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七零 計劃

當年努爾哈赤剛脫離野人行列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先進的文明,大明自然就是努爾哈赤學習的目標,什麼牛錄、八旗制度,說白了就是學習大明的軍戶,左不過是換了名字,修陵也是如此,但努爾哈赤也只是學了個大概罷了。

赫圖阿拉的永陵算不得皇陵,只能算是愛新覺羅家的祖陵,葬着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親和大爺,以及這些人的福晉,還有一些大臣也葬在裡面,這種祖孫同陵、夫妻共墓且君臣同葬的規制,也着實是愚昧的可怕,陵寢陵寢,那就是已故者長眠之地,這等三教九流不管禮數的葬在一起,何其的可笑。

但不管怎麼說,那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陵,聽說自家祖墳要被刨的消息,滿達海如何坐的住呢,他怒氣衝衝的在房間裡咆哮了一陣,又把常阿岱之外的所有人趕出去,命令自己的兒子寫摺子:“寫,祖陵受驚,罪臣滿達海責無旁貸,願起遼東精兵,復我故都,護我祖陵........。”

常阿岱聽到自己父親要召集遼東所有兵馬討伐,大驚失色說道:“阿瑪,若是舉關外所有兵馬,海防豈不喪失?”

滿達海搖搖頭,示意常阿岱繼續寫,一直到寫完,他看了一遍,感覺沒有問題,讓人送去了京城,滿達海坐下來,說道:“我兒,若是祖陵被掘,你我一脈,便是死無葬身之地,還需在乎海防不海防的。”

“阿瑪,若是東番趁遼東空虛,渡海襲擊,該如何?”常阿岱問道。

滿達海冷冷一笑:“我已經下令錦州、蓋州的軍隊向遼陽集結,以盛京爲京城所存糧食爲軍需,東進討賊,不管朝廷願意不願意,此戰都是必打的,朝廷也該知道,我這般調遣,只留下莊河兵馬策應半島東面,那渤海沿岸就仰仗遼東與山東水師了。

東番人不傻,這個時候敢掘永陵,就是爲了調虎離山,已然是瞧準了我麾下之兵無法兼顧海防與東進之事,索性全員東進,若天佑大清,我可趁夏秋光復興京,水師也可保海防無虞。”

“可是......若是出現意外呢?”常阿岱問道,他很清楚,此去千餘里,補給不暢,且薩爾滸、赫圖阿拉都非小城,東番兵馬必還有後援,光復興京討滅島夷根本沒有十足把握,而依靠水師屏蔽渤海沿岸更是無稽之談,若其真有這個實力,也不會退到天津衛,不敢出戰了。

“若有意外,那......那你我父子不得不求一條退路了。”滿達海說道。

常阿岱滿臉不解,看向父親,滿達海擺擺手:“你不用管了,我且調兩千騎兵給你,你先去盛京,追剿東番騎兵,東番既以掘陵誘我東進,必然不會與你糾纏,肅清盛京周邊後,便進駐撫順。”

常阿岱有些猶豫,他說道:“阿瑪,我只是粗通兵略,不好掌前鋒之軍。”

滿達海拍拍兒子的腦袋:“傻孩子,你還不明白嗎,朝廷知道我要東進討賊之後,就要召你進京了,若不然,如何信得過我?”

常阿岱這才明白,領命去了。

赫圖阿拉。

巴特急匆匆進入大衙門的時候,李德燦正與麾下幾個行政官討論推廣玉米種植一事,巴特臉帶怒色,神態焦急,卻是沒有當場發作,看了李德燦一眼便是到後堂等待,李德燦見他快步走過,笑了笑,李德燦一個親信說道:“這個粗胚,也知道給本官留面子了,呵呵,若是以往,非得大喊大叫不可。”

幾個人哈哈一笑,李德燦擺擺手:“還是說正事,春耕大體告一段落,但也僅限於水澆好低,旱地還空着,思來想去,還是種玉米爲好,抗旱不說,產量也大。”

這幾個月,李德燦沒有組織人修水利,畢竟這種大工程需要時間和大量人力,他需要支援前線,就要當年就見效的政策。負責糧食的人說道:“長官,相對來說,還是紅薯的產量大一些。”

李德燦擺擺手:“不,還是玉米好,玉米既能人吃,又能餵養軍馬,秸稈也是不錯的粗飼料和燃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無論我們推廣什麼,種子還都要從永寧那邊調遣,玉米一畝地需要種子五斤,紅薯卻需要一百五十斤以上來育苗,對後勤負擔壓力太大了。而且玉米是所有糧食中最耐儲存的。”

“本地雖然種植過玉米,但是下官詢問過了,水平不高,除了種子,還得從永寧請一些老農來教授。”那人又說道。

“好,我這就寫批文,對了,本地種植過玉米的人也要集中起來,別忘了戰俘營和勞改營的那些人,有過類似經驗的,也調遣出來。”李德燦又強調了幾句,纔是讓人去做了。

接過侍從手裡的茶點,李德燦走到後堂,對巴特笑道:“剛從薩爾滸來吧,來,吃些茶點,再安排午飯。”

巴特擺擺手,顯然沒有心情,他鄭重說道:“李長官,不能掘永陵啊,鬧將起來,誰也保不住你啊。”

李德燦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故意笑弄巴特,問道:“怎麼就不能掘了?”

