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

帝國的皇帝一路遊玩飲宴一路給尚未成年的兒子講着前生的故事,沿着運河南下,一直見到了長江,卻已經是秋季,秋日的長江水流湍急,看到渾濁的江水,皇帝想起的是自己年輕時在此血戰的崢嶸,這條自己撒下鮮血的江流,此刻已經成爲了帝國的大動脈,成爲了帝國經濟最活躍的地方。

渡過長江,就是踏上了當今世界最繁榮的一片土地,也是帝國的核心,這一天,皇帝對他的三個兒子說,在新的都城,從此不會再有危險,直接的危險。

長三角的地形是平坦的,視野舞弊開闊,因爲氣候原因,這片土地永遠充斥着綠色,還有各色話多點綴,而作爲帝國最富庶的地區,人們也喜歡用各種顏色或各種顏色的工具裝點房屋,所以入眼所及,濃烈的色彩衝擊着眼界。

從港口到城市的中心,是水泥鋪就的高品質道路,水泥最沒有美感,但卻處處彰顯着工業的暴力,使用它來鋪路,本身就是富裕的象徵,當經過繁忙喧囂的道路抵達市中心的時候,視野驟然開闊,這裡就是帝國廣場,漢白玉鋪就了這片方圓千米的巨型廣場,而在廣場的中央,則是一座巨大的雕塑,那是一柄簡單的帝國軍官佩劍,但劍體之上卻鐫刻着一個又一個名字,寫在上面的只有烈士,只有英雄.........。

地面上的申京是一座恢弘的城市,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光所及有單調的水泥建築、圓頂和彩色玻璃幕牆的西洋建築,而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築最多,整齊的街道兩側是花叢與樹木,花園、池塘在城市中央星羅棋佈,千姿百態,城市是工整的,是協調的,但那是俯瞰的角度,實際上每一處都有一處的風情,每一處都有每一處的特殊。

夕陽落下,金色的光芒讓城市定格在最美的黃昏,整潔的城市街景和衣冠楚楚的行人交相輝映,協調而完美。

當鐘聲伴隨禮樂聲在這座城市響起的時候,全城百姓知道,帝國的皇帝駕臨了他的城市,在御駕經過城市主幹道之後,申京的狂歡開始了,焰火點燃了夜空,讓城市成爲可夢幻世界,歌聲、舞蹈和美酒充斥着申京城的各個角落,這一天,這座城市沒有憂愁,只有歡樂。

而在申京城市的深處,真正的權貴卻保持着最大的清醒,帝國主宰的到來必然改變這裡的權力結構和政治生態,有人會飛黃騰達,也有人會一落千丈,誰都不想成爲後者,因此要清醒,要理性,要智慧。

半生戎馬的皇帝總是可以適應新的生活,當然也就包括新的宮殿,畢竟在他穿越到這個世界的前二十多年裡,他總是在半個地球上馬不停蹄,住帳篷的時間比住房子的時間長,抱刀睡也多過抱着女人睡,更重要的是,皇帝念舊到有些頑固,比如他的御書房,與京城裡的陳列一模一樣,只因爲他習慣了,但皇后不習慣,所以御書房裡多了幾盆在北京養不活的花兒。

李君華進御書房的時候,皇帝拿着精巧的剪刀正在收拾一盆新的茶花,這品茶花樣子奇異,是難得的佳品,可在皇帝的眼中和月季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皇帝依舊在努力,只有李君華知道父親爲什麼會如此,他在提前適應將來的退休生活。

“御試大考的學生都安排的如何了?”李明勳放下剪刀,問道。

“按您的吩咐,安排在國賓館和附近的盛華、風華兩家酒店,這三家酒店總共有兩千四百多個房間,足夠學員使用了,從昨天開始到十一月中旬,一應食宿都由從皇室支出,是從剩餘隨駕金中支出的,應該是足額的。”太子應到。

李明勳點點頭算是滿意,太子說道:“有兩件事要請父皇示下,一是三弟明年就要十六了,宗祿局提請三皇子封號一事。二是..........。”

“封號?從哪裡打來這一竿子?”李明勳詫異問道。

“宗祿局宗正因爲沒有合適的宗室擔任,一直空着,馬副相的長子馬友雲在裡當差,估摸想趁着遷都,喜上加喜。”李君華微笑說道。

“駁回吧,這事不用馬東來費心了,什麼喜上加喜,還不是盯着內閣換屆,想要討我的歡心。”李明勳擺擺手,隨口說道。

李君華點點頭:“可老三確實要成年了。”

“那你這個當哥哥就多費心了,等你當了皇帝,再封他爵位吧。”皇帝道。

李君華應下,又說:“第二件事是,本屆御試大考的主考官人選請父皇定奪。”

“內閣提請了什麼人選?”

