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確定新疆故土新歸利在千秋

{原來是這麼成爲準噶爾盆地的(狗頭)。}

{網上有個段子,乾隆對平定新疆準噶爾汗國的兆惠說:“高於馬車車輪的準噶爾蒙古人全部殺掉”。}

{兆惠:“來呀,把車輪放平。”}

{李白:胡無人,漢道昌!}

{兆惠: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乾隆:準噶爾是一個七十五萬人口的大部落……}

{玩梗到此結束!說正經的。}

{可能有人對平準戰爭的重要性認識僅僅停留在祖國統一的層面上,雖然這也是非常重量級的意義,但還有一點是很多講乾隆朝平準部和回部戰爭意義裡很少提到的,就是這場戰爭結束了兩個歷史。}

{一個是中原王朝和邊疆遊牧民族對立的歷史結束了。}

{一個是中亞地區最後一次在前現代誕生區域強國的窗口期結束了。}

{這兩點前者對清朝有直接的作用,而後者將持續數百年的影響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

{甚至今天俄羅斯對中亞五國的影響力以及中國對中亞影響力的“恢復”都與這件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着天幕突然想有了一種不真實感。

“結束了?”

“與草原匈奴的糾纏……結束了?”

霍去病都有點感覺到不真實。

自他有記憶開始,漢家與匈奴就是勢不兩立。

看着天幕也是中原與草原你來我往。

現在突然說一切都結束了……

……

大明。

關鍵詞捕捉!

朱元璋看着“恢復”二字若有所思。

“看來……清朝後面的這個國家也不好過。”

朱標也同樣注意到這點。

“如此說來……伊犁這個地方確實很重要。”

“哪怕清朝亡了,只要這個地方的法理在,下一個國家繼承了法理和土地。”

“那對中亞西域等地的影響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朱元璋摸了摸嘴邊的鬍鬚,沒說話。

他不是個傻的,恰恰相反,他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但也正因爲如此,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只關注了中原等地,卻忽略了這外面還有天下。

“……他孃的……”

朱元璋忍不住罵出聲。

難怪清朝皇帝不認金人祖宗偏偏去認成吉思汗!

“這心比咱大多了!”

“真野啊!”

不怕撐死啊?

……

【平準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當年。】

【乾隆將天山南北和巴爾喀什湖一帶命名爲“新疆”,寓意爲“故土新歸”。】

【根據他的指示,清廷在伊犁設置了伊犁將軍府,伊犁將軍由皇帝直接任命,全面掌管新疆事務,另在部分地區引進了內地郡縣制。】

【乾隆二十四年(1759)五月,大小和卓也被平定,乾隆命明安圖、傅作霖、高慎思等人馳驛前往回部測繪地圖。】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底,在欽天監官員、西洋傳教士、清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天山南北路的地圖被補充進康熙朝《皇輿全覽圖》之中,並改名爲《乾隆內府皇輿圖》,也就是大家現在最常見到的那幅清朝版圖。】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授明瑞爲“總管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管轄駐紮在準部的所有軍隊,回部葉爾羌、喀什噶爾、吐魯番等處駐軍也由伊犁將軍兼管。】

【同時,乾隆在準部外圍“分兵設防,山川隘口,悉置卡倫、臺站。各卡倫設索倫、錫伯、厄魯特兵丁自十名至三十餘名有差。各臺站設滿洲、綠旗、察哈爾兵丁各十五名”】

【自此而始,今天的新疆成爲中國的國防前線。】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突然意識到,這個地方是真拿下來了?

“不是以往那樣單純平叛……是真的開始郡縣實控?”

此時他纔開始仔細回想伊犁等地的地理分佈。

三面被天山主脈、支脈所挾。

其植被繁盛,逶迤連綿。

“來人!”

推開躺在身上的楊玉環,李隆基急匆匆繫好單衣高聲呼喚。

外面的高力士聞聲走到門口處。

“陛下。”

李隆基一邊繫着衣服一邊急聲道:

“高將軍!快快快!”

“把玄裝法師的《大唐西域記》給我找來!”

他隱約記得。

玄奘法師似乎走過這裡!

