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

【乾隆皇帝一生共生育了十七個兒子,其中十四個有名字,剩餘的三個來不及起名字就夭折了。】

【嘉慶皇帝永琰在十七個阿哥中排行第十五,並不怎麼出衆。】

【確切來說,人們對永琰的評價大體是一致的——平庸。】

【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優點。】

……

季漢。

劉備覺得平庸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最起碼比那些心比天高卻手高腳低的皇帝好多了。

“唉……孔明啊,我感覺自己的底線又開始下降了。”

諸葛亮明白劉備所言何意。

他掃視了一眼殿前衆人的面色,嘆氣道:

“主公,誰不是呢……”

……

東晉·明帝時期

司馬紹撓了撓額頭。

他大概捋了一下嘉慶將要面臨的問題。

“……這老東西不是要甩鍋跑吧?”

司馬紹有理由懷疑乾隆是發現什麼苗頭,然後把燙手山芋扔到下一位皇帝手裡。

“大概率不會放權……”

“權力我拿,罵名你擔?”

司馬紹嘀咕着。

就後期的乾隆不是沒有幹這事的可能啊。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一臉惆悵的嘆氣道:

“平庸……不怕平庸啊……”

“就怕你平庸還不自知啊……”

“信王倒是不平庸……”

魏忠賢眨了眨眼沒說話。

信王確實不平庸。

因爲人家那是不甘平庸。

……

【而嘉慶皇帝的位置也很尷尬。】

【第一,在傳位之時,乾隆就提前說明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部院衙門及各省題奏事件,悉遵前旨行。”】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敕幾體健,躬親指教。”】

【“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可以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而大小臣工,恪恭盡職,亦可謹凜遵循。”】

……

大明。

朱元璋一腳支在椅子上,一手拿着包子啃着。

看着天幕,從鼻子發出一聲冷哼。

“說的好聽。”

“擺明了,傳位歸傳位,大權堅決不放。”

“倒是落個好名聲。”

對面的朱標笑着向馬皇后解釋着:

“《爾雅》中解釋“嗣”這個字爲繼承,接續的意思。”

“從詔書上看,嗣皇帝三字的意思就是繼任的皇帝。”

“文法上沒什麼錯誤,確實是繼任的皇帝,但是加上這個“嗣”字,那味道就完全不同了。”

“就好比殿試的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納來的小老婆,喚作如夫人。”

“若是真的“同”進士、“如”夫人,就不必加上這樣的字眼了。”

馬皇后明白了,一拍扶手,恍然道:

“所謂同進士不同進士,如夫人不如夫人。”

“嗣皇帝這個稱號,就是乾隆着意敲打嘉慶。”

“讓他別忘了你小子這個皇位是繼承老子我的!”

朱元璋聽得直咧嘴。

“咱能文雅點嗎……”

馬皇后一記眼刀飛過去。

老朱立刻放下腿。

“我,我說我……我文雅點……”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繼續感嘆着:

“乾隆執政六十年,哪怕退下來,咳嗽一聲也夠朝廷地震的。”

“那石敬瑭以兒皇帝之名在史書上留下了被千古恥笑的一筆。”

“但若以實權而論,這嘉慶現在的地位還真不如石敬瑭呢。”

“石敬瑭對外雖然是兒皇帝,對內還是說一不二的真皇帝,實權在手。”

“而這嘉慶現在完全就是一個擺設,一切仍是老父親說了算。”

“如此看來,“嗣皇帝”還不如“兒皇帝”呢。”

……

大清·嘉慶時期

嘉慶也不想說什麼了。

所謂的“歸政”,無非是小事你處理,大事我來辦。

至於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最終解釋權在他阿瑪這裡。

誰讓他阿瑪能活呢……

“真是……天之驕子……”

他坐在庭院內的石椅上,擡頭看着天幕。

縱觀歷史,又有誰能像他阿瑪那般一生順遂……

……

【第二,乾隆這個禪讓的時間選得很好,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剛剛完成禪位大典,宣佈自己成爲了“千古完人”,正月初七,川楚地區發生白蓮教大起義。】

【嘉慶什麼都沒幹呢,清朝中期規模最大的人民起義就在嘉慶年間爆發了。】

【乾隆六十年太平盛世,沒發生過什麼大的人民起義,起碼聽上去還不錯。】

【嘉慶就不一樣了,這罵名他要擔一輩子。】

……

{有一說一,這事也不能怪嘉慶啊。}

{但他就趕上了……乾隆時運是真的好。}

{這傢伙要是做到fgo裡,那幸運值高低都得是A。}

{EX也能摸一摸吧?}

{劉秀:你問過我了嗎?讓你摸了嗎?}

{乾隆爽完,嘉慶接盤。}

{……虎狼之詞……}

……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感覺這一幕是如此的眼熟。

“竟能如此相像!”

