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

{雍正打仗是真的拉胯,除了平定青海穩定了康熙留下來的領土基本盤之外。}

{對付準噶爾部,理論上是和準噶爾打了個平手,但是實際上可以說是勝少敗多。}

{和通泊之戰,是大清自入關以來平定三藩之亂之後,滿洲八旗軍隊的最大的一次慘敗。京城八旗人人戴孝。}

{打準噶爾花了六千萬兩白銀,結果就是把康熙晚年實控的烏魯木齊、吐魯番、半個科布多、半個烏梁海全部割讓給準噶爾,清軍戰線從阿爾泰山一路被推到杭愛山(狗頭)}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撓了撓腦門。

“朕記得……這人好像還有一個什麼條約吧?”

楊玉環輕輕點頭,小聲道:

“據後世子孫說,應是一條割地條約?”

李隆基伸手環抱住楊玉環。

“那軍事與外交兩欄怕是廢了。”

“就不知內政處理的如何?”

“內政若是平平無奇,那清朝的轉折點可能就在雍正這裡了。”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嘰裡咕嚕給劉娥分析着這場戰爭裡的“罪魁禍首”

“具體到戰術指揮上,兩位統帥的問題倒不是太大。”

“嶽鍾琪失敗的原因算不到他頭上。”

“那傅爾丹雖有冒進的過失,但在和通泊之戰中能夠沉着應對,從無法挽回的敗局中強行找出一條生路,這個表現至少是及格的。”

“他唯一的問題在於,在和通泊湖畔休整了一晚。”

趙恆停了一下,估算了一下天幕裡準軍行軍的速度,又道:

“但是就算不休整,以準噶爾騎兵的優勢,要追上清軍也不難。”

“清軍中、高層將領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危局之下也表現出了驚人的決心和毅力。”

“既然統帥、中高層軍官都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劉娥看着一臉快問我的皇帝,在心裡默默翻了個白眼,臉上卻浮現一抹慈愛。

“哦?那陛下,這問題出現在哪呢?”

趙恆仰着頭,眉開眼笑道:

“當然是雍正皇帝了!”

……

【雖然闊舍圖、和通泊這兩戰清軍損失較大,但當時的局面並不算太壞。】

【西路軍方向,聽聞北路軍發生戰事,嶽鍾琪並沒有坐觀成敗,而是親率一萬軍隊向準噶爾腹地出擊,試圖牽制準軍,並切斷敵軍退路。】

【此次出擊,西路軍先後兩次擊退數千準軍,並於雍正九年(1731)七月二十三日到達烏魯木齊周邊,距烏魯木齊僅兩日路程。】

【北路軍方向,傅爾丹軍團在科布多城內仍有士兵一萬六千人,且該城的修建工作已大半完工,周長十二里,完全可以作爲基地防禦準軍可能的東進。】

【然後,這兩路大軍就接到了雍正帝的諭令。】

【令岳鍾琪軍團:“略行遊擊即撤兵回營(巴里坤)。”】

【令傅爾丹軍團:“將科布多駐防兵丁悉行撤回,令於察罕叟爾、扎布韓等處駐劄。”】

【說白了,雍正讓即將打到烏魯木齊的嶽鍾琪軍團後撤五百公里,回到巴里坤。】

【讓傅爾丹軍團後撤四百公里,退到察罕叟爾駐紮。】

【這次退兵後,整個科布多內再無清軍駐守。】

……

大明。

“嘿,慫了嘿!”

朱元璋笑着指天。

“這叫什麼?這叫被打怕了!認慫了!”

“真是,他以爲這小孩子過家家啊?”

“打仗這種事情,可不是打不過對面,服個軟就完事了。”

“就算六國事秦之事太過遙遠,兩宋之事可不遠啊。”

“你把整個科布多、烏梁海都讓出去,人家也不會給你這個面子撤軍的。”

馬皇后看着可算逮到機會狠狠吐槽的老朱,笑得無奈。

“瞅你,一副心眼不大的模樣。

朱元璋輕哼一聲,撫膝正坐,看着天幕不回話。

咱就是心眼小!哼!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忍了又忍,但實在忍不住了。

“砰!”的一聲巨響,御案上的茶盞奏摺都跳動了一下。

“把四貝勒給朕叫來!”