巴特說道:“雖說我只是個丘八,不知道文官那一套,但是你想,整個合衆國都說韃子野蠻,我們文明,這話可不能說,還要做呢。滿洲人入關,可沒有掘朱明在昌平的皇陵,南下江南,那多鐸還去朱元璋陵拜祭,李長官,韃子都沒有掘墳,咱們要掘,怎麼也說不過去,你就算掘,也得請示大統帥部。”

李德燦呵呵一笑,巴特這廝話糙人也糙,但政治覺悟是真的高,他笑了笑:“放心吧老弟,我不會掘永陵的。”

巴特卻是惱了,站起身來:“你休要耍弄我,進城之前我去永陵看過了,那裡聚了許多人,治安廳也把永陵圍了,不掘永陵,你派人去做什麼。”

李德燦道:“那只是爲了讓人以爲我們要掘永陵罷了,老弟,若我所料不差,永寧第二波援兵到了之後,你就要西進了吧。”

因爲寧古塔已經投降,不僅收攏了兩千多壯丁,兩千朝鮮火槍手和幾百個蒙古漢子,還解放了興安和三姓灘兩千兵馬,還有海參崴送來的一千人,這些人六月便是能到,到時候巴特手下便是有小一萬人,雖說比軍令中六月進攻遼東要晚了一個月,可這支兵馬一起進攻,就能讓滿洲兵顧頭不顧腚了。

“確實如此。”巴特老實說道。

李德燦笑了笑:“如今卻是不用慌了,這邊掘陵的消息傳出去,我就不信滿達海能坐得住,說不定他會親自送上門來,你想想,你手下有六千精銳,幾千雜兵,錢糧都是不缺,滿達海得率多少兵前來呢?”

巴特聽了這話,笑了:“主力不來,我圍而殲之,主力若來則海防空虛,便可一舉登陸!”

“就是這個道理。”李德燦說道。

巴特這個時候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人家李德燦是爲了自己,自己卻來興師問罪,他連忙說道:“既然如此,上面怪罪下來,你我一起抗。”

李德燦笑道:“怪罪什麼,我可沒有發掘陵的命令,那只是某些人的猜測罷了,等滿達海的兵到了,派遣些包衣把永陵的雜草清除一下,撤了永陵之兵,對外只說是護陵掃墓,謠言自然不攻自破了。”

巴特微微點頭,坐在那裡卻是陷入了沉思,這下輪到李德燦疑惑了,自己這一招誘敵深入,可是幫巴特解決了大問題,可以說,無需動刀兵便是把清軍調離,這可比深入遼東以戰誘敵強的多。

“巴特,你怎麼了?”李德燦問道。

巴特嘆息一聲說道:“李長官,我本是一介莽夫,蒙裴成義將軍提拔,纔有執掌方面的機會,可此間東來,出兵遼東,卻事事處處只爲自己想,不曾爲裴將軍考慮,實在汗顏。長官計策雖好,但卻不利於裴將軍,如今我們與裴將軍聯絡中斷,無論將軍依約六月登陸還是另有計策,都是在元首那裡失了臉,若我之恩賞爲裴將軍之禍事,巴特心中着實難安。”

李德燦知道巴特是個性情中人,勸說道:“你我也是爲大局考量,如何能說對不住裴將軍呢?”

巴特搖搖頭,站起身,鄭重說道:“我意已決,待清軍東進之後,我便突襲牛莊!”

“你瘋了,你若是帶軍突襲,豈不是與清軍正面碰上,若是清軍不顧你,率隊攻打赫圖阿拉,這裡的局面豈不是淪喪?”李德燦拉住了巴特,功勞已經快要到手了,他可不能讓巴特給玩廢了。

巴特打開地圖,說道:“長官且聽我說,我此次突襲,並不率主力出渾河,而是率精銳南下鴉鶻關,進入太子河流域,然後再行西進遼陽,南下牛莊,牽扯滿達海所率主力之事,還要仰仗於你李長官,無論在薩爾滸打還是守赫圖阿拉,悉聽尊便。”

李德燦搖搖頭:“不可不可,清軍沿渾河上,你從太子河下,雖說間隔數十里,但太子河中下游,亦爲關外八旗聚集之地,你難隱藏行蹤,再者,後勤如何補給。”

“從永寧帶來的牲口尚且不少,可與大軍一道行動,以爲糧草,至於掩藏行蹤,我已經想過了,既然掩藏不住,索性白天行軍,光明正大。”巴特說道。

“這更是不好了。”李德燦連忙搖頭。

巴特說:“我突襲牛莊所帶兵馬,並非本隊兵卒,而是以寧古塔投降的朝鮮兵爲主,反正軍械、衣服、旗幟都是現成的,再帶幾百騎兵,南下之後便是僞裝成朝鮮兵馬,遇到清軍或者莊屯,便說是朝鮮援軍,奉命援遼。”