太上皇、奪權、叛亂。

朱見深又開始頭疼了。

但有一點,乾隆最起碼還留下了底子。

而自己純粹是收拾爛攤子。

……

天幕上。

大清疆土上。

一朵白蓮在四川、湖北、陝西、河北等地盛開。

……

【清朝官方管它叫“川楚教亂”,起義爆發在荊襄地區,這個地區是位於四川和湖北交界處的三不管地帶,在歷朝歷代都是統治的薄弱環節。】

【明憲宗時期的荊襄起義也是在這裡爆發的。】

【不過,明朝那次叫荊襄起義,清朝這次卻不能叫荊襄起義。】

【因爲它很快就突破了荊襄地區的範圍。】

【從陝西四川湖北的交界處爆發,然後很快迅速蔓延到川、陝、鄂、豫、甘五省,共涉及府、州、縣、廳、衛等二百零四個。歷時九年。】

【成爲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其規模和影響都大大超過了明朝的荊襄起義。】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一時不知怎麼說纔好。

既有點幸災樂禍,又有點可惜可嘆。

“好好的,攤上一個中衰之名。”

“真是……夠坑兒子的。”

劉娥輕搖團扇,不置可否道:

“就衝清朝皇帝那個治法,也是早晚的事。”

趙恆沉默了一下,又嘆氣道:

“是啊……還是要把百姓當人的。”

“但一朝天子當人,下一朝又不一定當人。”

“雍正不就是如此嗎?”

“人亡政息,哪朝哪代也沒逃過。”

“總歸一切,無非法不刑上……”

劉娥止住扇子,驚疑不定的看向趙恆。

“你想幹什麼?”

趙恆再次沉默了。

自打接受了岳飛的學識,他越發明白一點。

令行禁止,有規有矩。

這是打勝仗的基本道理和根基。

而歷朝歷代只有一類人不受法律的束縛。

皇帝。

“朕想……”

“節制天子。”

……

【明朝荊襄起義的一大原因之一是朝堂對荊襄地區不予管理,出現災荒也不去救濟,結果饑民就與盜賊聯合造反。】

【清朝則是管得太狠。】

【乾隆中後期,全國吏治極度廢弛。】

【湖北、四川兩省貪腐盛行,各級官吏無不貪贓枉法、欺壓百姓。】

【總督、巡撫、藩司與下級地方官吏,朋比爲奸。】

【荊襄地區流民很多,以在山區自行開墾耕地爲生。】

【官府差役就經常以各種名義進山巡查。】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繳納國家錢糧必須自己前往縣城去交,但是山區農民因路途遙遠、山路險峻,一般負擔不起到縣城上繳錢糧的成本。】

【一旦延誤了交糧的時限,差役就會來追繳。】

【當然,這只是巡查的名義之一,還有很多別的名義。】

……

大漢。

劉邦揣着袖子,一臉難言之色。

“是陳勝吳廣喊的聲不夠大是嗎?”

“陸賈說的好啊,夫道莫大於無爲。”

呂雉也是看過陸賈的《新語》

與當世那些一味安於學術的儒者不同,陸賈而是學以致用的儒者。

“陸賈以其所學衡諸秦朝而感悟其失敗的原因,認爲首先是威刑至上的法家政治,其次是苛捐重稅下的國強民敝,使社會不堪承受。”

“他可能也沒想到,這不僅僅是秦朝一代的問題。”

“而是歷代的問題。”

劉邦瞥向下面的兄弟倆。

“反對法家虐行,提倡儒家仁政。”

“他雖然也講無爲,但從其治國主張來看,提倡的還是儒家那一套。”

“無爲之說,不過是要克服秦朝酷法重稅的亂作爲,與黃老家的理論不是一個路子。”

呂雉也看向殿下二人。

“那你怎麼想?將希望寄託於劉徹不會獨尊儒術。”

劉邦倚着軟枕,淡淡道:

“我怎麼想?”