……

【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於伊犁建造惠遠城。】

【隨後又以惠遠城爲中心,相繼在其周圍建起寧遠城(今伊寧)、惠寧城(今伊寧市巴彥岱鎮)、塔勒奇城(今霍城縣境內)、瞻德城(今霍城縣清水河鎮)、廣仁城(今霍城縣蘆草溝)、拱宸城(老霍城縣城)和熙春城(今伊寧市西城盤子)。】

【形成了當時新疆最宏大的城市羣。】

【史稱“伊犁九城”】

……

天幕上。

白色的山峰浮現在天邊。

雪的棱角像波浪般涌到一起。

映着粼粼波光的河流穿過草原。

來到平坦的河谷地帶。

大地被農作物分塊填充,好似一個巨大的調色盤。

羊羣、馬羣、駕車的漢子們。

順着河流向遠處走去。

……

【伊犁草原氣候溫和溼潤,土壤肥沃,宜牧宜農。】

【乾隆沒有將伊犁僅僅當作一個軍事重鎮,而是提出了一個雄偉的經濟目標,即實現衣食財賦“與內地無異”。】

【從而施行了一項影響深遠的制度——“漢民屯田”。】

【乾隆在烏魯木齊、闢展、昌吉、羅克倫等處大規模屯田,由綠旗兵、內地遷移的漢民和發遣的犯人前往耕種。】

【關於準部屯田的原委,乾隆帝解釋道:“朕規畫此事,更有深意。國家生齒繁庶,即自乾隆元年至今二十五年之間,滋生民數,歲不下億萬,而提封(疆土)止有此數,餘利頗艱。

今烏魯木齊、闢展各處,知屯政方興,客民已源源前往貿易,茅檐土銼,各成聚落,將來阡陌日增,樹藝日廣,則甘肅等處無業貧民前赴營生耕作,污萊闢而就食多,於國家牧民本圖大有裨益。”】

……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忍不住連連嘆氣。

怎麼個說呢?

清朝皇帝會考慮到內地人口快速增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銳,所以才施行了這項政策。

這不僅是功在當代,它還利在千秋!

“這摸着石頭過河是好啊。”

大明都快給摸沒了。

……

大明·仁宗時期

朱高熾也忍不住連連嘆氣。

“他這個皇帝,可是真不白當啊。”

“只此兩項,這小子的評績就低不了了。”

“可說呢……真是天生的皇帝料子。”

“文武雙全……”

朱瞻基在一旁聽的不是滋味。

講道理……自己未來也算文武雙全吧?

就退一萬步說!

不是大文武也算小文武吧?

可惜一世英名毀於朱祁鎮……

“天殺的朱祁鎮……”

朱高熾連忙捂住心口。

“哎呦呦……好端端的提那個孽障幹什麼!”

“氣死你老爹你好登基啊!”

朱瞻基幽怨的看着他胖爹。

“爹,您還有心思開玩笑呢?”

朱高熾這才放下手,笑着拍了拍肚子。

“不然呢?像你一樣?哭喪個臉?有意義嗎。”

“既然不服氣,你就爭氣給他幹好唄!”

“路都是自己走的。”

“別怨,走就得了。”

……

【在這種政策的推動下,北疆墾區迅速發展起來。】

【到1820年,農田便已超過一百二十萬畝。】

【伊犁草原土地肥沃,阡陌交錯,從此變成了農業高產區。】

【直到今天還是新疆有名的“糧倉”】

……

{早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後,武帝就號召以屯田模式發展軍事重鎮,直到今天還在沿用。}

{古人智慧着實讓人欽佩。}

{不看這個,我的思想還停留在乾隆三下江南,還珠格格里面。}

{皇上不是隨便當的,沒實力的,一天也不行,一個時辰也不行。}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望着天幕,嘆息不已。

水草豐美的伊犁很早就是遊牧放牧之所。

塞人、烏孫、突厥、蒙古準噶爾部皆曾以伊犁爲中心建立起強大的草原政權。

這是它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的。

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就沒有它這樣優異的水汽條件,只能憑藉雪山融水,在盆地邊緣形成一個個獨立分割的綠洲小國。

所以,以往天山以北的遊牧政權,可以翻越天山,攻入綠洲,將南部小國各個擊破,反之則完全不可行。

綠洲城邦往往勢力弱小,無力北上。

正所謂,可以制南,南不可制北。

漢代、唐代都將經營西域的重心放在天山以南。

政權強盛時尚可對天山以北羈縻撫綏,但一旦式微,多年經營的心血便會在遊牧政權南下的鐵蹄中灰飛煙滅。

“但這些都一去不復返了……”