李君華道:“成王兄的意思是請父皇您定奪。”

御試大考自帝國建立來已經有過兩次,按照規矩,這等最高水準的考試,主考官必須有內閣閣臣來擔任,帝國三年是由首相李海擔任的主考官,而帝國六年則是副相馬東來擔任,而今年御試大考恰逢明年的內閣換屆,誰擔任主考官,就意味着明年換屆可以留任,顯然,首相李海是沒有機會了,而一直謀求留任且以首相之位爲目標的副相馬東來則對這一要職望眼欲穿。

“你的意思呢?”李明勳問道。

李君華道:“這幾年教育這一部分都是副相負責的,上一屆也是副相擔任的主考,但兒臣覺得,何文瑞何長官更爲合適,當年帝國第一次科舉新試,就是何長官在福建首創的,而今其執掌中廷,位列閣員,定會留任。”

李明勳嘆息道:“又是內閣換屆的風波,是不是現在每一件事都和這件事有關?”

李君華微微一笑,知道皇帝不耐煩,沒有再說話,馬東來和何文瑞是下一屆內閣首相的最大熱門人選,而御試大考所產生的都是京部官員,成爲這些人的老師,對於日後執掌內閣極爲重要。

“你倒是逍遙自在,一個英王舊黨,一個英王舊部,選哪個都顯的你大度。”李明勳不悅說道。

“請父皇定奪。”李君華俯首聽訊。

李明勳想了想,煩悶的甩甩手,說道:“算了,不選了,這樣吧,你這個太子主考,副相當副主考,讓文瑞當個監考官,你們三個都參與吧。這個主考官你願意幹嗎?”

“皇命所令,兒臣不敢不從。”李君華俯首說道。

李明勳走到書桌前,找到了一張表格,遞給了太子,說道:“你既然願意幹,就好好幹,前兩屆御試大考都是在南京舉辦,出了成績到京城欽點的,具體的選拔都是下面人操辦的,原本沒覺得有問題,但現在看來問題很大,這一次你既然擔當主考,就是滌清弊困,開創一派新氣象。”

李君華接過那表格發現是安全局提供的,上面用數據統計了兩次御試大考的情況,可爲觸目驚心,在第一次御試大考中,勳貴子弟、省部高官和國、省議員子弟爲代表的權貴子弟,佔據了中試人員的百分之四十五,而到了第二次御試大考,比例已經高達百分之七十七。

而第一次御試大考中試人員爲官之後,貪污、瀆職、作風等犯罪被查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二,而第二次御試大考僅僅過去三年,已經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中試人員鋃鐺入獄,顯然,御試大考的選拔水準越來越低,而且越來越不公平,李君華看到這些,更覺得肩上擔子重。

夜幕降臨,申京誠王府的臨水露臺上,李君威看着煙波浩渺的玄機湖,不住的發出讚歎:“哇,君弘哥,你這王府弄的也太詩情畫意了吧,我那府邸和你的一筆,感覺就像暴發戶一樣。”

“怎麼樣,要不要換一換?”林君弘笑着問道。

李君威搖搖頭:“不換,不換,反正過兩年我才入住,這兩年我就挨家挨戶的去看,採百家之長,總會弄的比你還好的。”

廊檐下的鐵馬叮叮作響,那是有客來到的傳訊,不多時,裴元器走了過來,林君弘道:“元器,你來晚了,該罰酒三杯纔是。”

裴元器是個老酒蟲,自然不在乎,連飲用三杯之後,說道:“誠王爺,我是幫太子辦正事去了。”

一直未曾言語的李君華擡頭問:“我哪裡讓你辦什麼正事?”

裴元器笑了笑:“就是您今早從御書房拿來那份表格,上面的玄機,我八成是勘破了。”

李君華正爲這件事發愁,那表格已經說明,御試大考有弊端,正迅速向權貴階層靠攏,失去了公平,可這是怎麼操作的呢?

“都退下吧,沒有命令別來打攪。”林君弘命周圍無關人等退下。

裴元器這才說道:“太子爺,我說的都是聽說的,可沒真憑實據。”

“但說無妨。”李君華道。

裴元器低聲道:“有人販賣考題,操縱御試!”

“不會,每次御試大考,考題都有超過十套,全都印刷出來,待考試前一天,才由父皇欽點,考題如何會泄露,再者還有考官答對和御前奏對,還要考量學子的聲望風評,哪裡尋常人能操縱的呢?”李君華想了想,搖頭不認可。

“太子爺,雖然考題考前才確定,但御前大考筆試一共四卷,第一卷無法操控,若有後三卷的答案依舊能保證成績名列前茅呀,考官答對算什麼,只要主考官表露滿意欣賞,其餘人自然會高看一眼,而御前奏對雖然無法控制,但隻影響排名並不影響成敗,至於聲望風評,左不過是造勢罷了..........。”裴元器解釋說。

李君華問:“你是知道了什麼嗎?”

