臣”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27章 帝國雙璧!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
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完本感言。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614章 “奪情”“君臣”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127.第123章 曹叡:朕怎麼能就這麼死了?!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第450章 小劉恆:糟了!我被二兄給演了!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106.第103章 劉備:得漢中者,爲漢中王!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546章 北京保衛戰!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670章 爲民請命李自成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56.第152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27章 帝國雙璧!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