李德燦聽了這話,感覺是一個好法子,滿達海也負責朝鮮半島的戰事,只是這些年,附逆滿清的朝鮮王和西北反清的朝鮮王打個不停,而南面還有明火軍,朝鮮半島已經處於三國狀態,局面僵持,滿達海命朝鮮兵馳援也說的過去。

不管怎麼說,這都比巴特率軍莽撞的好,退一萬步說,失敗了,死的也都是新降的朝鮮兵,也是無傷大雅的,而且李德燦清楚,他根本阻止不了巴特,只得同意。

“你準備什麼時候出發?”李德燦問道。

巴特說道:“等寧古塔方面援軍到了,稍加整訓揀選,約麼六月十號左右出發,那個時候,清軍必然已經東來,因爲朝鮮兵多不會騎馬,出發的越早越好。”

滿達海請戰的摺子遞送到了京城,以太子之尊監國的玄燁只有八歲,朝政是由索尼處置的,索尼入宮請示了皇太后,二人都是知道,騎虎難下,沒有皇帝在,誰能壓制的住關外的掌兵親王呢,索尼只得派遣使者前往盛京。

如今關外危局,越是這個時候清廷越是擔心內亂,派遣使者除了是讓滿達海的出戰名正言順,最主要的還是讓巽親王的家人回京,以防不測,索尼派出的是兒子索額圖,剛出山海關的索額圖便是聽說固山貝子常阿岱已經作爲前鋒前出撫順,斬獲頗豐的消息,索額圖知道常阿岱是調不回京城了,便是藏了那份聖旨,轉而謀求讓巽親王福晉回京。

原本巽親王一家便是因爲巽親王身體不好,纔去盛京和遼陽侍疾的,當時是滿達海所請,爲讓其安心,清廷也就答應了,這次爲讓巽親王福晉回去,索額圖編造了皇太后身體不適,讓親王福晉入宮侍疾的謊言,卻不曾想,剛到盛京參見巽親王,便是看到滿達海陪着幾個薩滿出來,一問才知道,巽親王福晉病危,已經說不出話來了,還向北京那邊求了太醫,而巽親王的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在牀前侍奉,已經哭成淚人了。

滿達海雖然滿臉悲傷,卻還是在五月底率領關外八旗和蒙古騎兵合計一萬七千人,沿着渾河東進,到了撫順,與前鋒匯合,大軍超過兩萬,直撲薩爾滸城。

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四八九 名字的重要性章三 寧古塔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四六三 紅樓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三九四 請賜教章三四零 原委章三八四 朋友章三六五 農墾團章五一零 直搗虎穴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四四一 棋盤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二六二 獼猴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六六 荷蘭的反應章九二 噶爾丹章一四八 秘密組織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四零三 去處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一四六 對抗章二七六 教子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六二 進軍章九 捕魚和鹽場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五 瀕死章四八七 暗潮洶涌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四 炮製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四五零 脫困章三零一 轉變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三一 曾櫻的手段——聯姻章四 破襲章一二二 詔獄裡的熟人章一七二 請降章一零五 新一輪外交章一零一 地震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六七 生死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一一四 封賞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二一六 戰勝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八二 外交活動章四一二 聖人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三八 巴西的需求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一七一 成長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三二三 拔高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二七二 有計劃的失敗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四百 做選擇章五九 乳法,乳法!!!章三六一 情商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十八 分化章七八 搶先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七九 大擴軍章二一 亂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九九 嫁禍章二一 亂起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二九五 切割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一四八 老父親的愛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
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四八九 名字的重要性章三 寧古塔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二八 權力的分配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一九七 最後的安排章四六三 紅樓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三九四 請賜教章三四零 原委章三八四 朋友章三六五 農墾團章五一零 直搗虎穴章一三五 太子黨章四四一 棋盤章十五 國姓撿漏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二六二 獼猴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六六 荷蘭的反應章九二 噶爾丹章一四八 秘密組織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四零三 去處章五零四 蘇伊士運河傳銷化章一四六 對抗章二七六 教子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六二 進軍章九 捕魚和鹽場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五 瀕死章四八七 暗潮洶涌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四 炮製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四一 政治問題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四五零 脫困章三零一 轉變章四三六 換了人間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三一 曾櫻的手段——聯姻章四 破襲章一二二 詔獄裡的熟人章一七二 請降章一零五 新一輪外交章一零一 地震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六七 生死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一一四 封賞章三七三 奔馬 奔哪?章二一六 戰勝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八二 外交活動章四一二 聖人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一二八 別了,殖民者們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三八 巴西的需求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一七一 成長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三二三 拔高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二七二 有計劃的失敗章二一四 全面動員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四百 做選擇章五九 乳法,乳法!!!章三六一 情商章四九一 理想國度章十八 分化章七八 搶先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七九 大擴軍章二一 亂起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六七 危險的話題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九九 嫁禍章二一 亂起章一零三 巧奪蘇州章二九五 切割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一四八 老父親的愛章三五 無恥之徒周延儒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