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

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就在曹操平定關中之時,身處荊州的劉備也帶着一隊長長的軍隊進入了益州。

……

【當初曹操率軍南下荊州時,益州牧劉璋曾派大臣張鬆前往與曹操交好,但張鬆長的不是很好看,曹操對他就不是很禮待。】

【可能南邊真的克曹操,英明瞭半輩子的曹操在荊州吃了敗仗不說,還扔了一個迴旋鏢出去,幾年後狠狠的紮在了自己身上。】

【公元211年七月,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十分擔憂,而因爲不受曹操禮待,從而懷恨在心的張鬆開始勸諫劉璋與曹操斷絕,與劉備交好。】

【一是可以讓劉備去打張魯,二是可以讓他守好益州北方的門戶。】

【劉璋這人沒有主見,又十分信任張鬆,就同意了張鬆的進諫,隨後派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去迎接劉備。】

……

{劉備:又守大門?!}

{有誰能算一下劉備守了幾次門了?}

{我來!一開始幫公孫瓚守青州,然後去徐州守小沛,去兗州守下邳,去冀州守徐州,去荊州守新野,現在正在幫江東守南郡。}

{天下第一守門員!}

{但他守的門無一例外都失守了。}

{的盧馬:說我妨主的,你要不要看看我跟劉備誰妨主!}

……

大漢,

劉邦搖頭晃腦的教育着劉盈。

“當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時,曾面對諸侯露出了矜驕之色,隨後許多諸侯就背棄了他。”

“而這曹操也因爲傲慢自負,失了荊州、益州。”

“兢兢業業幾十年,卻在仰俯之間就毀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劉盈一臉崇拜道:

“阿父!你還知道齊桓公之時的事情呢?”

劉邦得意一笑,剛要開口。

一旁的呂雉冷颼颼道:

“這時你阿父當初‘傲慢’對待酈食其時,張良私下勸他的話。”

劉邦忍不住露出一絲驚愕之色。

呂雉瞬間捕捉道那股異色,立刻就知道了他在想什麼。

隨後衝劉邦微笑道:

“其實我不知道,詐伱的。”

一旁的劉盈看着自家阿父瞬間變了的臉色,不由心裡嘆息。

阿父阿母,你們倆活的真累啊。

這心眼子,太多了!

……

大漢·景帝時期

“徹兒,看到沒有?”

劉啓沖天幕昂了昂頭,對身邊的劉徹說道。

小劉徹點點頭:

“阿父!孩兒懂了!”

劉啓有些開心的調整了一下身姿,看向劉徹道:

“說說,懂了什麼。”

小劉徹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劉啓,說道:

“以後遇見難看的,自己還不喜歡的,一定不要怠慢他。”

劉啓高興的連連點頭。

剛要開口說話,就看小劉徹握緊拳頭,滿臉認真道:

“而是先打死他!省得他妨礙我!”

劉啓聞言,笑容直接僵在臉上。

隨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開始四處尋找着。

“阿父,找棋盤呢?”

“別找了,您去更衣的時候,那棋盤就讓我給扔了!”

小劉徹看着劉啓四處尋找的身影,雙手叉腰,昂頭自豪道。

劉啓聞言,停下身影,隨後看着劉徹。

彎腰!脫鞋!

“兔崽子!乃公今天非得好好揍你一頓!”

“知道那副棋盤對朕多有意義嗎?!”

“兔崽子,給乃公站住!”

“呔!吃乃公一記木履!”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懷抱着暖爐,裹着棉被,看着天幕一臉怪異。

你要不說,朕還真沒發現!

那這劉備朕到底是用還是不用啊?

劉宏有點糾結。

緊了緊懷裡的暖爐,咬咬牙。

彼其娘之!

用了!

你最好妨死朕!

也好過朕每天這麼受苦!

你要是妨不死,朕就拿你當牲口一樣往死裡用!