隨身總管慌忙退下。

康熙看着天幕,陰沉着臉。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爭一旦開始,沒有某一方頭破血流、跪地求饒,是很難結束的

……

【在清軍全線收縮後,噶爾丹策零步步緊逼。】

【雍正九年九月初六,尚未從科布多撤走的傅爾丹奏報:“敵軍距科布多五十餘里,聲言攻取察罕叟爾,在杭愛山脈過冬。我軍已將馬匹、牲畜收入科布多城中固守。”】

【因爲雍正的撤退命令,在科布多的清軍都在準備搬家。】

【準軍距城僅五十餘里,也沒有人出去抵抗。】

【此時雍正才明白,對面的胃口不止是科布多。】

【於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緊急發佈三道戰令。】

【第一,命錫保、丹津多爾濟二人領兵防守察罕叟爾,但不可輕易離營出戰,以保護軍需物資、馬匹爲第一要務。】

【第二,任命大學士馬爾賽爲撫遠大將軍,率軍支援北路軍。】

【馬爾賽率軍出征後不久,雍正又命他暫緩行進,先派人去庫倫(今烏蘭巴托)接上哲布尊丹巴,送去多倫諾爾。】

【雍正爲防準軍將喀爾喀活佛劫走,特意如此安排。】

【然而,此時哲布尊丹巴所在的庫倫,距準軍攻擊的科布多尚有一千七百公里之遠。】

【第三,在內蒙古作總動員,詔諭內蒙古四十九旗:“朝廷兩路出兵,皆爲爾內外蒙古。喀爾喀乃爾等之屏障,不可置之度外。王臺吉與弁兵等果能出羣效力,自從優議敘,賜與世襲‘巴圖魯達爾漢’之號,使令名垂於永遠。”】

……

大清·順治時期

“兒啊,你覺得這三條政令如何?”

一身常服的孝莊看着天幕裡的三個舉動,嘴角抽搐着,隨即問向皇帝。

同樣一身藏藍常服的福臨,正仔細擦拭手裡的銀色長劍。

聞言看向天幕,皺了皺眉。

“如果要評價一下這三個舉動,那就是都比較蠢……但具體蠢在何處,兒子還真說不上來。”

孝莊看了一眼福臨手裡的長劍,又看了看正在修補的磚地與城牆。

有了此物,但可以一力破之……可也不能事事仰仗於它。

孝莊輕聲道:

“你說對了,這三條戰令,個個都是蠢出昇天了。”

“第一個,讓前線士兵不要出擊,在營內固守……”

孝莊提起來都覺得荒唐無語。

“茫茫草原,遍地都是準噶爾騎兵可通行的道路,在營內固守如何阻攔敵軍?”

“第二個,準軍還沒進喀爾喀地界,就先把喀爾喀活佛接到蒙古,這不是擺明了告訴蒙古人,清軍大概率守不住喀爾喀嗎?”

“這不是等着喀爾喀各部不戰自潰嗎?”

“第三個,從太宗時期開始,皇帝調動漠南蒙古各部軍隊,向來是說一不二。”

“他根本必要做這樣的總動員呢!”

“這是明擺着告訴各部落首領,我們快不行了,你們要奮力自保!”

孝莊將手裡的十八子拍在御案上,厲聲道:

“不知兵事就不要指手畫腳!”

“蠢貨!”

……

【因爲要求清軍各部“固守營盤”,所以清軍實際上只控制着“科布多至察罕叟爾”這條線,其他廣闊的草原則任由準噶爾騎兵馳騁。】

【而內、外蒙古諸部,則因活佛遷入內地和雍正的總動員令,均人心惶惶。】

【噶爾丹策零派遣大策、小策率軍兩萬四千人,對喀爾喀發起全面進攻。】

【準軍先打科布多城,清軍堅守不出,再打察罕叟爾,清軍還是堅守不出。】

【這時大策、小策玩明白了,直接調轉馬頭,以三四千人爲一隊,分散攻擊喀爾喀各部。】

【一時間喀爾喀大亂,重現了之前噶爾丹入侵時的慘劇。】

【由於沒有清廷將領統一調遣,各部首領茫無頭緒,很多部落直接放棄抵抗,拋棄牲畜、輜重,向內蒙古遷徙。】

【之前已經降清的輝特部公爵巴濟,更是直接投降準噶爾,引領準軍劫掠。】

【局勢如此,雍正也慌了。他直接臨陣革去馬爾賽的撫遠大將軍之職,理由是:“(馬爾賽)即行調遣,甚屬背謬。所探軍情不確,辦事亦甚含胡。”】

……

大唐。

“做得越多,錯的越多。”

李世民實在不理解雍正是在什麼思想下做出固守這個決定的?