“乃公晚上想吃烤肉。”

“那孫子自有人管。”

“不用你我煩心。”

“因爲,煩心也沒用。”

……

【差役的巡查權力幾乎不受限制,可以隨意勒索被巡查的山民。】

【一旦遇到巡查,很多山民就會被逼到傾家蕩產的地步。】

【山民們不是在編本地戶籍,被差役欺凌也無處申訴。】

【而當時進山巡查的票據是可以賣錢的,差役拿到巡查山民的票據,就能發一筆財。】

【還有人提前花錢把巡查票據囤起來,一旦遇到有巡查的機會,就可以優先被委派。】

【跟普通百姓比起來,山民的生活更艱苦,受到官府的壓迫更厲害。】

【這種情況下,主張窮苦人互相幫助救濟的民間宗教——白蓮教——就在荊襄地區迅速傳播開來。】

……

{諸天萬界反派頭子出現了!}

{說起來,這東西的出處在哪啊?}

{它就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創立於南宋。}

{因爲佛教以佛祖座下的白蓮花爲最乾淨神聖之物,白蓮教的教名也由此而來。}

{白蓮教聲稱信教之人死後可以去往白蓮淨土。其主要特點是教義通俗易懂,既拜佛祖也拜祖宗,沒什麼清規戒律,只要誠心念經燒香,就會有彌勒佛保佑,特別容易被下層人民接受。}

{關鍵的一點是,它沒有公認的宗教首領,誰都可以打着白蓮教的旗號、拿着白蓮教的經書,宣佈自己是彌勒佛轉世或其他神仙轉世,召集一幫信徒就成立教社。}

{所以官方也一直搞不清楚白蓮教跟別的民間宗教有啥區別,凡是遇到不知名的宗教聚衆起義,就一律稱之爲白蓮教。}

{明白了……網兜子,啥都能往裡扔。}

{其實白蓮教跟各種民間自創宗教相比,也就是多了一些成文的經書,各地教社有個固定通用的名號,看起來聲勢更爲浩大,其他方面沒啥區別。}

{畢竟它從來沒有結成過全國性的統一組織,總是各自爲政,僅在聲勢上互相呼應,比起黃巾起義差多了。}

{不過自南宋到清末,白蓮教一直活躍在造反第一線,反宋、反元、反明、反清。}

{反正誰在臺上它反誰,這點……挺有反抗精神的。}

……

曹魏。

曹操仔細琢磨了一下,開口道:

“那它就只是一個造反工具,不是造反原因啊。”

一旁的曹丕也出聲道:

“白蓮教,能團結被壓迫的底層百姓,在起義過程中也成爲流民團結抗清的一個精神紐帶。”

“但觀其教義……並沒有一個像張角那般公認的領袖。”

“這種起義軍內部山頭太多,幾十支不同的隊伍在各地流竄。”

“聲勢浩大但難以爲繼。”

小曹叡也點頭稱是。

“只憑這個,動不了大清根基。”

“不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大清皇帝不改變態度,早晚會出現一個比之黃巾的叛亂。”

“到那時……悔之晚矣。”

曹操抿了口酒,沒說話。

悔之晚矣?

那可不一定。

清朝是人口太多了,而減少人口的最好方式,就是戰爭……

若真有一場比擬黃巾的變亂。

清朝皇帝沒準更輕鬆了呢。

……

【而雖已退位但還掌權的乾隆,除了欣賞書畫,享受生活,其他精力就都用在了鎮壓起義上。】

【僅三年時間,動用的軍隊已經十萬,花掉餉銀已經七千萬兩。】

【雖然“猶日孜孜”,一日不停地調兵遣將,起義的烈火卻越燒越旺。】

【首先,清軍正規軍以八旗爲核心和精華,以綠營爲輔助。】

【八旗軍擅長平原作戰,對山區很不適應,而且主力駐紮在北方,在南方的力量很薄弱。】

【綠營腐敗嚴重,待遇又差,也沒把自己當國家的主人,類似於僱傭軍,離開了八旗的支持和監督,就基本不會打仗。】

【更何況八旗腐化墮落得更厲害,戰鬥力嚴重下降。】

【其次,鎮壓小規模起義往往被軍事將領視爲發財貪污的大好時機。】

【所以,上至軍機大臣和珅,下至小小吏員和這場戰爭的每一個人,都把戰爭當成了撈錢的機會。】

【軍隊貪污腐敗的非常厲害,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而這次起義,徹底撕掉了“乾隆盛世”的最後一層面紗,宣告了乾隆盛世的無可爭議的結束。】

【八十多歲的乾隆也在這種情況下,只管吃齋唸佛。】

【嘉慶四年(1799年)的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皇帝正式親政。】

野史《春冰室野乘》記載乾隆持西域秘咒詛咒白蓮教頭目。

真假不知道。

但早年乾隆是不信西域教的,而且專門說過轉世就是一場騙局。

這個問題提一嘴就行了。

畢竟是劇版《大奉》都惹不起的大佬。

……

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
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2章 巫蠱之禍(四千五百字)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31章 全才和珅議罪銀製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341章 周世宗功績(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章 秦二世胡亥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60章 崇禎:這有一口鍋,楊卿你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第716章 乾隆教你做皇帝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508章 大明皇帝:“完了!我廢了!”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