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

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他兩個是不登科的進士,能識字的山人。一日,在長安城裡,賣了肩上柴,貨了籃中鯉,同入酒館之中,吃了半酣,各攜一瓶,順涇河岸邊,徐步而回。張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細看虎。假若有些兇險,正是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聞言,大怒道:“你這廝憊懶!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麼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張稍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李定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暫時禍福。你怎麼就保得無事?”張稍道:“李兄,你雖這等說,你還沒捉摸;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李定道:“你那水面上營生,極兇極險,隱隱暗暗,有甚麼捉摸?”張稍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獲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二人從此敘別。

這正是路上說話,草裡有人。原來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聽見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轉水晶宮,慌忙報與龍王道:

“禍事了!禍事了!”龍王問:“有甚禍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邊,只聽得兩個漁樵攀話。相別時,言語甚是利害。那漁翁說: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個賣卦先生,算得最準。他每日送他鯉魚一尾,他就袖傳一課,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準,卻不將水族盡情打了?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輔助大王威力?”龍王甚怒,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誅滅這賣卦的。旁邊閃過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一齊啓奏道:

“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大王此去,必有云從,必有雨助,恐驚了長安黎庶,上天見責。大王隱顯莫測,變化無方,但只變一秀士,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輩,容加誅滅不遲;若無此輩,可不是妄害他人也?”龍王依奏,遂棄寶劍,也不興雨,出岸上,搖身一變,變作一個白衣秀士,真個丰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服,頭戴逍遙一字巾。上路來拽開雲步,徑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只見一簇人,擠擠雜雜,鬧鬧哄哄,內有高談闊論的道:“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沖。寅辰巳亥,雖稱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歲君。”龍王聞言,情知是那賣卜之處,走上前,分開衆人,望裡觀看,只見: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龍王入門來,與先生相見。禮畢,請龍上坐,童子獻茶。先生問曰:

“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衆!”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龍王辭別,出長安,回水府。大小水神接着,問曰:“大王訪那賣卦的如何?”龍王道:“有,有,有!”但是一個掉嘴口討春的先生。我問他幾時下雨,他就說明日下雨;問他甚麼時辰,甚麼雨數,他就說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與他打了個賭賽;若果如他言,送他謝金五十兩;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門面,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衆。”衆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那賣卦的定是輸了!定是輸了!”

此時龍子龍孫與那魚鯽蟹士正歡笑談此事未畢,只聽得半空中叫:“涇河龍王接旨。”衆擡頭上看,是一個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來。慌得龍王整衣端肅,焚香接了旨。

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龍王謝恩,拆封看時,上寫着:“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髮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少頃甦醒,對衆水族曰:“塵世上有此靈人!真個是能通天徹地,卻不輸與他呵!”鰣軍師奏雲:“大王放心。要贏他有何難處?臣有小計,管教滅那廝的口嘴。”龍王問計,軍師道:“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是那廝斷卦不準,怕不贏他?那時-碎招牌,趕他跑路,果何難也?”龍王依他所奏,果不擔憂。

至次日,點札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直至長安城九霄空上。他捱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只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衆將班師。他又按落雲頭,還變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門裡大街上,撞入袁守誠卦鋪,不容分說,就把他招牌、筆、硯等一齊-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動。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罵道:“這妄言禍福的妖人,擅惑衆心的潑漢!你卦又不靈,言又狂謬!說今日下雨的時辰點數俱不相對,你還危然高坐,趁早去,饒你死罪!”守誠猶公然不懼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只怕你倒有個死罪哩!別人好瞞,只是難瞞我也。我認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克了點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臺上,恐難免一刀,你還在此罵我?”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

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徵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不覺紅日西沉,太陰星上,但見:煙凝山紫歸鴉倦,遠路行人投旅店。渡頭新雁宿眭沙,銀河現。催更籌,孤村燈火光無焰。風嫋爐煙清道院,蝴蝶夢中人不見。月移花影上欄杆,星光亂。漏聲換,不覺深沉夜已半。

這涇河龍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首。此時唐王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

太宗雲:“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徵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閃鳳目龍睛,一一從頭觀看,只見那文官內是房玄齡、杜如晦、徐世-、許敬宗、王-等,武官內是馬三寶、段志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寶等,一個個威儀端肅,卻不見魏徵丞相。唐王召徐世-上殿道:“朕夜間得一怪夢,夢見一人迎面拜謁,口稱是涇河龍王,犯了天條,該人曹官魏徵處斬,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許諾。今日班前獨不見魏徵,何也?”世-對曰:“此夢告準,須臾魏徵來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門。過此一日,可救夢中之龍。”唐王大喜,即傳旨,着當駕官宣魏徵入朝。

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寶香,只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這丞相謝了天恩,齋戒沐浴,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見當駕官齎旨來宣,惶懼無任,又不敢違遲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帶,同旨入朝,在御前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那時諸臣尚未退朝,至此,卻命捲簾散朝,獨留魏徵,宣上金鑾,召入便殿,先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候,卻命宮人取過大棋來,“朕與賢卿對弈一局。”衆嬪妃隨取棋枰,鋪設御案。魏徵謝了恩,即與唐王對弈。

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四章盤古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二百二十章寇準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十八章成湯亡夏
第二百二十三章蓋恩夫人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一百一十一章道成肉身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四章盤古第二十四章哪吒鬧東海(二)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濟和尚第十七章牛郎織女第八十三章孫臏與龐涓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章項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達摩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九十一章長平之戰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攝欲成婚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一百九十四章九九歸真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趙佶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八十一章三國分晉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五十五章三藏奉旨西行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樓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一百零八章大鬧蟠桃宴第十一章烈山神農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馬懿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五十一章涇河水龍犯天條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難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一百六十五章靈吉降妖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四十四章準提道人收孔宣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一百零五章漢武帝(三)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八十六章西門豹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三十二章伯邑考進貢(二)第二百二十章寇準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二十章利瑪竇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淨第一百九十九章六祖慧能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聖試禪心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毀江山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十八章成湯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