“承幹,你要知道一件事。”

“行軍打仗,士氣第一。”

李承乾麪無表情的批覆奏摺。

阿耶,我現在很忙,不是很想知道。

李世民捻着須尾,自顧自道:

“外面準軍肆虐,朝廷下令固守,清軍只能消極防禦。”

“但事情總是一體兩面的。”

“準軍現在是分散而擊,清軍可以就此時機擇一勇將帶一支精兵,直搗黃龍!”

“能不能搗黃龍不重要,哪怕只陣斬一兩百人,士氣也維持住。”

“可惜啊,偏偏是固守不出……”

“不懂的事情就不要亂指揮!”

他又想起李隆基了……

……

【準噶爾軍隊進入喀爾喀後,分散劫掠。】

【統帥大策、小策的大營,紮在蘇克阿爾達胡。】

【當時,負責這一防區的是駐守察罕叟爾的清軍將領錫保,由於雍正“固守營盤”的命令,錫保並沒有令城內的清軍出動,而是派出城內的喀爾喀部落首領丹津多爾濟,會同塔米爾的多羅郡王策棱,帶領各自部落的軍隊,共同對準軍發起攻擊。】

【雍正九年(1731)九月二十一日,策棱與丹津多爾濟先以六百人夜襲準軍大營,砍殺一番後就跑。】

【由於之前異常順利的進軍,準軍統帥大策、小策均沒有把這支蒙古軍隊放在眼裡,他們毫不猶豫地派出三千人追趕。】

【策棱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他在鄂登楚勒提前設伏。】

【九月二十五日,準軍追兵殺到,丹、策二人率軍“伏兵突擊,斬其驍將,餘衆驚潰”,準噶爾將領喀喇巴圖魯被斬殺。】

【此時大部分準軍都在四散搶劫,大策、小策身邊沒有多少軍隊。聽聞戰報後,他倆誤認爲是清軍主力出動,連夜逃竄,直接越過阿爾泰山返回準噶爾。】

……

{說實話,這一戰的規模並不大,清軍的戰果僅爲擒斬數百人,史料中也沒有詳細描述戰況,不知道作者爲什麼要提這一節?}

{因爲此戰的意義十分重大啊。}

{這是自雍正八年清、準兩家正式開打以來,清軍第一次在千人以上規模的戰役中擊敗準軍。}

{戰後,雍正帝獎勵丹、策二人白銀各一萬兩,並將策棱的爵位由之前的“郡王”提升爲“親王”。}

{此外,還令喀爾喀諸部軍隊均聽從他倆的號令,並調撥部分京師八旗兵歸他們指揮。}

{在平定青海叛亂和清準大戰中,雍正雖然做出過很多愚蠢的決定,但是在關鍵人物的選用上,他做得一直不錯。}

{平定青海叛亂他用了嶽鍾琪,清準之戰他用了策棱。}

{就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

【雍正九年十月,準噶爾兵四五百人劫掠西路軍防守的無剋剋嶺,嶽鍾琪以雍正前諭“固守”爲由,稱自己“斷不敢貪功妄動,有負委任”,令清軍堅守不出,未追擊敵人。】

【消息傳來,雍正大怒,斥責嶽鍾琪:“離營不過二、三百里,而不能保護馬匹,仍聽賊徒肆行無忌,大將軍與數萬官兵,未知所司何事?”】

【此事是當時所有清軍將領處境的縮影。】

【一方面,雍正令他們固守,不得貿然出擊。另一方面,他們一旦有了小的損失,雍正就會責罵、處罰。】

【在這種尷尬的局勢下,很多高官陸續被雍正處罰。】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咂摸了兩下嘴。

說實話,他阿瑪這招就是武大郎吃砒霜——吃是死,不吃也是死。

“漢昭烈帝有一句話說的好。”

“可謂爲人處世的金玉良言。”

永琰眼睛一亮,身體微微上前一步,輕聲問道:

“汗阿瑪可教兒臣?”