……

【後來清朝從全國各地徵調移民來充實伊犁。】

【包括厄魯特蒙古、滿族、錫伯族、漢族、從南疆來的維吾爾族(塔蘭奇)等。】

【這些新移民愛國意識極強,伊犁因此成爲一個非常獨特的移民社會——民族雜處,共融共通。】

【各民族的融合度遠高於其他地方,這一點對現在伊犁的社會穩定依然有着重大的作用。】

【而在造城、屯田、移民,長期建設之後,清代的新疆最終形成了以伊犁爲核心的穩定行政區,得以真正牢固地融入中華版圖。】

【伊犁河谷,不再單單是整個天山地區的交通樞紐,更是整個新疆的腹心地帶。】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揹負雙手,來回踱步。

但嘴角處的笑容怎麼都壓不下去。

他心中一直有一種急迫,或者說清朝皇帝心中都有這個急迫。

這天下得來的太容易了……

容易的一點心裡準備都沒有!

所以在面對天下時,又要保持仁義,又要擔心被推翻。

心裡茲茲念念的都是要超過前朝!

“準噶爾……拿下來了!”

這個功績,誰能否認?

這可是開疆拓土!

……

{對,然後這種核心地位一直保持到了清朝末年,直到俄國佔領伊犁以外的中國領土。}

{伊犁從新疆核心變爲邊防一線,新疆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被迫遷移至迪化(烏魯木齊)}

{新疆的伊犁時代宣告結束。}

……

康熙嘻嘻,康熙不嘻嘻。

皇帝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沙俄!

而想到沙俄,就很難不想到另一位皇帝了。

“老四!!!”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剛纔有多爲大清高興。

現在就有多爲自己懵逼。

“等會!朕先冷靜思考一下。”

雍正扶着龍椅緩緩坐下。

雙手交叉迭在鼻下,

他現在就怕一個問題。

這破玩意的坑不會是自己挖的吧?

不會吧?

啊?

……

大清·乾隆時期

“砰!”

手裡的十八子被狠狠拍在桌子上。

乾隆怒不可遏的拍桌恨聲道:

“一羣廢物!”

“狼子野心!”

底下的四位大臣沉默不語。

“你們就沒什麼說的嗎!”

和珅感受的周邊暗戳戳的視線,不由暗罵一聲!

一羣混球!

這時候想起讓我頂頭了?!

“回萬歲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此時我們只知道有這麼個事,但具體爲什麼會發生這件事還不清楚。”

“但這並不是說咱們就一點不動了!”

“奴才建議,派一支商隊出伊犁去沙俄做貿易。”

乾隆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其餘三人。

“你們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阿桂、劉墉、福長安齊齊一打馬蹄袖,同聲道:

“我等同意和大人的建議。”

和珅:……

總有刁民想害我!

乾隆看着他們四人,輕哼了一聲。

“貿易……你是要釣魚啊……”

“行了,這件事就交給你和福長安吧。”

乾隆沒看行禮的四位大臣,只是餘光瞥着永琰的神色。

他其實是想着讓永琰也跟着和珅他們歷練一下。

但他不確定自己會得到什麼樣的獎賞。

萬一把他的心給養野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萬一自己也能加壽呢?

……

【到這裡,地理上的大一統國家算是成型了,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衛拉特部落此時並不在版圖之內,那就是西遷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部。】

【多年以來,他們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部落組織和宗教信仰,與衛拉特蒙古也多有聯繫。】

【乾隆二十七年(1762),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上位後,一方面向土爾扈特部的牧地周邊移民,設常駐軍,強迫土爾扈特人改變傳統的宗教信仰,加入東正教。】

【另一方面無休止地徵召該部騎兵外出作戰,讓他們衝擊歐洲列強的線列排槍陣,充當炮灰。】

【面對這種局勢,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策伯克多爾濟、舍楞等人開始秘密籌劃,準備向東遷徙,迴歸祖國。】

乾隆的十全武功可不是光吹牛逼的。

就這麼說吧,但凡清朝不是最後一個帝制王朝還開啓百年國恥,並且乾隆能早點死。

他如今咖位都能飛昇到跟唐太宗肩並肩。

有人會說你吹牛逼呢?他也配?

但咱仔細認真思考一下。

這真有可能。

不過這也就是隨口一說,別較真啊!

……

至於說平大小和卓,笑鼠。

我敢寫嗎?

當然是不敢了!

所以黑水營也沒了。

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85章 咸豐功績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59章 澶淵之盟!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3章 漢武帝劉徹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
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85章 咸豐功績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784章 殘破圓明園咸豐帝駕崩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578章 應州大捷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59章 澶淵之盟!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飛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33章 漢武帝劉徹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59.第155章 宋文帝劉義隆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