……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南郡,

荊州牧府,

一位頭戴進賢冠,身穿黑幘衣。

雖五官緊湊卻自有一股清狂之意的文人,手執麈尾對劉備行了一禮,隨後開口道:

“主公,荊州歷經戰亂,荒蕪殘敗,人財消耗殆盡。”

“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得志。”

“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以其爲本,大業可期!”

“主公,今劉璋請主公帶兵入川,此乃天賜良機!”

“但主公爲何猶豫不決呢?”

頭戴長冠,一身華服的劉備坐在上首。

聞言站起身,來回踱步。

沉吟片刻,一臉難色道:

“當今之世,唯曹操於我水火相敵。”

“操以急,我以寬。”

“操以暴,我以仁。”

“操以詐,我以忠。”

“每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劉備嘆口氣,在文人的沉思中再次開口道:

“今劉季玉與我有同宗之誼,又誠心相邀。”

“若就此機會攻取益州。”

“恐將失信於天下。”

聽完劉備一番於心不忍的話,文士輕搖麈尾,笑道: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但當今戰亂之世,不能一以貫之。”

“用兵爭強,宜從權變。”

“固拘常理,不足以定天下。”

劉備聽的直皺眉頭。

文人一看,話音一轉。

“主公,兼併愚昧,逆取順守,本是商湯周武之道,何失於信?”

“待事定之後,善待劉璋,厚加封贈,又何失於義?”

劉備皺着的眉頭舒展開,看向文人道:

“軍師金石之言,令備深銘肺腑,心寬慰許多。”

“今晚便於法孝直商議入川之事。”

……

【法正奉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時,軍師中郎將“鳳雛”龐統進言陳述利害,劉備被龐統說動。】

【公元211年十二月,劉備命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自己帶着龐統等人,親率步卒數萬,隨同法正溯江西上,朝着益州進發。】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舒了一口氣。

他還真怕這小子犯傻氣,守着什麼道義走到死。

還好,他身邊有看得清的人。

“這個鳳雛不錯。”

衛子夫驚恐萬分。

“是個人才!”

衛子夫舒緩表情。

“竊鉤者誅,但竊國者侯啊。”

劉徹悠悠長嘆道: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

{劉備身邊的人才太多了,一個個都那麼強,但也可惜太多了,以至於後面太少了。}

{這也主要反應了一個問題,就是劉備會用人,大夥都願意跟隨劉備,這點諸葛亮是比不上劉備的,也就是因爲這樣的劉備在時,人才濟濟。}

{人家袁紹四世三公,曹操官二代,孫權富二代,劉備啥也不是,人到中年纔開始發家,已經很牛幣了。}

{雖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問題是劉勝子嗣的有一百多個,繁衍到東漢末年,可能左右鄰居都是漢室宗親了。}

{水鏡、臥龍、鳳雛這三個外號是龐統的叔父龐德公起的。}

……

【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爲由而拒絕。】

【劉璋隆重的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把戰略要隘白水關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交代完畢,劉璋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劉備率軍進駐葭萌後,並未立即發動對張魯的戰事,而是厚樹恩德以收衆心。】

【公元212年,曹操攻打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向劉璋請求增兵一萬,但劉璋只答應給劉備兵四千。】

【張鬆見劉備要回荊州,寫信勸劉備留下,但被哥哥張肅發現,張肅將張鬆舉報後,劉璋將張鬆處死,隨後劉璋下令守關將領之文書不要再送達劉備。】

【劉備召白水督楊懷、高沛,責備他們對客人無禮,把這兩人處斬。隨後率軍直接進駐關頭,吞併了楊懷、高沛的部隊。又繼續進軍,佔領涪城。】

【至此,雙方關係徹底破裂。】

感謝“arthurhoh”大大的打賞!

(本章完)

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83.晚八沒更。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32章 文字獄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732章 文字獄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
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357章 開始一直捱打的宋朝。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652章 諸葛亮:亮有一計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83.晚八沒更。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435章 草原版鴻門宴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5章 千古一帝?完美一帝?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369章 慶曆增幣!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742章 乾隆:讓你們看看什麼是黃金家族!漢唐雄風!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32章 文字獄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732章 文字獄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