乾隆搖着摺扇,搖頭晃腦道:

“此言曰:”

“每與操反,事乃可成!”

永琰只覺得是醍醐灌頂!

是極,是極!

……

【雍正十年(1732)七月,噶爾丹策零親自領軍三萬出阿爾泰山,再次入侵喀爾喀。】

【面對準軍的進攻,北路軍新任統帥錫保決定兵分三路堵截。】

【一路是察罕叟爾方向,由錫保本部的一萬軍隊防守。】

【一路是厄得爾河源方向,由丹津多爾濟、策棱率領一萬八千人防守。】

【一路是扎克拜達裡克城方向,由馬爾賽率本部軍隊萬餘人防守。】

【由於上次在塔米爾附近吃了策棱的虧,所以這次噶爾丹策零決定,突襲策棱的牧地塔米爾作爲報復。】

【策棱被調走,導致準軍不僅搶掠了數萬頭牛羊,還擄走了策棱的妻子和兩個兒子。】

【消息傳來,策棱徹底怒了。】

……

天幕上。

身穿蒙古王服的男人紅着雙眼,對面前的將帥們大聲道:

“男兒一腔血,當爲諾顏倒也!”

隨即割下自己的頭髮及所乘坐騎的馬尾,又道:

“賊軍雖有三十萬,但我們只要能夠以一誅十,一個殺他們十個,也照樣可以戰勝敵人!”

“我將帶領你們,收復疆土!”

一衆草原將士看到割發截尾向天盟誓的親王,一個個也都面紅耳赤。

抽出長刀,直指天空。

“爲親王!爲賽音諾顏!爲諾顏!”

……

【策棱,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蒙古人,成吉思汗十八世孫圖蒙肯的後裔。】

【家族世代遊牧於塔米爾地方,隸屬於土謝圖汗部。】

【康熙朝,噶爾丹率軍入侵喀爾喀,策棱的家園慘遭蹂躪。】

【當時的策棱還不到十歲,就目睹了準噶爾軍隊在自己家鄉殺戮、劫掠的暴行。】

【自此,他與準噶爾結下了血海深仇。】

【此番,準軍再次屠戮賽音諾顏部,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策棱徹底不管什麼佈防之事了。】

【八月初,策棱,丹津多爾濟二人率軍追上了在塔米爾劫掠後的準軍。】

【兩天之內追着準軍的屁股打了十次小仗,準軍一直沒有機會結成陣型,次次皆敗。】

【八月初五,策棱攆着準軍進入額爾德尼昭。】

……

天幕上。

在山脈與河流的交接處。

一座白色華麗充滿貴氣的寺廟坐落於此。

但此時,皎潔寺廟沒有清涼的佛法甘露。

有的只是血色刀兵與殺戮。

……

【額爾德尼昭,又稱光顯寺,活佛哲布尊丹巴的坐牀處,相當於喀爾喀的布達拉宮。】

【此地東南方有延綿的山脈,山脈西北側是鄂爾坤河。】

【光顯寺即矗立在山脈與河流之間的狹窄平地上。】

【噶爾丹策零依山設陣,以駱駝、岩石作爲火槍兵的依託,試圖引誘策棱攻陣,發揮準軍的火器優勢。】

【策棱二話不說就要幹,但跟他同行的丹津多爾濟不幹了。】

【丹津之前的勝利是因爲準軍受制於擄掠的人畜,軍陣不整,這種勝利是偶然的。】

【現在人家列好了陣型,此時再去攻打,不是擎等着送死嗎?所以,他拒絕與策棱合兵進攻。】

【但此時的策棱已是心如鐵石他直接率領願意跟隨他的一萬餘士兵去攻打額爾德尼昭。】

……

大漢·武帝時期

“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啊。”

劉徹皺着眉看着這處地方。

兩座山,一左一右夾着寺廟。

山的對面是河。

清軍在河、山相夾之間,準軍依山勢佈防。

“若是硬攻……”

劉徹搖了搖頭,隨即看向霍去病。

霍去病打量了幾眼,摸着下巴道:

“硬攻是不可能硬攻的。”