“不瞞太子,我舅家表兄今年應試,有人找上門來,說只需五萬兩就能順利通過御試大考!”裴元器老實說道。

“那就讓你表兄答應,我們順藤摸瓜!”林君弘倒是安全局老傳統,有棗沒棗先打三杆子。

裴元器道:“不成,那人很快就斷絕聯絡了。”

“爲什麼?”李君威倒是有興趣了。

裴元器說道:“那人拿出了一份考題,是帝國三年御試大考沒有使用的一份,讓我表兄當面答題,但成績慘淡,那人就不告而別。”

李君華神色凝重起來,這正說明了那個團體的厲害,並不是隨意販賣,而是精挑細選,選原本就有資質的加以提拔,讓其更上一層樓。

“君華,看來這件事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啊,這一次,怎麼着也要把這些人挖出來!不然就會流毒千里,難以抑制。”林君弘堅定說道。

“如此操作,必有結黨!”李君華握緊了拳頭。

“太子爺,這是暗箱操作,小圈子行動,人家不露,我們怎麼查?”裴元器滿臉憂慮。

林君弘則說道:“元器說的對,這事難有把握,但太子這個主考官可不能因此丟份,最起碼,到御前奏對的那一批須能經過考驗,日後就算出事,狀元、榜眼和探花無論如何不能出事啊!”

李君威忽然大笑:“我有一計,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老三,說正事呢,別胡鬧。”李君華提醒道。

李君威說:“我哪裡有胡鬧,我的意思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哥哥你當主考官,瞪大了眼睛有能看透幾個人心,人家在你考官面前自然是表現完美了,到底人品學識如何,還得看他們私下做派。”

“你有什麼招數,快快說。”

李君威笑呵呵的說:“咱們派個人僞裝成參加御試大考的學子,不就能近距離觀察了麼。”

“老三,你不會說你自己吧。”林君弘笑了笑:“你纔多大?太不像了,參加大考最年輕的也有十七歲呀。”

李君威擺擺手:“自然不是我。”

林君弘道:“我和太子不行,在遷都的時候接觸了太多學子,是熟臉了,元器那張臉在勳貴子弟裡也是都認識的,若說其他人,我們不一定信得過。”

“還有一個人,咱們太子爺信得過。”李君威打趣道。

“誰?”

“韓芷薇韓姐姐,她女扮男裝可是翩翩佳公子,年紀也合適喲。”

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三二 護送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一九四 第一次經濟危機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三十 態勢章一九四 無爲章一零八 土豆——淪陷區的硬通貨章五十 豬肉裡的政治學章四七零 遠邊章一一三 君度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一零八 孩子們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一六八 下毒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四 購糧章八一 誤會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九七 豬與金礦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九五 呼瑪爾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六二 進軍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三四三 教子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三六 瓦解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二二 唐通事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三八三 不虧章三六四 安排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三六零 死亡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四百 做選擇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七二 清繳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三 漠北情勢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三七四 第烏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二二四 兒媳婦章十七 殺雞儆猴章二二 唐通事章二零一 殖民地互保章九七 關原之戰 中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三三九 靈活的政策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三九一 鼠疫大爆發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七一 兒子們章三二九 在日本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五二 西南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一三三 合作章五 聚兵章七九 中計了章八三 多爾袞之死章五 聚兵章一零五 陰謀章九六 胡女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二一六 戰勝章四七七 最後的安排章三六 江南崩局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三三零 上鉤章五 私心章一四零 撒煤章九九 皇家港章六三 遁出章一零四 驚變章四五一 布子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
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三二 護送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一九四 第一次經濟危機章四五一 國王與皇子章三十 態勢章一九四 無爲章一零八 土豆——淪陷區的硬通貨章五十 豬肉裡的政治學章四七零 遠邊章一一三 君度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一零八 孩子們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十五 和平震懾行動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一六八 下毒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四 購糧章八一 誤會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九七 豬與金礦章三五五 學習的對象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九五 呼瑪爾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六二 進軍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三四三 教子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三六 瓦解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二二 唐通事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章三八三 不虧章三六四 安排章五六 羣英薈萃章三六零 死亡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四百 做選擇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七二 清繳章九八 荷蘭人的反應章四三 漠北情勢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二八 移民政策章三七四 第烏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二二四 兒媳婦章十七 殺雞儆猴章二二 唐通事章二零一 殖民地互保章九七 關原之戰 中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七 炸魚薯條和天婦羅章三三九 靈活的政策章二三 收爲己用 上章三九一 鼠疫大爆發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四三三 瓜分克裡米亞汗國章一七八 父親的認可章七一 兒子們章三二九 在日本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五二 西南章三六 八百萬銀子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一三三 合作章五 聚兵章七九 中計了章八三 多爾袞之死章五 聚兵章一零五 陰謀章九六 胡女章三三七 益州地區章十八 達成一致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二一六 戰勝章四七七 最後的安排章三六 江南崩局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三三零 上鉤章五 私心章一四零 撒煤章九九 皇家港章六三 遁出章一零四 驚變章四五一 布子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