“就那火器在紮好營帳後散發出的威力,一萬人連塞牙縫都不夠……”

“還得引蛇出洞,把他們勾出來。”

劉徹點點頭。

“隱藏主力,佯敗誘敵。”

……

【策棱的軍隊大部分是冷兵器輕騎兵,只有少數是裝備了火槍和子母銃的八旗火器營兵。面對這種局勢,策棱制定了一個相當細緻的作戰方案。】

【他親自率蒙古騎兵主力在鄂爾坤河下游提前渡河,埋伏到準噶爾軍陣北側的山嶺之中,令少數蒙古騎兵原地待命。】

【令千餘名八旗兵持火器、拒馬器械等,到準噶爾軍陣前列陣迎敵。】

【最後,他囑託各路軍隊,聽到胡笳的聲音就開始行動。】

【雙方剛剛開打,八旗兵不敵,沿河向西南方向撤退。】

【噶爾丹策零命令全軍出擊,追擊這股清軍。】

【準軍衝鋒時,會吹響胡笳,這時,戰場北側的蒙古騎兵主力聽到胡笳的聲音,開始出動。】

【因爲沿河地段地勢狹窄,兩萬多準噶爾騎兵無法完全展開。同時,八旗兵在逃跑途中設鹿角拒馬工事攔阻,更加遲滯了敵軍騎兵的進攻。】

【這樣,兩萬多準軍騎兵,就擁擠在狹窄的河岸低地之中。】

【同時,戰場北側的蒙古騎兵主力從側翼衝擊準軍在山坡上的空陣,燒燬其的輜重、器械。】

【接着,他們自山坡上衝向擁擠在河岸的準軍,“如風雨至,斬萬餘級,谷中屍爲滿,獲牲畜、器械無算。”】

【噶爾丹策零率殘部渡河逃跑,而在他們泅渡之時,卻又遭到河對岸蒙古騎兵的射擊。】

【準軍“多入水死,河流盡赤”】

【噶爾丹策零率殘軍拼死突破河對岸的防禦軍隊,渡推河、拜達裡克河向西逃竄。】

【此役,策棱以一萬餘兵力,重創準噶爾三萬軍隊,僅斬獲首級就達一萬餘個,準軍落水者、半路被截殺者又有數千。】

【準噶爾元氣大傷,短時間內再也無力對喀爾喀發起大規模進攻。】

【隨即向清朝議和。】

……

{從這之後就能看出來準噶爾和清朝的國力差距了。}

{光顯寺之戰和和通泊之戰清準雙方的損失是差不多,主力部隊基本全軍覆沒。}

{同樣到了乾隆二十年左右,乾隆又能拉起來一支近萬人的精銳主力,準噶爾那邊天災人禍連着來已經沒力量重建主力了。}

{此戰“殺賊萬餘”,並繳獲了衆多“器械駝馬牛羊”,從而大大鼓舞了清軍的士氣。}

{爲此,九月初一,雍正皇帝特別賞給策凌“超勇”這個名號。}

{此後,策凌就被稱爲“超勇親王”}

{超勇!他超勇的!}

{可惜此戰本可取得更大戰績,只是各路清軍在和通泊大敗之後,又因雍正固守的命令不敢出兵配合作戰。}

{在察罕叟爾大營的順承親王錫保不敢出戰,在科布多的傅爾丹也不敢出兵攔截準噶爾軍後路,以致貽誤戰機。}

{沒辦法,策棱在第一次找回場子之後,雍正就開始發癲。}

{北路軍主帥傅爾丹、副帥陳泰革職,西路主帥嶽鍾琪、副帥石雲倬被革職的同時還要斬監候!}

{一切原因誰造成的心裡沒數是吧……}

{康熙的兒子,精神狀態都挺美妙……}

{皇帝就是,要指責他人,不要指責自己。}

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680章 清軍入關。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第27章 帝國雙璧!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773章 太平天國!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629章 擺爛的皇帝進取的胡主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
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680章 清軍入關。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57章 朱元璋: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刻了。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第27章 帝國雙璧!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773章 太平天國!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21章 劉恆的功績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629章 擺爛的皇帝進取的胡主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747章 閉關鴉片官場玄機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第705章 耗羨歸公高薪養廉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